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这样一位天降大任者,到底为何被崇祯处死?

袁崇焕,这样一位天降大任者,到底为何被崇祯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56 更新时间:2024/2/19 17:11:01

一、擅主——袁崇焕没有奏明崇祯便将毛文龙处死。

据说袁崇焕早就想除掉毛文龙,但起初并未起杀心。他首先遣部臣理晌, 其目的欲通过清理晌银, 撤毛文龙的帅位。谁料毛文龙“恶文臣监制,抗疏驳之” , 于是袁崇焕便以阅兵之名,召毛文龙至双岛,然后再用所谓的“十二罪”将其处死,其中最主要的罪证是毛文龙“糜响”。毛文龙被诛杀的消息传到崇祯耳中时,崇祯十分震惊,但由于战事还需倚仗袁崇焕,便没说什么。可后来袁崇焕自己却给其部下“增响银至十八万” ,这使崇祯不得不忌惮袁崇焕。

二、己巳之变后,众人对袁崇焕的态度由期待转成失望。

在袁崇焕杀毛文龙三个月后,即崇祯二年(1637)十月,后金一改往常,绕过山海关,直奔长城关隘龙井关与大安口。一路上后金军队所向披靡,接连攻克遵化、 蓟州、 永平、 迁安等地,直至兵临京畿城下。京畿百姓惶恐不安,崇祯帝措手不及,临时起用孙承宗, 立即召回袁崇焕,并第一次号召全国各地起兵 “ 勤王” (即救援有难的君王)。 一时之间“天下勤王兵先后至者二十万” ,而袁崇焕也及时赶来救援,敌对双方在京畿地区相持数月。

虽然该战役最终以后金东退结束,但明朝在这次战役中死伤惨重,而且后金强劲的军力使崇祯帝建立在袁崇焕五年复辽承诺的梦想化成泡影。除此,不少大臣与市井小民也不再对袁崇焕抱有期望,甚至联想到他在天年间与后金擅自议和的前鉴,于是对其破口大骂。正所谓“都人骤遭兵, 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这些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崇祯帝对袁崇焕的态度。

三、挑拨——皇太极用计谋挑拨袁崇焕与崇祯帝及众人的关系。

己巳之变后,众人对袁崇焕的五年之约早已破灭,而皇太极却趁机火上浇油。他放风说己巳之变乃袁崇焕与后金的密约,为的是逼迫明庭与后金和谈。另外他又故意让被俘虏的太监偷听到“袁崇焕”和后金正在私下交易,并放他们回去奏报崇祯。

四、袁崇焕乃明朝政党的牺牲品。

党争是明朝政治的一大毒瘤。天启年间,魏忠贤极力打压东林党人。崇祯上位,去除魏忠贤阉党后重用东林党人。但魏氏阉党并没有全部根除,而袁崇焕则与东林党交好,所以在已巳之变后,这群魏氏余党便趁机弹劾袁崇焕,这无疑加深了崇祯帝对袁崇焕的疑心。

总而言之,袁崇焕死于崇祯帝的多虑,而崇祯帝也为此付出生命与丧国的代价。至于袁崇焕,他是值得后世尊敬的。尽管他没有履行对崇祯的诺言,也曾有过与后金议和的举动,但他对明朝的忠心从未动摇。至于那些说他杀死毛文龙后引发的一系列后果,笔者以为其相关性太过单薄。

更多文章

  • 如果赵构坚决支持岳飞北伐不肯议和,会有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构对岳飞起了杀心吗,赵构和岳飞北伐抗金,赵构为什么不怕岳飞北伐

    绍兴十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相继在郾城、颖昌大败金国,准备乘胜收复汴京开封时,宋高宗赵构以金字牌御札将其召回,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假如说赵构在绍兴十年绝对信任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岳飞能取得多大的战绩?岳飞早就规划好了北伐的计划,要20万大军统一指挥北伐,第一步收复黄河以南,第二步收复河北乃至燕云十

  • 身为汉人,刘秉忠帮忽必烈灭宋建元受万世骂名,究竟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明史·姚广孝传》记载,袁珙第一次见到道衍和尚时下了一句著名断言:“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而姚广孝闻言后的反应则是“大喜”。这句断言翻译过来大致意思就是:你(道衍)真是个奇特的和尚!眼睛呈三角形,好像病虎一般,必然生性残暴嗜杀,是和刘秉忠一样的人。这则短短的记载中出现了

