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除严世藩阁员身份,嘉靖帝三点重要指示尽显帝王之术

大明王朝:除严世藩阁员身份,嘉靖帝三点重要指示尽显帝王之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4/1/10 22:40:42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严嵩胡宗宪一大早进宫面圣,嘉靖帝本想“挑拨”严嵩跟胡宗宪的关系,结果并不理想,这里也注定了胡宗宪最终无法入内阁。

由于拉拢胡宗宪策略失败,而东南大局又少不了胡宗宪,嘉靖帝也就不得不继续留着严嵩,但需要消减严党的势力,于是颁布圣旨,让小阁老严世藩退阁,与此同时高拱张居正也退出内阁,那么他此举到底有何目的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4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的帝王之术,开除严世藩阁员时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

我们再来捋一下此次事件中嘉靖帝的打算:

一开始嘉靖帝对严嵩非常信任,直到“毁堤淹田”事件发生,胡宗宪进京面圣后,嘉靖帝第一次跟吕芳讲如果严党跟自己“分赃”不均,自己也不会留他们。

再到杨金水汇报有人打着织造局的牌子低价买田,此时嘉靖帝对严党·起了疑心。但是东南抗倭大业不能少胡宗宪,而胡宗宪又是严党骨干,所以他打算拉拢胡宗宪,试探他对严嵩的态度。甚至还赐给他进精舍和喝嘉靖帝莲子羹的机会,最终给他们一次机会,利用沈一石的账册来套严嵩的态度。

但是试验的结果让嘉靖帝略微失望,此次试验严嵩的所作所为可谓滴水不漏,本想拉拢胡宗宪,反而让这师徒俩更团结一心了。

因此,嘉靖帝改变策略,暂缓倒严步伐,毕竟此时还需要他们撑着大局,但是内阁需要调整,这次调整是这样的:

“严世藩退出内阁……高拱、张居正也退出去……首辅还是严阁老,实事让徐阶去干,把李春芳和陈以勤补进来!”

嘉靖帝从“织造局买田”事件开始一直在动脑筋,如果胡宗宪愿意跟严党切割,说不定他会狠下心来倒严,但是胡宗宪并没有这样做,所以,此时的严嵩不能倒。但是严世藩是可以动的,理由虽然表面没说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郑泌昌和何茂才都是严世藩举荐的,自然脱不了干系。

但是仅仅消减了严党势力,那朝政必然不稳,所以又适当消减裕王势力。嘉靖帝虽然知道裕王是未来的皇帝,但是未来是未来的事,现在,此时此刻,还是朕说的算,自然不希望受制于裕王。

补进来的两个人也比较讲究,按照小说中的说法,李春芳是一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轻易不表态。陈以勤,按照历史上的说法,他曾经当过裕王的老师,后来也跟其他内阁成员有过争斗,失败后隐退:

“穆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徐阶、高拱、张居正相灵交攻,因恶党争,乃引疾于隆庆四年罢归。”

可以看出,此时的内阁首辅仍然是严嵩,实事是徐阶来干,其他两个人是各成一派,既不是严党的人,也不是裕王的人。

二、

至于严嵩跟徐阶的权力怎么分,到底严嵩的首辅是虚职还是徐阶的实事是虚职,这个问题后面随着剧情发展会揭晓,这也算是嘉靖帝埋下的一个坑吧!

剧情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嘉靖帝仿佛是变了一个人,他这次竟然没有延续一直追崇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就是“无为而治”的策略。以前还弄个铜罄,躲在后面,让内阁和司礼监拟旨,满意了就敲,不满意就不敲,弄得云里雾起,让人捉摸不透。而这次竟然是直接安排妥当了,甚至由谁宣旨都定了:

“这个旨意叫徐阶去宣布,记住了,先叫那几个人,看看眷录出来的烂账,看完了账再宣布旨意,然后商议一个人选……”

刚才也讲了,嘉靖帝这次宣旨跟以往不同,以前并不是这么细,这次却直接表明了三个观点:

第一是点名让徐阶去宣旨,第二是先让严世藩、高拱、张居正看完账册再宣,第三件事则是要内阁拟定一个人选去浙江查办郑泌昌、何茂才。

除了这三点,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让胡宗宪速速回浙江继续抗倭,缺钱缺粮及时讲,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今年打赢倭寇,同时浙江的贪墨案也要过问,不能乱了套。

下面我们就一点点的揭开谜题:

先说第二要点,也就是为什么要等严世藩、高拱、张居正看完账册后再宣旨?

我们先看在场的都有谁?

严嵩严阁老坐在正中,几乎是在闭目养神,面朝左方,根本就没心思看在场的各人;吕芳和徐阶则坐在两排椅子的最前面,面对面坐着,也是面无表情;正中的桌子上严世藩、高拱、张居正翻着账册,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值得探讨。

其实嘉靖帝此举就是为了判断一下,到底严世藩有没有贪墨,同时也要搞明白另外两个人跟账册是否有关,并且对严党又是何态度,记录人不是别人,正是吕芳!

