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死之前,是怎么样安排传位的呢?

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死之前,是怎么样安排传位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16 更新时间:2024/1/28 22:32:19

(明成祖朱棣)

从1398年至1402年,通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战争,朱棣终于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自己上位称帝。过程虽然艰难,但目标清晰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建文帝。而当自己做了皇帝,传位却是一个比夺位更为艰难的过程,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两大战神,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徐达的女儿嫁给了燕王朱棣。徐皇后也很争气,一连串为朱棣生了三个儿子,即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

(明朝北部边疆)

真正参与皇位争夺的是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跟着老二朱高煦打酱油。两人相差两岁,年纪相仿,又是一母所生,这确实是个问题。

朱高炽好文,早年颇受朱元璋的赏识。1395年,17岁的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镇守北平,也有凭一万老弱残品抵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50万大军的光辉战例。

作为徐达的外孙,朱高煦更是英勇异常,全程参与了“靖难之役”,屡立战功,多次救朱棣于生死之间。二人一个在后方,一个在前线,你说朱棣怎么办?

(汉王朱高煦)

朱高炽好文,崇尚儒学,身边聚集了一大帮文人集团。朱高煦在前线冲锋陷阵,颇受武人集团的青睐和支持。这倒好,二人身边都有一群支持者,朱棣真的没办法了。

总体来说,朱高炽和朱高煦,一个好文,一个善武,一个在后方,一个在前线,一个是文臣拥戴,一个是武将支持。加之二人年龄相仿,又是一母所生,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这场皇位之争,颇似唐初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皇位斗争。朱高炽单打朱高煦和朱高燧,秦王李世民独斗李建成李元吉。不同的是,朱高炽是文臣拥戴,李世民身边聚拢了一大帮武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多不一定力量大,最后都是单打独斗的朱高炽和李世民成功上位。

(明仁宗朱高炽)

再难的选择也必须作出选择!1404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为了补偿朱高煦,封其为汉王,封国在云南。朱高煦显然不会死心,不愿离开京师的权利中心,迟迟不就藩,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不少文臣武将也因此躺枪丧命。

朱棣的一生简单总结起来,就是5件事,一是“靖难之役”夺皇位,二是郑和下西洋,三是修撰《永乐大典》,四是迁都北京,五是五征蒙古。朱棣的一生真的是战斗的一生,朱棣常年在外征战,太子朱高炽也常常监国,但兄弟二人的争斗从未停息。

“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也看出了这点猫腻,于是派人写信给镇守北平的朱高炽,要其投靠朝廷。建文帝当然不会异想天开的以为一封书信就能劝降朱高炽,这不过是一个离间计罢了。果然在送信的同时,这个消息也不胫而走。

朱高煦果然上套,借机向朱棣大肆诽谤太子。朱高炽虽在后方,身边毕竟有一群笔杆子,于是在这些人的建议下,朱高炽不拆书信,将书信和信使原封不动的送到前线朱棣的面前,这才让朱棣放下了屠刀。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

又一次,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的解缙前往京城述职,不料朱棣远征蒙古未归,于是便拜访了监国的太子朱高炽。这一次朱高煦又上窜下跳,在朱棣面前说太子朱高炽勾结文武大臣有不法行为。这让朱棣十分生气,后来这位大才子解缙被锦衣卫逮捕下狱,在冰天雪地中被活生生的埋入雪堆,最终冻成了一根冰棍儿,命自然早没了。

朱高煦自恃有无数军功,加之性情暴虐,常以秦王李世民自比。无数的违法事实最终让朱棣做出了决定,永乐十五年即1417年,朱高煦被强行就藩山东乐安。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煦仍然贼心不死,朱高炽曾多次写信予以劝解,但朱高煦抵死不听。

(明仁宗朱高炽)

1424年,64岁的明成祖朱棣驾崩,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年号洪熙。此时朱高炽已经做了20年的太子,时年46岁。

朱高炽登基之后,对朱高煦实则是不错的。朱高煦的很多要求朱高炽均予以满足,并且赐予大量金帛之物,但朱高煦仍然愤愤不平。从这一点来看,朱高炽确实是个仁厚之人,他上台所采取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倒也对得起“明仁宗”这个称号。

(明仁宗献陵)

可是好景不长,在位不到一年的大胖子朱高炽去世。朱高炽也成为明朝在位时间倒数第二短的皇帝,仅比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长,且死因成谜。有说得心脏病死的,有说纵欲过度的,有说是太子朱瞻基杀害的,不一而足。

不过这对于朱高煦来讲却是一件好事。据说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正风尘仆仆的赶往北京,朱高煦曾密谋半路伏杀太子,但事情最终没成。

1425年,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这位大侄子对死心不改的二叔朱高煦也是不错的,多次予以嘉奖劝勉以图安抚。但朱高煦哪里肯听?于1426年发动兵变,企图学他老爹朱棣故事。只不过后来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朱高煦被迫投降,被贬为庶人,圈禁在京城西华门外。

一次朱瞻基去看望这位皇叔,愤愤不平的朱高煦却用脚将这位皇帝侄儿绊了个大跟斗。朱瞻基实在忍无可忍,将一口300斤的大铜钟扣在朱高煦的头上。朱高煦不愧是徐达的外孙,直接将这口大鼎给顶了起来,颇有当年秦武王举鼎的风范。

