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崎事件——北洋水师一次将日本海军扼杀于摇篮的绝佳机会

长崎事件——北洋水师一次将日本海军扼杀于摇篮的绝佳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82 更新时间:2024/2/18 13:43:32

当清朝的军舰出现在了日本的家门口,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还真就出现过。1886年,北洋舰队前往朝鲜东海岸进行操演,由于当时的旅顺军港还没有完工,操演结束之后,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军舰就来到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维护。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这四艘军舰在抵达长崎港之后,舰上的水兵也就没有被允许下船。这时候,当地的日本人北洋舰队提出了邀请,

欢迎舰上的水兵们下船观光购物,当时担任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考虑到水兵们长期远洋航行,也是时候放松放松了,于是在8月13日下令允许北洋水师的官兵们到岸上购物观光。结果到了晚上八点多的时候,丁汝昌接到了手下人的禀报,自家的水兵们和当地人起了冲突,还把一名日本的警察给刺成了重伤。迫于港口那四艘北洋旗舰的震慑,日本人也没敢把这事儿闹大,事情已经不了了之了。两天之后,刚好又到了周日,丁汝昌又给水兵们放了个假,再一次允许他们上岸购物观光。这次,为了避免水兵们再与当地人发生冲突。

丁汝昌下令所有下船购物的官兵都不许携带武器。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虽然之前日本警察被清兵捅伤的事儿被日本当局给压下去了,可当地的日本人还记着仇呢。等到北洋水师的官兵们来到长期的一条商业街之后,几十名日本警察举着砍刀从街巷的四周冲了过来,几百名日本民众也围了上来,他们朝着北洋水师的官兵们扔石头泼开水,一看日本人摆出了这架势,北洋水师的官兵们立即组织了反击。虽然手无寸铁,但他们在这次冲突中还是打死了两名日本人,打伤了数十人。不过,北洋水师的官兵们也死了五人,重伤六人,还有38人受了轻伤。得知了这个消息,时任北洋水师副提督的英国人琅威理直接命令,定远和镇远将主炮对准日本长崎市区的方向,准备炮轰长崎。但与日本开战的提议遭到了鸿章的否决。于是,清政府开始与日本谈判。

到了第二年的1月28日,经过德国驻日公使的调解,谈判的结果出来了,日方赔偿大清52500日元。大型赔偿日方15500日元,北洋水兵们在长崎医院住院的费用由日方承担。这件事儿的处理结果,让当时的日本人觉得很是耻辱。外国的水兵跑到自家的地方上闹事儿,结果自己还要给人家赔钱,那心里自然是不服。于是在长崎事件之后,日本开始逐年增加海军经费,明治天皇从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带头支持日本的海军建设。同时,日本政府向民众发行海军公债。正是由于长崎事件的刺激,日本民众纷纷表示对海军建设的支持。仅一年时间,日本的海军公债就筹集到了1700万日元。趁着世界海军技术迅速发展的几年时间,

日本大量购置了中小口径的速射炮,到了1894年,日本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北洋舰队的主力舰。反观清廷,在长崎事件之后,朝廷自上而下对日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认为凭借当前北洋舰队的实力,足以震慑住日本,海军升级的速度,也由此大大减缓,从1888年到1894年的六年间。北洋舰队再未添一舰一炮,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距离当年的长崎事件也才仅仅过了八年的时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还是得靠自身的不断努力。

更多文章

  • 清朝一顿残忍的午饭:8位大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士兵一日三餐,清朝大臣们都吃什么,清朝满人吃饭将军三分饿七分饱

    而在清朝后期时,就有这么一次声势浩大、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初心是“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但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了。镇压这次起义的各路势力中,功劳最大的便是淮军的领导者李鸿章,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一次,他在进攻太平

  • 清朝一官员告老还乡,因太穷拉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换成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这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像赵高、和珅等人无不遗臭万年,而像包拯、海瑞这等清廉之官,不仅名垂千古。他们的故事,至今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电影中,让人缅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的几位清官之外,在清朝时也有一位有名的清官。他像包拯、海瑞二人一样清正廉洁、敢于谏言,是难得的股肱之臣。比起二人的威名远扬,孙嘉淦则

