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采用府兵制,为何西魏培养出强悍军队,唐朝却遭遇无兵可用

同样采用府兵制,为何西魏培养出强悍军队,唐朝却遭遇无兵可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0 更新时间:2024/2/4 19:52:02

上图_ 北魏壁画 镇墓武士

由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实行鲜卑当兵、汉人务农民族歧视政策。六镇起义后,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双方对峙初期,西魏在经济、军事和人口上处于劣势。西魏大咖宇文泰亟需巩固地盘,以此加强自身权力。

相较东魏,宇文泰既要避免鲜卑汉化的风险,又要防止鲜卑胡化的雷区。宇文泰采取胡汉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名震一时的府兵制,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军队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并且对隋唐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宇文泰收拢六镇军人和鲜卑族人编成六军,次年,西魏遭遇邙山之败,宇文泰收编关中豪强的乡兵部曲,任用豪强为乡帅。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宇文泰建立了由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为主体的府兵体系。不仅如此,宇文泰还推行赐姓制度,将府兵全部改姓各自主帅的姓氏。

经过整合,西魏拥有了一支具有部落兵制色彩的胡汉军队。

上图_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北魏在“计口授田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均田制”,其实质是按人口分配土地,受益人向国家交租纳税,并且承担一定的兵役和徭役,以此稳固政权,促进农业生产。宇文泰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适时推出了府兵制。

据《邺侯家传》介绍:“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蓄,抚养训导,有如子弟。”当时,政府根据贫富情况,将农民分为九等,在六等以上的农民中,三丁抽一,免除赋税,自备马匹、兵器、粮食和衣服等军械,由所在地的军府负责训练调度。

上图_ 唐朝宿卫部队的府兵形象

府兵制到了隋朝,有了长足的进步。“军人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这么做意味着寓军于民的府兵制基本成形。闲时,府兵务农耕作,与农民无异。战时,朝廷调拨将帅指挥,征调府兵参战。战斗结束后,将帅解职还朝,府兵各归其府。这种措施不仅杜绝了将帅独专军权的弊端,还可以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军农合一,有效解决了经济掣肘军事的难题。

唐初是府兵制发展的高峰。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进一步理顺府兵的组织机构,将军府更名为折冲府,设置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别将等军职,规定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

折冲府分为三等:上等府一千二百人,中等府一千人,下等府八百人。全国共设634个折冲府,其中关内261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体现了“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政治意图。

李世民率领府兵建立了赫赫军功,他豪情满怀地说:“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加剧,对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产生巨大冲击。均田制是贫富两大集团妥协的产物。在实际授田中,有的农民没有或足额得到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户抗灾防变能力弱,这为土地兼并埋下了伏笔。

自古以来,土地兼并不是个案,唐朝也不例外。唐朝法律规定土地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买卖的,贵族豪强就这样钻了法律的空子。除“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外,贵族利用政治特权,以“借荒”、“置牧”、“包佃”的名义,肆意侵占,巧取豪夺。据记载,当时“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农民失地、人口逃匿、贫富悬殊,唐朝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府兵之法浸坏”,制度存废到了关键时刻。

上图_ 唐朝用于征发府兵的凭证——鱼符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意识到土地兼并的严重性,下令检田括户。至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累计查出逃亡农户80多万户,违法土地兼并80多万亩。次年,朝廷明确规定农民的口分田、永业田不得买卖典贴。此后,朝廷再次强调口分田、永业田不得转让,同时限制“借荒”、“置牧”、“包佃”等兼并行为。

唐玄宗出台的政策,是挽救均田制的最后机会。不过,在遏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上,朝廷力度不足,收效甚微。贵族豪强我行我素,疯狂扩张,矛盾凸现。以均田制为立身之本的府兵制,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终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

府兵制本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战事不断,府兵由轮番服役变成强行戍守,经年累月,造成军府当地劳动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导致该地区经济下滑,府兵不堪重负。而唐军以火为基本单位,十人一火,除了要自筹日常军备外,还要照料负责运输的“六驮马”,使得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此外,唐军与契丹、回鹘、突厥、吐蕃等势力长期作战,府兵“番役更代,多不以时”,而且伤亡明显增加,府兵补充难以为继。贵族官僚任意私使府兵,使其地位降低,社会上形成了当府兵为耻的观念。富户又与官僚勾结,想方设法逃避兵役。诸多原因,致使“卫士稍稍亡匿”,折冲府兵员不足,补充困难,府兵制名存实亡。

上图_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唐朝也采取了对应措施,缓解征兵压力。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宣布征召以富户强丁为目标的团结兵,这些士兵享受免除征赋的待遇,可自习弓箭,每年定期考核。唐玄宗即位之初,由于折冲府缺额严重,难以完成征防军务,边疆军镇开始招募自愿参军的成年男子,由此,影响深远的募兵制开始萌芽。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玄宗下令各镇节度使根据防务需要制定征兵名额,征召自愿戍边的士卒。第二年,朝廷决定不再从内地征调府兵守边,原有非长征士卒一律放还,这一决定从根本上宣告府兵制功能的终结。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鉴于“折冲诸府无兵可交”,唐玄宗下令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经过了历史拐点的府兵制,大胆创新,意义非凡,它的光辉之弧很长,却始终弯向前进的弓弦。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邺侯家传》《新唐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最是薄情帝王家,唐玄宗听信宠妃谗言,处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件事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这一年,唐玄宗决定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赐死城东驿”。太子李瑛为唐玄宗的次子,鄂王李瑶为其第五子,光王李琚为其第八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唐玄宗为什么要杀三个儿子?在大唐历史上,唐玄宗并不是一个糊涂人,他也是一个重要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曾经