明宣宗朱瞻基一看这事儿,这大鼎还治不了你呢!于是重新将其扣住,并在四周燃上炭火,将其活活烤死,同时将圈禁的朱高煦儿子们一并杀死,这件事儿才彻底结束。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朱高炽父子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直接被屠戮。而朱高炽上位后,朱高煦仍然封王逍遥自在,即便后来起兵反抗也没有掉脑袋。最终作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开创“仁宣之治”的朱高炽父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在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期间为何没有人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把功臣杀完了吗,明朝朱元璋杀的功臣,朱元璋手段到底有多狠

    第一,朱元璋杀功臣,是有个时间的过程,也是分而治之。没有说嘛,朱元璋在建国后,大封功臣,很多人位极人臣,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地位和待遇都是很高的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才动了杀心。其中有些人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甚至阴谋反叛,所以,朱元璋才一一的清除了。而在这些案子爆发的时候,朱元璋又顺理成章的

  • 明朝皇帝朱高炽死时殉葬并没有被终止,为什么皇后没有殉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炽殉葬名单,明代朱高炽死后谁继位,朱高炽死后为何张皇后不殉葬

    人殉制度在历史之中一直存在,那怕是唐宋元这些朝代依然有人殉之事,只是很少被人提起而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重新把人殉制度给明面化,其下令驾崩之后让没有生育过的妃子殉葬,以至于明朝的后世之君无比效仿,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废除殉葬制度,可是人殉制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清朝的努尔哈赤依然实行了人殉

  • 市面上很多版本的《水浒传》,为何要删掉出征田虎和王庆这一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传田虎王庆的降将都去哪了,水浒传田虎王庆片段,水浒传田虎和王庆的关系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和百回本的《水浒传》,无论是在故事叙述上,还是在文学语境上,亦或是人物塑造上,都无法相提并论,亦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它的叙事情节,更为乖戾诡谲,充满了不合情理的描摹和叙述。如果是有一定文学造诣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其中的不和谐因素,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悖离。就是因

  •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什么朱祁钰却登上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英宗朱见深简介,明英宗朱祁镇与朱见深有什么故事,明英宗与朱祁钰的关系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人原本是好兄弟,在朱祁镇亲征瓦刺之前,就让朱祁钰在京中监国。当也先整顿人马,准备以朱祁镇为人质杀进北京的时候,北京城里早已乱作一团。在大臣们中间有人主张像南宋一样南迁,也有人主张誓死抵抗,比如于谦。但不管是哪一拨人,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痛恨死太监。更重要的是前任皇帝朱祁镇已经回不来

  • 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比起来,究竟谁更庞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崛起,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时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最强的十大部落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存在过两个版图巨大的庞然大物——“日不落”帝国和蒙古帝国。虽然“日不落”帝国最初是形容西班牙帝国的,但是后来居上的大英帝国更加名副其实。1921年,大英帝国拥有约占当时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的领土,领土遍及全球24个时区,约3367万平方公里。面对这个历

  • 李自成一路向东打到了北京,为什么没人一支队伍前来救援崇祯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与崇祯和谈,李自成怎么对待崇祯的,李自成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

    李自成一路向东打过来,大同、宣府基本是不战而降,起义军没有经多大的阻拦就长驱直入,直扑北京城了。此时的崇祯皇帝还在和朝中的大臣们斗嘴皮子,皇帝想要和满清议和,放弃辽东,另外还派人与李自成进行招安,期望李自成能够变匪为官,有时候皇帝说话也不管用,因为满朝大臣没有一个同意崇祯皇帝的方案。崇祯皇帝也没辙,

  • 朱棣能力很强,为什么朱元璋不立其为储君,避免内乱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没消朱棣的兵权,朱棣有朱元璋厉害吗,朱元璋为啥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所以他才更愿意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人说朱元璋皇位得来不正,毕竟是一个平民,他当上皇帝之后必然有很多豪族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大肆诋毁朱元璋。朱元璋虽然不太在意这些,但人言可畏,这就由不得朱元璋不担忧。所以朱元璋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去维护确立自己的合法统治地位

  • 被两个太监救活的帝王,十几年活在死亡恐惧中,却是明朝最暖的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死时最悲惨的忠臣,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太监,明朝后期最著名的太监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帝王——明孝宗朱祐樘,和乾隆一样处于王朝中期,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之一。他童年坎坷,6岁才和父皇相认,随时冒着被父皇宠妃害死的危险,在无数人的舍命保护下才长大成人。但就是这一位曾经如井底之蛙一般被关在掖庭之中帝王,在明朝风雨飘摇的成化之末,一手打造了弘治中兴。刘隆有《明孝宗

  • 赵构分明到81岁高龄才过世,为什么56岁就传位给赵匡胤一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宋高宗赵构在盛年之时将皇位传给赵昚?这个就要说到他的“恐金症”了。宋高宗赵构能够登上帝位建立南宋,某个方面来说要感谢金人,北宋在宋徽宗赵佶这个昏君的治理下,搞的是天怒人怨,让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时期,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其中宋江和方腊的起义比较出名,也闹得比较大,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

  • 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被李景隆围困视频,朱棣打败李景隆后兵力对比,靖难李景隆打开的哪个门

    这就是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扮演的角色,都说李家一家子都受朱元璋隆恩,理应对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忠心耿耿,奈何最后时刻开门倒戈了。但问题只李景隆一家就算要报恩,那也报得是朱元璋的嗯,是大明朝的恩,因此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那都是朱元璋的后人,也都算大明朝的代理人,那么李景隆最终怎么选择,我觉得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