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为何还能打得过燕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为何还能打得过燕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18 更新时间:2024/2/8 3:27:56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驱林胡、灭楼烦,拓野千里,加之没有参与中原混战,国力日渐雄厚,一跃成为仅次于南方楚国的中原第一大国。

[var1]

“胡服骑射”示意图

赵武灵王晚年废了长子公子章,却禅位给幼子赵王何,直接导致了日后震惊天下的“沙丘宫变”,赵国宗室的内耗削弱了赵国的国力,也给了相邻的秦国崛起的机会。

血染长平

秦国本来就与三晋接壤,“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秦国与韩赵更是矛盾重重。秦穆公主动参与中原争霸事业,到了秦昭襄王更是动作不断,接连战败楚国、韩国和魏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前270年,范睢入秦,贩卖“远交近攻”给秦昭襄王,获得赞誉。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将上党郡包围,与韩王想将上党划给秦国,以图秦国罢兵不同,上党郡的郡守和百姓们则愿意归附同出一源的赵国,同时借助赵国的力量与秦国抗衡。

赵孝成王最终接受了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毅然接受上党郡的投诚。“上党之争”让秦国丢了脸面,便将矛头对准强出头的赵国,于是“长平之战”爆发了。

[var1]

赵孝成王(影视剧照)

秦国一路势如破竹,赵军节节败退,赵将廉颇善守,于是使出疲军之计,坚守不出,等候秦军士气低落时反攻。被秦军一顿胖揍的赵孝成王却认为廉颇胆怯,屡屡派人前线诘问,都被廉颇挡回。这时,范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消息,便设下反间计,促使赵王将廉颇调回,委任赵奢之子赵括为帅。

一边是号称“杀神”的白起,一边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可想而知。赵国一败涂地,四十万赵军被坑杀,亡国的声音在整个华夏大地回荡。

[var1]

秦赵“长平之战”形势图

邯郸之围

“长平之战”使赵国丧失了独力与秦国一战的资格,从此步入了衰退期,在秦国眼中,这时候的赵国如同一只奄奄一息的狮子,再也不具备威胁,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赵国战败求和,愿意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过了一年却迟迟不兑现,已经退兵的秦昭襄王感到被耍了一道,恼羞成怒,于是在前259年十月,派二十万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这就是注明的“邯郸之围”。赵国以善守的廉颇为将,展开了惊天动地的“邯郸保卫战”。

[var1]

善于打防守反击的赵将廉颇(影视剧照)

秦军本以为手到擒来,却没想到连连战败,邯郸城始终没有攻下来,反而死伤几万人。反观赵军这边,虽也早已精疲力尽,粮草枯竭,但全国军民却仅仅凭着一股“不能亡国”的气势苦苦支撑,等待外援。危急时刻,楚魏联军杀到,以勇猛之师对阵秦军疲敝之士,取得大胜,顺利解了“邯郸之围”。

[var1]

秦军死伤过半,却未能攻下邯郸城(影视剧照)

战争的结果是,韩赵两国收复了之前的失地,秦国又退回了河西,而且还损失了大将白起。原来白起屡屡拒绝秦王出征的命令,此时秦国一败,他自感难以活命,竟然自杀了。“杀神”之名果然不同凡响,劲一上来连自己都杀。

尽管如此,经历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围”的赵国国力迅速下滑,再也不复当年的豪横。这时候有个邻国竟然按捺不住无厘头般的兴奋,想从失势的赵国身上分一杯羹,却不想竟是痴人说梦,自取其辱。

