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是文圣,那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人最有资格被称为武圣?

孔子是文圣,那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人最有资格被称为武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33 更新时间:2024/2/20 20:44:05

[var1]

孔子的“文圣”之名是毫无悬念的,和他同一时期的孟子虽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最后也只能被冠以“亚圣”的头衔,而且这个“亚圣”还是元朝时期追封的。同样的,在古代多如繁星的武将之中,有三个人也被后世追封为“武圣”。

历史上的“武圣”并不是单纯以武力值或者战绩来衡量的,历朝历代对武圣的评定都遵循着一个固定的标准,从忠、孝、义、兵、武、德、仁、智几方面来进行衡量。虽然在不同的朝代,这几个标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忠、义这两点始终占据重要位置。

[var1]

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为“武圣”的人是姜子牙,他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也是兵家的奠基人。他辅佐姬昌成就霸业,周武王继位后封其为“师尚父”,是武王伐纣的最大功臣。周朝建立后,他被封为齐侯,成为吕氏齐国的创始人。因为他在军事、经济方面的杰出贡献,一直被历朝历代的帝王所推崇,被誉为“兵家鼻祖”。

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祭祀历代名将而设置庙宇,以姜子牙为主祭,张良为配享,并且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这十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庙十哲。到唐肃宗时,姜子牙又被追封为武成王,供奉他的庙宇也因此被称为武成王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武庙。

[var1]

后来到唐德宗时期,武庙所供奉的武将又增加到六十四人。到了宋朝,武庙所供奉的武将名单又有变化,宋太祖赵匡胤以“白起杀降,不武之甚”为由,将白起移出武庙。宋徽宗宣和五年,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朝历代七十二名武将配享武庙,姜子牙仍作为主祭享受供奉。

历史上第二位被追封为“武圣”的人是岳飞,他在明神宗时期被封为“岳圣帝君”,并且取代姜子牙成为第二任“武圣”。虽然当时武庙早已被明太祖朱元璋所废除,但是却出现了许多的岳王庙,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也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岳王庙也逐渐取代了武庙的地位,成为祭祀历代名将的场所。

[var1]

岳飞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虽然现在很多人倡议重新评价岳飞,但是他的功绩却是无法抹去的,应该受到后人的尊重。雍正四年,岳飞被正式移出武庙,岳王庙也被关帝庙所取代,三国名将关羽则取而代之成为第三位“武圣”,关帝庙也因此成为新的武庙。

雍正八年,朝廷正式册封关羽为“武圣”,并且追封关羽三代,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形象。其实,关羽早在宋朝时期就已成名,不过一直没有被朝廷作为偶像来宣传。到了明清时期,因为演义小说的流行,关羽在民间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成为“忠义”二字的象征。清朝选择关羽作为新的“武圣”,也是有着一定的统治需求。

[var1]

清朝灭亡之后,武庙香火也并未断绝,民国初年开始推行“关岳合祀”,在各地设立关岳庙,用以彰显“关壮缪翊赞昭烈,岳武穆独炳精忠”的精神。关岳庙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圣帝君”岳飞,并且二人分别配享十二位历朝历代的名将,关羽和岳飞被同时尊称为“武圣”,关岳庙也成为历史上最后的“武庙”。

在历史上,除了姜子牙、岳飞和关羽这三位“武圣”之外,还有“兵家四圣”的说法,这是对古代兵家四位战略家和军事家的统称。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兵家四圣”的说法也有不同,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这四人是最普遍的说法。除此之外,也有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的说法。

[var1]

如果单纯从武力和战绩上来看,“兵家四圣”可能并不比关羽、岳飞等人差。可是这“兵家四圣”却并不符合古代平定“武圣”的标准,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缺点,比如说吴起,虽然被誉为兵家亚圣,但是他的人品却并不怎么好。所以历朝历代在评定“武圣”时,并没有把这四人算在内。

更多文章

  • 周武王分封时并没有秦国,那秦国是从哪冒出来的?还成为了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武王简介,周宣王为什么分封秦国,秦国是周王分封的吗

