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什么朱祁钰却登上了皇位?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什么朱祁钰却登上了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04 更新时间:2024/1/19 10:06:39

朱祁镇朱祁钰两个人原本是好兄弟,在朱祁镇亲征瓦刺之前,就让朱祁钰在京中监国。当也先整顿人马,准备以朱祁镇为人质杀进北京的时候,北京城里早已乱作一团。

在大臣们中间有人主张像南宋一样南迁,也有人主张誓死抵抗,比如于谦。但不管是哪一拨人,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痛恨死太监。更重要的是前任皇帝朱祁镇已经回不来了,轮到他们东山再起的时候了。

树倒猢狲散,痛打落水狗。在朱祁钰的主持下,迅速清理了王振一党。在于谦的带领下,大明全国全军重新凝聚在了一块儿,坚持和瓦刺在北京城下决一死战,捍卫大明朝的尊严。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在出征的这一年只有23岁,他的儿子朱见深也只有三岁。如果放在太平盛世,由朱见深继任皇帝,再找几个顾命大臣辅佐,原本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现在正值国家危难存亡之际,新的皇帝要承担起统领国家的责任,这就不是一个三岁小孩说能够干的事了。原本朱祁镇就安排了朱祁钰在京中监国,朱祁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孙太后也没有什么意见,大臣们尽管有不同意见,但当下的危难局势也容不得他们有更多思考的时间了。就这样在1449年9月6日,朱祁钰正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但在这之前,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就先立了朱见深为太子。当然这也是为了自己着想,毕竟朱祁钰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参照了宋朝兄终弟继的传统,才有了这么奇怪的一个布局。

当然这原本就是一桩政治交易,只有朱祁钰承认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才答应朱祁钰接替朱祁镇的皇位。这里边原本也由不得朱祁钰接受不接受,他也只能先坐上皇位再说,将来的事将来再定。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朱祁钰慢慢坐稳了皇位。他便开始动了心思,希望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当然这种事必须有大臣们主动上本,皇帝还要谦让一番才能确定。

朱祁钰没有办法,选择了向大臣们行贿。大臣们接到皇帝的贿赂,最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大臣们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终于在1452年5月,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朱见济继任太子。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到了1453年,朱见济就死了。当然这并不像《大明风华》中的那样,皇后带着自己的儿子自杀了,实际上应该是病死的。

当然这个时候朱祁钰很年轻,他就拼命和皇后皇妃们过夜,力争能够再生出几个儿子。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连一个儿子都没有生出来,可能是精神压力大吧。

后来朱祁钰也累垮了,正在奄奄一息之际,就有一些大臣鼓动着朱祁镇发起了夺门之变,传奇皇帝朱祁镇再次登基,被废掉的太子朱见深也重新成了太子。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比起来,究竟谁更庞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崛起,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时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最强的十大部落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存在过两个版图巨大的庞然大物——“日不落”帝国和蒙古帝国。虽然“日不落”帝国最初是形容西班牙帝国的,但是后来居上的大英帝国更加名副其实。1921年,大英帝国拥有约占当时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的领土,领土遍及全球24个时区,约3367万平方公里。面对这个历

  • 李自成一路向东打到了北京,为什么没人一支队伍前来救援崇祯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与崇祯和谈,李自成怎么对待崇祯的,李自成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

    李自成一路向东打过来,大同、宣府基本是不战而降,起义军没有经多大的阻拦就长驱直入,直扑北京城了。此时的崇祯皇帝还在和朝中的大臣们斗嘴皮子,皇帝想要和满清议和,放弃辽东,另外还派人与李自成进行招安,期望李自成能够变匪为官,有时候皇帝说话也不管用,因为满朝大臣没有一个同意崇祯皇帝的方案。崇祯皇帝也没辙,

  • 朱棣能力很强,为什么朱元璋不立其为储君,避免内乱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没消朱棣的兵权,朱棣有朱元璋厉害吗,朱元璋为啥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所以他才更愿意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人说朱元璋皇位得来不正,毕竟是一个平民,他当上皇帝之后必然有很多豪族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大肆诋毁朱元璋。朱元璋虽然不太在意这些,但人言可畏,这就由不得朱元璋不担忧。所以朱元璋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去维护确立自己的合法统治地位

