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凭什么仍能做近三十年的蜀汉皇帝呢?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凭什么仍能做近三十年的蜀汉皇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4/2/29 21:41:26

诸葛亮被认为是支撑蜀汉政权的人物,甚至不少朋友看到诸葛亮去世就觉得三国后面的历史“没什么意思”了。

但实际上,他担任蜀国丞相不过13年(221年-234年),如果从214年刘备统治西川开始,诸葛亮治蜀不过20年,即便从他207年出山算起,也不过活跃了27年。

然而,在他去世后,蜀汉政权仍然存在了29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

蜀:运转正常,形势稳固

1、平稳过度,运转正常。

诸葛亮在世时,大小事务咸决于亮。

因此,诸葛亮刚去世时,形势确实稍微有一点紧张,“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不过,诸葛亮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过度事宜。

在他最后一次北伐前,诸葛亮已经密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世宜以付琬”,敲定以蒋琬为接班人,并在出征期间,留蒋琬留在丞相府处理内政,以备不测。

因此,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表现镇定自若,形势得以稳固。

此后,以蒋琬、费祎为代表的新一代辅政贤才,继续以诸葛亮留下的法令治理蜀国,使得蜀国继续稳定发展。

因此,直到253年费祎遇刺,蜀汉的统治集团依然保持了良好的运转。

2、政局长期稳定。

刘禅本人,也绝非草包。

一方面,他基本上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充分发挥蒋琬、费祎等人的才敢,另一方面,他又发挥天子的影响力,保持权力的平衡、局势的稳定。

诸葛亮去世后,他以蒋琬为主要辅政对象,但取消了丞相一职,只以蒋琬为大司马,同时加费祎为大将军、尚书令,以避免蒋琬一人权势过重。

在蒋琬的一些想法不合后主之意时,后主也会进行干涉。

比如,蒋琬曾企图由沔水东下,取东三郡进攻襄樊。

后主派费祎、姜维劝阻。

“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蒋琬去世后,费祎、姜维继续发挥其才干,但刘禅事实上已经自己作起主来。

因此,费祎任内,虽朝内一切“庆赏刑威”都先咨询过费祎后才得以推行,但同时,董允陈祗等人也被器重,以分费祎之权。

到费祎去世后,陈祗、姜维,乃至黄皓等人都各当其事。

蜀汉灭亡前,刘禅既拒绝了换掉姜维的举措,又拒绝了姜维除黄皓的建议,维系各方平衡,保持对政权的稳固。

蜀汉灭亡前,刘禅对姜维、黄皓等人问题的处置失当,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但也必须看到:内部派系林立蜀汉,始终没有发生如魏、吴一样的血腥内讧,始终维持着政局的稳定,没有发生内部过度损耗。

3、国防形势稳固。

蜀国以“重关之险”立国,这一国防形势长时间保持了稳定。

因此,即便在司马昭商议灭蜀事情时,常年在前线与蜀军打交道的邓艾也表示:蜀汉的防御体系稳固,没有可趁之机。

直到蜀汉灭亡前一年,姜维远避沓中,“聚谷敛兵”,才使国防体系变得脆弱不固。

吴:联盟巩固

三国鼎立之所以巩固,与吴蜀联盟,“两弱抗一强”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去世后,吴蜀联盟始终保持巩固状态。

蒋琬时期,曾想要造船,沿沔水东下。

造船,引起了东吴将领的猜疑,东吴将领纷纷上表,表示:司马懿进攻我们的舒县,蒋琬不作支援,反而造船,必定图谋不轨。

孙权表示:司马懿进攻舒县,10天就退兵了,蒋琬不知道也正常。人言不可信,我愿意以破家的代价,为诸位作担保,蒋琬必然没有打我们的主意!

甚至直到蜀汉灭亡之前,吴国仍然派兵,企图救蜀。

吴蜀联盟的巩固,使强大的魏国始终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不敢轻举妄动。

魏:自顾不暇

曹魏的情况,比蜀汉糟糕得多。

诸葛亮去世5年后,曹魏最后一位掌控实权的天子曹睿也去世了。

此后,曹魏的政局长期不稳。

首先是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权,然后是司马家与朝廷、地方的拥曹派之间的明争暗斗。

在曹爽与司马懿争权期间,244年,曹爽、夏侯玄发起了一次征蜀作战,但遭到了司马懿等人的坚决反对,也没有得到郭淮等将领的配合(作战中,担任先锋的郭淮“度势不利,拔军先出”),结果无功而返,“士民讥之”。

可见:在当时的情况下,征蜀作战难免因内部相互掣肘而难以组织顺畅,而且,一旦战事不利,又会使自己的政治权威受到极大损失,得不偿失。

所以,司马懿夺权后,司马家对攻蜀始终非常慎重。

249年,逃到蜀国的夏侯霸告诉姜维:司马懿刚刚夺权,“未遑外事”,暂时不会进攻蜀国,你只需要注意当时还年少的钟会就可以了!

