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六国实现大统一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么样的下场?

秦灭六国实现大统一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么样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4/1/21 23:17:50

[var1]

韩王安

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个了。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始,魏、赵先后成为顶流强国,唯独韩国日渐式微。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大手一挥,开始发起了对韩国的灭国之战,羸弱的韩人早已在三年之前便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一年前更是割让了南阳之地,此时又哪里有实力来抵挡秦人的进攻。

转瞬之间,韩国的土地成为了秦之颍川郡,而韩国的末代君主则跪地求饶,成为了秦国的阶下囚,随即被软禁在了陈县,也就是后来陈胜称王的那个地方。

公元前226年,陈县发生叛乱,秦王派兵平定后,迁怒于韩王安,命人将其处死。

赵王迁

赵国与秦国的君主,有着同样的祖先,即商纣王时的大臣蜚廉,不过,在战国时期,两国之间的战争也是打得最为凶猛的。赵国一度在战国后期崛起,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强国,在“战国四大名将”之中,赵国也与秦国一样两人入选,廉颇、李牧的大名又有几人不知呢?可是,赵国的末代君主赵王迁却轻而易举地受人挑拔,放弃了李牧。

公元前229年,韩国灭亡后,秦军便转火攻打赵国,赵国李牧、司马尚皆是能征善战的统帅,竟使衰败之中的赵国抵挡住了秦军的猛攻。两军相持一年有余,秦军统帅王翦于是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重金贿赂赵相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进谗言,污蔑李牧、司马尚有反意。昏庸无能的赵王迁竟误信谗言,不但另派他人取代二人,还暗中派人将李牧、司马尚杀害了。

果然,自毁长城的赵国很快便被秦军冲破了要塞。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赵王迁也成了秦人的俘虏。秦王嬴政随即将其流放到了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死期就未知了。

[var1]

燕王喜与代王嘉

赵国灭亡后,赵国一些大夫们北逃去了代地,拥立了赵王迁的异母兄长赵嘉为代王。代王嘉自知实力不足,便联合燕国一起,合兵一处,驻守在易水以西,以图抵挡住秦军的攻击。

韩、赵接连灭国后,燕国国内也是极为惊恐。燕王喜终日如坐针毡,害怕秦军的到来。这时,燕国太子丹想出一个妙计,即以割地降秦为名,派出刺客刺杀秦王,这便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不过,很不幸,荆轲刺秦王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燕国顺理成章地便成为了秦王最憎恨的国家。

公元前226年,秦军剑指燕国,驻守于易水边上的燕代联军完全无法阻挡秦军的攻击,被一举击溃,随后燕国都城蓟城告破,燕王喜北逃去了辽东。为求自保,燕王喜将自己的儿子太子丹献给了秦王,以求苟延残喘。

果然,秦军没有直接追杀至辽东,又给了燕王喜四年的自由,直到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才再次发兵攻打燕、代,偏安一隅的两国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很快便溃败了,代王嘉和燕王喜这对儿“难兄难弟”也都成为了秦国的俘虏,过起了没有自由的生活。

[var1]

魏王假

在战国前半段,魏国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尤其魏文侯时期,更是起用了一众贤能之人,李悝、吴起、西门豹、子夏等等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后来在秦国变法的商鞅最初也是想在魏国谋求发展的,只可惜一片大好局势,最终魏国君主不但没有把握得住,还不断东移以避秦之锋芒,直至最终灭亡。

魏国的最后一任君主是魏王假,客观来讲,魏国的灭亡跟他的关系已经不大了,他当君主的这一年(公元前228年),韩、赵已经接连被灭了。如果不是荆轲刺秦,也许魏国更早灭亡也未可知。

秦国的优势兵力集结在魏国的时候,魏国已经无法像赵国那样驻守要塞了,他们最后的选择也只是固守都城大梁。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用计水淹大梁城,最终灭了魏,魏王假降服。

[var1]

