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岁的万历皇帝问张居正: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13个字使人深思

13岁的万历皇帝问张居正: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13个字使人深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93 更新时间:2024/2/6 13:18:06

课间休息之时,神宗皇帝悄悄的请教居正一个问题,建帝当年真的被烧死了?他究竟去了哪儿?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张居正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他在思索,要用什么方式让13岁的小皇帝明白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只能烂在肚子里。但是张居正也明白,小皇帝其实是出于好奇才会这么问,并无其他想法。于是沉思了一会儿后张居正回答,具体下落国史上并未记载,只是有些老一辈的人说,建文帝应该是出家云游了。

而且他还在田州写了一句诗,流落江湖四十秋。小皇帝听完之后长叹一声,下令将诗句抄写下来。张居正却回答说,这是亡国之事,不值得陛下一看。张居正所说的是最见的说法,民间传说建文帝在皇城被攻陷之后,就想办法逃了出来,之后便遁入空门四处游历。有人说,那神秘的红崖天书就与建文帝有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史书上还记载了其他两种说法。

明实录中记载,朱棣继承大统之后,曾给朝鲜国下过诏,诏书上有这么一句话,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另一种说法出自明朝万历年间的钱塘县志,里面如此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见,有遗像。大家觉得哪个说法更值得推敲呢?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第十子究竟做了什么,让朱元璋亲自定恶谥“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兄弟对朱元璋的帮助,朱元璋第十子世系表,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墓文物

    这帮不肖子中有一个比较出彩,那就是鲁荒王朱檀,他是朱元璋儿子中唯一获得朱元璋钦赐恶谥的,《明史》称“帝恶之。”表明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非常不满的。任何事物都有个发展的过程,朱元璋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宗族血亲的人,对儿子更是关爱有加,朱檀走到被他厌恶那一步,完全是自己作的。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生母是朱元

  • 徐渭:在痛苦中浇灌出的“中国式梵高”,一生坎坷的明朝第一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徐渭:明珠无处卖,闲掷野藤中 明代有所谓三大才子之说,即解缙、杨慎和徐渭,解缙就不用说了,《永乐大典》总编撰,才高八斗之人;杨慎就是杨升庵,写那个《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成都人,再有就是这诗书画冠绝天下的徐渭了,不过现在他们都被唐伯虎祝枝山一类的江南才子的影视剧给弄混了,声名反而不如上

  • 历代都以曹魏为正统,为什么到了宋朝,却开始以刘备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巅峰时期与曹魏实力对比,曹魏和刘备谁是正统,蜀汉刘备与曹魏

    至少在宋朝之前,各朝代的史书基本上都是以曹魏为正统的。原因其实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因为三国志成书是在司马氏建立的晋朝,而晋朝的江山是从曹魏手里篡夺来的,如果不承认曹魏的合法性,司马氏的合法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从三国志开始,都是以曹魏为正统,来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而从曹魏时期开始,就以

  • 崇祯为什么用三片肉一碗冬瓜汤祭祀朱元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就祭祀来说,历朝历代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仪式所纪念的朝代的开国之君,所纪念的是一个皇室的列祖列宗。在古代的时候,古人非常相信祖先对于后辈的保佑,对于后辈的照顾。他们会认为,只要将祖先供奉好了,就能够得到一定的庇护,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那个时候的帝王

  • 古人如何留住人才?刘备为此人当众大哭,朱元璋得此女才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刘备朱元璋谁最励志,朱元璋和刘备谁最厉害,刘备和朱元璋的历史

    ▲刘备与诸葛亮 一、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出入沙场,他有勇有谋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可惜的是,他的建议始终得不到采纳,韩信也得不到项羽的重用。于是,他转投了刘邦麾下。刘邦对于韩信的到来并没有过多在意,给了一个管理粮草的职务便不在过问。韩信大失所望,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在一

  • 此人武功高强,却在包拯死后莫名失踪,原因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包拯死亡的真相,包拯神像,包拯铡三个儿子

    包拯一生断案无数,他在治理的地方上,百姓安居乐业,很难见到什么江洋大盗。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做法,也侵犯了很多权贵的利益,使得他在朝中树敌无数,都想至他于死地。在宋仁宗嘉佑七年左右,包拯在枢密院突然疾病发作,尽管皇帝及时派了御医,但包拯在多年的劳累下,已然积劳成疾,病入膏肓了。包拯回到府上,知道自己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胜利后,首席功臣丘福,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靖难前参加过哪些战斗,朱棣靖难多亏了谁,丘福与朱棣

    那么首席功臣丘福,最后的结局如何?丘福本就是军旅出身,在朱棣麾下服役,积功至千户。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以朱允炆为皇太孙。而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即位伊始他便采纳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而朱棣作为塞边九王之中此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藩王(此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已经去世),

  • 宋太宗结束了群雄割据,一统天下,为何后世对他大多是差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太宗治国,宋太祖宋太宗统一了哪里,历史上真实的宋太宗的国力

    宋太宗之所以会得到如此多的差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德不配位。首先,宋太宗得位不正,对于这个问题,他永远都没有办法解释清楚。他的同胞哥哥是赵匡胤,赵匡胤50岁那年暴死在宫中,同一天内,作为弟弟的赵光义继承皇位。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这明显是有预谋的,赵匡胤没有什么大病,莫名暴死这件事情几乎没人相信。此外

  • 他躲过了朱元璋的“狡兔死”,没躲过朱棣的“走狗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和朱棣谁更残暴,朱棣与朱元璋的故事,朱棣晚年对朱元璋有什么影响

    耿炳文,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濠州(今属安徽凤阳)人,生于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大明开国功臣之一,其父亲耿君用曾任职管军总管,父亲去世后,耿炳文承袭了父亲的总管职位。耿炳文英勇善战,曾多次击败张士诚义军,跟随常遇春、徐达征战山西、陕西等地,战功卓著,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官职。明朝建

  • 开国六公爵的死,几人正常,几人意外 朱元璋是否有杀功臣之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杀的功臣一览表,朱元璋杀功臣严重后果,朱元璋追封哪些公爵

    俗话说:逆境出人才,时势造英雄,在元末农民起义纷纷的动荡时期,各路英豪汇集人马,为了推翻元朝的暴政,也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奖品——皇位,而在疆场驰骋。经过多轮角逐,最终以朱元璋的胜出而告终。朱元璋的胜利是在他本人指挥有方,手下武将出力、文人出谋的情况得到的,那么在他位登九五之后,自然就需要封赏这些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