第一个蹦出来的果然是严世藩:

“畜生,贪墨误国,这些个畜生把我们都害了!”

三、

注意严世藩的用词,他能说出这句话,至少表明两个态度,一就是他确实被牵扯进去了,不然不会说自己被害了,而他自己被害显然不甘心,必须得拉上其他人,故用了“我们”二字。

其他人还没发话,徐阶发话了:

“东楼兄,这是内阁会议,注意礼态!”

徐阶的发话其实自相矛盾,从剧集当开始的御前财政会议开始,他就一直喊严世藩为小阁老,仅仅一会儿功夫他就改口为了“东楼兄”。因为他知道严世藩已经退出了内阁,所以他这么喊,可是喊了“东楼兄”,后面又加一句“内阁”会议,这就自相矛盾了。

但是严世藩并没有听出异常,继续飞扬跋扈的性格,怼了回去:

“事情都闹到这个地步了,礼态还有什么用?”

徐阶之所以后来成为阁老,能忍是他的一大特点,在严嵩手下这么多年,一直忍着,熬着,终于是媳妇熬成婆,即使成为了婆,面对严嵩时还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这种喜怒不形于色之人,往往是最恐怖的。

严世藩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退阁,还在举荐鄢懋卿和罗龙文,打算派自己的人去给自己擦屁股,此举再次验证了他确实不干净,严嵩郁闷的看都不想看他们。

由此我们就推出第一个结论,嘉靖帝之所以让他们先看账册再宣旨,就是看严世藩等人是何表现,这下子在场的人都能作证,严世藩确实跟贪墨有关。

后来的高拱和张居正也加入互喷战,眼看现场乱唱一锅粥,严嵩发话了:

“住嘴,吕公公,请徐阁老宣旨吧!”

下面我们再看第一点,那就是嘉靖帝为什么让徐阶来宣旨?

“……乃有阁员严世藩、高拱、张居正,议政处事屡屡浮躁,且互相攻讦贻误国事……朕听纳严嵩、徐阶建言,着将严世藩、高拱、张居正,除去内阁阁员之职……”

四、

我们看这段圣旨,先是讲了严世藩、高拱、张居正的问题所在,就是处事浮躁,互相攻讦,显然刚才的一幕验证了嘉靖帝的说法。重点不是在这里,而是后面,这个旨意是听从了阁老严嵩和实事徐阶的建言,才除掉了这三个人的内阁职务。

除严世藩这里非常好理解,既然要削弱严党势力,最好父子俩也反目为仇,即使做不到,恶心一下也是好的。而高拱和张居正这里就非常耐人寻味了,张居正还年轻,尚不敢有脾气,但是高拱就不一样了,当时脸色就变了。

好啊,你个徐阶,为了自己能无限接近阁老位置,换来自己实事权力,竟然把我踩下马?

但木已成舟,当场高拱是没有发话的,但是他的痛点很快就在回家的路上被严世藩戳破:

“高肃清……你要是还想赖着,等着内阁首辅那把椅子,我今天就告诉你,徐阶都还没坐上呢,就算他老徐坐上了这把椅子,也不会传给你!”

高拱的回答则有一种落寞:

“我没有什么当首辅的爹,我也从没有想当首辅!”

随后顶了严世藩一下,气呼呼地走了,由此可见,嘉靖帝的离间之计是成功了。后来裕王再召集他们开会,总是充满着火药味,想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毕竟嘉靖帝可不希望裕王一派多么团结。

再说最后一件点,嘉靖帝表面上让大家拟定人选,实际上他早就定了人选,自所以闷着不讲,就是看看大家都举荐的是谁?

严世藩举荐罗文龙和鄢懋卿,高拱和张居正举荐的是谭纶,那么这三个人,嘉靖帝必然不会用。严世藩跟高拱和张居正还在为人选争执,吕芳站出来宣读了上谕:

“浙江巡抚着南直隶巡抚赵贞吉调任……”

嘉靖帝还是挺狠的,坑了徐阶一把不够,继续坑第二把,等于裕王这边牺牲了两个阁员,换来徐阶的“实领其事”权,以及自己的徒弟晋升浙江巡抚,可想而知裕王会怎么想,高拱和张居正又会怎么想?