这个国家就是战国存在感比较弱的“燕国”。

鄗代之战

燕国曾经也豪横过,就在三十年前,燕将乐毅曾经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威震六国。然而,有名将无明君也白搭,燕国对比其余六国,几乎没几个称职的国君,能存在这么长时间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好运气的燕国本就与赵国接壤,两国此时虽然关系要好,但毕竟国家之间的交情是要靠国力维系的,赵国衰弱下去,对于一直被他压着一头的燕国来说绝对是好事。燕王喜脑袋一热,竟然要趁赵国新败,士气低落之时,来个落井下石。不过,燕国之所以运气一直不错,也许跟他们谨慎小心有关,燕王喜虽然打算从赵国身上吃口肉,却心有顾虑,于是派了前252年,燕王借为赵孝成王祝寿的名义,派国相栗腹前往赵国探听虚实。

[var1]

自大的燕王喜(影视剧照)

栗腹连日游走于宗室大臣中间,满耳所闻,满眼所见都是一种衰弱景象,于是回国后做了细致的回报。燕王喜的名字起得好,听后大喜,于是决定和赵国撕破脸皮,要从赵国身上扒块肉下来尝尝鲜。

公元前251年,六十万燕军在栗腹率领下突然进攻赵国,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率领主力大军进攻鄗,派遣副将卿秦率一部分兵马进攻代。

燕军虽然来势汹汹,可经历了长平血战和邯郸硬刚的赵国并没有坐以待毙,立即做了部署。赵孝成王以廉颇为主将,乐乘为副将一起北上对抗燕军。

[var1]

廉颇不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分析燕军虽然势大,可战斗力一般,而且无故劳师远征,士卒士气必然低落,于是决定各个击破。

廉颇派乐乘率军五万,前往代郡,迎击卿秦率领的燕军,切断其与栗腹的联系,他自己则率领二十万主力,前往鄗迎战燕军主力。结果主力未遇,侧翼却交上了手,原来是乐乘与卿秦刚一接触,燕军便搞笑般地一哄而散,卿秦也被杀死。燕军的无能传来,两军主力都群情激奋,不过赵军是士气高昂如下山猛虎,而燕军却是心有余悸似丧家之犬。廉颇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一声令下,赵军杀入燕军阵地,没费多大劲就将燕军杀得抱头鼠窜。

廉颇一股脑地追击燕军到了燕国都城蓟,差点就灭了燕国,燕王喜见状害怕,连忙以割让五座城池的条件请赵国撤军。燕国丧权辱国,实在是可笑。

鄗代之战后,赵国还曾多次对燕国用兵,尤其是有一年赵国又被秦国欺负,咽不下气,转身就在燕国身上找了存在感,让燕国苦不堪言,悔不当初。

小结:经历的“长平之战”惨败之后的赵国之所以能把燕国虐杀,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是,赵国本就是中原大国,自“胡服骑射”以后,军事素养更是首屈一指,“赵边骑”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尽管国力下降,对付小小的燕国仍然具有心理上的优势;第二是,燕国上下自傲无比,没有将赵国这头受伤的狮子放在眼里,百般挑逗,成功激起赵国上下的同仇敌忾,加上双方主将能力有天壤之别,其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多文章

  • 孟尝君有多狠?因为别人在大街上笑他个子矮,他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孟尝君最终下场,孟尝君个人简介,历史上孟尝君的下场

    [var1]要知道在战乱的年代,能够身居高位的方法,并不是做一名仁德的君子,也不是单单做一名富有学识的读书人。真正能在这个时代获得功名成就的,是懂得变通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拥有过人的战术谋略。所以,有些春秋战国时期出名的人,其行为举止,或许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的君子所为,而孟尝君就是这典型的代表之一

  • 李信是赵国名将李牧的侄子,为何却甘愿为秦国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末期秦国李信的好友是谁,秦国将领李信简介,秦国名将李信有打败楚国的能力吗

    [var1]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主要还要从李牧的父亲说起。李牧的父亲在战国末期曾经被封为秦国太傅,并且因为功名显著而为世人熟知。后来,李玑离开了秦国,并开始自己周游列国的人生。而当李玑来到了赵国之时,成为了赵国一位大臣门下的宾客。之后,李玑留在了赵国,娶了两个妻子并且生下了李牧。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

