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把道光称为最“节俭”的皇帝?

为何把道光称为最“节俭”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52 更新时间:2024/1/19 12:02:59

衰微的清朝,上进的清宣宗

很多人总说,通过一个人的面相就能够看出此人的运气,可如果要将这样的说法放到身为一国之君的道光身上,我们就会发现此话还是有点意思的。大家在看道光画像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位皇帝的脸部很是苍老、干瘪以及没有精气神,这样的气质和他的父亲、皇爷爷以及清朝的列祖列宗是没法比的,他们一个是意气风发,一个是颓废至极。正因如此,很多人都会调侃,我们通过道光皇帝面相就能够看出,那时的清朝已经不是那么的如日中天了。

清宣宗出生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世于十九世纪武士年代初,一共活了六十八年的时光。他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因为他身份的合法和正统原因,所以人们在称呼这位皇帝的时候,喜欢称呼为“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清宣宗继位后,清朝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不再是当年“康乾盛世”的光景了;虽然史学家们大都认为,这位皇帝的能力是远远不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但是他却有他的理想,他也想像和圣祖一样,在自己的统治时间内建立起一份属于自己的功绩。

虽然在他的任期内使得清朝丢失了香港,但是他也为清朝,为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和人民做了很多的事情,例如整顿吏治、盐政、海运、平定张格尔的叛乱造反以及严禁鸦片等。

在生活中,他是个非常节俭的皇帝,这可能和他从小被父皇和皇爷爷教导有关。

道光的节俭和父亲的悉心教导有关

历朝历代在选择皇帝的时候,除了看中皇子的身份血统和涵养智慧外,最重要的便是“孝”了。在清朝的时候尤为如此,我们从嘉庆传位道光,道光传位给咸丰就能看出,这两位皇帝在孝顺先帝上是没得说的,也正是如此,道光皇帝对于父皇的教导尤为看中,这当中就有关于节俭的教导。

在嘉庆二十九年的时候,为了悉心培养这位将来的继承人,嘉庆皇帝将当时还是亲王的道光皇帝带到了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本来来到这里的最初目的是祭祖,可就在祭祖的过程中,嘉庆突然想要在列祖列宗的庙宇里对道光展开一场生动的“思想教育”。正是在这里,嘉庆皇帝将先祖努尔哈赤依靠二十多副盔甲起兵,以及当中何等艰辛的故事告诉道光,想要他知道“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来之不易;在说完了故事后,嘉庆皇帝又将先祖努尔哈赤曾经使用过的旧马灯、旧盔甲以及旧武器拿给道光皇帝看。正是这次教导,使得道光皇帝决心要勤政爱民、艰苦朴素的经营大清帝国。

可讽刺的是,这位皇帝到头来并没有将这个已经落后的国家拯救于水火,反而加速了清国和西方列强的差距,也正是这样的差距造就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著名论断。

道光对于内务府的无奈

一般在古代的宫中,“油水”最大,获利最多的,便是有资金流通、负责采购或是负责皇帝伙食的部门。

内务府是清朝时期的一个特殊机构,根据相关史学家统计,该“府”中拥有三千多人,正因为该机构的人物众多,所以也被当时的人以及后世称呼为“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该机构的工作是负责和管理皇宫内皇族事务。这些事务具体表现为皇家饮食、服饰、库存、礼仪、畜牧以及警卫等。当中最为厉害的一个司叫做“广储司”,这个司负责的是皇家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物以及其他奢侈物品的储存,其油水之大让宫中其他部司羡慕。该部门对于清朝皇族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在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圈禁在紫禁城内成为了“城内皇帝”时,内务府还照常在紫禁城内为皇家服务,负责皇家事物,该机构人员一直到1924年的时候才被溥仪驱逐出宫。

根据《春明梦录》记载,道光皇帝在平常时较为喜欢穿一件湖绸裤子,因为过于节俭,所以日日穿、夜夜穿,可这件湖绸裤子却在后来破了一个洞,如果是以前的皇帝,一个湖绸的裤子破了,不管它有多贵一定会重新置办一件,可是道光皇帝不,他命内务府将这件湖绸裤子拿去缝补。道光皇帝本以为只是将湖绸裤子缝补一下,便能够省下一笔钱,可是内务府在将报账呈给皇帝看的时候,道光皇帝傻眼了,只是将湖绸裤子的破洞进行缝补,居然花费了足足一千两的银子。因此,道光皇帝非常生气,便叫来负责此次任务的宦官询问,这位宦官也是牙尖嘴利,利用“花色挑选难”、“缝补材料的高端”以及“出自大师之手”等理由硬是说的皇帝“无言以对”,后来这件事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道光帝在吃了这个亏后,不仅没有去思考如何整治内务府,反而让自己后宫的妃嫔“强制性”的学习缝补技术,想要以此为自己“省”下一笔钱。

小结

综上所述,因为道光皇帝受到了先祖的教育,再加上他在日常生活中都尤为节俭,所以人们才将他称呼为节俭的皇帝。作为一个常人来说最好的理财方式无疑于开源节流,同样的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可能道光皇帝他想要自己做一个表率提倡节俭改变一下当时的贵族阶层的奢靡用度,最好在增加一下国家的储备银两,初心是好的可是却没有任何效果。想想也是,清承明制,到了道光年间,整个官僚系统早已经腐朽,这时候不是皇帝提倡一下节俭用度就可以一扫当时的风气的。乱世重典,沉疴猛药,雍正做到了,但是道光没有做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手戴“3亿”祖传扳指,自称是乾隆后裔,专家建议上交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值钱上亿的乾隆扳指,皇室后人戴价值1亿元的扳指,乾隆极品扳指图片

