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造反王爷那么多,为何只有朱棣成功?皆因有此人相助

历史上造反王爷那么多,为何只有朱棣成功?皆因有此人相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4/1/17 3:12:47

关于“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一直以来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朱能,也有人认为是张玉。这两人都是朱棣军中的大将,在朱棣起事之初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他们二人,朱棣恐怕早死在谢贵和张昺手中了。不过,根据《奉天刑赏录》中的记载,朱棣在登基之后,李景隆却成为了“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得到了朱棣最大的封赏。张玉和朱能救过朱棣的性命,确实算得上是大功臣。李景隆把朱允炆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也算是间接的帮了朱棣大忙,后来更是打开京师大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这样算起来功劳确实很大。那么,这个道衍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说他才是“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

道衍本名叫姚广孝,祖上世代行医,14岁时剃度为僧,法号道衍。后来又拜道家名士席应真为师,可以说是身兼佛道两家之长。作为一个出家人,原本应该是与世俗一刀两断才是。然而道衍和一般僧人不同,他的偶像是历史上唯一谥号“文正”的僧人刘秉忠。道衍虽然是一个僧人,但是却想要和刘秉忠一样,辅佐君王成就大业。公元1382年,道衍作为燕王朱棣的随侍僧人,跟随朱棣一同返回北平,成为北平庆寿寺的主持。在北平的众多寺庙中,道衍为何偏偏选择庆寿寺?这是因为当年刘秉忠就是该寺的僧人,成为庆寿寺的主持,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衍的野心:他要成为像刘秉忠一样的人。

公元1398年6月30日,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刚刚登上皇位的朱允炆,马上就和齐泰黄子澄等人密谋削藩,先后有五位亲王被废。其中湘王朱柏不甘受辱,更是举家自焚而亡。从朱允炆削藩的手段来看,也确实是非常的心狠手辣。消息传到北平时,燕王朱棣也是寝食难安,因为他深知自己才是朱允炆的最终目标。

朱允炆已经向皇叔朱棣举起了屠刀,然而此时的朱棣却丝毫不敢表露出不满之意。之所以会是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朱棣底气不足。当时朱允炆坐拥天下,朱棣手下除了一些老弱病残之外,并没有多少可用之兵。整个北平的防务也牢牢控制在谢贵等人手中,朱棣的一举一动随时都有人向朱允炆禀告。这个时候的朱棣可以说是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一不留神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朱允炆登基的头一年里,朱棣的日子可以说是非常难熬。对于起兵造反之事,更是犹豫不定。还好有道衍给他出谋划策,让朱棣平安的渡过了最初的危机。道衍一方面让朱棣装疯称病麻痹朝廷,一方面暗中在王府中打造兵器训练士卒。为了增强朱棣的信心,道衍甚至拉来了自己的好友袁珙。袁珙是当时著名的相士,他给朱棣写下的“万邦一统”四个字,在某种程度上也坚定了朱棣造反的决心。

整个“靖难之役”长达三年,在这个过程中道衍作为朱棣的头号谋士,不但给朱棣树立了必胜的信心,更是在关键时刻给朱棣提供了正确的建议。朱棣能够成功,多亏了道衍相助。公元1400年8月,朱棣大军被阻挡在济南城下,围困济南三月依然不能攻下,粮道也被截断。在这样进退两难情况下,朱棣依然想要继续进攻。如果不是道衍及时的制止了朱棣,恐怕朱棣的大军都会葬送在济南城下。

若论“靖难之役”首功的话,道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可是,既然道衍给朱棣立下了这么多功劳,为何在最终封赏的时候李景隆却成了最大赢家?这主要是因为道衍为人十分的低调,也不贪慕荣华富贵。朱棣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给道衍的封赏都被道衍拒绝了。对于道衍来说,他享受的是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过程,而不是君王的赏赐。

更多文章

  • 他是包拯的首席智囊,为啥最后被推上虎头铡问斩,原因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包拯最后的下场,包拯铡人合集,包拯真的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吗

    自古以来断案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侦察人员需要从现场的蛛丝马迹入手,一步步进行推断,最后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每一起案件都需要一个团队来精诚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对于包拯来说同样如此,他也有自己的破案团队,其中就有一名首席智囊,然而这位智囊最后却被包拯推上了虎头铡问斩,原因让许多人无奈,这是怎么

  • 李煜的一幅画让宋太宗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解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太宗李煜,唐朝李煜一生简介,宋太宗怎样评价李煜