楚王负刍

楚国一度是战国七雄中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也是最早称王的一个,不过,与秦“六代贤君”相对比的是,楚国后期的君主却一个不如一个,但是,偏偏这样一个楚国,却给予了秦军一场大败仗。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统帅20万大军伐楚,连战连捷直奔楚都杀去,却突然收到郢陈叛乱的消息。原来,故楚考烈王之子、秦国重臣昌平君借安抚楚民之机,发动了叛乱。(熊启的母亲乃是秦昭襄王之女,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质子时,迎娶的妻子。后来,考烈王独自回国,留下了熊启和他的母亲在秦国,熊启凭借舅母华阳夫人的关系,步入秦国政坛,受封昌平君)李信平定郢陈叛乱后,又一路追杀西撤的昌平君,却给了楚将项燕偷袭的机会,大败而逃。

不过,短暂的失败并不能阻挡秦军一统六国的脚步。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重启老将王翦,统帅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一年后,楚都寿春失守,楚王负刍被俘。随后,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在淮南一带负隅顽抗,可惜,终究实力悬殊、无力回天。不久后,昌平君兵败被杀,项燕自杀而死,楚国彻底灭亡。昌平君这个“半路出家”的楚王也成了这一系列王中唯一一位战死沙场的了。

齐王建

时至此时,关东六国已去其五,只剩下了与秦国“东西相望”的齐国了。

齐国当初与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帝”,是合纵联盟的核心力量,即便到此时,齐国也拥有着四十万大军,以及与秦国一样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西面是层峦叠嶂的山川,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既然秦国在西边,于是齐王建想当然地便将四十万大军安排在了西部边界,以阻秦军。可是,燕国已灭,秦军又何必舍易而选难呢?秦将王贲轻而易举地便从燕国南面杀进齐国,直至齐都临淄城下,齐王建最终放弃了抵抗,出城投降。

最后,关东六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齐国,就这样灭亡了,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至于齐王建,则被秦王嬴政安排去了共地(今河南辉县),居住于荒僻的松柏之间,没有食物供给,最终被活活饿死。

[var1]

鲜花说

自公元前230年灭韩之战始,至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开城投降止,仅仅十年的时间,关东六国便都成为了大秦帝国统辖下的郡县。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将军战死在了沙场之上,有多少壮士为固国守城献出了热血,可到头来,他们的国君却都选择了投降,目的也只是为了保住残驱。

写到这里,水一白突然想起,在秦末反秦浪潮中的一个“不起眼儿”诸侯国君——魏王咎。在秦军兵临城下之际,他也是在无力抵抗之下选择了投降,只不过,他的投降有一个条件,即保全魏都临济城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谈判条件达成一致后,魏王咎自焚于临济城下,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全城百姓的安全。

这才应该是亡国君主应有的担当吧。

更多文章

  • 在勾践的带领下,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什么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怎么样了,越国勾践灭吴后的领土,越王勾践为什么能称霸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以霸主的姿态走进了战国时代。然后···这个霸主就“隐身”了。战国时代,这个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的第二大诸侯,其影响力不要说与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宋、中山这种次等强国也相形见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嚣张的开局前473年,越国灭吴。一口吞掉一个霸主国,这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绝无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什么自己没有称帝,反而要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击败秦国了吗,项羽为什么会攻下秦国,项羽如何打败秦国的

    一,从历史看,分封制很辉煌。[var1]站在项羽当年的历史背景看,周朝的分封制很辉煌。周朝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创造过成康盛世。周朝辉煌的历史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与项羽同时代的刘邦最早建都洛阳。刘邦之所以建都洛阳,就是羡慕周朝的辉煌,有与周朝比个高低的意思。项羽,刘邦之后的很多帝王,也有项羽、刘邦

  • 战国时期七国皆有攻伐之举,为何独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七雄为啥六打一也打不过秦国,为什么秦国有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师简介

    一提起虎狼之师这四个字,人们很容易就能够想到战国之时的大秦铁骑,在那个时候,山东六国的人都将大秦的军队称之为虎狼之师,用此来表示他们对于秦国部队的恐惧以及憎恶。很多人都说那是因为秦国的军队对六国攻打的次数太多,因此才会被人称之为虎狼之师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每一个诸侯国都对其他的诸侯国有过攻伐的

