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写1.7万字奏章,其中1.65万字是废话,朱元璋:拖下去打一顿

大臣写1.7万字奏章,其中1.65万字是废话,朱元璋:拖下去打一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38 更新时间:2024/1/16 13:04:56

接地气的朱元璋在位期间也是广开言路,要是武百官有什么好的想法或建立,尽管写奏章,朱元璋也都会去看。大家也都清楚,武官手拿武器,文官则是手持笔杆子,刷刷一写,引经据典,根本停不下来。

朱元璋勤于政事,光是看文官们写的奏章,那都要看到后半夜,十分辛苦,并且朱元璋还发现,明明可以数百字就可以讲明的东西,奏章中却是数千字,朱元璋深觉头痛,而且这样无疑就造成办事效率低下。

中书省晋宁路泽州(今山西晋城泽州县大阳镇)人茹太素于洪武三年乡试中举,任监察御史,3年后改任四川按察使,后又任刑部侍郎、主事,可见朱元璋对茹太素是有些重视的,也认为其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但茹太素有一点让朱元璋感到非不满,那就是茹太素每次上的奏章通常是七八千字,并且语意艰涩,有时候朱元璋根本看不懂,一开始朱元璋认为茹太素写的肯定是大建议,不然怎么写这么长,写得这么难懂。

待朱元璋弄清楚意思后,发现完全可以写得简单易懂,言简意赅,也并非什么大建议,朱元璋不免觉得茹太素在卖弄自己的文采,上奏章又不是在考科举,就不能写得通俗些吗?

朱元璋越看越不耐烦,认为茹太素在耽误自己的时间,可又不好斥责茹太素,怕伤了文官们上言的心。但朱元璋也想了一个办法,让中书郎敏念给他听,自己懒得再看茹太素的奏章了。

茹太素又哪里清楚皇帝的心路历程,反倒是越写越长,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茹太素所上的奏章满满有1.7万字,中书郎王敏也是感到汗颜,硬着头皮念给朱元璋听。

朱元璋一边阅读其他官员的奏章,一边又听王敏讲茹太素的奏章,由于奏章太长,王敏一读也根本是停不下来,朱元璋细听了几语,发现还没有进入主题,心中难免觉得聒噪。

王敏读到1.65万字时,朱元璋也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都是一堆废话,就完全忍不住了,大怒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又下令:“将茹太素拖下去打一顿。”

这也是朱元璋唯一一次因为奏章痛殴官员的事情,通过此时,文官们就学乖了,很少再长篇大论,自己有什么想法,也只是绕一个弯子再讲出来。

不过要说到奏折,就还得说道说道雍正年间,广西巡抚金鉷黄绫每日写给雍正帝的请安折,现代人不免觉得耽误事,官员没事找事,可清朝年间就是有这样的规定,官员每次皇帝奏事,每份奏折内还得另具一请安折,所以说,皇帝的心思也真是难猜。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除严世藩阁员身份,嘉靖帝三点重要指示尽显帝王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严嵩和胡宗宪一大早进宫面圣,嘉靖帝本想“挑拨”严嵩跟胡宗宪的关系,结果并不理想,这里也注定了胡宗宪最终无法入内阁。由于拉拢胡宗宪策略失败,而东南大局又少不了胡宗宪,嘉靖帝也就不得不继续留着严嵩,但需要消减严党的势力,于是颁布圣旨,让小阁老严世藩退阁,与此同时高拱和张居正也退出内阁,那

  • 坐拥八十万禁军,一战不如一战,宋朝为何被小小西夏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有谁能掌控80万禁军,宋朝禁军多强大,宋朝为什么会有禁军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西夏与宋朝关系彻底破裂,很快陷入战争。从1040年到1042年的三年时间内,双方爆发多次大战,从三川口之战到好水川之战,再到定川寨之战,宋军竟三战三败,伤亡惨重,不得已与西夏达成和议。坐拥八十万禁军的宋朝,为何三战皆墨,“一战不及一战”,被小小西夏吊打

