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要不是此人,估计明朝就没有朱棣什么事,统兵50万人,还输了

要不是此人,估计明朝就没有朱棣什么事,统兵50万人,还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57 更新时间:2024/2/9 16:00:03

原本秦国攻打赵国是极其不占据优势的,当时赵军统帅是廉颇、李牧,秦军久久攻城不下,这种消耗战着实让资源匮乏的秦军忍受不了。于是秦国遂用反间计,结果成功使得赵王弃用大将廉颇和李牧,重新换用年轻气盛的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可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掌权的他随即变更了廉颇的作战部署,由守转攻。秦国名将白起针对这只懂得纸上谈兵的赵括进行了佯败后退、分割包抄的作战部署,最终秦军以惨胜成功将45万赵军全军覆没,从而在军事上彻底击败了赵国。

战国时期的赵括损兵折将45万,已经是作为后世兵家最为耻辱的教训了,但是后世的确没有将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当作前车之鉴去吸收教训,反倒还将历史重演并且比千年前的赵括还要“坑帝”。

公元1398年,明建文帝朱允炆继承明朝大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临死前特定规定的继承者。同年,建文帝遵从先皇朱元璋的遗志,颁布了“削藩令”,此命令一下,各地藩王皆蠢蠢欲动。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以“清君侧”之名发动叛乱,誓夺帝位。同年,真定之战中,朱棣大败长兴侯耿炳文,一时之间燕军势如破竹,建文帝为之所动容。

公元1399年7月大臣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的职务。8月,建文帝便头脑一热,任命李景隆为南军大将军,统帅明军50万,前去剿灭朱棣之乱。由此可见建文帝当时还是对李景隆寄予厚望的,但是李景隆对待建文帝的回报却令世人惊骇。

公元1399年9学,李景隆率领军队50万,浩浩荡荡如黑云压境一般逼近北平城。当时李景隆50万军队面对着朱棣次子朱高炽的1万士兵时,可以说是颇具优势的,并且攻城期间都督瞿能几乎就要攻破张掖门,但是却被李景隆所极速召回,不战自败。

同年11月,朱棣与李景隆在郑村坝发动了会战,李景隆大败,损兵折将十余万。公元1400年,李景隆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合兵60万再次北上,结果仍大败,并且再次丧师十余万。

自此以后,明朝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可。李景隆随后被急召回京,众大臣以“失律丧师,怀二心”的罪名将其弹劾,但是建文帝却依旧选择信任败军之将的李景隆。

公元1402年,朱棣南下跨过长江。情急之下的建文帝再次给予李景隆以信任,使其和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前去求和。但是遭到朱棣的回绝。4月燕军抵达金川门,此时李景隆却率领着大概30万明军开门投诚,随即南京城陷落。

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城的那一刻,南京皇宫大火而起,随着李景隆不战而降,建文帝从此也不知所踪。建文帝一而再、再而三帝信任李景隆,却怎么也没想到到头来李景隆却是这么一个人。

更多文章

  • 三国难得一遇的贤君,存在感不算强,南宋史家却称其可与刘邦比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最令人惋惜的将帅之才,三国被低估的五个谋臣,三国时期英年早逝的名臣

    子渊在之前几篇文章中讲到,吴大帝孙权晚年通过“南鲁党争”打击江东士族,致使东吴朝局彻底崩坏,从此一蹶不振。吴少帝孙亮在位期间,虽然有心肃清朝野,还暗中使出“驱狼吞虎”之计,可这些手段在老谋深算的孙氏宗亲面前,始终不值一提。暗杀孙綝失败以后,悲催的孙亮更是丢了皇位,不久离奇死亡。说来也是造化弄人,孙亮

  •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后世评价甚高?因为他当过“实权”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高炽做太子的时候有实权吗,朱高炽正史上到底有多牛,朱高炽是不是篡位做的皇帝

    然而诡异的是,这种狠毒基因并没有遗传到朱高炽的身上,这一点,从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出,朱高炽死后被追封为“仁宗”,能够被称之为仁,就说明朱高炽断然不会像他的父祖那般狠毒。不仅如此,“仁宗”也是对一个帝王的极高评价,比如宋仁宗,就是后世眼中的有德之君,能够与宋仁宗享受同样的庙号,就足以说明后世对朱高炽的评

