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唯才是举,以德用才——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用人艺术

唯才是举,以德用才——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用人艺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33 更新时间:2023/12/26 3:07:53

在21世纪,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才。这是一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话语,我想要是曹操听到了,这个公元2世纪的北方霸主一定是不能再同意了。

建安十五年,曹操便发布了自己的求贤令,令中也没啥废话,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唯才是举,看得而用之”,通俗点来讲就是,我只凭才学选拔人才,你有才学就能被重用。

这句话为什么有划时代的意义呢?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平凡不过的选贤令,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

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我们还得从汉代说起。汉代选拔人才的标准,其实是道德。因为在没有统一考试之前,只有比如孝顺这种标准,是最好考核的。才学考核,在造纸术,印刷术没有大规模引用之前,是很难考核并且很容易私下运作的。

所以曹操用“唯才是举”代替了“唯道德是举”,这无疑拥有跨时代的意义,更为那些道学先生所摒弃,但是却也聚拢到了一批真正有才华的人,为他的霸业打下了基础。

曹操后来又在公元214年,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眼看着曹魏阵营里的优秀人才一个又一个离去,他深感人才不济,又苦于自己时日无多,恐怕自己事业无继,又两次下达了求贤令,这次则更加直白,从名字就看得出来,一个是《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还有一个是《举贤勿拘品行令》,这着急的样子,就好像在说,只有你有才,都到我这里来,啥都不要管。

而在他创作的诗歌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他的爱才之心,渴求人才的心理。他说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是谁?是“一饭三吐哺”的良相,曹操用这个典故,正是藉此表达自己渴求贤才的急切心情。

也正是因为曹操本人的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终曹操一世,帐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正是凭借这支力量,曹操平黄巾,灭袁绍,驱马超,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时期,正是世家大族的形成时期,以“四世三公”的袁绍为代表的世族,在无形中压缩了寒族人家进步上升的道路,而这些世族大家,在某种意义上,也对皇权形成了威胁,中央都是他们的人,皇帝离开了他们根本玩不转,这也是后来曹丕采用九品中正制的原因,而曹操作为一代雄主,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威,只能发布招贤令,广求贤才,以此来制衡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

而更可怕的是,汉末风云骤起,各地豪强割据,形成了一个个政治军事集团,就是我们俗称的军阀,他们拥兵自重,为了争夺土地和掠夺人口,彼此之间互相混战厮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曹操出身虽然富贵,但是确实宦官背景,经常被那些自诩清高的世族所轻视。所以他在起兵的刚开始,势单力薄,无资可籍,而他的主要对手袁绍、袁术两兄弟,则是兵强马壮。

袁绍,袁术兄弟是四世三公的大世族,就算是事业初创期的刘备,也有一顶汉室宗亲的帽子让他在那个乱世崭露头角。

和他们相比,曹操的身世使他既不能像刘备那样打着效忠汉室的旗号,聚拢效忠汉室的人才;又没有条件像袁绍那样雄踞冀州,带甲百万,用自己的实力引来许多人投奔。

于是为了争夺天下,曹操因此深感人才的贫乏,为了和他们竞争,他因此多次倡导“唯才是举”,对于人才的要求,可以说是降到了统治者所要求的冰点。德才兼备自然更好,但是对他来说,是有才之人便行。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我们费了一些笔墨说曹操的唯才是举,而曹操的用人之术,好像一直被人诟病。好像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多疑,又猜忌,不敢放权。其实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曹操固然有这些毛病,但是他在具体的用人之术上,仍是很有一套。

曹操是一个很知人善用的领导,以适当的授予正确的人,这是领导者必备的才能。

曾经有一次,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下宛城,兵锋指向合肥的时候,当时守卫合肥的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七千人。张辽有勇有谋,能统率大局,乐进稳健,李典儒雅,但这三个人“皆素不睦”。曹操根据乐进擅长守城,张、李擅长征战的特点,对合肥的防御做了具体的安排。曹操择人任势、取人所长,使三人从“皆素不睦”,到精诚团结,结果大败吴军。

我们多说曹操不能容人,好事者还举出了孔融的例子,但是从他对待陈琳的态度上来看,曹操的度量,也是很大的。

陈琳何人?建安七子之一,文采出众,原为袁绍记事,撰写《讨曹檄文》将曹操痛斥得骇然汗流,透风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曹操击败了袁绍,众人本以为他要处死陈琳,但是曹操赦免了他,慷慨的赐给他官职,曹操的度量可见一斑。

