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是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忽略掉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是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忽略掉的是哪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79 更新时间:2023/12/15 9:38:39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其基于历史而进行的天下之争在三国争霸的进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这本基于《三国志》而来的小说,让魏蜀吴三国深入人心,从而在罗贯中的笔墨中忽略历史的真相。

就比如在东汉末年,除了三足鼎立的魏蜀吴,还有一个

远在辽东的政权,应该算作四个政权的并立。但是这个长达五十多年的辽东政权,却丝毫没有在《三国演义》之中出现,这又是为何呢?

欧皇公孙度

公孙度,辽东湘平人。因为自己的父亲在家乡犯了事,从而举家搬迁到

玄菟郡,而在玄菟郡,公孙度迎来了自己欧皇般的人生。

成年以后的公孙度,在玄菟郡捡了一个小吏当,按理说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父亲还犯过事的人一生都应当过得平庸了,然而

却遇上了玄菟郡太守公孙域。

公孙度与公孙域死去的儿子极为相似,因此公孙域见到他的第一眼便极为激动,更巧的是,公孙度曾经有个名字叫作公孙豹,而公孙豹正是公孙域死去儿子的名字。

一个容貌相似甚至名字一样的人重新站在公孙域的面前,身为一个老父亲,又怎能不爱屋及乌呢?

于是公孙域收了公孙度为义子,并让他住在了自己家中。就这样,公孙度开了读书学习娶妻的富二代生活。

借着这层关系,公孙度结交了不少人脉,并凭此得到了推举到朝廷做官的机会。进入仕途的公孙度,一路升迁至冀州刺史,此时的他官位已然在公孙域之上。

而在汉代以征辟和察举入仕的途径中,家庭背景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很多人看到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摇身一变成为冀州刺史,难免会眼红。因此便对其大肆造谣和攻击,于是

公孙度被罢去官职。

然而欧皇就是欧皇,怎么会如此陨落呢?

东汉末年,

公孙度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个贵人,曾经的同窗好友

徐荣,他也是玄菟郡的人。当时董卓已经把持了朝政,而徐荣便是他的心腹大将,因着这层关系,公孙度被举荐为辽东太守。

辽东政权的建立

回到辽东的公孙度,并没有受到辽东士族的礼貌相待,甚至对其的贬斥相较之前有过之

无不及。

他们不仅处处与公孙度作对,还给公孙度的儿子伍长的职位借以羞辱公孙度。

于是这个草根出身的公孙度黑化了。他直接将羞辱他儿子的公孙昭抓到闹事将打死,接着杀了他全家。然后所有和他作对的辽东士族,都被安上了各种罪名最终被满门抄斩。

这样狂暴的行为成功为其立威,辽东各地的豪门也不再敢与其作对。

整顿好辽东之后,公孙度发现董卓已经被吕布所杀,整个中原混乱不堪,他便有了割据一方的打算。加之之前对辽东士族的残杀,

辽东成了公孙度的私人领地。

而中原政治曹操袁绍相争之时,公孙度深觉自己本就远离中原实力又不够强大,于是将主意打到了辽东周围,

就比如朝鲜半岛,被他七进七出这么一打,就让高句丽与扶余国向他称臣。

当自己的势力逐渐庞大之后,公孙度便趁着中原混战的时候自封为侯,享受着皇帝一般的待遇,辽东政权也就此建立。

辽东政权的消亡

中原混战自然无暇顾及到公孙度所建立的辽东政权,公孙度在乱世之中也逐渐有了一颗称霸天下的心。

然而,事与愿违,公孙度病逝了,他那个曾经被侮辱过的儿子

公孙康接替了自己的位置。当袁尚袁熙逃到辽东之后,他因为忌惮曹操的实力将此二人的人头取下向曹操赔罪,因此被封为曹操封侯。

而这一步,虽然让辽东免于征伐,但也让辽东政权位于曹操之下。

公孙康死后,他的弟弟公孙恭被推举上位。时为魏文帝的曹丕对他进行了赏赐

,这位与前面两人相比更是胸无大志,喜滋滋地接受了封赏还将自己哥哥的儿子送到曹丕面前当质子。

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被公孙康的儿子

公孙渊看不过去,于是夺了他的位置成了辽东政权的掌权者。然而这位公孙渊,徒有野心,

甚至坑了想要与他联合攻打曹魏的孙吴政权。

之后公孙渊因为言语顶撞了曹叡派去的使者,曹叡便让他前往洛阳解释。他本来就有不服曹魏的心思,因此担心曹叡想要害怕,索性不去。结果可想而知,曹叡不高兴了,辽东政权迎来了司马懿的围杀。

很快他就

被司马懿所擒,不仅自己及其官吏被杀,襄平整座城都遭到了屠杀。

至此,辽东政权消亡。

为何《三国演义》没有辽东政权

第一个原因便是辽东从实质上来说并不算一个国家。魏蜀吴都是按照建国的程序来走了一遭,而公孙度也只是将自己封为侯,从始至终都没有称帝的建制。而且公孙康为了不被曹操攻打,接受了他的册封,从另一种层面而言辽东政权也不具备与其他三个国家站在同一高度的条件了。

第二个原因便是

,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其内容都是为了整本小说服务。如果写到辽东政权这样一个远离中心点的地方,很难将其串联在一起,便索性舍弃了这一存在。