  • 朱元璋平生“最”恨的一个姓,下旨: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皇帝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朱元璋最残忍的一件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他登基后发布了许多政令,其中有一条却比较特别。根据《日知录》记载,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诏宋末蒲寿庚、黄万石子孙不得仕宦。”朱元璋为何要发布这样一条政令?在朱元璋执政时期,虽然对于惩治贪官污吏十分严苛,但是他也不会平白无故地严惩别人。而朱元璋如此憎恨蒲氏的原因,还得从八十多年前

  • 欧洲人称呼蒙古叫啥?三个字,成吉思汗曾揭露其中秘密,很玄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蒙古为什么崇拜成吉思汗,蒙古历史讲解成吉思汗,蒙古国历史记载了成吉思汗吗

    早在公元7世纪,蒙古族先人便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居住,并先后受过突厥、柔软、鲜卑等少数部族的控制,一直到公元12世纪时,铁木真横空出世,迅速平定了蒙古各部的势力、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召开蒙古各部族大会,被众人尊称为成吉思汗,并建立大蒙古国,而大蒙古国也就是日后蒙古帝国的前身。蒙古帝国的赫赫声威

  • 相传宋徽宗死后尸体被熬成灯油,棺材里放木头,真有这么凄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徽宗为什么死后被熬灯油,宋徽宗和宋钦宗被熬灯油,宋徽宗死后葬哪

    提到宋徽宗,可能有的人不了解,但是说起那句“靖康耻,犹未雪”,许多人应该都会恍然大悟。没错,那场“靖康之变”就是发生在宋徽宗在位期间。也是此次变故之后,宋徽宗遭受了羞辱,还有了关于他死后被做成灯油的说法。这种说法到底可不可信呢?不确定。毕竟正史中没有记载,只是有关他的野史中有这种说法,那么为什么会出

  • 世人皆知杨家将和岳家军,但却不知宋朝的真正王牌,是这两支军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杨家将真正历史,宋朝为什么看不上杨家将,讲解宋朝杨家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篇,脍炙人口,传颂千古,讲的便是将士们的征战之苦。在两宋时期,战火纷起,无数将士纷纷为国捐躯,有的名留青史,有的却不为

  • 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养活中国三亿人口,被称为明朝“袁隆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生活在中国的新一代青年,都见证了国家的强大,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长大,即使不富有,也是衣食无忧。殊不知,这样的盛况在古代却是奢侈的景象,李绅作《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景象是当代罕见,却是古时常态。01要知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国志》中的名言放到

  • 朱元璋钦点的状元,不可能作弊,为何下榜不久就被车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真的杀了状元吗,朱元璋钦点的状元,朱元璋是怎么得到状元的

    本文,纵横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被称为“闽南”十才子的陈安是如何考上状元的?中国从唐朝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在整个科举史上,举人和进士可谓是数以百万计,但是能考取状元的,却是凤毛麟角。整个科举制历史期间,只有大约五百位状元,大明王朝276年间也只出了90名状元,而这位陈安就是其中之一。陈安在明朝

  • 宋朝如何赚取巨额财富?赵匡胤这个方法,时至今日仍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怎么创立的宋朝,赵匡胤是什么时候建立宋朝的,赵匡胤创宋朝过程概述

    以北宋为例,作为相对较为统一的王朝,富裕程度是唐之后历代王朝之最。宋粉们常说宋朝当时的经济总量,占据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当然这里有夸大的成分。据《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的考证,北宋王朝在顶峰时期,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左右,即使如此,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其实在宋朝建国之初,国家并

  • 宋朝有人权,他才敢和皇帝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宋朝的一位丞相敢于直言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和皇帝动手。古代的皇帝,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没有人敢拂逆他们的言语。但是在宋朝的时候,人们是相当的有人权的,从来没有说是因为言论而治罪的。尤其是有几个皇帝勤政爱民,非常的宽容大度,从而把天下之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手下的官员可以直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