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一顿残忍的午饭:8位大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清朝一顿残忍的午饭:8位大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41 更新时间:2024/2/5 19:22:15

而在清朝后期时,就有这么一次声势浩大、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初心是“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但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了。

镇压这次起义的各路势力中,功劳最大的便是淮军的领导者李鸿章,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一次,他在进攻太平军防守的苏州时,招降了太平军中的八大将领。

事成之后,李鸿章还请他们吃了一顿庆功午餐,但当这八人兴高采烈地坐下后,没等动筷子就被李鸿章悉数斩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鸿章为何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呢?

不甘再受压迫,建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一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鼎盛时已经攻下清朝的半壁江山,而这次起义的主要发动者,最开始只是一名落榜的考生。

1840年鸦片战争过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项条约不仅使得清朝割地赔款,更重要的是,从这时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着巨大数额的赔款和萧条的经济形势,清政府选择了疯狂征税、搜刮民财,再加上外国产品的大量输入,国内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于是,原本是“清朝与列强的民族矛盾”变成了“清政府与人民的内部矛盾”,各地在沉重的赋税压力之下民不聊生。特别是在广西地区,政府更是对少数民族采取高压政策,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1844年,屡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从基督教的宣传手册上取得了灵感,开创了“拜上帝教”。他的本意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但在目睹了政府对百姓的剥削后,这种情感转变成了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

洪秀全开始构思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国度,在这一年,洪秀全来到了广西宣传宗教,秘密地进行反清运动。随着参与民众人数增加,政府开始打压他们。

经过几年的发展,洪秀全决定召集各地的教徒来到广西桂平金田村进行“团营”,实际是为了起义做准备。最终,在1851年,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发动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他开始对清军发动进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攻下了永安。清朝廷起初没有重视这次起义,认为他们成不了气候,但随着太平天国起义规模越来越大,清朝廷发现事态严重。

朝廷开始召集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对太平天国进行围剿。可让清朝廷没想到的是,太平军在杨秀清、石达开等优秀将领的带领下,一路上势如破竹。

在两年之后,也就是1953年,一举攻破了南京城,这时太平天国的教众已经接近50万。这一年,洪秀全在教众的支持下,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并将太平天国定都在此,太平天国起义达到了鼎盛时期。

李鸿章招降苏州八大将

虽然在“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带领部分士兵出走天京,使得太平天国实力遭到重创,但好在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挺身而出,接连打败了清朝军队,使得太平天国恢复了一些元气。

1963年初,淮军指挥者李鸿章趁着李秀成等人回救被包围的天京,一举收回了江苏东部地区的领地,转而又把目光投向了江苏最关键的城池——苏州。

但是苏州被太平军占领已经三年有余,城内百姓更是全力支持太平军,再加上苏州城池异常坚固,太平军誓死抵抗,所哟淮军在攻城中死伤惨重,久攻不下。

同年年底,李秀成再度回到苏州指挥太平军反击,却惊讶地发现,苏州城内的将领郜永宽等人消极应战,已经有了叛变的意图。权衡再三,李秀成决定放弃苏州,于是带领自己的人马撤出城内。

当时,李秀成的爱将谭绍光拒绝离开,誓与苏州共存亡。在李秀成离开苏州后,淮军军营中的李鸿章感觉到了异常,而在这时,李鸿章派出的一名奸细带回了苏州城内“将领不和,有投诚之心”的情报。

李鸿章大喜,立刻派之前投降的太平军将领与郜永宽等人接触,经过谈判,李鸿章发现郜永宽虽有异心,但对清朝廷也是怀有很大的敌意。

在此情况下,李鸿章心中设计好了一套应对方案,既能收回苏州,又能避免郜永宽等人反水。在李鸿章的授意之下,郜永宽等苏州城内的八位将领联合暗杀了主将谭绍光,并开门受降。

八大将“鸿门宴”殒命

然而,让郜永宽等人没想到的是,迎接他们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一场谋杀。在清军入驻苏州后,对谭绍光的部下进行了屠杀,并在郜永宽的帮助下,控制住了城内的局势。

李鸿章也发现了郜永宽等人的异样,首先主动投降的将领们并没有剃掉头发,而且城中的士兵有半数都还是全副武装,时刻准备战斗的样子,主要的街道也全是石头堆积的防御工事。

其次,李鸿章想到自己弟弟在太仓遭到太平军诈降,差点丢掉性命一事,心中除掉苏州主要将领的想法更加坚定。

当时,他设下宴席,邀请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参加,美其名曰“庆功宴”。

岂料,李鸿章早已在暗地里安排八位刺客,暗中等待李鸿章暗号。这八位将领不知有诈,欣然应邀参加,宴会刚开始,李鸿章举起酒杯对他们八人祝词表扬。

然后,他叫上来八名伪装好的刺客,令他们为八位将领奉上奖赏。趁着八大将领接礼物的时候,八位刺客干净利落地杀掉了对应的将领,他们的鲜血洒在了各自的酒桌上,而桌上的筷子都不曾动过。