尾声

事实上,史书中的三国时期要比罗贯中笔下的三国要复杂得多,存在的政权也远远不止三个。将其当作文学作品阅读可以,

但是作为史料参考的时候,陈寿的《三国志》显然要可靠的多。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武力值超高的吕布,奈何没有遇到“明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时期的群雄并起绝对榜上有名,并且名列前茅。这一时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到建安25年(公元220年),标志事件上也就是黄巾起义开始至曹丕称帝,大约36年的时间,天下纷争割据,英雄四起,直至天下三分,中原暂时太平。三国纷争在这一期间,君主、谋士、武将等人才辈出,最强大

  •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为什么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后来刘邦如何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鸿门宴刘邦是如何收服项伯的,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帮助刘邦,项羽为什么不杀了楚军叛徒项伯

    这个“临阵投敌”保护刘邦的人,就是项羽最小的叔叔项伯。项伯、项梁,以及项羽的父亲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楚国名将项燕。《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关于项羽父亲的记载,只记载项羽从小跟随叔叔项梁长大,项梁对项羽有抚养之恩。项羽的影视形象前208年,项梁战死,项伯就成为项羽在世上比较亲近的人,叔侄二人本应同

  • 东吴有六位“奋威将军”:一位被逼自尽,一位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奋威将军,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得到较多的应用。对于东吴来说,历史上共有六位奋威将军,其中就包含了陆逊的儿子陆抗。一、孙瑜首先,东吴第一位奋威将军是孙瑜。孙瑜是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孙瑜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并且,孙瑜还喜欢读书,擅长安抚部下,这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建

  • 此人满腹心机,聪明权变,举世无双,影响了三国早期的政治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时期最狠毒的武将,三国正史最有谋略大智慧的人物,三国时期隐藏在暗处的强大势力

    其中的主角一是刘备、曹操、孙权这样的枭雄明主,二是关羽、张飞这样的绝世名将,三就是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这些谋臣。君臣文武,共谋天下,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乱世大剧。而在三国的谋臣中有一位顶级谋士却常常被人所忽略,他就是多次影响历史走向的谋士贾诩。贾诩此人满腹心机,聪明权变,举世无双,极大地影响了三国早

  • 若刘备不打夷陵之战,能否一举击败曹魏?看懂这三点答案不言自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自从赤壁之战开始,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不错了,虽然偶尔有小摩擦,但整体来看,双方还是合作的关系,毕竟曹魏实在是太强大了,刘备和孙权必须联合起来,否则会被曹操各个击破!然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件事情的发生,却让孙权对形势产生了误判,认为曹魏不行了!首先,在这

  • 咸丰帝是如何一步步逃往热河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咸丰帝逃往热河,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何时回去,咸丰逃到热河怎么走

    谁能想到,就在这最后一道程序上发生了一场大波澜。咸丰帝对英法代表进京换约的人数、进京线路、停留时间做了规定,咸丰帝的这些安排即使用今天的国际法衡量,也是合法的。但英法联军早已把清军看扁了。不仅完全不按照咸丰帝规定的进京路线,而且还要求全副武装进入北京,人数自行决定。因此联军在大沽炮台与清军发生冲突,

  •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志同道合1891年8月,梁启超初见康有为,被其学识所折服, 决心拜师。在万木草堂学习的三年间,梁启超既是康有为的门徒,也是康有为的助手。1895年春,《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来,群情激愤,梁启超受老师之托带领粤、湘两省举人上书请拒签和约。这就是轰动朝野的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的序幕就此拉开。“

  • 乾隆八年出现“最热夏天”,究竟热到啥程度?12天死亡11400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八年最热的夏天 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的高温,覆盖面很广,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武汉等地。光记载这起高温事件的史料,就有48处。当时法国有位传教士来到中国,用他所带的老式温度计对气温进行了测量。古气候研究室专家通过研究换算发现,1743年7月20日至25日下午的气温值,都超过了40℃。尤其以

  • 七十岁还被乾隆翻牌子的是哪位妃子?她有何魅力能如此吸引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最恨的三个女人,乾隆最钟爱的女人是谁,乾隆41个妃子谁最受宠

    人们常说,帝王的后宫是佳丽三千人。虽然只是一个虚数,但也证明宫廷之中的女子不在少数。运气好的,可能为嫔封妃,运气差的不仅得不到皇上的宠爱,还会因为份位的关系被其他妃嫔所排挤欺负。然而在乾隆时期,有位妃子已经七十八岁高龄却还受到乾隆召见,这又是为何呢?要知道近些年来乾隆又得了一个“渣渣龙”的称号,这位

  • 日本发现吴三桂反清檄文原版,揭露降清的原因:难怪清朝要抹黑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三桂反清是哪一年,在日本发现吴三桂原版反清檄文,吴三桂为啥反清失败

    清朝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王朝,他们不尊重历史。总是喜欢用丑化敌人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功绩和贡献。比如朱元璋就在清朝遭到了严重的摸黑,清朝的画师手中的朱元璋都是奇丑无比的长脸形象。但事实上根据明朝人在书籍中对于朱元璋的记载却可以发现朱元璋是一个相貌堂堂的人。清朝这么做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朱元璋被摸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