    [var1]但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大概会发现,当初周武王建立周朝,分封诸侯国的时候,并没有秦国啊。可嬴姓又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在古代能够拥有姓,尤其是带有女字旁的姓,可是身份高贵的象征,那这秦国到底是哪冒出来的?又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如此大国?[var1]这还得从秦国的国姓说起。秦国国姓为嬴,上面说了,

  •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最顶级的战神之顶级军事家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神吴起简历,为什么叫战神吴起,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var1]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

  • 负荆请罪的廉颇,最后结局可叹,语文教科书不敢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廉颇在负荆请罪中有什么样的品质,廉颇负荆请罪主要讲了什么

    [var1]如此一来,廉颇这样一位依靠军功,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自然是十分不满。而面对廉颇的不满,蔺相如则表现非常大度,屡屡退让,更是以赵国大事为重,最终廉颇也被其感动“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二人结为刎颈之交,辅佐君王的千古美谈。但其实在语文教科书中的这篇

  •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为何还能打得过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战后赵国有多强,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为啥又败了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驱林胡、灭楼烦,拓野千里,加之没有参与中原混战,国力日渐雄厚,一跃成为仅次于南方楚国的中原第一大国。[var1]“胡服骑射”示意图赵武灵王晚年废了长子公子章,却禅位给幼子赵王何,直接导致了日后震惊天下的“沙丘宫变”,赵国宗室的内耗削弱了赵国的国力,也给了相邻的秦国崛起

  • 孟尝君有多狠?因为别人在大街上笑他个子矮,他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孟尝君最终下场,孟尝君个人简介,历史上孟尝君的下场

    [var1]要知道在战乱的年代,能够身居高位的方法,并不是做一名仁德的君子,也不是单单做一名富有学识的读书人。真正能在这个时代获得功名成就的,是懂得变通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拥有过人的战术谋略。所以,有些春秋战国时期出名的人,其行为举止,或许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的君子所为,而孟尝君就是这典型的代表之一

  • 李信是赵国名将李牧的侄子,为何却甘愿为秦国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末期秦国李信的好友是谁,秦国将领李信简介,秦国名将李信有打败楚国的能力吗

    [var1]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主要还要从李牧的父亲说起。李牧的父亲在战国末期曾经被封为秦国太傅,并且因为功名显著而为世人熟知。后来,李玑离开了秦国,并开始自己周游列国的人生。而当李玑来到了赵国之时,成为了赵国一位大臣门下的宾客。之后,李玑留在了赵国,娶了两个妻子并且生下了李牧。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

  • 秦灭六国实现大统一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灭六国六国都输了吗,秦灭六国后谁的下场最惨,秦灭六国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var1]韩王安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个了。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始,魏、赵先后成为顶流强国,唯独韩国日渐式微。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大手一挥,开始发起了对韩国的灭国之战,羸弱的韩人早已在三年之前便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一年前更是割让了南阳之地,此时又哪里有实力来抵挡

  • 在勾践的带领下,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什么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怎么样了,越国勾践灭吴后的领土,越王勾践为什么能称霸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以霸主的姿态走进了战国时代。然后···这个霸主就“隐身”了。战国时代,这个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的第二大诸侯,其影响力不要说与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宋、中山这种次等强国也相形见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嚣张的开局前473年,越国灭吴。一口吞掉一个霸主国,这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绝无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什么自己没有称帝,反而要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击败秦国了吗,项羽为什么会攻下秦国,项羽如何打败秦国的

    一,从历史看,分封制很辉煌。[var1]站在项羽当年的历史背景看,周朝的分封制很辉煌。周朝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创造过成康盛世。周朝辉煌的历史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与项羽同时代的刘邦最早建都洛阳。刘邦之所以建都洛阳,就是羡慕周朝的辉煌,有与周朝比个高低的意思。项羽,刘邦之后的很多帝王,也有项羽、刘邦

  • 战国时期七国皆有攻伐之举,为何独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七雄为啥六打一也打不过秦国,为什么秦国有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师简介

    一提起虎狼之师这四个字,人们很容易就能够想到战国之时的大秦铁骑,在那个时候,山东六国的人都将大秦的军队称之为虎狼之师,用此来表示他们对于秦国部队的恐惧以及憎恶。很多人都说那是因为秦国的军队对六国攻打的次数太多,因此才会被人称之为虎狼之师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每一个诸侯国都对其他的诸侯国有过攻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