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将军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随即下令:赶紧撤退,违令者斩

清朝将军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随即下令:赶紧撤退,违令者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26 更新时间:2023/12/14 14:43:38

其实,这也是鳌拜早年间身上所有伤痕换来的战果。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妥妥地将门之后,他年纪轻轻就跟着皇太极一起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对于这个皇位,鳌拜当时也从未有过觊觎,他对于大清的忠心耿耿,皇太极都能看得出来。在后面皇太极升天后,鳌拜也是凭借一己之力,与当时势力遍布朝野的多尔衮抗争。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鳌拜犯了如此多的重罪,康熙皇帝也只是将他囚禁,未将他处死的原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当时,鳌拜也曾硬生生地扛着多尔衮对他的三次迫害,只是他并没有将这些事情,告诉正在为皇位之争头疼的顺治帝。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650多尔衮暴毙,鳌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权利之争中成为了胜利的一方。在这场战争打赢后,他的地位上升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顺治帝也将鳌拜视为心腹,并赋予了无上的权利。1661年,顺治帝去世,年幼的康熙上位。

赵良栋许人也

也可能是因为早年间太享受权力的优待了,鳌拜愈发的不将皇权放在眼中,与当时稚嫩的刚执政的康熙帝发生了很多摩擦,最后导致矛盾越来越大。

他当时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了皇权,没有办法,康熙只能下令将这个跟自己祖孙三代都有渊源的人囚禁下来。可是,当囚禁鳌拜之后,朝中没有一个能干的将军怎么办?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位将军就凸显在人前了,他便是赵良栋。顺治二年,赵良栋出生在普通的农户家庭,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要报效朝廷的思想观念,而他也想从一个农夫,变成为家国做贡献的男儿。

身材魁梧的他,从小就帮家里干这些粗活重活,这样的经历肯定不是考取功名的好材料。不过,赵良栋对于兵书的研读,战争的推演却特别热衷,甚至有自己一番独到的见解,奈何苦于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投门无路。

偶然间,赵良栋听闻陕甘总督孟凡在招兵买马、建立军队,这时候赵良栋再也按捺不住自己这颗想要为家国建功立业的心。哪怕只是从一个走卒做起都可以,赵良栋也是甘之如饴,就这样他加入陕甘总督孟凡的军队。

当时,赵良栋从基层打拼、报效祖国,立下了诸多的战功,但是好景总是不长。在赵良栋在军队的第二年,正在准备考试的时候,老家传来噩耗,他的父亲因为上山砍柴摔下来不治身亡了。

没有办法,在这个关键期,赵良栋打道回府为父守孝,白白耽搁了这么好的上升期。在此期间,朝堂中的局势也是风起云涌,站队的问题愈发明显,康熙皇帝也越来越需要一个人来顶替鳌拜的位置。

赵良栋的仕途

当年的陕甘总督也早已混出头了,成为了朝堂上能说得上话的武将,得知康熙皇帝头疼的这个事情,孟凡便想到了赵良栋,因为自己年岁已高,确实不合适这个位置。

后来,这个人选自然就落在了与他在军队关系还蛮好的赵良栋身上。孟凡也给赵良栋老家去信,想着三年之期早已经到了,当初在队伍中那个一腔热血的小伙子,如今是否还会选择报效国家,这也是孟凡担心的一个问题,

事实证明,孟凡的担心是多的,当年回家的赵良栋也不舍队伍,这些年来东奔西跑总算是家中情况往好的情况发展。此时,孟凡的一封信也算来得及时。

于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当时本该成家,但是赵良栋却背上行囊孤身前往京城。那个时候康熙刚上位没多久,许多政权都还未稳固,四川,云南这些边角,远在京城的康熙皇帝确实插手不上。

被孟凡举荐的赵良栋,康熙皇帝也是对此存疑,于是便派他携领军队收复这些土地,算是对他的一次检验。当然,这些事情对早期就有军事基础的赵良栋来说不算什么,这些土地很快被收复了,完成得又迅速、又顺应民心。

此事过后,康熙皇帝对这个半大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将他提拔为了御前将军。只是,军中总有不服管理的刺头,他们认为赵良栋是靠关系才当时御前将军的。

于是,很多事情都不顺应着赵良栋,当然这些他们的小动作,身为将军的赵良栋怎么能不知道呢?只是他本身就是来保家卫国的,又怎么会跟底下的这些人去争辩呢。

有意思的是,在四川的一次战役中,军中所有的将士对赵良栋升起敬佩之心,而赵良栋也是从那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坐实了了这个御前大将军的位置。

全体继续给我前行

大约在康熙十八年的时候,赵良栋携军队从宁夏南下,准备夺取汉中,所有骑兵和步兵日夜兼程终于赶到四川了。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前线的作战情况往往是传不到后方。

这时候能不能支援上前线作战部队,纯粹是靠着带领军队的首领。原本,赵良栋还是想接着赶路,只要他们能早到一点,前线的这些将士就能少一分性命之忧。

但是军队中这些刺头开始起事了,说赵良栋只想着自己的军功,不顾他们的死活,想要快点到前线在朝廷面前邀功。另外,部队中也确实有很多人,因为这两天的日夜兼程感染风寒。

无奈之下,赵良栋也想着歇歇吧,于是找了个静谧的地方开始休息了。当时,很多将士坐在草堆上便酣然入睡了,但是赵良栋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来,也只能作罢。

俗话说:“人有三急”,休息的时候,赵良栋找了一个地方去解决一下。结果,赵良栋在蹲厕所的时候,看到了蚂蚁从洞中倾巢出动、四处逃散。

看着正起劲时,赵良栋终于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了,于是他立马召集军队继续往前赶路。可是,刚歇下的士兵哪是能如此轻易被叫起来的,赵良栋大怒,说到:全体继续给我前行!违令者斩!