徐阶也不傻,知道自己被坑了,为了挽留形象,忙不迭的答应海瑞王用汲协助赵贞吉办案,毕竟他们俩是谭纶举荐的,也算是平衡一下裕王这边的势力均衡吧。

至此,严党势力被严重削弱,与此同时,裕王势力这边也开始出现分歧,而皇权还是皇权,仍然玩弄他们于股掌之中,嘉靖帝的帝王之术可谓高超至极!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坐拥八十万禁军,一战不如一战,宋朝为何被小小西夏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有谁能掌控80万禁军,宋朝禁军多强大,宋朝为什么会有禁军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西夏与宋朝关系彻底破裂,很快陷入战争。从1040年到1042年的三年时间内,双方爆发多次大战,从三川口之战到好水川之战,再到定川寨之战,宋军竟三战三败,伤亡惨重,不得已与西夏达成和议。坐拥八十万禁军的宋朝,为何三战皆墨,“一战不及一战”,被小小西夏吊打

  • 唐朝古书上记载的月球来客,是真的么?明朝那场爆炸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记载月球白衣人,唐朝月球是人造的吗,唐朝时期的月球

    大唐文宗统治时期,书生郑仁本与其表弟王秀才突发兴致去了嵩山旅游,结果这两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当时夜幕快要降临,如果他们两人走不出去就可能要睡山头了。郑仁本与王秀才急得到处乱窜,就在他们到处寻找之际,忽然在草丛里看到一个穿着白色衣服还睡着了的男人。这两人看到白衣男子后以为遇到了救星,于是使劲喊他。谁想

  • 壬寅宫变:嘉靖朝政的转折点,既体现嘉靖的专横也对朝政产生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壬寅宫变的过程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对于嘉靖帝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他遇到比三年前在卫辉行宫险些葬身火海更可怕的劫难,在这一天他差点被自己的宫女杀死,也因为嘉靖二十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此宫变因此被称为"壬寅宫变"。寻常情况下,加害明代的皇帝并不是易事。于外而言,紫禁城宫禁严格。于内而言,皇帝那

  • 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跳水救人,朱元璋看看他们的衣服鞋子: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派谁接管五军,朱标朱元璋搞笑对话,历史朱标之死对朱元璋影响

    明朝第一位太子师。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浙江金华),专门拜会了宋濂。后来,朱元璋又邀请宋濂到应天府,不但让其参与机密决策,起草重要文件,还交给他一份责任重大的任务——教导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读书。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宋濂为“当今文章第一”,可见宋濂在明初影响力之

  • 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赵构的庙号为何却十分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构庙号之争,赵构的庙号有哪些,赵构为什么是高宗庙号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后世对高宗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南方延续了宋朝的统治,抵御了挟灭两国之威来袭的金国,有再造乾坤之功。另一方面,他对敌国卑躬屈膝,没有太过强烈的收复中原的愿望,李清照还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他。基

  • 大明风华:擒获明朝皇帝朱祁镇的瓦剌部,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被俘虏的朱祁镇,朱祁镇瓦剌公主,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结局如何

    这样一场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变”,对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以及后世统治可谓是如同定调一般。此后的大明王朝对蒙古诸部也转为防御姿态,缺少了武人制衡的朝堂之上,文人集团也逐渐在权利分配上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这场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瓦剌,后来结局如何呢?瓦剌,在元朝时被称作斡亦剌惕,也称卫拉特。它并不是单一

  • 大将以谋逆罪受审,挣扎着撕开上衣,朱元璋沉默良久:放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深夜批奏折,朱元璋怎么处置叛国的人,古代谋逆大罪

    洪武三十年,有一个爆炸性消息在朝廷传至民间。开国功臣郭英锒铛入狱,罪名是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人,且有五人因私刑致死。这个消息举国哗然,倒不是因为郭英是洪武三年时受封的武定侯,因为当时的34位功臣不是被杀就自杀,唯有郭英一根独苗,而是郭英刚刚作为耿炳文的副将平定了陕西的匪患,实在是劳苦功高。然而,朱元璋就

  • 太监都目不识丁?当然不是,明朝秉笔太监,都是学霸学神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太监,明朝太监实力排名,明朝最正直的太监

    当然普通低级宦官出身贫寒,因家里供养不起,迫不得已被早早送进皇宫当太监,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但如果把皇宫里的所有太监都当作目不识丁,只是为了讨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而出卖身体的庸庸之辈,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不仅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而且极有可能是饱读诗书,受过最优质教育的人,其学识、才华、头脑随

  • 大明王朝:张三丰血经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血经一出,严党必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三丰血经是真的假的,嘉靖接受张三丰血经,血经是真的吗

    很多人认为齐大柱这个人设是多余的,是暴露狂,这条支线对主题没啥作用,其实不然。严党为什么非要置齐大柱于死地,主要原因并不是真的恨齐大柱,而是要维持震慑力。即使杀掉齐大柱,对严党并无直接的好处,真正的作用在于对其他人的震慑,就像当初周云逸的死。但是,严党最后的努力还是破灭了,要是究其原因的话,就在于一

  • 大宋唯一得善终的战神, 领兵打仗40年百战百胜, 还被敌人视为神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古代中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英勇善战的大英雄们,他们英勇杀敌,抵抗那些欺负百姓的恶势力。他们的事迹都可以在历史的史册中被一一查询到。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不仅仅带兵打胜仗,而且深受被占领土地中的百姓们喜爱。既是一名征战四方的大英雄还是一位深受百姓们爱戴与尊敬的将军。宋太宗当皇帝的时候,情况有点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