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故事,说是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一批信件,全部都是曹操的部下和袁绍暗通款曲的信,当时有谋士提了一个建议,“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一把火都烧了。

曹操还颇为尊重,爱惜人才,因为曹操犯了一个自己的错误,逼得张绣反叛,在此过程中,曹操的侍卫长典韦和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死于战斗之中。

战斗结束后曹操亲祭典韦,对众将说:“吾折孝子、爱侄,惧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第二年曹操行军至襄城,到渭水时,又触景生情,在马上放声大哭,说:“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之魂。众将因此深受感动,更加敬服于曹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正如他的一句诗“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不仅关注人才的光芒,努力让他们发出更大的光芒,并且十分重视人才的“里子”。

虽然是唯才是举,但是在用人的时候,对于人才的品行,自然是看重的,毕竟谁都不想重用一个“白眼狼”。比如蔡瑁等人背主求荣,曹操仅用一时;也会因为刘玄德一句话,对吕布动了杀机。

他对于不忠诚旧主的人才,是深恶痛绝。就好像刘备斩丁公一样,他不仅唯才是举,并且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品德,绝不重用无德之才,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在看到赵云,关羽忠肝义胆的时候的啧啧赞叹了。

还有就是许攸的悲剧,也是来自于此。

许攸虽然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但是因为他背弃旧主的行为,曹操也是深为忌惮。特别是对于袁绍爱将淳于琼,曹操原来并没有杀他的打算。但是许攸以镜子为喻,“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曹操听了,最终处死了他,但是许攸的阴毒,也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便找了一个由头,处死了许攸。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直想用一句曹操的诗,去定义一下他作为领导者的一生,想来想去还是曹操的这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雄图霸业不过是过眼云烟,没有什么东西是消散不了的,曹操也深知这一点,但是这种虚无感却没有击垮他。当时有很多名士,放浪形骸,充满了人生意义的虚无感,而曹操却总是激昂向上,而以这种“烈士雄心”为代表的文学风格,最终变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风骨”。

曹操的用人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

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表达出了对有风骨的读书人,武将,甚至是他儿子曹植的欣赏,因此虽然有的时候他出于时势所迫,不得不重用一些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人物,但是他在骨子里,是看不起他们的。

我们也许很奇怪曹操为啥和刘备说,“唯使君与操尔”这句话,其实这句话可以透露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他很羡慕或者说敬仰刘备手下人才的高风亮节,忠勇无双。

最后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如此怀念三国时代?”

固然有罗贯中的故事加成,但其实更重要的是,从三国结束之后,我们在也很难体会到那种真诚的来自于对手的赞美了。

司马懿赞美诸葛亮“天下奇才”,曹操由衷的称赞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刘备一生也对自己的两个对手赞誉有加。

不同阵营并不妨碍这些英雄人物的相互欣赏,并且在相互欣赏中,这个时代的底色也因风云人物的心心相惜而变得在金戈铁马中多了几分温情。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文/扒拉文史

更多文章

  • 刘邦和朱元璋手下名人很多,为什么感觉李自成没有出名的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与李自成,历史上的李自成和朱元璋,李自成和刘邦的差距

    为什么大家感觉没有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自成没能坐稳龙庭。如果他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坐稳了,他的手下也就出名了。刘邦有张良、陈平、萧何、韩信,朱元璋有常遇春、徐达、李善长等等,要谋略有谋略,要战力有战力,人才济济。神奇的是,刘邦和朱元璋的心腹干将几乎都是他们的老乡,这让人不得不问一句,莫非李自成的家

  • 为什么刘备非要入蜀,为什么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为什么打荆襄九郡,荆襄九郡与荆州,蜀汉不丢荆襄九郡能统一大业吗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赤壁之战前荆州只有7郡,9郡是后来曹孙刘瓜分荆州时形成的。其实,刘备接管荆襄九郡并没有想想象中那么容易。刘备说是在荆州客居,但一直呆在新野。荆州最重要的核心城市是江陵和襄阳,刘备在这两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势力可言,襄阳的豪强氏族蔡氏原本就不喜欢刘备。没有势力,没有足够的军队,刘备拿

