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的遗诏是真的吗?明朝果真远迈汉唐?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

朱棣的遗诏是真的吗?明朝果真远迈汉唐?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36 更新时间:2024/1/19 5:35:50

这或许是近些年,对明朝最霸气的总结,在网络上,其实还流传着一个更霸气的版本,据说还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遗诏: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礼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

怎么样,这份遗诏非常霸气吧?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份遗诏很可能是网络上新编的,主要就是对明朝的一个总结,并不是朱棣的遗诏。即使不是遗诏,可朱棣却也做到了这些事情。

《明史》中,讲述朱棣统治时期,远迈汉唐。

朱棣虽然是篡位夺取了皇位,但是他的确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朱元璋和朱允炆奠定了这个强大帝国的基础,朱棣将这个帝国带向了辉煌。

天子守国门:

朱棣在位期间,将国家的都城从南京,迁徙到了北京,并且在这里建立了浩大的紫禁城,此后六百多年,一直到今天,这里都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当年朱棣被分封为燕王,驻守在北京这一带,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守北方的蒙古大军南下。所以朱棣敢把国都迁徙到北京,说明他有天子守国门的志气。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明史》

这跟当年三国时期,孙权拿下荆州以后,立刻将都城从南京迁徙到了武昌一样,把国都迁徙到前线,才能让君王大臣们时刻提高警惕。

不联姻、不称臣、不纳贡。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非常伟大的两个王朝,一个奠定了汉民族存在的自豪感,一个奠定了封建时代的巅峰时刻。

可是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依靠和亲政策,才保全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汉朝从刘邦开始就送女人去匈奴和亲,唐朝比较著名的和亲,是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和亲。明朝是没有和亲政策的。

宋朝的时候,是封建时代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可是他们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重任,北有大辽、大金,西有西夏,南有大理,连河西走廊都没收回来,更别说新疆地区了。

为此北宋不断用岁币,来保证边境的和平。不仅给大辽、大金岁币,还要给西夏岁币。实在是非常耻辱的一件事。南宋更是向大金称臣,称大金为上邦宗主国。明朝也没有向任何国家称臣,更没有岁币这一说。

万国来朝,不输汉唐。

朱棣是个比较喜欢折腾的人,或许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打造了一系列战船,让自己的心腹郑和,带着大军出使海外。

这一举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航海,差点比西方提前进入航海时代。郑和在海外不辱使命,将明朝的辉煌和气派,传遍了四方。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明史》

最终各路国家都派遣使臣前来向明朝朝贡,多达三十多个国家向明朝进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完全有了天可汗李世民的形象和气质。

明朝皇帝,实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夙愿。

景泰皇帝,遵循天子守国门。

明英宗朱祁镇,年纪轻轻就带着大军亲征瓦剌,结果被瓦剌人打了个大败,他本人也被瓦剌人给抓走了。

这个时候明朝群龙无首,不少大臣表示,还是学习南宋迁都,放弃北方的半壁江山。这件事遭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强烈反对。

在于谦的支持下,景泰皇帝朱祁钰登基称帝,稳住了局面。朱祁钰的确是好样的,他顶住了瓦剌人的进攻和威逼利诱,使得大明朝没有失去北方的半壁江山。

可以说如果没有朱祁钰和于谦的话,那么北京城将会再次成为瓦剌人的领地,从而使得整个北方都失去了屏障。明朝将提前一百多年灭亡。

崇祯皇帝,做到了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朱由检,被称之为亡国之君中最勤政的一个。他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情况非常危急。

北边有满清大军,西边有李自成的大顺军,西南有张献忠的大西军。此外南方各路军阀诸如左良玉、郑芝龙等人都不听从崇祯皇帝的调遣。

崇祯在大顺军打到了城下的时候,依旧没有想过投降,或者说是南迁。即使想过,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明史》

最终李自成大军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将后宫女子杀光以后,自己跑到煤山上上吊自杀了。他无颜面对祖宗,所以以发覆面。

崇祯皇帝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君王死社稷。社稷都要完蛋了,君王还苟活着干什么呢?他不怕死,他只是害怕面对自己的祖宗。

总结:这句所谓的遗言,其实是明朝所有皇帝合力打造出来的。

光说朱棣这一代皇帝,那是做不到这么多事情的,明朝之所以有如此高如此多的赞誉,那是因为明朝的皇帝们有很多都是很有骨气的。

正是因为朱棣、朱祁钰、朱由检等等这些皇帝的努力,才打造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口碑。由此可见,遗诏虽然是假的,但是气节一点都不假。

