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
从1398年至1402年,通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战争,朱棣终于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自己上位称帝。过程虽然艰难,但目标清晰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建文帝。而当自己做了皇帝,传位却是一个比夺位更为艰难的过程,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两大战神,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徐达的女儿嫁给了燕王朱棣。徐皇后也很争气,一连串为朱棣生了三个儿子,即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
(明朝北部边疆)
真正参与皇位争夺的是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跟着老二朱高煦打酱油。两人相差两岁,年纪相仿,又是一母所生,这确实是个问题。
朱高炽好文,早年颇受朱元璋的赏识。1395年,17岁的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镇守北平,也有凭一万老弱残品抵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50万大军的光辉战例。
作为徐达的外孙,朱高煦更是英勇异常,全程参与了“靖难之役”,屡立战功,多次救朱棣于生死之间。二人一个在后方,一个在前线,你说朱棣怎么办?
(汉王朱高煦)
朱高炽好文,崇尚儒学,身边聚集了一大帮文人集团。朱高煦在前线冲锋陷阵,颇受武人集团的青睐和支持。这倒好,二人身边都有一群支持者,朱棣真的没办法了。
总体来说,朱高炽和朱高煦,一个好文,一个善武,一个在后方,一个在前线,一个是文臣拥戴,一个是武将支持。加之二人年龄相仿,又是一母所生,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这场皇位之争,颇似唐初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皇位斗争。朱高炽单打朱高煦和朱高燧,秦王李世民独斗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同的是,朱高炽是文臣拥戴,李世民身边聚拢了一大帮武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多不一定力量大,最后都是单打独斗的朱高炽和李世民成功上位。
(明仁宗朱高炽)
再难的选择也必须作出选择!1404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为了补偿朱高煦,封其为汉王,封国在云南。朱高煦显然不会死心,不愿离开京师的权利中心,迟迟不就藩,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不少文臣武将也因此躺枪丧命。
朱棣的一生简单总结起来,就是5件事,一是“靖难之役”夺皇位,二是郑和下西洋,三是修撰《永乐大典》,四是迁都北京,五是五征蒙古。朱棣的一生真的是战斗的一生,朱棣常年在外征战,太子朱高炽也常常监国,但兄弟二人的争斗从未停息。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也看出了这点猫腻,于是派人写信给镇守北平的朱高炽,要其投靠朝廷。建文帝当然不会异想天开的以为一封书信就能劝降朱高炽,这不过是一个离间计罢了。果然在送信的同时,这个消息也不胫而走。
朱高煦果然上套,借机向朱棣大肆诽谤太子。朱高炽虽在后方,身边毕竟有一群笔杆子,于是在这些人的建议下,朱高炽不拆书信,将书信和信使原封不动的送到前线朱棣的面前,这才让朱棣放下了屠刀。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
又一次,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的解缙前往京城述职,不料朱棣远征蒙古未归,于是便拜访了监国的太子朱高炽。这一次朱高煦又上窜下跳,在朱棣面前说太子朱高炽勾结文武大臣有不法行为。这让朱棣十分生气,后来这位大才子解缙被锦衣卫逮捕下狱,在冰天雪地中被活生生的埋入雪堆,最终冻成了一根冰棍儿,命自然早没了。
朱高煦自恃有无数军功,加之性情暴虐,常以秦王李世民自比。无数的违法事实最终让朱棣做出了决定,永乐十五年即1417年,朱高煦被强行就藩山东乐安。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煦仍然贼心不死,朱高炽曾多次写信予以劝解,但朱高煦抵死不听。
(明仁宗朱高炽)
1424年,64岁的明成祖朱棣驾崩,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年号洪熙。此时朱高炽已经做了20年的太子,时年46岁。
朱高炽登基之后,对朱高煦实则是不错的。朱高煦的很多要求朱高炽均予以满足,并且赐予大量金帛之物,但朱高煦仍然愤愤不平。从这一点来看,朱高炽确实是个仁厚之人,他上台所采取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倒也对得起“明仁宗”这个称号。
(明仁宗献陵)
可是好景不长,在位不到一年的大胖子朱高炽去世。朱高炽也成为明朝在位时间倒数第二短的皇帝,仅比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长,且死因成谜。有说得心脏病死的,有说纵欲过度的,有说是太子朱瞻基杀害的,不一而足。
不过这对于朱高煦来讲却是一件好事。据说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正风尘仆仆的赶往北京,朱高煦曾密谋半路伏杀太子,但事情最终没成。
1425年,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这位大侄子对死心不改的二叔朱高煦也是不错的,多次予以嘉奖劝勉以图安抚。但朱高煦哪里肯听?于1426年发动兵变,企图学他老爹朱棣故事。只不过后来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朱高煦被迫投降,被贬为庶人,圈禁在京城西华门外。
一次朱瞻基去看望这位皇叔,愤愤不平的朱高煦却用脚将这位皇帝侄儿绊了个大跟斗。朱瞻基实在忍无可忍,将一口300斤的大铜钟扣在朱高煦的头上。朱高煦不愧是徐达的外孙,直接将这口大鼎给顶了起来,颇有当年秦武王举鼎的风范。
明宣宗朱瞻基一看这事儿,这大鼎还治不了你呢!于是重新将其扣住,并在四周燃上炭火,将其活活烤死,同时将圈禁的朱高煦儿子们一并杀死,这件事儿才彻底结束。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朱高炽父子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直接被屠戮。而朱高炽上位后,朱高煦仍然封王逍遥自在,即便后来起兵反抗也没有掉脑袋。最终作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开创“仁宣之治”的朱高炽父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