  • 甘肃挖出一墓碑,揭开李世民“伪善”真相:篡位之心其实蓄谋已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墓碑,甘肃酒泉李世民祖籍,李世民的墓是怎么挖出来的

    在出征之前,太子李建成却建议将秦王李世民帐下的大将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琼等人一同前往。其理由是李世民及其部将对战突厥有经验,让李世民的部将随同前去,对齐王有很大帮助。对于李渊而言,这个主意自然是好的,于是欣然同意。可对于李世民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李世民收买了在太子东宫担任率更丞职位的

  • 契丹叛唐:为后来节度使之制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契丹打不赢晚唐五代节度使,唐朝节度使对抗契丹,契丹叛唐

    关键词:唐朝设置松漠都督府、平定契丹前因唐朝设置松漠都督府:648年,唐朝设置松漠都督府,安置归附唐朝的契丹部落。▲松漠都督府遗址后果平定契丹:700年,武则天用降将李楷固、骆务整攻打契丹余部,将契丹平定。▲契丹族过程始末一、契丹部落遭受了饥荒公元696年,归附于唐朝的契丹部落遭受自然灾害,契丹酋长

  •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为何选择与父亲唐玄宗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亨怎么平定安史之乱,李亨和唐玄宗分兵,安史之乱太子李亨留在北方的意义

    李亨虽贵为太子,但活得真不容易!开元二十六年,当了23年太子的二哥李瑛被唐玄宗赐死,与他一同蒙难的还有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史称“一日杀三子”。李瑛死后,李亨捡了个大便宜,意外地当上了太子爷,那一年他27岁,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但只有李亨自己知道这个便宜不好赚,二哥的鲜血让他看得心惊肉跳。世人都知道李

  • 唐朝有1穷秀才,妻子非要改嫁,秀才说了57个字,闻者无不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十大经典故事,唐朝历史人物小故事,唐朝名人发生的有趣故事

    杨志坚有个媳妇,当年他母亲砸锅卖铁帮他娶的,本来一开始两人的婚后生活还不错,但很快,媳妇对杨志坚越来越厌烦。后来,她与同乡的赵老板勾搭上了,于是便要求和离。对于发妻,杨志坚自然是百般挽留,表示自己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给她最好的生活。但是媳妇却认为杨志坚说的都是鬼话,她是铁了心要跟赵老板双宿双飞,于是

  • 法国展出一份遗书,揭开唐朝灭亡原因:李隆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是907年的朱温篡唐,还是878年的黄巢起义,又或是宦官专权?或许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法国展开的一份遗书,揭开了唐朝覆亡的真实命运。这封遗书便是《封常清谢死表闻》,后来不知为何流落到了法国巴黎,正是它揭露了唐朝灭亡的真相。《封常清谢死表闻》是唐代名将封常清写给唐玄宗李隆基的临终表章,揭示李隆基才

  • 真正的隋唐第一猛将,一人横扫三国,李元霸只能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四大猛将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第一猛将吗,隋唐第一好汉真的是李元霸吗

    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如李元霸的原型李玄霸15岁就夭折了,还没有表现的机会。那么隋唐第一猛将是谁呢?他就是一代名将苏定方。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苏定方的父亲苏邕为保护乡里,也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负责讨伐当地的起义军。苏定方虽然才十几岁,但他“骁悍多力,胆气绝伦”,跟随父亲作战,每

  • 唐朝一将领被乱箭射死,李世民得知后用4个字评价他,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有没有被箭射中眼睛,李世民被箭射中眼睛是真的吗,李世民单枪匹马一箭射死

    此人便是郭孝恪,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郭孝恪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跟自己老实巴交的兄长不一样,郭孝恪从小就喜欢结交当地的游侠剑客,因为重义,所以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时正值隋朝末年,瓦岗军的声势一时无两。郭孝恪在当地拉起了一支武装队伍投奔了瓦岗军。在郭孝恪投奔瓦岗的时候,李密已经赶走了翟让,自己成为了瓦岗军的

  • 一武将靠八个字从唐朝活到宋朝,侍奉13个皇帝,赵匡胤对他很看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资料,赵匡胤对唐朝的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军事能力

    最后,安史之乱在节度使的努力下被平定了,但节度使也因此坐大,唐王朝陷入了一个大怪圈,也就是“边镇强大,中央无力。”本来就已经苟延残喘了,唐僖宗时期,黄巢起义爆发,黄巢虽然只是一介农民,但在战阵厮杀这方面却十分有天赋,屡屡击溃唐朝军队,巅峰时期甚至还占领了国都长安,建国称帝。唐王朝耗尽了自己最后一点力

  • 唐朝状元不愿意迎娶公主,宰相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状元: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最年轻的状元,唐朝娶公主的状元是谁,唐朝宰相顺序表

    历史上最不喜欢娶公主的朝代无疑是唐朝。几乎每个唐朝皇帝都有一个梦魇,连李世民都不例外,那就是世家大族。很多世家都有几百年的传承,在这些人的眼中,拥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皇室,只不过暴发户罢了,虽然表面上恭恭敬敬的,但暗地里,很瞧不起李唐皇室。唐朝强大的时候还好,这些世家大族只敢在暗地里嘀咕几句。但到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