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宁肯娶了张飞两个女儿,却为何不娶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

刘禅宁肯娶了张飞两个女儿,却为何不娶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25 更新时间:2023/12/13 7:52:54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禅为什么没有娶关羽的女儿,这是出于什么原因考量?难道不怕引起关羽的不满吗?

古代儿女的婚姻大事总结起来就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都是靠双方父母安排,这其中必须要考虑到出身、地位,由于刘禅是太子,将来要继承江山统续,更是考虑到了政治。

张飞和关羽皆是刘备的心腹,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张飞鲁莽、剽悍,关羽仪表堂堂、博览群书,大家肯定觉得关羽的女儿更优秀,刘备应该会看上关羽的女儿,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

张飞虽然脾气暴,但是为人安分守己、粗中有细,而且十分敬重读书人,相比之下关羽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文看不起诸葛亮,武看不起黄忠,整个蜀国上下俨然只把刘备一人放在眼里。

关羽虽然忠心耿耿、武艺高强,但是无论是为官还是为将,都不能团结他人,整天摆着一副臭脸,令刘备很难堪,他看不起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不愿与他结交,人缘极差,骄傲轻敌,因为一次大意,还失去了他所镇守的军事重地荆州,导致了他自己本身的悲剧结局。

如果刘禅娶了关羽的女儿,身为国丈的关羽肯定更加的狂傲,影响将会很坏,引起文武百官的不满,外有曹魏之患,内有政党分裂,蜀国的处境将会十分堪忧。

一方面刘禅娶关羽的女儿会引起大臣们的不满,得罪很多人,影响到政治,另一方面,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实际上一定会心有芥蒂,所以不会认关羽做亲家。

而且刘禅的婚姻是诸葛亮做的媒,诸葛亮和关羽向来不睦,可以说是矛盾重重,自然不会帮关羽做媒,而是选择了粗中有细、待人礼遇的张飞之女。

刘禅登基后,身为一国之君,后宫佳丽三千,即便是有张飞的女儿做皇后,如果看上了关羽的女儿,完全可以将她纳入宫中作妃子,但是刘禅却没有选择这样做。张飞的长女去世后,刘禅宁肯立马将张飞的次女立为皇后,可见刘禅对关羽的女儿并没有动心。

张飞虽然五大三粗,但是女儿贤惠淑德,品貌端庄,深得老一辈人和刘禅本人的宠爱。由此可见,她们的胜出也是情理中事。

说起关羽的女儿,还曾经惹来祸端,孙权曾经看上了关羽的女儿,想让她做自己的儿媳妇,于是让诸葛瑾帮忙说媒,结果被关羽一句“虎女焉嫁犬子”给轰走了,孙权乃是堂堂一国之君,却被羞辱成这样,差点气到背过气去。这也是后来孙权放手攻打荆州的主要理由之一。

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传到刘禅耳中,刘禅也不敢认如此高傲的一个人为老丈人,要是女儿的性格和他一样,那得受多少气,所以,即便你是刘禅,大概率也不会看上关羽的女儿。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明明一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断定他命不久长,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预测诸葛亮活不久,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寿命,三国演义司马懿和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一起PK,往往是司马懿占了上风。如果不是司马懿独当一面,成功遏制了孔明的北伐,称霸中原的就是蜀国了,诸葛亮也就不会再抱怨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所以说罗贯中对诸葛亮有偏爱,对司马懿有成见,真的是"红"了孔明、"黑"了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鼎立谁最大?当然是曹魏,人家占据的地

  •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垓下之围韩信为什么不帮助刘邦,韩信垓下之围,项羽被韩信率军围在垓下

    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邦一个市井之徒,是汉朝的创建者,韩信是反贼,所以垓下之战就成了刘邦英明、伟大的铁证。军队是刘邦缔造的,战役也可以是刘邦亲自指挥的,没有别人什么事,洗洗睡吧,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签署了君子协议,两家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但一方撕毁协议,向对方进攻。这个撕毁协议的一方就是汉