  • 被两个太监救活的帝王,十几年活在死亡恐惧中,却是明朝最暖的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死时最悲惨的忠臣,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太监,明朝后期最著名的太监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帝王——明孝宗朱祐樘,和乾隆一样处于王朝中期,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之一。他童年坎坷,6岁才和父皇相认,随时冒着被父皇宠妃害死的危险,在无数人的舍命保护下才长大成人。但就是这一位曾经如井底之蛙一般被关在掖庭之中帝王,在明朝风雨飘摇的成化之末,一手打造了弘治中兴。刘隆有《明孝宗

  • 赵构分明到81岁高龄才过世,为什么56岁就传位给赵匡胤一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宋高宗赵构在盛年之时将皇位传给赵昚?这个就要说到他的“恐金症”了。宋高宗赵构能够登上帝位建立南宋,某个方面来说要感谢金人,北宋在宋徽宗赵佶这个昏君的治理下,搞的是天怒人怨,让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时期,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其中宋江和方腊的起义比较出名,也闹得比较大,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

  • 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被李景隆围困视频,朱棣打败李景隆后兵力对比,靖难李景隆打开的哪个门

    这就是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扮演的角色,都说李家一家子都受朱元璋隆恩,理应对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忠心耿耿,奈何最后时刻开门倒戈了。但问题只李景隆一家就算要报恩,那也报得是朱元璋的嗯,是大明朝的恩,因此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那都是朱元璋的后人,也都算大明朝的代理人,那么李景隆最终怎么选择,我觉得都没有问题。

  • 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就能当皇帝,其他地方为什么会轻易容易臣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是怎么打到南京的,朱棣只是打下南京为何能做皇帝,为什么朱棣攻入南京就成皇帝了

    太子“三人行”朱元璋称帝后的洪武十一年(1378),分封自己的二十四个儿子为藩王,今天可能我们会求全责怪朱元璋搞“家天下”,但是朱元璋是深思熟虑了的,他在为中央集权布子,当时就有大臣叶伯巨、王朴、叶居升反对,反对无效!全部处斩!其实朱元璋很无奈,既要大封功臣,又要防备许多功臣尾大不掉,唯一的办法就是

  • 满清入关后,顺治是如何处理原来明朝太庙祭祀的那些祖先牌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最后太庙牌位,太庙皇帝牌位哪里去了,明朝太庙被清朝毁了吗

    太庙源于祭祀,而祭祀从奴隶社会的夏朝就开始了。早期的祭祀源于对自然和鬼神的敬畏,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尊祖的习俗,到了国家形态后,统治阶级为了凝聚部落、族群的社会关系,慢慢把献祭先祖,尊崇祖先作为了一种宗教形态。既然是祭祀祖先就一定要有场所,经过很多代人的传承,有了很多的祖先,不可能每次都去祖先的坟前逐

  • 朱棣各方面才能都比朱标父子强,为什么朱元璋不愿意传位给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偏心朱标朱棣,朱棣死后朱元璋对朱标说的话,朱元璋朱棣和朱标是什么关系

    首先来说一说军事能力。朱元璋的儿子们基本上都是在他占据应天府之后才生下来的,在成为吴王之后,也就册立了嫡长子朱标为世子,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将朱标作为继承人在培养,不过朱元璋培养朱标并不是想让他成为一代武将,而是作为领袖在培养,这一点与他培养养子沐英以及外甥李文忠等人明显不同,而其他的皇子

  • 《清明上河图》揭示了什么?盛世繁华背后,却是一幅“盛世危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的玄机,清明上河图见证了历史的哪些事件,清明上河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但是对于这幅画,还有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故事。为什么要叫《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还有什么寓意?如果你认为张择端只是为了记录这盛世汴梁,那不如在今天跟随我们的脚步,在画卷的几处细节中,看一看另一番景象。不见经传的张择端研究画,就不能不研究画家。俗话说“言为心声”,而画家的画笔,就是画家表达心声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