  • 长平一战,赵军主力已经被秦军消灭,为什么赵国还能坚持40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可能突围,长平之战赵军为什么会被包围,长平之战秦军是怎么包围赵军的

    赵国在当时并非那么的柔弱不堪,不然也不会让秦国耗费那么多的精力才只是打的险胜,而唇亡齿寒的道理其他国家都懂,只要秦国进入赵国,那么诸侯国不会坐视不理的。[var1]秦昭襄王的计划是一举进攻邯郸,拿下赵国后,秦国的东进之路就会畅通很多,这个想法其他国家都明白,因此在秦国兵分三路,让白起带一路进攻邯郸。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反灭吴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越王勾践是怎样灭吴国的,越王勾践为什么能获胜

    春秋后期,列国争霸,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兵圣孙武等人的协助下于栢举之战中大败楚国,楚都寿春被攻破,当时和吴国互为表邻的越国,乘吴国大军伐楚后方空虚奇袭吴国,吴国被迫退兵,致使伐楚功败垂成。越王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兴兵讨伐,勾践元年(496年),越国在檇李之战中大败吴国,吴王阖闾被越大夫灵姑浮射

  •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长平之战秦国怎么包围的赵国,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没能乘胜追击破灭赵国,这被视为战国末代的一个“遗憾”。可问题来了,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大量赵国精锐主力后,秦国真的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var1]其实长平之战后秦国可以灭掉赵国,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战国末期的天下局势并不是“赵、秦”两国对垒那么简单,还涉及

  • 在秦国历史上被封侯的人特别少,那么长信侯嫪毐属于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真实的嫪毐凭什么封侯,秦朝嫪毐为什么能封侯,秦国嫪毐封侯

    想搞清楚长信侯是什么级别,先要弄明白秦国的爵位。商鞅变法规定,爵位的授予必须有严格的标准,那就是军功,或者和军功相应的功劳。秦国的爵位一共分20级,最高一级是侯,长信侯就属于这一级。只要被封为侯,就有自己的领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var1]在秦国想封侯是非常难的,秦国推行的是郡县制。商鞅变法以前

  • 战国时期,中山国可谓是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是如何灭掉它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被灭后赵国的下场,战国时代赵国实力,战国时期的赵国到底有多强

    中山国可谓赵国的心腹大患。此国不灭,赵国始终不能强大。在消灭这个心腹之患的过程中,赵武灵王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和谋略。很难根除的心腹大患中山国是一个“千乘之国”,实力不容小觑。[var1]他的领土嵌入赵国中部,使赵国几乎被分成两半。由于太行山的阻隔,赵国只能依靠壶口和崎岖山路维持南北两部的联系。要致富

  • 原本可以善终的吕不韦,为何最后还是落得饮鸩而亡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何评价吕不韦的一生,吕不韦饮鸩而亡,历史上怎么评价吕不韦的呢

    要知道此时的异人,只不过是一个母亲不受宠爱,更无靠山,排行居中的安国君之子。但作为商人,吕不韦在与父亲的对话之中便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秉性暴露无遗,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耕田能获利十倍,贩卖珠玉可获利百倍,而拥立君王能够获利无数,其实这样的选择在吕不韦看来也便顺利成

  • 韩国作为战国中最弱的国家,为什么能抵挡二十年秦国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时期韩国最强盛的时候有多强,韩国灭了多久秦国才垮掉的,韩国vs秦国

    [var1]随着秦王扫六合的步伐不断迈进,看似羸弱的韩国却在虎狼之圈中迟迟没有被灭,反而抵挡了秦国的进攻长达二十年之久。这就不禁令人感叹实力弱小的韩国为何能抵抗秦国那么久呢?韩国建国初,其地理位置独特,位于秦、齐、楚、魏四大强国的包围之间,周边任何一个国家欲进攻韩国则必先思虑自己后方是否安全,以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