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亲手为儿子剥橘子,不过,这幅画面看似有爱,画面中的两人却都各怀心思——一个心有杀意,一个心有感恩,两人迥异的心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1392年,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去世,时年37岁。朱标是朱元璋最倚重的儿子,也是大明帝国未来的掌门人。朱标年纪轻轻就去世,对朱元璋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
朱标死,谁来继承皇位呢?是儿子?还是孙子?这是朱元璋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朱元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坚持“立嫡以长不以贤”,朱标死,那么他的嫡长子朱允炆就是皇位继承人。如此,直接跳过了儿子辈,让孙子辈继承了皇位。
选择朱允炆无错,可是,选择孙子辈的他,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考虑。
什么问题呢?
当时的朱允炆年仅15岁,朱标死前,从未参与过政治斗争,不知政治斗争之险恶。
朱元璋考虑的问题是,在他死后,朱允炆能斗得过那些狡如蛇蝎的开国功臣吗?能斗得过这满朝文武吗?能斗得过那些年长自己的叔父吗?
于是,朱元璋就替朱允炆将这些狡猾的开国功臣“捋平”,并将目光投向儿子。
朱元璋一生育有26个皇子,野心最大的皇子,莫过于老四朱棣。
因此,朱元璋为了大明江山永固,将矛头对准了这个身在北平守关的四子燕王朱棣。想到这里,朱元璋就下了一道诏书,将朱棣召至南京。
父子久别再见,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良久,朱元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橘子,慢慢地将橘子剥开,然后将一瓣橘子上的白丝一根根地撕掉,手段粗暴、眼神复杂。
橘子剥得干净,朱元璋又是不言语,将橘子递给朱棣。
朱棣赶紧接过橘子,跪在地上行了君臣父子之礼后,将橘子塞到嘴里。这橘子,不酸不甜恰似朱棣的心情,不酸是因为见到了久违的父亲,不甜是因为自己能力出众却不能继承皇位。
吃完橘子之后,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朱棣非常纳闷儿:父亲大老远让他回来,难道就是给他剥个橘子吃?可是,转念一想,或许父亲年事已高,精力大为下降,要回去休息也有可能。想到这里,朱棣便坦然了,便去向母后问好。
朱棣的母后是谁呢?
有人说是马氏,有人说是洪氏,还有人说是个异族混血儿,总之,各种论调不一而足。
见到母后,朱棣第一件事,还没来得及叙旧,马氏就问他:“你见过父皇了吗?”朱棣高兴的说:“见过了,他还亲手给我剥了一个橘子吃呢!”当时的朱棣已经30多岁,可彼时的兴奋,哪有30多岁该有的样子?分明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