  • 清朝一县令,错把300两银子送给2位少女,不曾想这个女子是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送了300两银子,慈禧200两银子的故事,清朝一县令错将三百两银子送错

    吴棠,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可这样一位历史名臣,大清官员,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姓名。由此可见,吴棠之低调,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鞠躬尽瘁、八年老县令吴棠,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是“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家非常的

  •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为何遗漏卫国?最终成为汉武帝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为啥没统一卫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什么留下卫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

    [var1]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千古帝王,在统一全国的时候,却漏掉了一个地方。而且漏掉的地方还不是边界,而是中原的一部分地盘。秦始皇没有统一的这个国家叫卫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自古统一全国,中原都是必统一的地方。甚至说,可以不统一边界,也一定要统一中原。因为中原自古就象征着中国的中心地盘

  • 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为何坑杀40万赵军,白起对抗405万赵国军队,白起为何这么狠毒坑杀40万俘虏

    战国末期,混乱的局势已经无比清晰。齐国和燕国相互功伐了十余年双双衰弱不堪,楚国也被秦国打的遍体鳞伤,连自己的国都都被秦国攻破了,韩国早已沦为了秦国的小弟,而魏国强大一时积攒下来的家业,也被魏文侯的子孙败坏光了。这时候能够和秦国抗衡的有且只有赵国了。[var1]秦国想要统一必须要先把赵国这块堵在门口的

  • 一个对朝廷不满,一个对国家不忠,屈原与伍子胥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网友感激屈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得的假期。不过,端午节的起源,或许并不是因为纪念爱国的屈原,而是为了悼念叛国的伍子胥。[var1]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在屈原出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如果从时间和史籍来看,端午节最开始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证据有两个,一是伍子胥生活的年代比屈原更早,

  •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北部燕国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时期的两个燕国,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版图,春秋时期的燕国实力

    一、北燕的立国1、大杂居对此,周王朝采取了分封建国的方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讲到周初实行分封时有这样一句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召公被封于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召公所封的燕本就是商朝时的北部及东北部边疆地区。[var1]商汤灭夏时,夏王朝的一部分人就曾到这里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杂居。所以

  • 强悍的唐朝军队,为何面对吐蕃时,却屡屡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与吐蕃的占据的一些优势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就是它的地位位置占优势,可以说,要征讨他们,唐朝的军队必须要经过极为恶劣的地理条件。首先,唐军必须要从湟水谷先进入到青海湖这片地域,接着再从此向南出发,经过积石山等多个冰山,而这些冰山不仅极为寒冷,温度特别低,而且一个个都非常的大,无论是高度还是长度。而唐

  • 陕西出土一石碑,碑文颠覆传统认知:张士贵没有打压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仁贵真实的墓,历史人物故事薛仁贵,考古挖出薛仁贵祖坟

    《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征东》、《薛仁贵传奇》中,薛仁贵军路极为不顺,尤其受到张士贵的各种打击,比如不让薛仁贵跟李世民见面,对薛仁贵不停打击,多次坑害薛仁贵,但由于薛仁贵能力突出,所以张士贵又离不开薛仁贵,需要利用薛仁贵为自己添加功绩,所谓“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功”.......总之,演义中的张

  • 明知武则天是她的灭族仇人,为何上官婉儿却甘心侍奉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官婉儿跟武则天关系,武则天为什么愿意重用上官婉儿,关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的历史

    初入宫时,上官婉儿还在襁褓之中,出身名门的郑氏自然不希望女儿从此为奴,荒废一生,因此上官婉儿逐渐长大后,便让她进入宫学馆接受宫廷教习。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上官婉儿在十三四岁时,便能博古通今,才华出众,而且性情聪敏灵动,在宫中名声大噪。武则天非常爱惜人才,史料记载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当时英贤竞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