  • 唐朝古书上记载的月球来客,是真的么?明朝那场爆炸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记载月球白衣人,唐朝月球是人造的吗,唐朝时期的月球

    大唐文宗统治时期,书生郑仁本与其表弟王秀才突发兴致去了嵩山旅游,结果这两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当时夜幕快要降临,如果他们两人走不出去就可能要睡山头了。郑仁本与王秀才急得到处乱窜,就在他们到处寻找之际,忽然在草丛里看到一个穿着白色衣服还睡着了的男人。这两人看到白衣男子后以为遇到了救星,于是使劲喊他。谁想

  • 壬寅宫变:嘉靖朝政的转折点,既体现嘉靖的专横也对朝政产生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壬寅宫变的过程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对于嘉靖帝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他遇到比三年前在卫辉行宫险些葬身火海更可怕的劫难,在这一天他差点被自己的宫女杀死,也因为嘉靖二十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此宫变因此被称为"壬寅宫变"。寻常情况下,加害明代的皇帝并不是易事。于外而言,紫禁城宫禁严格。于内而言,皇帝那

  • 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跳水救人,朱元璋看看他们的衣服鞋子: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派谁接管五军,朱标朱元璋搞笑对话,历史朱标之死对朱元璋影响

    明朝第一位太子师。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浙江金华),专门拜会了宋濂。后来,朱元璋又邀请宋濂到应天府,不但让其参与机密决策,起草重要文件,还交给他一份责任重大的任务——教导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读书。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宋濂为“当今文章第一”,可见宋濂在明初影响力之

  • 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赵构的庙号为何却十分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构庙号之争,赵构的庙号有哪些,赵构为什么是高宗庙号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后世对高宗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南方延续了宋朝的统治,抵御了挟灭两国之威来袭的金国,有再造乾坤之功。另一方面,他对敌国卑躬屈膝,没有太过强烈的收复中原的愿望,李清照还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他。基

  • 大明风华:擒获明朝皇帝朱祁镇的瓦剌部,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被俘虏的朱祁镇,朱祁镇瓦剌公主,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结局如何

    这样一场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变”,对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以及后世统治可谓是如同定调一般。此后的大明王朝对蒙古诸部也转为防御姿态,缺少了武人制衡的朝堂之上,文人集团也逐渐在权利分配上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这场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瓦剌,后来结局如何呢?瓦剌,在元朝时被称作斡亦剌惕,也称卫拉特。它并不是单一

  • 大将以谋逆罪受审,挣扎着撕开上衣,朱元璋沉默良久:放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深夜批奏折,朱元璋怎么处置叛国的人,古代谋逆大罪

    洪武三十年,有一个爆炸性消息在朝廷传至民间。开国功臣郭英锒铛入狱,罪名是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人,且有五人因私刑致死。这个消息举国哗然,倒不是因为郭英是洪武三年时受封的武定侯,因为当时的34位功臣不是被杀就自杀,唯有郭英一根独苗,而是郭英刚刚作为耿炳文的副将平定了陕西的匪患,实在是劳苦功高。然而,朱元璋就

  • 太监都目不识丁?当然不是,明朝秉笔太监,都是学霸学神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太监,明朝太监实力排名,明朝最正直的太监

    当然普通低级宦官出身贫寒,因家里供养不起,迫不得已被早早送进皇宫当太监,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但如果把皇宫里的所有太监都当作目不识丁,只是为了讨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而出卖身体的庸庸之辈,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不仅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而且极有可能是饱读诗书,受过最优质教育的人,其学识、才华、头脑随

  • 大明王朝:张三丰血经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血经一出,严党必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三丰血经是真的假的,嘉靖接受张三丰血经,血经是真的吗

    很多人认为齐大柱这个人设是多余的,是暴露狂,这条支线对主题没啥作用,其实不然。严党为什么非要置齐大柱于死地,主要原因并不是真的恨齐大柱,而是要维持震慑力。即使杀掉齐大柱,对严党并无直接的好处,真正的作用在于对其他人的震慑,就像当初周云逸的死。但是,严党最后的努力还是破灭了,要是究其原因的话,就在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