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负荆请罪的廉颇,最后结局可叹,语文教科书不敢告诉你

负荆请罪的廉颇,最后结局可叹,语文教科书不敢告诉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507 更新时间:2024/1/23 10:04:50

[var1]

如此一来,廉颇这样一位依靠军功,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自然是十分不满。而面对廉颇的不满,蔺相如则表现非常大度,屡屡退让,更是以赵国大事为重,最终廉颇也被其感动“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二人结为刎颈之交,辅佐君王的千古美谈。

但其实在语文教科书中的这篇《将相和》,在教会我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私利为轻,学会容人的同时,却并没有告诉我们廉颇,这样一位敢于认错的将军的结局。而究其原因,则可以说是不敢告诉。

[var1]

廉颇,生活于战国末期的赵国。当时的天下大势,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崛起,而作为山东六国之中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国家,赵国的依仗就是廉颇和李牧。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而在他与蔺相如化干戈为玉帛之后,二人同心戮力辅佐赵惠文王

但是当时间的节点,来到战国末年,秦国在公元前262年,攻取韩国野王,上党郡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便成为了秦国、赵国争夺的焦点——长平之战爆发。

在长平之战的前期,赵王任用廉颇为将,抵挡秦军。而在接连的丢失了空仓岭一线、光狼城之后,廉颇选择了当时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固守丹水南岸,并且在背后修筑百里石长城。

[var1]

但是就在秦国、赵国双方陈兵丹水之时,在外交上的交锋也在继续,几年的对峙也让赵国更加疲敝,逐渐不堪重负,而范雎则以反间计,让赵王临阵撤换主帅廉颇,最终选择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一场预料之中的失败,一场未敢预料的全军覆没,也成就了白起的战国屠夫之名,最终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

而这样一场大败,也让赵国损失殆尽,几于灭国。但是此时范雎与主帅白起的矛盾,也让赵国亡国赢得了一线生机,得以喘息。而在战国七雄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然也不会因为你的新败,而停止。

[var1]

就在长平之战结束不久,公元前251年,燕王喜以大军攻伐赵国。而廉颇这位名将在缺兵少粮的情况下,大败燕军,杀死大将粟腹,兵围燕都,不仅寸土未丢,还获得燕国割让的五座城池。可以说此时的赵国能够安稳,全赖廉颇之功。

但是即便居功至伟,也改变不了一朝皇帝一朝臣与小人的诋毁。就在赵孝成王去世之后,赵悼襄王上位,因为害怕廉颇军权过重他随即便解除了他的军职。廉颇不悦,便攻打替代者乐乘,随后又叛赵投靠了魏国。

[var1]

而魏王也并不信任和重用廉颇,此时的赵王似乎想通了又想着重新用廉颇,但廉颇年龄已长,因此他便派使者前去垂询。而郭开这个小人却买通了使者,言说“廉颇老矣”。最终廉颇也便没有被启用,郁郁不得志的他,又在楚国人的接纳之下,投奔了楚国,虽然被任命为将军,但到底也便再无功绩。

而也就在他的“我思用赵人”中,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最终客死异乡。也就在他去世不久,秦王嬴政以王翦灭赵。从忠于赵国的将军到投靠楚国的客将,廉颇是武人,是赵国人,但更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的人。

参考资料:《史记》,司马迁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为何还能打得过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战后赵国有多强,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为啥又败了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驱林胡、灭楼烦,拓野千里,加之没有参与中原混战,国力日渐雄厚,一跃成为仅次于南方楚国的中原第一大国。[var1]“胡服骑射”示意图赵武灵王晚年废了长子公子章,却禅位给幼子赵王何,直接导致了日后震惊天下的“沙丘宫变”,赵国宗室的内耗削弱了赵国的国力,也给了相邻的秦国崛起

  • 孟尝君有多狠?因为别人在大街上笑他个子矮,他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孟尝君最终下场,孟尝君个人简介,历史上孟尝君的下场

    [var1]要知道在战乱的年代,能够身居高位的方法,并不是做一名仁德的君子,也不是单单做一名富有学识的读书人。真正能在这个时代获得功名成就的,是懂得变通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拥有过人的战术谋略。所以,有些春秋战国时期出名的人,其行为举止,或许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的君子所为,而孟尝君就是这典型的代表之一