更多文章

  • 如果登上皇位的是朱标,那么朱棣敢造反吗?朱棣:我没那么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斗得过朱标吗,历史上的朱棣真的很尊重朱标吗,朱标没死朱棣会不会造反知乎

    其实不会的,因为他根本不敢去抢皇位。因为朱标是正统的继承人。按照当时的制度,朱元璋立长子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而朱棣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说法,这才让自己的皇位变得名正言顺。因为在朱标死后,他就是嫡长子了,是第一继承人,还有朱标是朱元璋最满意的一个儿子,要不然也不会在朱标死后跨过儿子,让孙子朱允炆

  • 李禺是宋朝三流诗人,写了一首回文诗《两相思》,让后人记住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煜最好的三首诗,李煜最有造诣的十首诗,李煜作诗风格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唐诗指的是唐朝时期的诗歌,是唐代一代代文人的文学凝萃,也是华夏文化最精髓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唐诗堪称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

  • 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内阁首辅是否等于丞相?内阁制度最合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创建内阁,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废掉丞相一职,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有什么后果

    丞相是历代宰相当中的某一个形式,宰相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先秦时期的太宰、相邦、相国等,汉朝的丞相、大司徒,隋唐的尚书令、中书令、中书舍人、左右仆射,宋朝的同平章事,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等。由此可见,朱元璋当年废除的,只是丞相的职位,并没有废除宰相制度。也就是说朝廷里面不

  • 宋朝难得的开边将领,可惜没生在汉、唐,浪费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将领一览表,宋朝唯一出名的将领,宋朝时期的各种大将军

    当然是领土,没有领土,你还能在地球上立足吗?时至今日,领土之争依然是很多国家之间的重要争端,如果说其它问题还可以协商,但领土问题绝对不容商量,他们是寸土必争!然而,回到1000年前的宋朝,他们似乎不这样想,领土第二,和平才是第一。终宋一朝,你就没怎么看到他们开疆拓土,反而是经常被别人打得割地求和。宋

  • 刘伯温临终时,为何要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17年后终于顿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死后为什么要送鱼给朱元璋,刘伯温给朱元璋送鱼究竟有何深意,刘伯温为啥送一筐鱼给朱元璋

    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重臣,也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明朝开国元勋,更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他曾参与过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的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因此成为了朱元璋身边比较著名的谋士,在他的帮衬下朱元璋平天下。而刘伯温从小就天资聪明,又10分的好学,聪慧过人的他学任何事情都非常的快,

  • 谁能给明朝续命?张居正管改革,戚继光和孙承宗管军事,王阳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戚继光和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重用戚继光,戚继光的晚年和张居正的晚年

    这四个人才,其实或多或少都为延缓大明王朝灭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放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肯定是不一样的。带兵的在和平时期,不顶用。治国的在战乱时期,同样也不顶用。张居正属于改革派,他在明朝经济衰败的时候作用最大。万历初年,张居正出任首辅大臣,成为了大明王朝实际上的领导人。他在任期间,严格执行了

  • 周末社科讲堂丨回首宋朝历经千年的服饰,领略纺织技艺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宋朝服饰科普,宋朝服饰中的秘密

    末社科微谈最近热播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剧中的服装更是圈粉无数。宋朝经济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朴素和理性成为了宋朝服装的主要特征。本期的周末社科微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宋朝的服装。宋代女性服装宋朝在具体的服装上

  • 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非常便宜,当地人不敢拒绝乞丐的乞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物价一览表,明朝物价与生活水平,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

    古代中亚的商人不过阿克巴尔的运气或许是差了一些,他先后将这本书献给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可是都没有引起苏丹的重视,以至于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这本书的手稿才在伊斯坦布尔的皇家档案馆中被发现。阿克巴尔并不是第一位抵达东方的波斯人,而且相比于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他的名气确实小了很多,在撰写这本书之前

  • 没有宰相,皇帝会当得很累,为何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由什么处理朝政,朱元璋最后废除宰相制没,朱元璋废除宰相好吗

    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废除宰相制度时,可能是因为感到宰相的权利,已经对自己本身的政治掌握权利造成严重的威胁,这让朱元璋皇帝常常感到没有一国之主的权威,所以无奈之下,明太祖朱元璋只能选择努力废除宰相这一种制度。而那个时候,在宰相制度还没废除之前,其实朝廷在那个时候也就只有五个宰相,他们分别是徐达、李

  • 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花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灭亡时还有多少白银,明朝灭亡与白银的关系,明朝后期财政去了哪里

    但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从这里就不难发现,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亡。自古后宫乃是全国大多数女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希望自己有机会进入皇宫,与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皇帝来上一段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