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最不该败的一场战役,若能胜利,秦统一六国则提前20多年

秦国最不该败的一场战役,若能胜利,秦统一六国则提前2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3/12/24 10:24:27

[var1]

最终,赵国、魏国和楚国三国的联军坚持到了最后,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国,还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后世之人在论及这两次战斗时,总是将长平之战看的很重,而将邯郸之战忽略了。其实,邯郸之战对各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魏无忌、白起范雎等,都与此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秦国大将白起向亲昭襄王要兵要粮,想携长平之战的胜利之威,一举荡平赵国。但是,秦国的宰相范雎中了赵国的离间计。他见白起越战越勇,害怕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威胁,于是,他向秦昭襄王进言,想要制止白起的进攻。秦昭襄王一直对宰相言听计从,他立即向白起下令,明他速速回国。白起撤走了,可是,秦国其余的将士仍在攻赵。

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的赵国,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毫无对策,赵国的上党地区(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太原地区(今山西省的西北部)很快便陷落了。秦军愈战愈勇,甚至,占据了赵国的武安(今河北武安县)。邯郸是赵国的首都,万万不能有失。而武安距邯郸只有六十多里,可以说,秦国旦夕之间便可兵临赵国城下。

[var1]

但是,赵国毕竟立国多年,是一个拥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国。虽然被秦国打的抬不起头来,可是,它也一直在奋力抵抗。秦国在占据了武汉后,已很难再前进一步。而且,秦国百姓已经很难负担起秦军的巨大开销。秦昭襄王一方面担心激起民变,一方面担心楚国和魏国等国将会出兵援救赵国。斟酌再三之后,秦昭襄王决定同赵国议和。

没有一举将赵国荡平,秦昭襄王感到非常遗憾。于是,他在和谈中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甚至,要求赵王必须来秦都咸阳。赵国群臣闻之,一个个吓得说不出话来。此情此景,都与四十年前的楚怀王十分相似。当年,楚怀王接受秦昭襄王的邀请来到秦国。不料,秦国背信弃义,竟然将楚怀王囚禁。此事一出,各国都认为秦国之言断不可信。

但是,赵王明白赵国如今危在旦夕,除了入秦谈判之外别无他法。赵王视死如归,亲自前往秦国谈判。最终,赵王和秦昭襄王达成合约,决定割让赵国的五县之地给秦国,以换取秦国的罢兵。赵王回国后,群臣们听到各地的消息后一片哗然,以赵国大臣虞卿为首的反秦派更是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虞卿认为:占据上风的秦国之所以要议和,正是因为它已经无力再战了。秦国已露疲态,此时如将土地送给齐、魏等国,然后和它们一起攻打秦国,定能收复大片失地。而且,就算是将土地给秦国,也难保秦国明年不会再次侵略。虞卿的话有理有据,一下子便将赵王点醒了。深思熟虑后,赵王决定撕毁合约,坚持与秦国斗到底。

赵王认为,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时虽然危机四伏,但誓死血战,未必就没有生还的机会。自此,赵王宵衣旰食,勤于政务。对内,赵王操练兵马,加固城池。对外,赵王与燕、魏联姻,和齐、楚建立同盟,以求护佑。为了进一步获取他国的支持,赵国将灵丘(今山东省滕州)送给了楚国的宰相,建立了赵、楚联盟。

[var1]

秦昭襄王见赵国拒不割地,勃然大怒。他下令让秦军进军,兵锋直指邯郸。

秦军已经疲惫不堪,若要他们攻破邯郸,则必须要有一名经验老到的主帅坐镇。想来想去,秦昭襄王决定派白起前去。恰巧当时白起有病在身,而且,老将白起已经六十多岁了。思前想后,秦昭襄王并未勉强白起,而是决定让王陵担任主将。王陵率军向邯郸发起猛攻,但在赵国将士的拼死抵抗下,秦军胜少败多,仅剩下的一点精兵也被赵军给打没了。

无奈之下,王陵只好向秦王要兵。援军到达后,王陵硬着头皮再次发动进攻。这次,他将手中的兵力都用上了,想要一举攻破邯郸。不过,王陵还是低估了赵国。攻城之战,向来是攻击一方占劣势。何况,邯郸乃赵国命门,墙高沟深,不是用蛮力就可以征服的。攻城战持续了很久,秦军在损失了数万的兵士后,仍未攻下邯郸。

看到攻城之战进入胶着状态,秦昭襄王也是骑虎难下。此时如果罢兵,就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之后如果再想攻破邯郸,则更加困难。

两相权衡之后,秦王决定再请白起出山。白起身上的病已经好了很多,但是他身经百战,这次战斗的难度,他心知肚明。在白起看来,秦军远离家乡来攻打他国的国都,本就很难取胜。而且,如果赵国说动其他国家攻打秦国后方的话,秦国必定失败。看到白起并不想出征,秦昭襄王派丞相范雎前去劝说。

