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面对燕国的一蹶不振,燕昭王是如何招揽人才并使燕国富强起来的?

面对燕国的一蹶不振,燕昭王是如何招揽人才并使燕国富强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44 更新时间:2023/12/12 17:58:40

[var1]

燕昭王上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招揽人才。从燕国建国到现在从没有出现过一个强势的君主,也因此燕国向来都是一个小国。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这件事很恼火,因为他发布了求贤令但是没有人才出现。于是他去向一个叫郭隗的先生请教为何招不到人才,郭隗说:“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意思是能够称帝的人会把手下当作老师看待,能够称王的人会把手下当作朋友来相处,能成霸业的人会把人才当作臣子一样看待,而亡国君主则会把手下当作奴隶一样差遣。然后郭隗又讲述了古代君主以千金换千里马,后来无数千里马马主动将千里马卖给这个君主的故事。燕昭王顿悟,于是给郭巍筑坛修宫殿,拜他为老师,并且恭恭敬敬侍奉他。

[var1]

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其中有一个人叫邹衍,邹衍是阴阳五行家,当时已名闻天下,他在齐国时就受到尊重;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赵国时,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尘。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赵更为恭谨。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史记》称“昭王拥慧先驱”,“慧”指扫把。入坐时燕昭王主动坐在弟子坐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燕昭王还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聚集于燕都辅助赵王振兴燕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他与春秋的管仲齐名。《隆中对》是这么描述诸葛亮的:“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人们认为诸葛亮比不过乐毅、管仲,可见乐毅、管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var1]

乐毅倾全力协助燕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腐败局面,乐毅教燕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贵贵”的选官传统,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让燕昭王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妇,燕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燕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百姓们将国家的耻辱当作自己的耻辱。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尽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经过多年努力,燕国才真正的强大了起来。

最后,乐毅用纵横家的计谋联结秦、赵、魏、韩、楚这些国家一同进攻齐国并由乐毅来担任总指挥,齐国一触即败,燕国成功报仇并且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乐毅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是与燕昭王对他的绝对信任、坚定支持分不开的。燕昭王用贤不疑,换来部下赤诚相报,也换来了燕国的富强。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诸葛亮一直都不还政于刘禅,甚至带甲士百人上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扶持刘禅多少年,诸葛亮为什么不把军政大权给刘禅,刘禅为什么不给诸葛亮交权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刘备最信任的谋臣是庞统、法正,即使加上跟随刘备时间短的徐庶,诸葛亮还是会排在末位。荆州之战,是刘备起兵之日起从未有过的败绩,荆州失守,导致刘备更加被动,直接导致关羽、关平、周仓战死,而间接的让五虎将的其他两位张飞、黄忠死去。甚至刘备在夷陵一战中损失惨重,手下最精锐的白耳精营全

  • 刘禅宁肯娶了张飞两个女儿,却为何不娶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为何娶张飞的两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2个女儿,刘禅娶了张飞女儿不娶关羽女儿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禅为什么没有娶关羽的女儿,这是出于什么原因考量?难道不怕引起关羽的不满吗?古代儿女的婚姻大事总结起来就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都是靠双方父母安排,这其中必须要考虑到出身、地位,由于刘禅是太子,将来要继承江山统续,更是考虑到了政治。张飞和关羽皆是刘备的心腹,在刘备心中的

  • 诸葛亮明明一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断定他命不久长,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预测诸葛亮活不久,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寿命,三国演义司马懿和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一起PK,往往是司马懿占了上风。如果不是司马懿独当一面,成功遏制了孔明的北伐,称霸中原的就是蜀国了,诸葛亮也就不会再抱怨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所以说罗贯中对诸葛亮有偏爱,对司马懿有成见,真的是"红"了孔明、"黑"了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鼎立谁最大?当然是曹魏,人家占据的地

  •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垓下之围韩信为什么不帮助刘邦,韩信垓下之围,项羽被韩信率军围在垓下

    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邦一个市井之徒,是汉朝的创建者,韩信是反贼,所以垓下之战就成了刘邦英明、伟大的铁证。军队是刘邦缔造的,战役也可以是刘邦亲自指挥的,没有别人什么事,洗洗睡吧,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签署了君子协议,两家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但一方撕毁协议,向对方进攻。这个撕毁协议的一方就是汉

  • 诸葛亮死后明明葬于定军山,为何千年来从没有被盗过?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为何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的未解之谜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智者辈出的年代,而很多君主、猛将、谋士在死亡后都得到了体面地安葬,而且陵墓地点大多数为人所知。但诸葛亮却独出一格,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身边亲信,不要举行厚葬,要以薄葬埋之,另外还出了一条妙计,命人把自己葬在了定军山,而诸葛亮就从此安静沉睡了千年,期间从没被盗过墓

  • 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孙权晚年从明君变成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变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那么厉害

    后世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也表示“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初孙权继位的时候,孙吴政权也是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内部江东本土士族并没有真正归顺,外部有各方势力还在惦记着他们。孙权上位之后,重用周瑜等人,并且提拔出鲁肃这些人来帮助他稳定政权,在内部平定宗室叛乱以及地方士族的动乱,还成功把山越给征服,稳固自己的统治。

  • 吕后一言,惊醒刘邦,果断杀掉此人,消除最大后患百家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不杀吕后看似糊涂,刘邦与吕后故事,刘邦杀吕后的真实原因

    (说历史的女人——第1123期)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登基帝位,不久迁都长安,大汉帝业基本定矣。但西汉与其后的诸多朝代不同,西汉之后,皇帝集权基本稳固,而西汉之前的政治体制仍在摸索之中,秦之前为诸侯、战国,秦虽一统,建立了集权制,但正因诸侯国的根深蒂固,并未实现脱胎换骨的一统,才导致了秦

  •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计,到底还是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的死葬经过,诸葛亮死前为什么葬在定军山,诸葛亮下葬的真实故事

    这么厉害的人死后自然不愿意让人知道其陵墓的位置。像曹操死时为掩人耳目就动用了七十二口棺材。毕竟他自己身为盗墓界的鼻祖,没少干挖别人坟墓的缺德事,所以死后不仅要求一切从简还搞出七十二口棺材迷惑众人视线,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别人挖出来鞭尸。按照诸葛亮先生生前的起居习惯,自然希望死后也不被人打扰。在给刘

  • 英雄亦有后悔处,曹操一生最大败笔是什么?临终前他含恨吐露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一生最后悔的3件事,曹操最后悔的三个细节,曹操的一生三个败笔

    人生没有后悔药来吃,无论是怎么样的人,在选出一个选择之后,如果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的话,恐怕都会在心中暗自后悔,要是当时不这么干,不选择这条路就好了。这一点,无论是一般人,还是英雄人物,别无二致。对曹操而言,他一生之中做过的错事不少,但是在他的人生之中,唯一一个让他在死前都感到后悔的事,是什么呢?在《

  • 西汉权术计谋的高手——陈平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平一家人照片,陈平讲历史上最阴险的谋士,眉山剑客陈平个人资料

    现在就给大家讲讲陈平计策到底有多毒。别看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占了上风得了天下,可一开始刘邦混得很惨,刘邦起兵之前就是个小混混,一没有资历,而没有财力,所以也没有什么得力干将。而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家底殷实,有名望有资历,也有号召力。所以项羽身边能人很多,人才济济。尤其是项羽的谋士范增更是足智多谋,智慧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