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微的清朝,上进的清宣宗
很多人总说,通过一个人的面相就能够看出此人的运气,可如果要将这样的说法放到身为一国之君的道光身上,我们就会发现此话还是有点意思的。大家在看道光画像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位皇帝的脸部很是苍老、干瘪以及没有精气神,这样的气质和他的父亲、皇爷爷以及清朝的列祖列宗是没法比的,他们一个是意气风发,一个是颓废至极。正因如此,很多人都会调侃,我们通过道光皇帝面相就能够看出,那时的清朝已经不是那么的如日中天了。
清宣宗出生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世于十九世纪武士年代初,一共活了六十八年的时光。他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因为他身份的合法和正统原因,所以人们在称呼这位皇帝的时候,喜欢称呼为“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清宣宗继位后,清朝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不再是当年“康乾盛世”的光景了;虽然史学家们大都认为,这位皇帝的能力是远远不及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但是他却有他的理想,他也想像和圣祖一样,在自己的统治时间内建立起一份属于自己的功绩。
虽然在他的任期内使得清朝丢失了香港,但是他也为清朝,为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和人民做了很多的事情,例如整顿吏治、盐政、海运、平定张格尔的叛乱造反以及严禁鸦片等。
在生活中,他是个非常节俭的皇帝,这可能和他从小被父皇和皇爷爷教导有关。
道光的节俭和父亲的悉心教导有关
历朝历代在选择皇帝的时候,除了看中皇子的身份血统和涵养智慧外,最重要的便是“孝”了。在清朝的时候尤为如此,我们从嘉庆传位道光,道光传位给咸丰就能看出,这两位皇帝在孝顺先帝上是没得说的,也正是如此,道光皇帝对于父皇的教导尤为看中,这当中就有关于节俭的教导。
在嘉庆二十九年的时候,为了悉心培养这位将来的继承人,嘉庆皇帝将当时还是亲王的道光皇帝带到了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本来来到这里的最初目的是祭祖,可就在祭祖的过程中,嘉庆突然想要在列祖列宗的庙宇里对道光展开一场生动的“思想教育”。正是在这里,嘉庆皇帝将先祖努尔哈赤依靠二十多副盔甲起兵,以及当中何等艰辛的故事告诉道光,想要他知道“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来之不易;在说完了故事后,嘉庆皇帝又将先祖努尔哈赤曾经使用过的旧马灯、旧盔甲以及旧武器拿给道光皇帝看。正是这次教导,使得道光皇帝决心要勤政爱民、艰苦朴素的经营大清帝国。
可讽刺的是,这位皇帝到头来并没有将这个已经落后的国家拯救于水火,反而加速了清国和西方列强的差距,也正是这样的差距造就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著名论断。
道光对于内务府的无奈
一般在古代的宫中,“油水”最大,获利最多的,便是有资金流通、负责采购或是负责皇帝伙食的部门。
内务府是清朝时期的一个特殊机构,根据相关史学家统计,该“府”中拥有三千多人,正因为该机构的人物众多,所以也被当时的人以及后世称呼为“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该机构的工作是负责和管理皇宫内皇族事务。这些事务具体表现为皇家饮食、服饰、库存、礼仪、畜牧以及警卫等。当中最为厉害的一个司叫做“广储司”,这个司负责的是皇家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物以及其他奢侈物品的储存,其油水之大让宫中其他部司羡慕。该部门对于清朝皇族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在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圈禁在紫禁城内成为了“城内皇帝”时,内务府还照常在紫禁城内为皇家服务,负责皇家事物,该机构人员一直到1924年的时候才被溥仪驱逐出宫。
根据《春明梦录》记载,道光皇帝在平常时较为喜欢穿一件湖绸裤子,因为过于节俭,所以日日穿、夜夜穿,可这件湖绸裤子却在后来破了一个洞,如果是以前的皇帝,一个湖绸的裤子破了,不管它有多贵一定会重新置办一件,可是道光皇帝不,他命内务府将这件湖绸裤子拿去缝补。道光皇帝本以为只是将湖绸裤子缝补一下,便能够省下一笔钱,可是内务府在将报账呈给皇帝看的时候,道光皇帝傻眼了,只是将湖绸裤子的破洞进行缝补,居然花费了足足一千两的银子。因此,道光皇帝非常生气,便叫来负责此次任务的宦官询问,这位宦官也是牙尖嘴利,利用“花色挑选难”、“缝补材料的高端”以及“出自大师之手”等理由硬是说的皇帝“无言以对”,后来这件事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道光帝在吃了这个亏后,不仅没有去思考如何整治内务府,反而让自己后宫的妃嫔“强制性”的学习缝补技术,想要以此为自己“省”下一笔钱。
小结
综上所述,因为道光皇帝受到了先祖的教育,再加上他在日常生活中都尤为节俭,所以人们才将他称呼为节俭的皇帝。作为一个常人来说最好的理财方式无疑于开源节流,同样的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可能道光皇帝他想要自己做一个表率提倡节俭改变一下当时的贵族阶层的奢靡用度,最好在增加一下国家的储备银两,初心是好的可是却没有任何效果。想想也是,清承明制,到了道光年间,整个官僚系统早已经腐朽,这时候不是皇帝提倡一下节俭用度就可以一扫当时的风气的。乱世重典,沉疴猛药,雍正做到了,但是道光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