    引言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经历了十二位皇帝的统治后,于1912年迎来了终结。清朝虽然已经消亡了100多年,但是到了现在仍有很多朋友对清朝历史非常好奇,尤其是对王朝统治者爱新觉罗家族的讨论。到了现代社会,那些前朝的皇室后裔基本上都安分守己不在抛头露面,但是俗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加上

  • 葡萄牙发现两封密信,揭开大明灭亡原因,崇祯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死后多久大明灭亡,大明暴君崇祯,崇祯16年明朝发生的大事

    由于朱元璋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还有朱棣在海禁期坚持让郑和下西洋的行为,使得明朝早早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景象只是明朝的一个常态,明朝甚至完善了朝贡制度来维持这样一种常态,其中薄来厚往的习惯令不少国家垂青,于是公元1513年葡萄牙国王乐颠颠地派出使团来与明朝进行建交。 到崇祯皇

  • 鲁智深:谁操控了我的一生? 是智真长老,宋江,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江为啥要害鲁智深,鲁智深与宋江谁地位高,鲁智深与宋江私下关系

    提辖鲁达是个直男!在他的眼里,只有两种简单的人生状态:爽利或不爽利!至于区分标准,则由鲁达说了算。直到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叫金翠莲的女子。鲁达为了替她伸冤,爽利得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灰溜溜地地逃亡。不久后,鲁达在头发和胡须的飘落中 “死”了,一个叫鲁智深的和尚刚睁开双眼,便被一位叫智真长老的人,按住了头

  • 历史上造反王爷那么多,为何只有朱棣成功?皆因有此人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为什么造反能成功,历史上朱棣怎么造反成功的,朱棣是怎么被逼造反的

    关于“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一直以来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朱能,也有人认为是张玉。这两人都是朱棣军中的大将,在朱棣起事之初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他们二人,朱棣恐怕早死在谢贵和张昺手中了。不过,根据《奉天刑赏录》中的记载,朱棣在登基之后,李景隆却成为了“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得到了朱棣最大的封赏。

  • 他是包拯的首席智囊,为啥最后被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包拯最后的下场,包拯铡人合集,包拯真的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吗

    自古以来断案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侦察人员需要从现场的蛛丝马迹入手,一步步进行推断,最后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每一起案件都需要一个团队来精诚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对于包拯来说同样如此,他也有自己的破案团队,其中就有一名首席智囊,然而这位智囊最后却被包拯推上了虎头铡问斩,原因让许多人无奈,这是怎么

  • 李煜的一幅画让宋太宗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解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太宗李煜,唐朝李煜一生简介,宋太宗怎样评价李煜

    在普通人眼中,能够登上王位的人一般都是胆识过人、谋略高深的管理能人,历代君王也都要么是血统高贵,要么双商超群的人中龙凤。但其实做皇帝除了享乐之外,更是件任务极重,压力极大的活儿,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都可能造成亡国灭种的后果,成为被史书记载的千古罪人。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其实在当代学生印象中更多是

  • 梁山有一好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专门坑兄弟,却被宋江当成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江有七个铁杆心腹,梁山泊上宋江不敢重用的七个好汉,吴用为什么成为宋江的心腹

    由于吴用确实有几分智谋,又喜欢把自己拔得很高,加上乡里人没见过世面,吴用这种教书先生在他们眼中就是大学者,仰望不及的对象,所以他们愈发崇拜吴用,竟送给他智多星的外号。可是,吴用真的有那么智谋过人吗?吴用的谋略水平其实被严重夸大。纵观整部《水浒传》,他在谋略上并没有多么过人的表现,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

  • 朱元璋曾是张无忌的手下,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无忌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是张无忌手下吗,朱元璋如何取代张无忌,朱元璋为什么是张无忌的手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中国武侠小说集大成者金庸先生作品连成的两句诗,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为了大义而无畏死神,同样也看见了在这些作品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在小说《倚天屠龙记》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正在偷别人家肉的朱元璋遇上了张无忌一群人,于是便将肉分

  •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却迁都北京,他们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实朱元璋对朱棣态度,朱元璋为何建都北京,朱元璋为什么迁都南京

    可是朱元璋去世没几年,朱棣不仅带兵攻破了南京城,而且后来还把首都迁到北京去了。那么,到底是朱元璋选址高明,还是朱棣迁都更胜一筹呢?其实姜还是老的辣,我们今天就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皇帝的选择。01六朝古都—南京公元1368年,这一年正是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向天下昭告:大明王朝终于成立了。此时的都城正是六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得朱棣稀罕至极,如今的画像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装傻,郑和带回来的麒麟实际上是什么,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

    如今,在我国宝岛台湾的一座博物馆内,藏有一副明代的《明人画麒麟沈度颂》,这幅画中就有一只麒麟,画中描述的是郑和下西洋回来时带来了“麒麟”的场景,不过这幅画在今天来看却能逗笑大家,为什么呢?0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提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本来是燕王朱棣的手下,他是一名太监,不过很早就表现出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