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马尔泰若曦:写入正史的雍正宫女,死后却未葬入皇陵

历史上的马尔泰若曦:写入正史的雍正宫女,死后却未葬入皇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89 更新时间:2024/1/18 19:16:44

几年前,穿越剧《步步惊心》掀起了“四爷很忙”的风潮,这里的四爷指的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现代女孩穿越到康熙年间成为马尔泰若曦

马尔泰若曦经历了九子夺嫡事件,看到了残酷的权利厮杀,最后选择面冷心热、不断帮助她、为她付出一切的四阿哥,与他谈一场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观众在为马尔泰若曦和雍正的爱情故事感动时,却不知道历史上的马尔泰若曦,她作为雍正写入正史的宫女,甚至在后期被封为答应,但死后却没有葬入皇陵,这是为什么?我们一起看看。

雍正的后宫

雍正是清代的第五位皇帝,名叫爱新觉罗·胤禛,他的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德妃乌雅氏。我们知道雍正的父亲康熙一生经过册封的妃子有58位,而雍正的儿子乾隆也有42位妃嫔,可是雍正后妃名单中真正的妃嫔只有8位。

可以看出,雍正这个人是个非常懂节制的皇帝,而且个人也比较注重养生,除了正式的妃嫔外,算上贵人、常在答应和格格里里外外一共才22人。而这22人当中位份最低的就是作为官女子的马佳氏云惠,也就是马尔泰若曦的原型。

那什么是官女子呢?说白了就是管理宫女的人,本质上就是级别稍高一些的宫女。官女子与普通宫女不同的在于她们侍过寝,但未得册封,没有名分,这样一个位置不得不说在宫中很是尴尬,就与民间的通房丫鬟一样,是属于主人但却得不到承认的。

历史原型——云惠

简单了解背景后,我们回到主角这,在小说中若曦的姓氏为马尔泰,但在实际的清代历史中,并不存在“马尔泰”这样一种姓氏,而若曦的原型云惠真实的姓氏为马佳氏,马佳氏是满洲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地为嘉里库马佳。《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说到:马佳原本地名,用作当姓氏,这个姓主要分布在绥芬、马佳等地方。

在满洲人入关之后,马佳氏这一形式的人很少入朝当官,大多数选择了从商。所以在史料中有记载的很少,唯有康熙朝的荣妃也是马佳氏被记录下来。因为她封了妃,又受到康熙宠爱,还给康熙生下六个子女,这样不断的刷存在感才得以在史册上留名。

马佳氏当官的很少,那么云惠是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呢?关于她的家世我们无法从史料中查到,只能按照当时清朝的惯例进行推测,她很有可能是来自内务府三旗的包衣女子,包衣在当时来说属于奴才,可以说云惠的家世和身份相当低微了。

既然家世地位,那云惠是怎么进宫的呢?按照清朝惯例,内务府每年都会举行选秀,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的是被选中之后成为皇帝的嫔妃,但实际上,除了被选上给皇上当嫔妃的人之外,还要选一些人留在皇宫内来当宫女,选秀也可以看做是对宫女职位的应聘,而且其中比较优秀的还可以成为官女子。

而云惠作为内务府三旗的包衣女子,内务府包衣女子年满十三岁,就具有选秀资格的,云惠凭借自身的优秀直接跳过了普通宫女这一级别而成为一名官女子。所以云惠就是通过选秀的方式入宫的。

而云惠也是因为选秀结识了雍正,在成为官女子不久就幸运的得到了雍正的宠幸,但尽管如此,云惠却没有得到雍正给予的名分晋升,这样看来他们的相遇纯属偶然,按理说这样偶然性的事件是不会被记录下来的,为什么云惠会在历史上留名呢?

正史的宫女与死后不准入皇陵

云惠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现是在雍正三年,清代后妃的排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七个等级。云惠既不是常在也不是答应,虽然是官女子,属于宫女的首领,应该也是奴才,但云惠却与普通官女子还不同,有专门的奴才服侍她,应该属于那种没有名分的主子。

像云惠这样介于妃嫔与官女子之间的群体,清朝后宫史上还是不多见的。云惠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档案中是雍正九年,当时云惠在后妃名单中依然还是官女子,只是奇怪的是在这一次记载之后,云惠就在后妃档案中消失了。

在后来的史料中有这样一段记录:雍正九年四月中,云答应病故,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云惠是在雍正九年这一年去世了。而且在史料中被称作云答应,这个答应是谁封的呢?

关于她的追封有人说是乾隆追封的,也有人说是雍正自己封的。但是根据推测应该是雍正自己追封的,因为云惠生前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官女子,到了乾隆一朝估计早已被遗忘了吧。

前文我们得知,雍正的嫔妃8人,嫔位以下的22人,所有加在一起也就30人左右,云惠无疑是位份最低的,按理说她得过宠幸,皇帝应该给她一个位份,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答应,但雍正都没有这么做,从进宫到去世她依然还是官女子。

为什么雍正没给她名分?大概率是因为她的身份过低,或者是犯了一些错。尽管在她死后她被追封为云答应,但却没有葬入雍正帝的泰陵妃园寝。关于她葬身何处,没有史料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过,除去正史之外的一些一些资料显示,她可能葬在曹八里屯的坟茔中,因为曹八里屯就是埋葬一些位份低微的嫔妃之处,或许云惠也被埋葬在这里吧。