果然,此后十余年间,曹魏对蜀基本以防御为主,主要精力都用于内部争斗。

此后,淮南三叛,此起彼伏,牵制了魏国的主要精力。

尤其是257年,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的作战中,司马昭军26万,诸葛诞军14、15万,加上前来参合的东吴军,淮南战场的战役规模达到了将近50万!

参战人数将近50万的内战规模,远远超过了魏、蜀之间的任何一次作战!

可以说,对当时的曹魏来说,司马家与拥曹派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魏蜀的矛盾甚至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平衡打破,迅速灭亡

可以说,诸葛亮去世后,很长时间内,三国之间仍然保持了平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被打破了。

1、司马家局势的稳固。

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拥曹派的势力基本上被清除。

260年,曹魏皇帝曹髦亲率部分宿卫及奴仆征讨司马昭,结果玉碎九重。

这说明:曹魏天子除了武帝留下的一丝血性外,已没有反抗的实际力量了。

随着各地都督换成司马家兄弟、亲信,司马家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统治已经稳固。

2、东吴的威胁已不足为患。

在寿春之战中,淮南十余万军队叛乱,东吴倾尽全力派出10万人来救援,结果,东吴被斩俘万余,惨败而归。

这说明,魏吴的实力已经极其悬殊,东吴已经不足为患。

因此,司马家可以放手大举进攻蜀国,无需担忧吴国那点威胁了。

3、蜀国的运转已经不良,形势已不再稳固。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很长时间内依然是贤人当政。

他们的才能、道德都不错,能够维系政权的良好运转,能够保持形势的稳固。

可是,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物去世后,当初《出师表》中所举荐的可用之人悉数凋零,刘禅只能以黄皓等人来治理国家。

黄皓等人的政治素质严重不足,蜀国内政一片混乱。

不仅如此,黄皓、姜维、诸葛瞻等人之间的关系还极为紧张,水火难容。

尽管刘禅既不听从诸葛瞻、黄皓的意见换姜维,也不听姜维建议除黄皓,极力避免矛盾走向“武装化”,但蜀汉的统治集团已经分崩离析。

尤其是,当姜维被迫远走沓中避难,并“聚谷敛兵”,调整汉中防御体系后,原本稳固的防御体系也出现了漏洞。

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263年,司马昭发起灭蜀战争,蜀汉迅速灭亡。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自有其规律。

诸葛亮去世时,历史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就总体实力格局而言,“两弱抗一强”的基本格局仍然稳固。

就内部局势而言,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政局长时间保持了稳定和有效运转,姜维北伐虽损耗大,但由于没有惨烈内耗,其国力尚可以依托“重关之险”立国。

就对手局势而言,曹魏政局长时间不稳,曹魏的主要矛盾是司马家与拥曹派之间的矛盾,只有在主要矛盾解决后,才可能发起灭蜀战争。

因此,诸葛亮虽然去世,但蜀汉依然可以维持近30年。

更多文章

  • 唯才是举,以德用才——试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用人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的用人之道,曹操用人之道经典例子,三国演义中曹操重视人才的例子

    在21世纪,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才。这是一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话语,我想要是曹操听到了,这个公元2世纪的北方霸主一定是不能再同意了。建安十五年,曹操便发布了自己的求贤令,令中也没啥废话,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唯才是举,看得而用之”,通俗点来讲就是,我只凭才学选拔人才,你有才学就能被重用。这句话为什么有划

  • 刘邦和朱元璋手下名人很多,为什么感觉李自成没有出名的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与李自成,历史上的李自成和朱元璋,李自成和刘邦的差距

    为什么大家感觉没有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自成没能坐稳龙庭。如果他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坐稳了,他的手下也就出名了。刘邦有张良、陈平、萧何、韩信,朱元璋有常遇春、徐达、李善长等等,要谋略有谋略,要战力有战力,人才济济。神奇的是,刘邦和朱元璋的心腹干将几乎都是他们的老乡,这让人不得不问一句,莫非李自成的家

