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陈友谅的奋斗史,其实可以发现他混的也不差,可是最终还是输给了朱元璋。
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穷苦出身,陈友谅是生长在一个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上门女婿,连自己原来的姓都改了,所以生活得并不轻松。
陈友谅从小非常的有眼界,可谓是读书习武,后来还当过县吏,但显然这不是他的目标,所以说趁着天下大乱他投身红巾军,很快就在这炮火连天的生死年代里混的是如鱼得水,一路功升元帅。
陈友谅也是个很角色,在红巾军里他亲手灭掉了老领导徐寿辉,坐上了东路红巾军系的头把交椅,手握军队,这陈友谅一路打过去成为了长江以南最强的力量。
而他那支出名强悍的军队更是以纪律优良著称,他不仅有近百万精锐军队,更有稳固的湖广大后方作为支撑,但是陈友谅为什么会输呢?
陈友谅这个人性情非常强硬,而且还特别多疑,他喜欢以权术来控制属下,并且他还自称皇帝,尽占了江西、湖广之地,自己觉得特别了不起,想向东攻取应天府。
朱元璋自然也怕陈友谅,但是他更怕的是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于是朱元璋想了个办法,他先派人直取广信府断其后路,又设计命令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来引诱他。
陈友谅果然是率水师东下到达了江东桥,他呼叫康茂才的时候没有人应答,此时他才知道自己被骗,结果陈友谅大败,还接连丢了好几块疆土。
眼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缩水了,陈友谅十分来气,拍案而起,动员了六十万精锐大军,悍然发动了对朱元璋的总攻,而兵锋所指的第一站就是朱元璋的重镇南昌。
在这之后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上演了元末战争史上著名的南昌保卫战,陈友谅率精锐部队发起了接二连三的猛攻,拼上了火铳、火箭、火炮、投石机等一切当时的大杀器。
没想到遭到了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强硬抵抗,死拼硬打了差不多三个月,硬是牛皮糖一般的把这陈友谅六十万王牌给死死拖住,不得前进一步。
此时的陈友谅军队伤亡过半,士气严重低落,在朱元璋的诱惑之下,他手下的人先是三三两两的偷跑,然后是成群结队将领带着士兵逃跑,就这样像开闸的洪水一样让陈友谅成了光杆司令。
而等到陈友谅仓皇的带着残兵逃跑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在泾江口悲惨中箭,其实陈友谅并不是没有忠臣良将,但是他就是过于自信,偏激固执,不听逆耳忠言,不信属下劝告,我行我素,集结举国之兵作孤注一掷,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连命都搭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