  • 李信是赵国名将李牧的侄子,为何却甘愿为秦国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末期秦国李信的好友是谁,秦国将领李信简介,秦国名将李信有打败楚国的能力吗

    [var1]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主要还要从李牧的父亲说起。李牧的父亲在战国末期曾经被封为秦国太傅,并且因为功名显著而为世人熟知。后来,李玑离开了秦国,并开始自己周游列国的人生。而当李玑来到了赵国之时,成为了赵国一位大臣门下的宾客。之后,李玑留在了赵国,娶了两个妻子并且生下了李牧。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

  • 秦灭六国实现大统一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灭六国六国都输了吗,秦灭六国后谁的下场最惨,秦灭六国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var1]韩王安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个了。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始,魏、赵先后成为顶流强国,唯独韩国日渐式微。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大手一挥,开始发起了对韩国的灭国之战,羸弱的韩人早已在三年之前便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一年前更是割让了南阳之地,此时又哪里有实力来抵挡

  • 在勾践的带领下,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什么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怎么样了,越国勾践灭吴后的领土,越王勾践为什么能称霸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以霸主的姿态走进了战国时代。然后···这个霸主就“隐身”了。战国时代,这个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的第二大诸侯,其影响力不要说与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宋、中山这种次等强国也相形见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嚣张的开局前473年,越国灭吴。一口吞掉一个霸主国,这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绝无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什么自己没有称帝,反而要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击败秦国了吗,项羽为什么会攻下秦国,项羽如何打败秦国的

    一,从历史看,分封制很辉煌。[var1]站在项羽当年的历史背景看,周朝的分封制很辉煌。周朝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创造过成康盛世。周朝辉煌的历史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与项羽同时代的刘邦最早建都洛阳。刘邦之所以建都洛阳,就是羡慕周朝的辉煌,有与周朝比个高低的意思。项羽,刘邦之后的很多帝王,也有项羽、刘邦

  • 战国时期七国皆有攻伐之举,为何独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七雄为啥六打一也打不过秦国,为什么秦国有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师简介

    一提起虎狼之师这四个字,人们很容易就能够想到战国之时的大秦铁骑,在那个时候,山东六国的人都将大秦的军队称之为虎狼之师,用此来表示他们对于秦国部队的恐惧以及憎恶。很多人都说那是因为秦国的军队对六国攻打的次数太多,因此才会被人称之为虎狼之师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每一个诸侯国都对其他的诸侯国有过攻伐的

  • 长平一战,赵军主力已经被秦军消灭,为什么赵国还能坚持40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可能突围,长平之战赵军为什么会被包围,长平之战秦军是怎么包围赵军的

    赵国在当时并非那么的柔弱不堪,不然也不会让秦国耗费那么多的精力才只是打的险胜,而唇亡齿寒的道理其他国家都懂,只要秦国进入赵国,那么诸侯国不会坐视不理的。[var1]秦昭襄王的计划是一举进攻邯郸,拿下赵国后,秦国的东进之路就会畅通很多,这个想法其他国家都明白,因此在秦国兵分三路,让白起带一路进攻邯郸。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反灭吴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越王勾践是怎样灭吴国的,越王勾践为什么能获胜

    春秋后期,列国争霸,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兵圣孙武等人的协助下于栢举之战中大败楚国,楚都寿春被攻破,当时和吴国互为表邻的越国,乘吴国大军伐楚后方空虚奇袭吴国,吴国被迫退兵,致使伐楚功败垂成。越王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兴兵讨伐,勾践元年(496年),越国在檇李之战中大败吴国,吴王阖闾被越大夫灵姑浮射

  •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长平之战秦国怎么包围的赵国,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没能乘胜追击破灭赵国,这被视为战国末代的一个“遗憾”。可问题来了,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大量赵国精锐主力后,秦国真的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var1]其实长平之战后秦国可以灭掉赵国,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战国末期的天下局势并不是“赵、秦”两国对垒那么简单,还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