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诡异的是,这种狠毒基因并没有遗传到朱高炽的身上,这一点,从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出,朱高炽死后被追封为“仁宗”,能够被称之为仁,就说明朱高炽断然不会像他的父祖那般狠毒。
不仅如此,“仁宗”也是对一个帝王的极高评价,比如宋仁宗,就是后世眼中的有德之君,能够与宋仁宗享受同样的庙号,就足以说明后世对朱高炽的评价是极高的了。可实际上,朱高炽在位,都不足一年,如此短的时间,就算再能干,恐怕也很难有多大作为吧,更不要说死后还被追封“仁宗”这么好的庙号了。然而朱高炽竟然做到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朱高炽在位年限虽短,掌权时间却长
虽然这位仁宗皇帝只在位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可是他真正掌权,却远不止于此。登基之前,他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在这期间,甚至有过多次监国的经历。因为他的父亲朱棣,生平最好南征北战,而且还喜欢御驾亲征。
天子出征,就必须让太子来监国,否则大后方就容易生乱。正因如此,尽管还没有接替皇位,朱高炽却已经享有过皇帝实权,他的父亲在外出征之时,朝中的大小事务,就都是由他来处理的。
朱高炽的好名声,大多是在当太子时积累下来的
正因他经常有机会直接处理朝廷事务,才会给大臣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尤其是“仁”的印象。不过讽刺的是,他的“仁”,正好就是朱棣最讨厌的,甚至还差一点因此废掉其太子之位。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朱棣非但不仁,而且还是个狠毒之人,他当然不会喜欢站在自己对立面的儿子。但是朱高炽的仁,却很讨大臣们的欢心,所以即便后来他只当了一年的皇帝,却仍然因为储君时期积累下来的好名声,而荣获“仁宗”这么好的庙号。
登基之后,朱高炽仍然以“仁”著称
朱高炽的“仁”,是贯穿始终的,并不是故意做给别人看以拉拢人心的。比如他登基之后,就曾主动关注过方孝孺一案,而且对这个人的遭遇十分同情,甚至下令去寻找他的后人。
然而方孝孺被夷了十族,怎么可能还有后人在世?不过在大家的费心寻找之下,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叫方孝复的人,此人是方孝孺的堂兄,当时正因受罚而戍守边关。找到他之后,朱高炽就免去了他的罪名,让他回家。不仅如此,他还当着大臣们的面说方孝孺是忠臣,这简直就是公开地打他父亲朱棣的脸。
由此就可看出,朱高炽和他的父亲朱棣,在性格方面简直判若两人,单从他处理方孝孺事件的表现来看,就足以称得上一个“仁”字。更何况,他在担任太子的时候,又亲自处理过很多事务,而且始终秉持仁政,并给大臣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所以说,朱高炽得到后世很高的评价,并不奇怪,他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可对大明的贡献,却是又极大的。
参考资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