  • 为什么刘备非要入蜀,为什么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为什么打荆襄九郡,荆襄九郡与荆州,蜀汉不丢荆襄九郡能统一大业吗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赤壁之战前荆州只有7郡,9郡是后来曹孙刘瓜分荆州时形成的。其实,刘备接管荆襄九郡并没有想想象中那么容易。刘备说是在荆州客居,但一直呆在新野。荆州最重要的核心城市是江陵和襄阳,刘备在这两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势力可言,襄阳的豪强氏族蔡氏原本就不喜欢刘备。没有势力,没有足够的军队,刘备拿

  • 深受秦始皇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被发现,为何考古现场一片哗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女儿嬴阴嫚的墓在哪里,嬴阴嫚真有这个女儿吗,嬴阴嫚身世

    引言秦始皇嬴政,他横扫诸国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诸侯混战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这离不开秦国几代君主的努力,大秦男儿不忘东出,终在嬴政这一辈功成圆满。即位后秦始皇设立郡县废除了有分裂国家风险的分封制,全国上下使用统一的文字货币,车同轨书同文,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曾经有外国学者不明白为什么欧洲历

  • 关羽打响的襄樊之战,兵败了,为什么刘备不去相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攻打襄樊刘备干什么去了,关羽襄樊作战为什么刘备不救,关羽拿下襄樊刘备兵力会增加多少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一度逼得曹操想要迁都,真正的威震华夏。但是,在襄樊之战后期,关羽却在曹魏和江东的前后夹击中,不得不败走麦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那么,关羽北上攻打樊城,刘备到底知不知晓?而在其兵败之时,刘备又为何不派兵援救呢?关羽打响的襄樊之战,远在汉中的刘备等人应当是知晓的。在公元218年的

  • “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和颜良正常打,究竟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颜良和关羽谁强,关羽单挑颜良能打过吗,关羽为什么一招之间就能杀颜良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号称河北四庭柱,颜良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在四人中排名第一,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上将华雄连斩俞涉,潘凤等诸侯上将,杀得诸侯联军“众皆失色。”袁绍说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当时颜良已经是上将了,关羽还是被人瞧不起马弓手。颜良能够有这么大的名气,都是

  • 汉宣帝明明知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为什么还不想办法避免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宣帝太子,汉宣帝为什么选太子,汉宣帝要废太子吗

    汉宣帝也想过把太子刘奭换掉但为什么最终没有换呢?实在是没一个儿子能让宣帝眼前一亮啊!一、“乱我家者,太子也”关于宣帝的做法,确实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已经认为汉家江山会因为刘奭而动乱,为什么不把他换掉呢?而且事实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确实从元帝(刘奭)开始,皇权开始旁落,外戚、宦官、儒臣,你方唱罢我登场,

  • 民国第一渣女:嫁给溥仪弟弟,联合情人偷夫家珍宝,拒绝去东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17岁嫁给溥仪22岁就惨死了,民国渣女嫁给溥仪,溥仪十大稀世珍宝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得2月6日,一对年龄相差十多岁得男女举行了一场特殊得婚礼。南方为爱新觉罗·溥杰,女方为嵯峨浩。一方是以前满清得贝勒爷,是皇帝溥仪的弟弟,一方是日本天皇得近亲,是日本侯爵之女。而这时中国东北得伪满政权建立已经有五个年头了。且之后日本人授意伪满政府通过了新的《帝位继承法》:帝

  • 袁世凯每年给溥仪400万银元,放现在价值多少钱?他养得起皇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溥仪银元值多少元,清朝溥仪有多少钱,溥仪的一块钱值多少钱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下,每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走向,清朝也难以苟延残喘。1911年,随着武昌一声枪响,广东等15省相继脱离清朝,辛亥革命把爆发。不过袁世凯时刻有自己的野心,他一边以武力威逼清朝,又提出了优待条件,隆裕太后无法拒绝这么优厚条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

  •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不由奶奶家抚养,反而去很远的外祖母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红楼梦林黛玉死后去哪,贾宝玉有多爱林黛玉,红楼梦林黛玉的生活方式

    他的老爸林如海,虽是巡盐御史,但所谓:当官莫自在,自在莫当官。且历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面闯荡拼搏,几乎没法照顾家里,就更不要说林如海身负皇命。虽老婆这一去,家里不至于家里没人管,因还有其他妾,但这对于女儿林黛玉来言,却意味着一种磨砺。都说,人有磨砺很好,可就凭林黛玉那身子骨和性情,显然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