  • 深受秦始皇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被发现,为何考古现场一片哗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女儿嬴阴嫚的墓在哪里,嬴阴嫚真有这个女儿吗,嬴阴嫚身世

    引言秦始皇嬴政,他横扫诸国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诸侯混战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这离不开秦国几代君主的努力,大秦男儿不忘东出,终在嬴政这一辈功成圆满。即位后秦始皇设立郡县废除了有分裂国家风险的分封制,全国上下使用统一的文字货币,车同轨书同文,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曾经有外国学者不明白为什么欧洲历

  • 关羽打响的襄樊之战,兵败了,为什么刘备不去相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攻打襄樊刘备干什么去了,关羽襄樊作战为什么刘备不救,关羽拿下襄樊刘备兵力会增加多少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一度逼得曹操想要迁都,真正的威震华夏。但是,在襄樊之战后期,关羽却在曹魏和江东的前后夹击中,不得不败走麦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那么,关羽北上攻打樊城,刘备到底知不知晓?而在其兵败之时,刘备又为何不派兵援救呢?关羽打响的襄樊之战,远在汉中的刘备等人应当是知晓的。在公元218年的

  • “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和颜良正常打,究竟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颜良和关羽谁强,关羽单挑颜良能打过吗,关羽为什么一招之间就能杀颜良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号称河北四庭柱,颜良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在四人中排名第一,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上将华雄连斩俞涉,潘凤等诸侯上将,杀得诸侯联军“众皆失色。”袁绍说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当时颜良已经是上将了,关羽还是被人瞧不起马弓手。颜良能够有这么大的名气,都是

  • 汉宣帝明明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什么还不想办法避免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宣帝太子,汉宣帝为什么选太子,汉宣帝要废太子吗

    汉宣帝也想过把太子刘奭换掉但为什么最终没有换呢?实在是没一个儿子能让宣帝眼前一亮啊!一、“乱我家者,太子也”关于宣帝的做法,确实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已经认为汉家江山会因为刘奭而动乱,为什么不把他换掉呢?而且事实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确实从元帝(刘奭)开始,皇权开始旁落,外戚、宦官、儒臣,你方唱罢我登场,

  • 民国第一渣女:嫁给溥仪弟弟,联合情人偷夫家珍宝,拒绝去东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17岁嫁给溥仪22岁就惨死了,民国渣女嫁给溥仪,溥仪十大稀世珍宝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得2月6日,一对年龄相差十多岁得男女举行了一场特殊得婚礼。南方为爱新觉罗·溥杰,女方为嵯峨浩。一方是以前满清得贝勒爷,是皇帝溥仪的弟弟,一方是日本天皇得近亲,是日本侯爵之女。而这时中国东北得伪满政权建立已经有五个年头了。且之后日本人授意伪满政府通过了新的《帝位继承法》:帝

  • 袁世凯每年给溥仪400万银元,放现在价值多少钱?他养得起皇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溥仪银元值多少元,清朝溥仪有多少钱,溥仪的一块钱值多少钱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下,每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走向,清朝也难以苟延残喘。1911年,随着武昌一声枪响,广东等15省相继脱离清朝,辛亥革命把爆发。不过袁世凯时刻有自己的野心,他一边以武力威逼清朝,又提出了优待条件,隆裕太后无法拒绝这么优厚条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

  •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不由奶奶家抚养,反而去很远的外祖母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红楼梦林黛玉死后去哪,贾宝玉有多爱林黛玉,红楼梦林黛玉的生活方式

    他的老爸林如海,虽是巡盐御史,但所谓:当官莫自在,自在莫当官。且历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面闯荡拼搏,几乎没法照顾家里,就更不要说林如海身负皇命。虽老婆这一去,家里不至于家里没人管,因还有其他妾,但这对于女儿林黛玉来言,却意味着一种磨砺。都说,人有磨砺很好,可就凭林黛玉那身子骨和性情,显然若是

  • 俄国没有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却得到了大片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世界上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获得了什么

    英法联军抵达北京城之后,直接前往圆明园,抢东西、烧房子,地痞流氓也趁机出现,西郊百姓被收刮一空。第二天,英法联军又炮轰西直门。清朝官员手执白旗投降,恭亲王此时与英法联军和谈,那便是城下之盟,任人宰割。恭亲王只能陪笑英法侵略者,与他们周旋和谈,在此之前,并没有出兵的俄国,接着换约的契机,准备狠狠的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