总的来说,苏州的八大将到死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叛太平天国,将苏州献给了李鸿章,却在一天之内,就被李鸿章除掉,而他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可悲可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清朝一官员告老还乡,因太穷拉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换成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这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像赵高、和珅等人无不遗臭万年,而像包拯、海瑞这等清廉之官,不仅名垂千古。他们的故事,至今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电影中,让人缅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的几位清官之外,在清朝时也有一位有名的清官。他像包拯、海瑞二人一样清正廉洁、敢于谏言,是难得的股肱之臣。比起二人的威名远扬,孙嘉淦则

  • 清朝一县令,错把300两银子送给2位少女,不曾想这个女子是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送了300两银子,慈禧200两银子的故事,清朝一县令错将三百两银子送错

    吴棠,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可这样一位历史名臣,大清官员,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姓名。由此可见,吴棠之低调,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鞠躬尽瘁、八年老县令吴棠,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是“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家非常的

  •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为何遗漏卫国?最终成为汉武帝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为啥没统一卫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什么留下卫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

    [var1]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千古帝王,在统一全国的时候,却漏掉了一个地方。而且漏掉的地方还不是边界,而是中原的一部分地盘。秦始皇没有统一的这个国家叫卫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自古统一全国,中原都是必统一的地方。甚至说,可以不统一边界,也一定要统一中原。因为中原自古就象征着中国的中心地盘

  • 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为何坑杀40万赵军,白起对抗405万赵国军队,白起为何这么狠毒坑杀40万俘虏

    战国末期,混乱的局势已经无比清晰。齐国和燕国相互功伐了十余年双双衰弱不堪,楚国也被秦国打的遍体鳞伤,连自己的国都都被秦国攻破了,韩国早已沦为了秦国的小弟,而魏国强大一时积攒下来的家业,也被魏文侯的子孙败坏光了。这时候能够和秦国抗衡的有且只有赵国了。[var1]秦国想要统一必须要先把赵国这块堵在门口的

  • 一个对朝廷不满,一个对国家不忠,屈原与伍子胥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网友感激屈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得的假期。不过,端午节的起源,或许并不是因为纪念爱国的屈原,而是为了悼念叛国的伍子胥。[var1]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在屈原出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如果从时间和史籍来看,端午节最开始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证据有两个,一是伍子胥生活的年代比屈原更早,

  •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北部燕国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时期的两个燕国,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版图,春秋时期的燕国实力

    一、北燕的立国1、大杂居对此,周王朝采取了分封建国的方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讲到周初实行分封时有这样一句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召公被封于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召公所封的燕本就是商朝时的北部及东北部边疆地区。[var1]商汤灭夏时,夏王朝的一部分人就曾到这里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杂居。所以

  • 强悍的唐朝军队,为何面对吐蕃时,却屡屡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与吐蕃的占据的一些优势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就是它的地位位置占优势,可以说,要征讨他们,唐朝的军队必须要经过极为恶劣的地理条件。首先,唐军必须要从湟水谷先进入到青海湖这片地域,接着再从此向南出发,经过积石山等多个冰山,而这些冰山不仅极为寒冷,温度特别低,而且一个个都非常的大,无论是高度还是长度。而唐

  • 陕西出土一石碑,碑文颠覆传统认知:张士贵没有打压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仁贵真实的墓,历史人物故事薛仁贵,考古挖出薛仁贵祖坟

    《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征东》、《薛仁贵传奇》中,薛仁贵军路极为不顺,尤其受到张士贵的各种打击,比如不让薛仁贵跟李世民见面,对薛仁贵不停打击,多次坑害薛仁贵,但由于薛仁贵能力突出,所以张士贵又离不开薛仁贵,需要利用薛仁贵为自己添加功绩,所谓“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功”.......总之,演义中的张

  • 明知武则天是她的灭族仇人,为何上官婉儿却甘心侍奉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官婉儿跟武则天关系,武则天为什么愿意重用上官婉儿,关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的历史

    初入宫时,上官婉儿还在襁褓之中,出身名门的郑氏自然不希望女儿从此为奴,荒废一生,因此上官婉儿逐渐长大后,便让她进入宫学馆接受宫廷教习。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上官婉儿在十三四岁时,便能博古通今,才华出众,而且性情聪敏灵动,在宫中名声大噪。武则天非常爱惜人才,史料记载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当时英贤竞为之

  • 唐朝名将高仙芝虽威震西域,但他有一致命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十大将军高仙芝,唐朝高仙芝的历史,西域战神高仙芝真实历史

    唐朝时,西域地区一直都被统治者所看好,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唐朝的国力空前强盛,军事实力也显著增强,西部地区很多小国都臣服于唐,但吐蕃却一直与唐朝进行战争,并且不相上下,随着国力的增强,唐朝更加坚定攻打吐蕃的决心,除此之外还有大食国。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高仙芝,高仙芝,高句丽人,善于骑射,骁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