结语

无论如何,马尔泰若曦的原型——马佳氏云惠并没有像影视剧中那样,与雍正有这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但她无疑是雍正后宫中最神秘的存在,雍正曾经对她宠幸过却不给予她任何名分。历史上有对于她的记载,又不知道她葬身何处。这样年纪轻轻就走完一生的官女子,真的让人无限感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孙中山护卫谭惠全,36年守卫孙中山陵,周恩来下令为其恢复恩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贴身护卫,谭惠全。孙中山在1925年病逝于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由于南京中山陵尚未完工,总理灵柩暂存北京西山碧云寺,并由其生前贴身卫队日夜守护。而谭惠全就是卫队队长。谭惠全见到张学良,也顾不上问候,直接对他说:“少帅,张宗昌要毁坏总理灵柩,我只能来找你帮忙了……

  • 清朝时期,县令朱垣,是文正公朱珪的兄长,大兴县人,由进士授任济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县里王翁有个儿子叫王巧,刚满二十,娶了个十七岁的新媳妇。过了一个月,媳妇回娘家省亲后回来才一天,王巧突然去世,于是王翁状告到官府。朱垣立即下令备车赶到王巧死去的现场,把王翁招来讯问。王翁说:“儿子与新媳妇恩爱非常。昨天媳妇从娘家回来才一个晚上。今天早上我叫儿子起来干活,媳妇煮了粥,儿子喝了以后就喊肚

  • 被忽略的三国武将:平定河北,重创乌桓,还让刘备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平定乌桓双方兵力,曹操平定乌桓视频,三国谁斩杀了乌桓

    一具体来说,曹纯是曹操的堂弟。曹纯十四岁丧父,与一母同胞的兄长曹仁分家居住,后继承了其父的家业,颇为殷富,家中僮仆、宾客有上百人之多。当然,曹纯没有挥霍无度,反而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因此乡里人都认为其很有才干。同时,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纯崇尚学问,尊敬学问渊博的儒士,因此很多儒士都来投

  • 三国:东吴出兵偷袭荆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给的条件孙权无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东吴为什么无叛将,三国曹魏控制的荆州,曹操与孙权争荆州的故事

    十二月,关羽穷途被俘杀,东吴占据了原刘备集团所属的全部荆州州郡。这一战对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蜀汉政权的衰落由此开始,东吴实力大涨。如果不是东吴政权后来不给力,三国时期(偷袭荆州的第二年,曹丕称帝,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应该是东吴和曹魏唱主角才是。在孙权出兵偷袭荆州之前的数年中,孙权集团和刘备集

  • 贾诩妙计横出,曹操依旧想法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诩给曹操出的计策,贾诩没有曹操怎么配将,贾诩出过哪些计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战争前夕,曹操还发动了荆州战役并且以成功收纳荆州全部疆土而告终。而这个时候觊觎了荆州很久的刘备,只得选择撤兵逃亡,远在江东的孙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此刻对于曹操来首,当务之急就是考虑怎么乘势而上,下一步该怎么走?曹操心中的选择是顺流而下拿下江东地区,尽快的完成他

  • 伐吴之战打了一年,诸葛亮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这场仗非打不可,我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伐吴檄文全文,刘备伐吴结果怎么样,刘备伐吴史书记载

    诸葛亮这番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法正是可以阻止刘备伐吴的;其二,如果刘备伐吴有法正当参谋长,是根本不会打输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自然明白刘备伐吴的真实意图,当然更不会反对刘备伐吴,他要做的,就是在大后方做好支援工作。刘备兵败夷陵后仍有再战之心、再战之力,诸葛亮功不可没。我们细看刘备伐吴的时

  • 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是更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更仁德,明仁宗对比宋仁宗,宋仁宗的仁义

    在他之后,还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为庙号,但是真正配得上仁这个称号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1.仁义之君的开山鼻祖宋仁宗1.1体恤下属,善于换位思考有一次,宋仁宗在宫中散步,他不时地回头张望,回宫后宋仁宗让妃子赶紧端水给自己喝,原来宋仁宗散步时十分口渴。妃子觉得奇怪,问宋仁宗刚才散步时为何不让随从

  • 一场礼仪之争,内阁首辅杨廷和惨遭罢免,状元儿子杨慎被发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廷与杨慎的关系,杨慎的儿子,杨廷和为什么要杀杨慎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前,君臣矛盾已经初现端倪杨廷和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入仕,历仕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三朝,自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内阁首辅后,杨廷和虽然成为了明武宗重要的辅臣,但由于正德皇帝实在太有个性,君臣之间矛盾极深。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情加重,司礼监太

  • 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明朝812个姓氏从大槐树下出发,看有你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各个姓氏的祖先,明朝后裔姓氏大全,哪些姓氏是山西大槐树走出来的

    结束了元末的战乱后,历经20多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朱元璋面临的却是遍地疮痍,他发现山东、河南和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所以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而这就是著名

  • 从岳飞、秦桧到韩侂胄、史弥远,80年的战与和,均沦为屈辱的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飞和秦桧简介,岳飞和秦桧真实故事简介,岳飞与秦桧的前世今生因果

    不过,南宋对金朝的战争,其实在宋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便告一段落,此后再无北伐之举。这一年,宋宁宗和史弥远以韩侂胄的人头换来了《嘉定和议》。这一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以杀岳飞为代价换来的《绍兴和议》。从1127年到1208年,南宋在战与和中反复了81年,似乎走了一个轮回,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