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朝的军舰出现在了日本的家门口,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还真就出现过。1886年,北洋舰队前往朝鲜东海岸进行操演,由于当时的旅顺军港还没有完工,操演结束之后,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军舰就来到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和维护。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这四艘军舰在抵达长崎港之后,舰上的水兵也就没有被允许下船。这时候,当地的日本人向北洋舰队提出了邀请,
欢迎舰上的水兵们下船观光购物,当时担任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考虑到水兵们长期远洋航行,也是时候放松放松了,于是在8月13日下令允许北洋水师的官兵们到岸上购物观光。结果到了晚上八点多的时候,丁汝昌接到了手下人的禀报,自家的水兵们和当地人起了冲突,还把一名日本的警察给刺成了重伤。迫于港口那四艘北洋旗舰的震慑,日本人也没敢把这事儿闹大,事情已经不了了之了。两天之后,刚好又到了周日,丁汝昌又给水兵们放了个假,再一次允许他们上岸购物观光。这次,为了避免水兵们再与当地人发生冲突。
丁汝昌下令所有下船购物的官兵都不许携带武器。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虽然之前日本警察被清兵捅伤的事儿被日本当局给压下去了,可当地的日本人还记着仇呢。等到北洋水师的官兵们来到长期的一条商业街之后,几十名日本警察举着砍刀从街巷的四周冲了过来,几百名日本民众也围了上来,他们朝着北洋水师的官兵们扔石头泼开水,一看日本人摆出了这架势,北洋水师的官兵们立即组织了反击。虽然手无寸铁,但他们在这次冲突中还是打死了两名日本人,打伤了数十人。不过,北洋水师的官兵们也死了五人,重伤六人,还有38人受了轻伤。得知了这个消息,时任北洋水师副提督的英国人琅威理直接命令,定远和镇远将主炮对准日本长崎市区的方向,准备炮轰长崎。但与日本开战的提议遭到了李鸿章的否决。于是,清政府开始与日本谈判。
到了第二年的1月28日,经过德国驻日公使的调解,谈判的结果出来了,日方赔偿大清52500日元。大型赔偿日方15500日元,北洋水兵们在长崎医院住院的费用由日方承担。这件事儿的处理结果,让当时的日本人觉得很是耻辱。外国的水兵跑到自家的地方上闹事儿,结果自己还要给人家赔钱,那心里自然是不服。于是在长崎事件之后,日本开始逐年增加海军经费,明治天皇从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带头支持日本的海军建设。同时,日本政府向民众发行海军公债。正是由于长崎事件的刺激,日本民众纷纷表示对海军建设的支持。仅一年时间,日本的海军公债就筹集到了1700万日元。趁着世界海军技术迅速发展的几年时间,
日本大量购置了中小口径的速射炮,到了1894年,日本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北洋舰队的主力舰。反观清廷,在长崎事件之后,朝廷自上而下对日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认为凭借当前北洋舰队的实力,足以震慑住日本,海军升级的速度,也由此大大减缓,从1888年到1894年的六年间。北洋舰队再未添一舰一炮,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距离当年的长崎事件也才仅仅过了八年的时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还是得靠自身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