令秦王没有料到的是,范雎不仅没有说动白起,反而起了反作用。当年,秦军士气正旺之时,白起曾想一鼓作气攻下邯郸。可就因为范雎的谗言,秦王将白起罢斥。君命不可违,无奈之下,白气只好含恨而返。如今情况危急,秦王竟然又派自己来收拾残局。而且,派来的人正是当时诽谤自己的范雎。

[var1]

白起越想越生气,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推辞,最后干脆称病不出,表示不想趟这浑水。

秦昭襄王正为邯郸之战忙的焦头烂额,听说白起不愿意出战,顿时恼羞成怒。他直接说道:“没有白起,难道秦国就不能灭了赵国吗?”震怒之下,秦昭襄王命王龁接替王陵,令他速速出兵灭赵。王龁将邯郸围得水泄不通,可用尽全力攻城仍然无法成功。秦军死伤惨重,邯郸城仍然巍然不动。而且,赵国时不时地偷袭秦军的粮草,令秦军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在对待邯郸之战的态度上,也开始左右摇摆起来。秦国与赵国开战的前期,齐国和魏国都表示支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开始站在了赵国这一边。

当时,魏国的君王是魏安僖王,也就是信陵君的哥哥。魏安僖登基的时候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当时的他踌躇满志,势要压秦国一头。因此,他派人四处联络各国,最后甚至和赵国、魏国一起集结了十五万大军一起攻打秦国。当时,魏安僖王和秦军在华阳(今河南新郑)展开激战。但是,经验尚浅的魏安僖王低估了秦军的实力,被秦军打的溃不成军。

自此之后,魏安僖王行事越来越稳重,再不敢有冒险之举。这样做,虽然稳定了魏国的局势,可也让赵王自己变得谨小慎微,畏手畏脚起来。秦国同赵国开战的前期,魏安僖王抱着隔山观虎斗的心态,也乐得从中渔利。可是,看到秦国围攻邯郸,决心灭赵后,魏安僖王也不禁胆寒,生怕自己遭遇唇亡齿寒之祸。于是,他派遣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援救赵国。

秦昭襄王看到赵国想要横插一手,勃然大怒。他威胁魏安僖王道:“秦军马上便可以攻下邯郸,谁敢救援赵国,我先发兵攻打他。”看到燕国和韩国都按兵不动,一向保守的魏安僖王也不禁犹豫起来。于是,他令魏军停止前进,静观局势。不料,信陵君迫不及待地想要援救赵国。他不顾哥哥的命令,派人偷走了兵符,强行派兵救赵。

[var1]

与此同时,赵国也说动了楚考烈王出兵。楚、魏、赵三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看到联军的势力不断扩大,信陵君的信心越来越足。他看准时机,主动向秦军发动进攻。秦军早已疲惫不堪,面对三国的联军更是无力应对,只好在死伤惨重中艰难撤退。白起看到局势发展成这样,无奈地叹息道:“秦王不听我的话,看看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白起自知无力回天,于是,说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坚决不出。秦昭襄王感觉自己的威望受到了挑战,于是,将白起贬为小卒,并将他派往阴秘(今甘肃灵台)。白起为秦国出生入死,一直忠心耿耿。如今看到秦王竟然如此对待自己,顿感悲凉。他以老将的身份,以自己的病重为由,拒不前往阴秘。

秦昭襄王为了安定人心,也不好强行让白起离去。于是,他同意让白起留在咸阳养病,以表示自己对老将的敬重。秦军虽然打了败仗,可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尚能且战且退。王龁收拾残卒后,鼓舞士气,再次与联军展开大战。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可是,面对坚持抵抗的秦军,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此战持续了三四个月,仍未分出胜负。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王龁率领大军前去夺取汾城(今山西省襄汾县)。汾城是秦军粮草运输中的重要地点,如果,汾城攻不下来,那么,秦军就很难进行长时间的作战。这个道理,联军同样明白。在两方的作战中,汾城都被当做主要目标。汾城几经易手,最终还是被联军牢牢占据。自此,秦国已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只得撤兵。

[var1]

这场秦赵大战,最后以秦国的失败收场。

秦昭襄王听到王龁失败的消息后,非但不仅没有检讨自己的失误,甚至,还将怒火发泄到了白起的身上。他再次催促白起,令他马上离开咸阳,不得再以病推迟。白起看到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如此行事,只得冷笑着前往阴秘。此时,宰相范雎再次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秦王对白起一直不满,听了范雎的话后更加生气,认为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白起不肯出战。于是,他下旨令白起自尽。

可怜一代名将,没有在沙场上马革裹尸,最终,到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此次失败后,秦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展开大规模的作战。从之后的历史来看,这场战争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参考资料:

【《赵国史话》、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

更多文章

  • 各路反秦义军的天下共主,为何不是尊周天子后裔,而是楚怀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怀王个人简历,新乡县七里营楚怀王墓,楚怀王客死他乡

