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政权和汉、唐、明三个王朝中,只有和明朝有对峙的机会。而汉朝立国时间早于蒙古千年,即使是唐朝立国时间也早于蒙古六百年。在这千年时光流逝中,漠北草原上的民族更迭如同春风吹又生的草木一样不断兴起又不断消亡。从汉朝时代的匈奴开始,草原上的游牧霸主的称号先后被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先后戴在头上。这既符合民族兴衰的历史周期,也符合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自然规律。
在长达千年的跨越周期中,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可能导致情况的变化。所以我们只能粗略的、相对客观的对比蒙古和汉唐的实力对比。也许我们不能利用类似穿越的方式进行较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参照物来做间接的对比。其实蒙古和匈奴、突厥相比似乎比较强大,那是因为他们占据的地盘多。所以才容易看成强大。但是匈奴和突厥是因为战力弱而不去占领地盘吗?小编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匈奴和突厥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还有限。所以很多地盘并不富庶,产生不了多少税赋。所以匈奴和突厥没有动力去拓展地盘,蒙古也是因为追击花拉子模的皇帝才抵达西亚的。然后才发现原来这里也很富庶,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两次蒙古西征。
虽然蒙古很强,但是汉唐时期的匈奴、突厥也不逞多让。因为即使被汉朝赶走的北匈奴残部,依然在西迁欧洲的时候吊打欧洲建立起雄霸一时的匈奴阿提拉帝国。被大唐击溃被迫西迁的突厥的一支经过衍变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所以单纯说横扫欧洲大陆,蒙古和北匈奴残部和突厥残部来说都不算什么优势。更别提把他们赶跑的强汉和盛唐了。
蒙古与汉唐、明朝相比,谁的实力更胜一筹?
蒙古和匈奴、突厥前辈都一样,都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引以为傲的都是精锐的起兵和来去如风的作战风格。相对中原王朝来说,游牧帝国的的机动性大大超越中原王朝。况且游牧战士逐水草而居,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比对三个游牧政权孰强孰弱。那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手实力如何?
汉朝初立的时候,由于常年的战争对经济破坏相当严重。甚至连丞相上朝都乘坐牛车,连马车也凑不齐。经济的破坏加上相对较小人口的基数限制了汉朝军力的发展。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的物质积累,西汉组织起了装备钢刀铁甲、成建制的骑兵军团,开始对匈奴的征缴。为了保持战马的体力除了吃草外还叫喂食小米等细粮,所以汉朝灭匈奴的一系列战争都是以雄厚的国力为基础的。
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汉朝将军们越打越自信,真正做到了北逐大漠,勒石燕然的丰功伟绩。彪悍尚武的民族个性加上对匈奴屡战屡胜的成果让大汉自信爆棚,甚至陈汤就敢矫诏以劣势兵力击杀北匈奴单于。最后喊出了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豪言壮语。可以说大汉和匈奴是针尖对麦芒,顶着鼎盛时期的匈奴生生地打服。匈奴作为游牧政权擅长的骑兵来去如风的战术汉朝也了然于胸,甚至汉朝的起兵团把此项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
匈奴虽然当时没有西征欧洲,那是感觉没有必要和全局视野欠缺的问题。并不是说匈奴没有这个能力,在所认知的范围内基本上也是无敌的。甚至北匈奴被击败被迫西迁的匈奴残部依然可以吊打欧洲,建立起庞大的匈奴帝国。所以从这种意义来说,匈奴实力丝毫不亚于蒙古帝国。所以小编认为汉朝即使对上蒙古帝国也可以战而胜之。
我们再来看唐朝: 汉朝70年平定匈奴,大唐平定突厥用了三年。这不能说突厥弱小、匈奴强大,也能能依据此项指标判断汉、唐的实力上的差距。唐朝面对的是东西分裂后的突厥,而且由于唐朝初年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基础,所以在渭水之盟后迅速恢复实力的唐朝组建了精锐的骑兵和陌刀队。其实突厥此时的实力已经有所下滑,所以可以对东西突厥分而歼灭。
唐朝两百多年的国祚历史,几乎每年都在打仗。随话说百战出精兵,所以唐朝的战力相当强悍。大唐同时抵御来自草原、吐蕃、西南南诏等共同的压力,依然可以保持大部分的胜率。况且唐朝是个开放的王朝,不断吸收国外人才为自己所有。所以在大唐军队中类似高仙芝、顾朴怀恩这样的草原或者国外将领非常多,所以唐军的战法多样。游牧民族的战法对唐军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推测唐朝对战蒙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蒙古对明朝谁强?
明朝能够击败蒙古的因素有几个:第一是蒙古已经过了自己的巅峰时刻,进入了下半场。中原繁华富庶的生活消磨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意志,军队内部也腐败横行。第二就是明朝科技的发展,火器相当发达。明军精锐的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在历次对战蒙古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虽然明朝推翻大元建立了统一的王朝,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消灭蒙古或者说把蒙古赶走。甚至在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对蒙古采取的是防守态势。如果蒙古遇到朱元璋、朱棣时期战力巅峰时刻,有火器的加持应该是明朝占优。如果是明朝中后期面对成吉思汗的蒙古,可能就要吃大亏了。很有可能会步南宋的后尘。
小结:
综上所述崛起的蒙古的实力不如汉唐,但是面对明朝要分两种情况。因为毕竟添加科技的发展,热兵器和冷兵器的较量不好直接进行比对。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