  • 秦灭六国实现大统一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灭六国六国都输了吗,秦灭六国后谁的下场最惨,秦灭六国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var1]韩王安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个了。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始,魏、赵先后成为顶流强国,唯独韩国日渐式微。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大手一挥,开始发起了对韩国的灭国之战,羸弱的韩人早已在三年之前便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一年前更是割让了南阳之地,此时又哪里有实力来抵挡

  • 在勾践的带领下,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什么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怎么样了,越国勾践灭吴后的领土,越王勾践为什么能称霸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以霸主的姿态走进了战国时代。然后···这个霸主就“隐身”了。战国时代,这个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的第二大诸侯,其影响力不要说与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宋、中山这种次等强国也相形见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嚣张的开局前473年,越国灭吴。一口吞掉一个霸主国,这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绝无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什么自己没有称帝,反而要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击败秦国了吗,项羽为什么会攻下秦国,项羽如何打败秦国的

    一,从历史看,分封制很辉煌。[var1]站在项羽当年的历史背景看,周朝的分封制很辉煌。周朝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创造过成康盛世。周朝辉煌的历史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与项羽同时代的刘邦最早建都洛阳。刘邦之所以建都洛阳,就是羡慕周朝的辉煌,有与周朝比个高低的意思。项羽,刘邦之后的很多帝王,也有项羽、刘邦

  • 战国时期七国皆有攻伐之举,为何独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七雄为啥六打一也打不过秦国,为什么秦国有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师简介

    一提起虎狼之师这四个字,人们很容易就能够想到战国之时的大秦铁骑,在那个时候,山东六国的人都将大秦的军队称之为虎狼之师,用此来表示他们对于秦国部队的恐惧以及憎恶。很多人都说那是因为秦国的军队对六国攻打的次数太多,因此才会被人称之为虎狼之师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每一个诸侯国都对其他的诸侯国有过攻伐的

  • 长平一战,赵军主力已经被秦军消灭,为什么赵国还能坚持40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可能突围,长平之战赵军为什么会被包围,长平之战秦军是怎么包围赵军的

    赵国在当时并非那么的柔弱不堪,不然也不会让秦国耗费那么多的精力才只是打的险胜,而唇亡齿寒的道理其他国家都懂,只要秦国进入赵国,那么诸侯国不会坐视不理的。[var1]秦昭襄王的计划是一举进攻邯郸,拿下赵国后,秦国的东进之路就会畅通很多,这个想法其他国家都明白,因此在秦国兵分三路,让白起带一路进攻邯郸。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反灭吴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越王勾践是怎样灭吴国的,越王勾践为什么能获胜

    春秋后期,列国争霸,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兵圣孙武等人的协助下于栢举之战中大败楚国,楚都寿春被攻破,当时和吴国互为表邻的越国,乘吴国大军伐楚后方空虚奇袭吴国,吴国被迫退兵,致使伐楚功败垂成。越王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兴兵讨伐,勾践元年(496年),越国在檇李之战中大败吴国,吴王阖闾被越大夫灵姑浮射

  •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长平之战秦国怎么包围的赵国,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没能乘胜追击破灭赵国,这被视为战国末代的一个“遗憾”。可问题来了,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大量赵国精锐主力后,秦国真的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var1]其实长平之战后秦国可以灭掉赵国,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战国末期的天下局势并不是“赵、秦”两国对垒那么简单,还涉及

  • 在秦国历史上被封侯的人特别少,那么长信侯嫪毐属于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真实的嫪毐凭什么封侯,秦朝嫪毐为什么能封侯,秦国嫪毐封侯

    想搞清楚长信侯是什么级别,先要弄明白秦国的爵位。商鞅变法规定,爵位的授予必须有严格的标准,那就是军功,或者和军功相应的功劳。秦国的爵位一共分20级,最高一级是侯,长信侯就属于这一级。只要被封为侯,就有自己的领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var1]在秦国想封侯是非常难的,秦国推行的是郡县制。商鞅变法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