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最顶级的战神之顶级军事家吴起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最顶级的战神之顶级军事家吴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44 更新时间:2024/2/5 20:37:19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var1]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var1]

如何评价吴起?

史记中记载了鲁国人对吴起的一段说辞,说吴起花光了家里的钱却未谋得一官半职,而后诛杀三十多个人讥笑他的人并发誓不成名绝不回家。再后来,他师从于曾子,当他知道母亲去世的时候,因为当初的誓言,并未奔丧回家,因而被曾子以不孝之名开除学籍。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在史记中提到以上这些都是:“鲁人或恶吴起曰”。也就是说,这些话是鲁国人中,某些痛恨吴起的人的说辞。尽管里面也许有真实的东西,但也很可能有许多毁谤!假如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这段话里面的逻辑存在许多矛盾:

[var1]

第一,一个人如何有能力不动声色地杀死三十多个人?而且最后竟还能全身而退?

在冷兵器时代以一人杀三十多人怎么看都觉得荒唐。就是提着剑杀三十只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三十个人。(当然也许吴起跟萧峰一样武功盖世...囧)而如果说是暗杀的话,那鲁国人又是如何能知道呢?

其次,卫国就算是法纪再乱,杀人这种事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放过,况且杀掉三十多个人这种事如此嚣张。怎么就能让罪犯就这么跑了呢?

[var1]

第二,杀掉三十多个人,跟这三十多人的亲属结下死仇,竟然还敢把自己的母亲留在城里?

试想,这三十多个人难道无亲无故?以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状态来看,这三十个人的亲属至少要有个上百人。如果他们要报仇却找不到吴起,第一个被杀的难道不是吴起的母亲?哪里还能等到吴起母亲病死?

第三,曾子为什么会收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当徒弟?

[var1]

曾子还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德楷模(参见曾子不说谎)。作为孔夫子的徒子徒孙怎会收这么一个在老家杀过那么多人并且名声坏到外(鲁)国人都知道的徒弟?这个怎么看都觉得太过荒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曾子开除吴起学籍的名义是“不孝”而不是“不仁”,也不是乱杀人!换而言之,至少曾子是不认为吴起杀过那么多人的,否则哪里会有师徒的名分?

[var1]

第四,吴起怎么知道母亲病逝了的?

如果他不派人回家打探,他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母亲病逝。如果他还派人回家打探,至少证明他还是关心家里的情况的。须知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保持跟家里的联系需要巨大的成本。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是吴起孝顺的佐证。你问问现在出外打工的年轻人,有几个人会主动给家里打电话?

[var1]

第四,曾子又是如何知道吴起老妈死掉了?

儒家是最讲孝道的,吴起不会不知道。让老师知道自己母亲病逝,然后不回去守孝,这不是明显找抽吗?何况母亡本来就是自己的家事,如果不想回去奔丧隐瞒下来不是更好吗?

更多文章

  • 负荆请罪的廉颇,最后结局可叹,语文教科书不敢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廉颇在负荆请罪中有什么样的品质,廉颇负荆请罪主要讲了什么

    [var1]如此一来,廉颇这样一位依靠军功,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自然是十分不满。而面对廉颇的不满,蔺相如则表现非常大度,屡屡退让,更是以赵国大事为重,最终廉颇也被其感动“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二人结为刎颈之交,辅佐君王的千古美谈。但其实在语文教科书中的这篇

  •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为何还能打得过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战后赵国有多强,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为啥又败了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驱林胡、灭楼烦,拓野千里,加之没有参与中原混战,国力日渐雄厚,一跃成为仅次于南方楚国的中原第一大国。[var1]“胡服骑射”示意图赵武灵王晚年废了长子公子章,却禅位给幼子赵王何,直接导致了日后震惊天下的“沙丘宫变”,赵国宗室的内耗削弱了赵国的国力,也给了相邻的秦国崛起

  • 孟尝君有多狠?因为别人在大街上笑他个子矮,他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孟尝君最终下场,孟尝君个人简介,历史上孟尝君的下场