在那个年代,虽然大家都不服从管理,但是听到斩这个字也不得不接着赶路。军中很多人都充满怨言,士气低迷,可没走一会儿,天空便开始下起了大雨。

往回看时,大家便发现刚才坐下休息的地方,居然早已经被水淹了一片。这时候大家也不敢轻易多说什么,赵良栋的一个举动,救了无数士兵的命。

自此之后,军中那些不服输的将士也开始服服帖帖,对赵良栋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将兵一心,打了不少胜战。古代人很多人对于这些自然现象不了解,但是熟读军书的赵良栋可谓是耳濡目染,所以才有了上述的一幕。

更多文章

  • 长崎事件——北洋水师一次将日本海军扼杀于摇篮的绝佳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洋舰队长崎事件,对长崎事件的看法,长崎水师事件真相

    当清朝的军舰出现在了日本的家门口,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还真就出现过。1886年,北洋舰队前往朝鲜东海岸进行操演,由于当时的旅顺军港还没有完工,操演结束之后,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军舰就来到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和维护。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这四艘军舰在抵达长崎港之后,舰上的水兵

  • 清朝一顿残忍的午饭:8位大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士兵一日三餐,清朝大臣们都吃什么,清朝满人吃饭将军三分饿七分饱

    而在清朝后期时,就有这么一次声势浩大、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初心是“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但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了。镇压这次起义的各路势力中,功劳最大的便是淮军的领导者李鸿章,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一次,他在进攻太平

  • 清朝一官员告老还乡,因太穷拉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换成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这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像赵高、和珅等人无不遗臭万年,而像包拯、海瑞这等清廉之官,不仅名垂千古。他们的故事,至今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电影中,让人缅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的几位清官之外,在清朝时也有一位有名的清官。他像包拯、海瑞二人一样清正廉洁、敢于谏言,是难得的股肱之臣。比起二人的威名远扬,孙嘉淦则

  • 清朝一县令,错把300两银子送给2位少女,不曾想这个女子是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送了300两银子,慈禧200两银子的故事,清朝一县令错将三百两银子送错

    吴棠,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可这样一位历史名臣,大清官员,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姓名。由此可见,吴棠之低调,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鞠躬尽瘁、八年老县令吴棠,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是“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家非常的

  •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为何遗漏卫国?最终成为汉武帝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为啥没统一卫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什么留下卫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

    [var1]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千古帝王,在统一全国的时候,却漏掉了一个地方。而且漏掉的地方还不是边界,而是中原的一部分地盘。秦始皇没有统一的这个国家叫卫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自古统一全国,中原都是必统一的地方。甚至说,可以不统一边界,也一定要统一中原。因为中原自古就象征着中国的中心地盘

  • 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为何坑杀40万赵军,白起对抗405万赵国军队,白起为何这么狠毒坑杀40万俘虏

    战国末期,混乱的局势已经无比清晰。齐国和燕国相互功伐了十余年双双衰弱不堪,楚国也被秦国打的遍体鳞伤,连自己的国都都被秦国攻破了,韩国早已沦为了秦国的小弟,而魏国强大一时积攒下来的家业,也被魏文侯的子孙败坏光了。这时候能够和秦国抗衡的有且只有赵国了。[var1]秦国想要统一必须要先把赵国这块堵在门口的

  • 一个对朝廷不满,一个对国家不忠,屈原与伍子胥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网友感激屈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得的假期。不过,端午节的起源,或许并不是因为纪念爱国的屈原,而是为了悼念叛国的伍子胥。[var1]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在屈原出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如果从时间和史籍来看,端午节最开始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证据有两个,一是伍子胥生活的年代比屈原更早,

  •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北部燕国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时期的两个燕国,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版图,春秋时期的燕国实力

    一、北燕的立国1、大杂居对此,周王朝采取了分封建国的方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讲到周初实行分封时有这样一句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召公被封于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召公所封的燕本就是商朝时的北部及东北部边疆地区。[var1]商汤灭夏时,夏王朝的一部分人就曾到这里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杂居。所以

  • 强悍的唐朝军队,为何面对吐蕃时,却屡屡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与吐蕃的占据的一些优势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就是它的地位位置占优势,可以说,要征讨他们,唐朝的军队必须要经过极为恶劣的地理条件。首先,唐军必须要从湟水谷先进入到青海湖这片地域,接着再从此向南出发,经过积石山等多个冰山,而这些冰山不仅极为寒冷,温度特别低,而且一个个都非常的大,无论是高度还是长度。而唐

  • 陕西出土一石碑,碑文颠覆传统认知:张士贵没有打压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仁贵真实的墓,历史人物故事薛仁贵,考古挖出薛仁贵祖坟

    《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征东》、《薛仁贵传奇》中,薛仁贵军路极为不顺,尤其受到张士贵的各种打击,比如不让薛仁贵跟李世民见面,对薛仁贵不停打击,多次坑害薛仁贵,但由于薛仁贵能力突出,所以张士贵又离不开薛仁贵,需要利用薛仁贵为自己添加功绩,所谓“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功”.......总之,演义中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