    在普通人眼中,能够登上王位的人一般都是胆识过人、谋略高深的管理能人,历代君王也都要么是血统高贵,要么双商超群的人中龙凤。但其实做皇帝除了享乐之外,更是件任务极重,压力极大的活儿,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都可能造成亡国灭种的后果,成为被史书记载的千古罪人。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其实在当代学生印象中更多是

  • 梁山有一好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专门坑兄弟,却被宋江当成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江有七个铁杆心腹,梁山泊上宋江不敢重用的七个好汉,吴用为什么成为宋江的心腹

    由于吴用确实有几分智谋,又喜欢把自己拔得很高,加上乡里人没见过世面,吴用这种教书先生在他们眼中就是大学者,仰望不及的对象,所以他们愈发崇拜吴用,竟送给他智多星的外号。可是,吴用真的有那么智谋过人吗?吴用的谋略水平其实被严重夸大。纵观整部《水浒传》,他在谋略上并没有多么过人的表现,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

  • 朱元璋曾是张无忌的手下,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无忌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是张无忌手下吗,朱元璋如何取代张无忌,朱元璋为什么是张无忌的手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中国武侠小说集大成者金庸先生作品连成的两句诗,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为了大义而无畏死神,同样也看见了在这些作品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在小说《倚天屠龙记》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正在偷别人家肉的朱元璋遇上了张无忌一群人,于是便将肉分

  •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却迁都北京,他们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实朱元璋对朱棣态度,朱元璋为何建都北京,朱元璋为什么迁都南京

    可是朱元璋去世没几年,朱棣不仅带兵攻破了南京城,而且后来还把首都迁到北京去了。那么,到底是朱元璋选址高明,还是朱棣迁都更胜一筹呢?其实姜还是老的辣,我们今天就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皇帝的选择。01六朝古都—南京公元1368年,这一年正是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向天下昭告:大明王朝终于成立了。此时的都城正是六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得朱棣稀罕至极,如今的画像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装傻,郑和带回来的麒麟实际上是什么,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

    如今,在我国宝岛台湾的一座博物馆内,藏有一副明代的《明人画麒麟沈度颂》,这幅画中就有一只麒麟,画中描述的是郑和下西洋回来时带来了“麒麟”的场景,不过这幅画在今天来看却能逗笑大家,为什么呢?0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提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本来是燕王朱棣的手下,他是一名太监,不过很早就表现出了超

  • 朱元璋逝世前令所有嫔妃陪葬,3岁公主仅说七字使其生母得以幸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埋到哪里了,朱元璋临死宣布所有妃子陪葬,朱元璋真的殉葬嫔妃吗

    熟读史书的朋友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农民起义成功创建了大明王朝,他本人在小时候家境十分贫穷,为了生存,他在童年的时候便去地主家放牛来换口饭吃,长大后的生活更是颠沛流离,充满波折。也许就是童年坎坷的经历磨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内心充满对掌控人生的向往,在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带领饱受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在南征北

  • 朱棣翻看囚犯特赦名单,淡淡一问“解缙还在?”纪纲立刻将其活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解缙从小被誉为神童,读书万卷文章,文章写得很好,书法更是一绝。刚满19岁,就考上了新科进士,做了翰林学士,朱元璋很欣赏他得才华,经常让他陪伴左右。但是他真的是一个特别耿直的人。朱元璋对他说:朕与你情同父子,可以知无不言,他真的信了。就在第二天,解缙马上奏了一本万言书,指出了朱元璋治国之策的种种弊端,

  • 侍女扶持宋真宗去宽衣沐浴,没想到真宗却难以把持,临幸了侍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真宗宫女,宋真宗的守成之君,历史漫画解说宋真宗

    完事后,真宗不禁窃喜,占了一个便宜。春风一度,暗结珠胎。几个月后,侍女李氏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仁宗。李氏生了这个皇子之后,真宗封她做了才人。但是把皇子赐予刘妃来抚养,认她做母亲。真宗觉得和宫女生孩子,总是不太体面的,于是对外宣称这孩子是他跟刘妃所生。这就是宋朝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它涉

  • 朱元璋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却大惊失色说道:快跑,你爹要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对朱元璋有多重要,刘远朱元璋

    朱元璋年轻时因天灾人祸而被迫逃亡至皇觉寺由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名小行童,但是没过多久当地出现了饥荒,方丈打发众和尚出去化缘了,就这样朱元璋只做了五十天的行童便又开始了流浪,当时朱元璋年仅17岁。后来朱元璋在25岁的时候因为种种机缘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入伍后奋勇杀敌、且所得战品悉数上交长此以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