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抵挡秦国20万大军并全歼匈奴10万骑兵?

为何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抵挡秦国20万大军并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43 更新时间:2023/12/12 17:14:00

正因为如此,赵国成了秦国扩张时的心腹大患,两国在公元前262年到前260年爆发了长平之战,这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

[var1]

将领赵奢所率领的赵国军队全部沦丧,秦将白起坑杀共计45万赵国降卒,如今看来,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专家分析,赵国鼎盛阶段人口也就350万左右,45万赵军应该还包括了为赵国军队输送粮食的老百姓,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仗,赵国已经失去了至少9分之一人员,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壮劳力。

明明已经元气大伤,让人意外的是赵国并没有灭亡,还强撑了三十年,并且在后来的邯郸之战当中,赵国还抵挡住了秦国30万大军的进攻,等到魏国楚国的支援,大约在前246年左右,名将李牧还率领赵军获得了于匈奴之间战斗的大胜,全歼10万多人,为何赵国依然维持这么强大的战斗力?我们首先来来看下长平之战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var1]

《史记》记载,当时的赵国“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着被秦军杀害的人,在长平之战一年后的公元前259年,秦国继续派遣20万大军讨伐赵国。赵国人对于侵略者秦军,表现出来了同仇敌忾的气势。此时赵国依然还有名将廉颇以及10万左右的大军,他们以守待攻,而赵国宰相平原君,则散尽家财,招募士族,编制妻妾进入行伍,鼓励军民共御国难。

[var1]

等到秦国包围赵国邯郸之后,都城里面已经准备够了足足一年多的粮食,城里面十几万的百姓也被动员来到城头防御城墙,因此一直过去了一年,秦国都始终攻克不了邯郸。不单单如此,赵国还组织了3000的敢死队,主动向城外的秦军发起冲击,赵国悍不赴死的精神也确实震慑了秦国的部队。

公元前257年,魏国和楚国的两国军队总算先后抵达了邯郸城郊,并且立刻展开了对围城秦军的反包围,同时赵国守军也配合进攻,击溃了秦。

[var1]

三国军队继续追击,此时韩国也派遣军队攻击秦朝,收复了之前赵国所被攻占的失地,赵国获得了延续国祚的希望。而在后来的时光里,赵国有着李牧这样的大将抵御边关,因此即便和匈奴对峙并不占优势,但是也能够凭借计谋获胜。

[var1]

值得一提的是,赵国能够支撑这么久,或许还和一个人离不开关系,那就是纸上谈兵的赵奢,虽然长平之战,赵奢在关键决策上犯下了致命错误,但是其他的决定,还算得上合理,秦国在这场战斗过后,实际上也是强弩之末,元气大伤,没有了过去强大,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公孙氏的辽东燕国与东吴并不接壤,为何往来密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时期辽东为什么是吴国的,三国时期为什么有燕国,三国时期有公孙氏吗

    [var1]说起公孙氏建立的燕国其实源于辽东太守公孙度,来自大汉玄菟郡的公孙度在初平元年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此时董卓废除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在杀害刘辩和何太后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掌管天下大权。在公孙度被任命辽东太守的同一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中原大乱,辽东文武纷纷劝说公孙度自立为王

  •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徵在,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何姓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母亲颜徵,颜徵哪里人,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

    可以说孔子那一套忠君、仁爱、中庸思想已经在中国人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深入骨髓、挥之不去。孔子被历代统治者成为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抬到了高高的神坛。但孔圣人并不是天上的神,而是人造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作为一个来自凡间的神,孔子当然不是跟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中缝蹦出来的,他不但有母亲,还有父亲。

  • 楚国为何以国名来纪念一位难产剖腹而死的楚先君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悲惨的流浪先民:先民相传是火神祝融之后裔,世代居住中原。《左传》记载:“郑,祝融之墟也"。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因为商朝贵族看上了他们肥沃的土地。所以驱赶他们向南迁徙。当时的南方是一面蛮荒地带。楚国先民不断向停留下来定

  •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只可能有这样两个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杀了少正卯是史实吗,孔子杀了少正卯为什么暴尸三天,孔子为什么杀了少正卯定了什么罪

    不过对中国60岁往上的人来说少正卯并不陌生,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突然掀起了批孔高潮,孔子的最大罪名,就是屠杀改革派人士少正卯。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少人知道少正卯的具体情况,对于孔子杀少正卯的动机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少正卯并不是一个人的姓名。少正只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官阶,"卯"才是人家的名字。[v

  • 荆轲刺秦王,离那么近为何会失败?荆轲临死前,靠着柱子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王荆轲的下场,荆轲刺秦王荆轲做了哪些准备,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没成功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易水歌》[var1] 《史记·刺客列传》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分别以荆轲与亲王的角度介绍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燕国太子丹请求荆轲入秦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这位壮士为了报答太子丹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明知一去不回,便就决定一去不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司马迁将

  • 考古挖出一巨蛋,内有人形生物,《山海经》中的卵生国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考古挖出一枚巨蛋内藏人形生物,考古发现神秘山海经真实事件,考古挖出巨蛋的奇闻

    [var1] 一、《山海经》中的卵生国 在我国古代的完整神话体系当中,盘古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是华夏创世神,而崇尚卵生的确也是华夏初期神话文明中非常活跃的一种理念。在《诗经》当中曾经提到商人先祖是“吞鸟蛋卵生”,商朝周朝初始文化也和其中的描述没有太多的差异。我们观察生活当中的那些卵生生物时,也不难

  • 苏秦与张仪的合纵连横,竟是一出自导自演,让自己功成名就的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秦跟张仪的合纵连横,张仪和苏秦合纵连横是真的吗,张仪苏秦电视剧

    身为鬼谷子门下,不论是苏秦还是张仪的本事,世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同于其他名士,鬼谷子弟子的行事作风,颇具功利性。所谓“合纵连横”,考虑的根本不是国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苏、张二人为了建功的手段。因为,这些师出名门的天才,迫切需要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然后,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兜售给识货的买

  • 古代战国七雄的首都,如今都怎样了?只有两国都城规模不减当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七雄的首都,战国七雄首都在现在哪里,战国七雄的首都有哪七个

    [var1]首先是齐国都城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原最强大的国家,到了战国末年它很快衰落,临淄历史上极为繁华,濒临渤海,也是重要的港口,经济昌盛,贸易发达,公元前221年,秦朝灭亡齐国,设置临淄县,归于齐郡管理,不过受到秦末战乱的影响,规模逐渐减小,如今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

  • 传承逾千年,国祚最长诸侯国——越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侯国越国简介,最常说的诸侯国越国,小越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var1]越国从夏朝开始分封传承延续千年夏商周三代,通常称呼周边的少数民族,北称方(鬼方)南称越,东称东夷,西有西戎。越国由于远离中原,处于越人区域,默默发展。之后王朝更迭,越国在此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时候,已经是春秋时期了。此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利益,打着正义的旗号,兼并开始。

  • 鲜卑七部中鲜为人知的段部,建立的两个政权从未列入十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鲜卑建立的第13个政权是什么,鲜卑慕容部所建政权,鲜卑创造的政权

    [var1]如果鲜卑各部能够统一,必然会成为匈奴、突厥、蒙古这样强大的游牧帝国。由于贴近中原,统一后的鲜卑甚至有可能类似大辽那样游牧与定居并存的强大帝国。那样的话,统一的鲜卑政权有可能和契丹建立的辽国一样成为国祚绵长超过百年的帝国。然而鲜卑各部对称霸草原没有兴趣,纷纷南下争霸中原。失去合体优势的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