  • 诸葛亮死后明明葬于定军山,为何千年来从没有被盗过?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为何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葬在定军山,诸葛亮死后的未解之谜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智者辈出的年代,而很多君主、猛将、谋士在死亡后都得到了体面地安葬,而且陵墓地点大多数为人所知。但诸葛亮却独出一格,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身边亲信,不要举行厚葬,要以薄葬埋之,另外还出了一条妙计,命人把自己葬在了定军山,而诸葛亮就从此安静沉睡了千年,期间从没被盗过墓

  • 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孙权晚年从明君变成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变昏君,孙权为什么晚年那么厉害

    后世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也表示“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初孙权继位的时候,孙吴政权也是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内部江东本土士族并没有真正归顺,外部有各方势力还在惦记着他们。孙权上位之后,重用周瑜等人,并且提拔出鲁肃这些人来帮助他稳定政权,在内部平定宗室叛乱以及地方士族的动乱,还成功把山越给征服,稳固自己的统治。

  • 吕后一言,惊醒刘邦,果断杀掉此人,消除最大后患百家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不杀吕后看似糊涂,刘邦与吕后故事,刘邦杀吕后的真实原因

    (说历史的女人——第1123期)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登基帝位,不久迁都长安,大汉帝业基本定矣。但西汉与其后的诸多朝代不同,西汉之后,皇帝集权基本稳固,而西汉之前的政治体制仍在摸索之中,秦之前为诸侯、战国,秦虽一统,建立了集权制,但正因诸侯国的根深蒂固,并未实现脱胎换骨的一统,才导致了秦

  •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计,到底还是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的死葬经过,诸葛亮死前为什么葬在定军山,诸葛亮下葬的真实故事

    这么厉害的人死后自然不愿意让人知道其陵墓的位置。像曹操死时为掩人耳目就动用了七十二口棺材。毕竟他自己身为盗墓界的鼻祖,没少干挖别人坟墓的缺德事,所以死后不仅要求一切从简还搞出七十二口棺材迷惑众人视线,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别人挖出来鞭尸。按照诸葛亮先生生前的起居习惯,自然希望死后也不被人打扰。在给刘

  • 英雄亦有后悔处,曹操一生最大败笔是什么?临终前他含恨吐露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一生最后悔的3件事,曹操最后悔的三个细节,曹操的一生三个败笔

    人生没有后悔药来吃,无论是怎么样的人,在选出一个选择之后,如果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的话,恐怕都会在心中暗自后悔,要是当时不这么干,不选择这条路就好了。这一点,无论是一般人,还是英雄人物,别无二致。对曹操而言,他一生之中做过的错事不少,但是在他的人生之中,唯一一个让他在死前都感到后悔的事,是什么呢?在《

  • 西汉权术计谋的高手——陈平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平一家人照片,陈平讲历史上最阴险的谋士,眉山剑客陈平个人资料

    现在就给大家讲讲陈平计策到底有多毒。别看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占了上风得了天下,可一开始刘邦混得很惨,刘邦起兵之前就是个小混混,一没有资历,而没有财力,所以也没有什么得力干将。而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家底殷实,有名望有资历,也有号召力。所以项羽身边能人很多,人才济济。尤其是项羽的谋士范增更是足智多谋,智慧超群

  • 曹操杀华佗,华佗冤不冤?曹操:医德差,医术又超前,不杀你杀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佗死后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曹操杀了华佗后又活了多少年,正史上曹操到底杀没杀华佗

    三国的历史当中,除了谋臣武将的职业之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那便是医者大夫这个行当。古代的名人志士数不胜数,可是出名的大夫并不多见。前有神农尝百草,后有妙手回春之华佗。华佗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夫,曾替关公刮骨疗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大夫。但就是这位神医,在纵横三国医场多年之后。在给曹操看病的过程中,

  • 刘备只有区区3万兵马,却击败拥兵10万的刘璋,有这样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打败刘璋全过程,刘备以什么理由回过头来打刘璋,刘备如何战胜刘璋

    三国的纷纷扰扰,都要从东汉末年的宦官乱政说起。真正导致纷乱不止的,主要还是李淮和郭汜上演的京都之乱。汉献帝无奈逃出了京都,曹操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战局的另一方,同样是汉室后裔的刘玄德,依旧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着。不过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他的人生目标逐渐变得清晰了许多,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战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