  • 魏忠贤权倾朝野,为何崇祯上任三个月就把他干掉,没有反抗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祯怎么把魏忠贤除掉的,崇祯是怎样拿下魏忠贤的,魏忠贤能废崇祯吗

    愤而离去的魏忠贤言归正传,看到电影最后,大家可能会有个问题,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九千岁怎么在区区三个月内就被自己扶持上位的崇祯小皇帝赶回了老家,而且一点反抗都没有?这一点要从明朝的宦官制度说起。在最早的时候,宦官的出现是为了补充宫内劳动力的不足,但随着后来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宦官就跳了出来,充当一

  • 13岁的万历皇帝问张居正: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13个字使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评价,历史上的万历张居正,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有什么关系

    课间休息之时,神宗皇帝悄悄的请教张居正一个问题,建文帝当年真的被烧死了?他究竟去了哪儿?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张居正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他在思索,要用什么方式让13岁的小皇帝明白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只能烂在肚子里。但是张居正也明白,小皇帝其实是出于好奇才会这么问,并无其他想法。于是沉思了一会儿后张居正

  • 朱元璋的第十子究竟做了什么,让朱元璋亲自定恶谥“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兄弟对朱元璋的帮助,朱元璋第十子世系表,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墓文物

    这帮不肖子中有一个比较出彩,那就是鲁荒王朱檀,他是朱元璋儿子中唯一获得朱元璋钦赐恶谥的,《明史》称“帝恶之。”表明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非常不满的。任何事物都有个发展的过程,朱元璋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宗族血亲的人,对儿子更是关爱有加,朱檀走到被他厌恶那一步,完全是自己作的。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生母是朱元

  • 徐渭:在痛苦中浇灌出的“中国式梵高”,一生坎坷的明朝第一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徐渭:明珠无处卖,闲掷野藤中 明代有所谓三大才子之说,即解缙、杨慎和徐渭,解缙就不用说了,《永乐大典》总编撰,才高八斗之人;杨慎就是杨升庵,写那个《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成都人,再有就是这诗书画冠绝天下的徐渭了,不过现在他们都被唐伯虎祝枝山一类的江南才子的影视剧给弄混了,声名反而不如上

  • 历代都以曹魏为正统,为什么到了宋朝,却开始以刘备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巅峰时期与曹魏实力对比,曹魏和刘备谁是正统,蜀汉刘备与曹魏

    至少在宋朝之前,各朝代的史书基本上都是以曹魏为正统的。原因其实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因为三国志成书是在司马氏建立的晋朝,而晋朝的江山是从曹魏手里篡夺来的,如果不承认曹魏的合法性,司马氏的合法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从三国志开始,都是以曹魏为正统,来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而从曹魏时期开始,就以

  • 崇祯为什么用三片肉一碗冬瓜汤祭祀朱元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就祭祀来说,历朝历代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仪式所纪念的朝代的开国之君,所纪念的是一个皇室的列祖列宗。在古代的时候,古人非常相信祖先对于后辈的保佑,对于后辈的照顾。他们会认为,只要将祖先供奉好了,就能够得到一定的庇护,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那个时候的帝王

  • 古人如何留住人才?刘备为此人当众大哭,朱元璋得此女才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刘备朱元璋谁最励志,朱元璋和刘备谁最厉害,刘备和朱元璋的历史

    ▲刘备与诸葛亮 一、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出入沙场,他有勇有谋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可惜的是,他的建议始终得不到采纳,韩信也得不到项羽的重用。于是,他转投了刘邦麾下。刘邦对于韩信的到来并没有过多在意,给了一个管理粮草的职务便不在过问。韩信大失所望,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在一

  • 此人武功高强,却在包拯死后莫名失踪,原因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包拯死亡的真相,包拯神像,包拯铡三个儿子

    包拯一生断案无数,他在治理的地方上,百姓安居乐业,很难见到什么江洋大盗。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做法,也侵犯了很多权贵的利益,使得他在朝中树敌无数,都想至他于死地。在宋仁宗嘉佑七年左右,包拯在枢密院突然疾病发作,尽管皇帝及时派了御医,但包拯在多年的劳累下,已然积劳成疾,病入膏肓了。包拯回到府上,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