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夺取益州,还得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古时候打仗,都是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才更显得自己更加名正言顺。曹操当年想要夺取徐州的时候,选择的理由是为父报仇。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虽然是名正言顺,但私底下却是心怀鬼胎。
公元221年,曹操进攻张鲁的地盘,刘璋十分害怕。刘备这个时候有了可趁之机,便随同法正带兵两万一起入蜀参与作战。但是在入川的队伍当中,所带领的武将当中,刘备为什么带黄忠魏延,而不是赵云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刘备不得不选择刚刚投靠的将领。
一、黄忠魏延作为新晋成员,更有展露自己能力的想法,更有冲劲
黄忠的战斗力,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展示。黄忠不仅箭术高超,而且黄忠虽然年龄大了,但是战斗力和关羽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被评为五虎上将,也是实至名归。魏延同样是一名新晋的将领,魏延在关羽攻打长沙之时,刀劈韩玄,救了黄忠,打开城门迎接关羽进城。可见魏延并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而是一个有想法、有见识的武将。更何况魏延早就有了投靠刘备的心思,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找到刘备的踪迹。
这两员武将都是有实力的武将,刘备之所以带着这两位一起外出作战,也是有着自己的算盘的,对于新加入的成员,肯定要看看他们的表现如何。同时他们也急迫想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以便可以更好证实自己。
二、黄忠魏延本是荆州旧部,黄忠与关羽不合
黄忠和魏延两人,都曾经是荆州的旧部。那么论人际关系这一块的话,刘备阵营当中的人,肯定比不上这二人。更何况关羽本身就有点桀骜不驯,看不起老将黄忠,张飞之前在徐州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关羽也处理不好和黄忠魏延的关系,那么这两个人会不会也和当年的曹豹一样,把荆州城也给卖了。这个自然是刘备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毕竟荆州也是刚刚拿到手,这份战果可以说来之不易,飘零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地盘。与其将两个人放在荆州不放心,还不如带在身边更加稳妥。以这两个人的能力,不管是上场杀敌还是冲锋陷阵,实力也是非常突出的。
《三国志·黄忠传》: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黄忠成为老当益壮的代言人,同时在刘备收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志》: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在夺得汉中之后,刘备对魏延委以重任。可见魏延的能力和被信任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关羽。刘备这样的做法,显然摆明了就是为了更好的收服魏延。以及向那些荆州的旧派展示了自己唯才是用的做法。
三、关羽和诸葛亮之间,需要一个和事佬
以关羽桀骜不驯的性格,除了自己的兄弟。天下没有几个人可以放在眼中的,就连堂堂东吴的君主孙权,关羽也照骂不误。虽然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先生,但是在关羽的心中,也非常看不起文人,这大概就是自古以来的文臣武将,双方很难合作的缘故吧。关羽最大的缺点就是"恤士卒而慢士大夫",虽然关羽战场上得意,可官场上要不是自己大哥是刘备,估计早就折戟沉沙许多次了。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谋士,如果直接让关羽和诸葛亮两人共事,在刘备的心中,显然是不放心的。对于关羽的性格,刘备自然是最清楚不过了。如果关羽的犟脾气起来,不听从诸葛亮的指挥,那么事情将会变得十分复杂。如果有一个和事佬的话,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这个和事佬便是赵云。赵云的存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两人出现矛盾,赵云可以随时调节。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演义当中,赵云大多数时候都是陪在诸葛亮的身边,以及许多的政令调度,都是赵云代为跑腿办事。
赵云自从跟随刘备之后,长坂坡上七进七出,勇救少主。而且在长时间追随刘备的过程中,忠心的维护刘备的安全,这些在关羽的眼中,肯定也是明白的。赵云和刘关张虽然没有进行兄弟相拜的仪式,但是关羽依然将赵云也看作是自己的兄弟,荆州有了赵云的存在,也就使得刘备可以安心的入川作战。
四、赵云有属于自己的职责
赵云在跟随刘备的那些岁月中,他的任职目标就是保护刘备以及刘备家眷的安全。这在长坂坡就已经显示出来,赵云在曹营千军万马当中寻找幼主以及刘备的两位夫人,毫不惜命。张飞和关羽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演义当中还有过赵云临江截阿斗,当孙夫人想要带走阿斗的时候,赵云出现后及时制止。
虽然表面上刘备并不在乎阿斗,甚至在赵云面前还摔过阿斗一次,但这种表演在当时的情况,是收拢人心的最好的时机。赵云虽然是一名武将,刘备身边更需要这样一个能够帮自己稳定后方的人物。
刘备之所以带着黄忠和魏延入川,一方面是自己身边的武将并不是很多,另一方面是为了荆州的稳定着想。赵云留守荆州更加重要,这个和事佬的存在可以帮助刘备稳定自己的大后方。不至于出现当年的徐州类似的事情,可以妥善的维护关羽和诸葛亮的关系,否则历史上也不会将赵云评为"一代儒将"。以上的原因也是刘备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老百姓如此沉醉于听三国故事,是因为三国演义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一直被大家奉为经典,因为名著内容的厚重感,可以沉淀千年,长久不衰。
对于学生们来说,四大名著内容一直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从小学到中学贯穿始终。尤其是近几年的中高考,对四大名著的内容考察力度很大,且占比趋势越来越高。
学生们读四大名著原版,既耽误时间,还晦涩难懂,读起来相当头疼,比如我自己小时候读红楼,读着读着就睡了,当催眠用。
央视推荐了一套《四大名著演播版》,这套书是专为学生群体打造,书中增加了导读、注释和生僻词注音的辅助设计,专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出版社还特别为此邀请了国内四位知名艺术家,耗时四年为全套书录制了三百小时的高水准音频,学生们能一边看书,一边听音频,一边享受学知识的过程。
现在购买,更有一份非常实用的赠品——四大名著考点分析与习题+人物关系图谱!
四大名著的精华,比如作者简介、人物分析、艺术特色这些,都被浓缩入书中,更重要的还有精选的全国中考、高考的应试真题,读完书马上可以用真题进行测试,巩固孩子学到的书中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