    周王朝坟墓上的草已经老高,他曾经的大臣、他的后人早已经把他忘到九霄云外,陈胜吴广项羽刘邦们的历史课又学得不好,也许压根就不知道有周天子是何人,怎么会打他的旗号?约公元前1046年,周朝是人民的合法代表,是正义的化身;因为他们举旗伐纣,消灭了无道的商纣政权,解救人民于水火,让百姓拍手称快。当初周朝统治

  • 为何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抵挡秦国20万大军并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军队吗,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实力对比,长平之战后半年赵国战力哪来的

    正因为如此,赵国成了秦国扩张时的心腹大患,两国在公元前262年到前260年爆发了长平之战,这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var1]将领赵奢所率领的赵国军队全部沦丧,秦将白起坑杀共计45万赵国降卒,如今看来,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专家分析,赵国鼎盛阶段人口也就350万左右,45万赵军应该还包括

  • 三国时期公孙氏的辽东燕国与东吴并不接壤,为何往来密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时期辽东为什么是吴国的,三国时期为什么有燕国,三国时期有公孙氏吗

    [var1]说起公孙氏建立的燕国其实源于辽东太守公孙度,来自大汉玄菟郡的公孙度在初平元年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此时董卓废除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在杀害刘辩和何太后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掌管天下大权。在公孙度被任命辽东太守的同一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中原大乱,辽东文武纷纷劝说公孙度自立为王

  •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徵在,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何姓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母亲颜徵,颜徵哪里人,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

    可以说孔子那一套忠君、仁爱、中庸思想已经在中国人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深入骨髓、挥之不去。孔子被历代统治者成为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抬到了高高的神坛。但孔圣人并不是天上的神,而是人造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作为一个来自凡间的神,孔子当然不是跟孙悟空那样,是从石头中缝蹦出来的,他不但有母亲,还有父亲。

  • 楚国为何以国名来纪念一位难产剖腹而死的楚先君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悲惨的流浪先民:先民相传是火神祝融之后裔,世代居住中原。《左传》记载:“郑,祝融之墟也"。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因为商朝贵族看上了他们肥沃的土地。所以驱赶他们向南迁徙。当时的南方是一面蛮荒地带。楚国先民不断向停留下来定

  •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只可能有这样两个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杀了少正卯是史实吗,孔子杀了少正卯为什么暴尸三天,孔子为什么杀了少正卯定了什么罪

    不过对中国60岁往上的人来说少正卯并不陌生,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突然掀起了批孔高潮,孔子的最大罪名,就是屠杀改革派人士少正卯。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少人知道少正卯的具体情况,对于孔子杀少正卯的动机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少正卯并不是一个人的姓名。少正只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官阶,"卯"才是人家的名字。[v

  • 荆轲刺秦王,离那么近为何会失败?荆轲临死前,靠着柱子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王荆轲的下场,荆轲刺秦王荆轲做了哪些准备,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没成功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易水歌》[var1] 《史记·刺客列传》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分别以荆轲与亲王的角度介绍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燕国太子丹请求荆轲入秦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这位壮士为了报答太子丹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明知一去不回,便就决定一去不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司马迁将

  • 考古挖出一巨蛋,内有人形生物,《山海经》中的卵生国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考古挖出一枚巨蛋内藏人形生物,考古发现神秘山海经真实事件,考古挖出巨蛋的奇闻

    [var1] 一、《山海经》中的卵生国 在我国古代的完整神话体系当中,盘古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是华夏创世神,而崇尚卵生的确也是华夏初期神话文明中非常活跃的一种理念。在《诗经》当中曾经提到商人先祖是“吞鸟蛋卵生”,商朝周朝初始文化也和其中的描述没有太多的差异。我们观察生活当中的那些卵生生物时,也不难

  • 苏秦与张仪的合纵连横,竟是一出自导自演,让自己功成名就的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秦跟张仪的合纵连横,张仪和苏秦合纵连横是真的吗,张仪苏秦电视剧

    身为鬼谷子门下,不论是苏秦还是张仪的本事,世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同于其他名士,鬼谷子弟子的行事作风,颇具功利性。所谓“合纵连横”,考虑的根本不是国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苏、张二人为了建功的手段。因为,这些师出名门的天才,迫切需要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然后,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兜售给识货的买

  • 古代战国七雄的首都,如今都怎样了?只有两国都城规模不减当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七雄的首都,战国七雄首都在现在哪里,战国七雄的首都有哪七个

    [var1]首先是齐国都城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原最强大的国家,到了战国末年它很快衰落,临淄历史上极为繁华,濒临渤海,也是重要的港口,经济昌盛,贸易发达,公元前221年,秦朝灭亡齐国,设置临淄县,归于齐郡管理,不过受到秦末战乱的影响,规模逐渐减小,如今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