    [var1]要知道在战乱的年代,能够身居高位的方法,并不是做一名仁德的君子,也不是单单做一名富有学识的读书人。真正能在这个时代获得功名成就的,是懂得变通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拥有过人的战术谋略。所以,有些春秋战国时期出名的人,其行为举止,或许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的君子所为,而孟尝君就是这典型的代表之一

  • 李信是赵国名将李牧的侄子,为何却甘愿为秦国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末期秦国李信的好友是谁,秦国将领李信简介,秦国名将李信有打败楚国的能力吗

    [var1]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主要还要从李牧的父亲说起。李牧的父亲在战国末期曾经被封为秦国太傅,并且因为功名显著而为世人熟知。后来,李玑离开了秦国,并开始自己周游列国的人生。而当李玑来到了赵国之时,成为了赵国一位大臣门下的宾客。之后,李玑留在了赵国,娶了两个妻子并且生下了李牧。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

  • 秦灭六国实现大统一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灭六国六国都输了吗,秦灭六国后谁的下场最惨,秦灭六国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var1]韩王安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个了。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始,魏、赵先后成为顶流强国,唯独韩国日渐式微。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大手一挥,开始发起了对韩国的灭国之战,羸弱的韩人早已在三年之前便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一年前更是割让了南阳之地,此时又哪里有实力来抵挡

  • 在勾践的带领下,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什么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怎么样了,越国勾践灭吴后的领土,越王勾践为什么能称霸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以霸主的姿态走进了战国时代。然后···这个霸主就“隐身”了。战国时代,这个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的第二大诸侯,其影响力不要说与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宋、中山这种次等强国也相形见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嚣张的开局前473年,越国灭吴。一口吞掉一个霸主国,这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绝无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什么自己没有称帝,反而要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击败秦国了吗,项羽为什么会攻下秦国,项羽如何打败秦国的

    一,从历史看,分封制很辉煌。[var1]站在项羽当年的历史背景看,周朝的分封制很辉煌。周朝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创造过成康盛世。周朝辉煌的历史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与项羽同时代的刘邦最早建都洛阳。刘邦之所以建都洛阳,就是羡慕周朝的辉煌,有与周朝比个高低的意思。项羽,刘邦之后的很多帝王,也有项羽、刘邦

  • 战国时期七国皆有攻伐之举,为何独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七雄为啥六打一也打不过秦国,为什么秦国有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师简介

    一提起虎狼之师这四个字,人们很容易就能够想到战国之时的大秦铁骑,在那个时候,山东六国的人都将大秦的军队称之为虎狼之师,用此来表示他们对于秦国部队的恐惧以及憎恶。很多人都说那是因为秦国的军队对六国攻打的次数太多,因此才会被人称之为虎狼之师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每一个诸侯国都对其他的诸侯国有过攻伐的

  • 长平一战,赵军主力已经被秦军消灭,为什么赵国还能坚持40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可能突围,长平之战赵军为什么会被包围,长平之战秦军是怎么包围赵军的

    赵国在当时并非那么的柔弱不堪,不然也不会让秦国耗费那么多的精力才只是打的险胜,而唇亡齿寒的道理其他国家都懂,只要秦国进入赵国,那么诸侯国不会坐视不理的。[var1]秦昭襄王的计划是一举进攻邯郸,拿下赵国后,秦国的东进之路就会畅通很多,这个想法其他国家都明白,因此在秦国兵分三路,让白起带一路进攻邯郸。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反灭吴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越王勾践是怎样灭吴国的,越王勾践为什么能获胜

    春秋后期,列国争霸,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兵圣孙武等人的协助下于栢举之战中大败楚国,楚都寿春被攻破,当时和吴国互为表邻的越国,乘吴国大军伐楚后方空虚奇袭吴国,吴国被迫退兵,致使伐楚功败垂成。越王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兴兵讨伐,勾践元年(496年),越国在檇李之战中大败吴国,吴王阖闾被越大夫灵姑浮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