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樊城之战紧接着刘备夷陵之战,蜀国突然不会打仗了?

关羽樊城之战紧接着刘备夷陵之战,蜀国突然不会打仗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3/12/22 7:48:43

如果说关羽樊城之战是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的失败,那么刘备的夷陵之战能说明什么呢?难道蜀国突然就不会打仗了吗?从诸葛亮后期的战斗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答案?诸葛亮与魏军的交战中最得意的一次当属击杀张合的战役,张合在魏军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代表魏军实力的根基,诸葛亮击杀张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撼动了魏军的军事力量的根基。为何诸葛亮却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说了一句上当了?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击杀了张合是否属于上当了?转个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击杀了张合究竟是蜀军赚了还是赔了?不然的话怎么又有是否上当一说呢?蜀军本不该皆大欢喜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从魏国的曹植身上我们或许才可以得到最合理的解答,那就是曹植作的诗里其中有一句相煎何太急?相煎何太急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国时期的公式,相煎何太急?急还是不急?

主要还得分人,对于这个问题还得再从另一个人物形象中再找答案?再说赵云,赵云北伐时遇到了韩德,从秒杀韩德的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相煎何太急,到底急不急的道理。据三国演义里的描述,赵云军与韩德军相遇后,从开始搭话到韩德兵败,韩德军的将领把赵云从上到下骂了一个遍。韩德骂赵云骂的有没有理呢?就差把赵云的祖宗十八代给骂了个遍了,本来是正常常规的两军交战,这一方的将领被人在嘲笑业务范围内的处境之外连本人的一切也受到了语言的威胁,那么再按常规来说呢?赵云即便不是为蜀军出气也得碍于自己的面子硬上吧?即便自己的面子不要紧,蜀军的任务必须上心吧?所以韩德硬是把赵云置于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那就是得找你拼命。曹植的相煎何太急就是如此,而从三国后期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不论曹操刘备还是孙权,走的都是客气的路线,就是相煎何太急的路线,从三国后期我们也可以看到失败者都是把自己置于了太急的处境,所以就被煎了,煎的急不急主要看逼得急不急。

而整个三国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从失败者何进张角董卓袁绍袁术,无非就是把自己煎的太急,也把别人煎的太急,最后只能把自己煎的太急。三国后期里的战役也就北伐赵云击败韩德军,诸葛亮击杀张合的战役,还有诸葛诞和文鸯打得比较狠了,而诸葛亮在击杀张合的战役中,虽然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却是诸葛亮随口发出的中计了这样的感叹?这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急了,谁急谁就是出头,出头代表着什么?打仗就要有伤亡,除了伤兵还有普通的农民,打仗就代表了要有士兵和平民的伤亡,势必会遭到谴责,得不偿失。可以看出,三国后期基本属于难得的和平时代,没有人挑起战争,哪一方挑起战争都是费力不讨好,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中,除了真心的好战将领会想打仗,更像是拉着部队到处游行探索地形,三国后期哪一方有好战将领,哪一方就会遭受失败,诸葛亮就诠释了这个道理,北伐几次除了损失最小化,最大成果就数击杀张合,而诸葛亮还感叹中计了,因为这显得诸葛亮不热爱和平了。从关羽樊城之战和刘备夷陵之战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大的伤亡谁也不愿意,那有人会说不对啊,刘备把蜀国的军事力量都损失殆尽了,伤亡不大吗?

夷陵之战中刘备军的失败被称为被吴军大破之,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从大部分死伤和逃散中,我们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但是受伤和逃散我们也不知道,反正车船和其它军用物资丧失殆尽,而丧失殆尽是损毁了还是保存完好,让吴军缴获了,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关羽樊城之战和就被夷陵之战都有一个现象,士兵一哄而散,却没有任何关于逃兵的大事件,夷陵之战不但士兵一哄而散,还将车船一并物资丧失殆尽。

更多文章

  • 刘邦庙号是汉太祖,为何却被后世称为“汉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为什么叫汉高祖而不是汉太祖,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还是汉高祖,刘邦庙号是汉太祖吗

    商太祖:成汤。商太宗:太甲。商世祖:盘庚。商中宗:太戊或者祖乙。商高宗:武丁。商世宗:祖甲。分歧在于,《史记》记载,商中宗是太戊。《竹书纪年》称,商中宗是祖乙。这七位君主,也是上古先秦史籍中,商朝历代君主中公认的明君。【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夫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而商朝

  • 一代霸王项羽,竟被张良以此计唬住错失良机,遗憾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良和项羽,项羽一生事迹及评价,项羽十大经典故事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彭城(今徐州),有一场激战。刘邦和谋臣张良守在彭城,彭城之外全是项羽的兵马,双方激战多日没分胜败。眼见城破,刘邦很是着急,便让张良想办法。张良说,当今之计,只有逃离彭城。刘邦说,城外全被楚军包围怎么能逃离呢?张良说,以假当真迷惑敌人,我们便可将兵马撒出,悄悄逃走。对,

  • 别再受三国演义影响了,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怎么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禅扶不起阿斗原因,怎么判断刘禅扶不起阿斗,刘禅为什么扶不过阿斗

    首先,我们先看刘备的态度,刘备有4个儿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其中刘封是义子,肯定不在刘备考虑之列,刘禅是长子,按惯例皇位是他接班,但是在三国时期,蜀汉新建,内根基不稳,外魏、吴虎视眈眈,所以作为枭雄的刘备在考虑接班人一定慎之又慎,试想刘备奋斗大半生,最后才辛苦建立基业者,从他用人与看人都有一定

  • 如果楚怀王非庸主,为何他无法自保,以致被项羽所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怀王和项羽什么关系,楚怀王和项羽被谁杀死,项羽杀楚怀王是哪一年

    而对项羽来说,自巨鹿一战掌握北线楚军,并威服诸侯之后,不但楚国上下诸将无人可以与之为敌,就连其他诸侯也只能俯首听命,有此实力又怎会将芈心放在眼中。对于其他楚系将领来说,项羽势大难以与之为敌,与其和他对抗,不如顺服于他,以保权位。因此当项羽分封天下时,楚系将领(刘邦、英布、吴芮、共敖等皆先后就国,反抗

  • 外忧内患后继空,汉成帝的失策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成帝的悲惨命运,历史上真实的汉成帝,汉成帝的政治现状

    公元前33年,汉成帝刘骜即位,初掌大权。母以子贵,外成自然鸡犬升天。刘骜很快在母后的威慑下,封舅舅王风为大司马、大将军。武帝以后形成一个惯例,凡任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在三公之上,并且可以专揽政权。从此,汉成帝几乎是大权旁落,在以后的二十几年里,似乎并没有那种一言九鼎的感觉。后来,这种情况则更加严重

  • 三国一段影响深远的经典历史,随历史洪流下台,但其贡献不容置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十大经典史书,三国中最好的历史资料,三国最有代表性的历史

    三国在这段故事中,一一登场的英雄豪杰们,也成了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清楚诠释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所谓三国,指的是魏,蜀,吴,这三国。这段战争不断,英雄辈出的历史,起源于西元二世纪末的东汉末年,前后总共涵盖了有九十七年漫长的时光.元末明初

  • 曹操的成功是一种偶然?别闹了,那么大的智囊团你当只是摆设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分钟看透曹操的成功之处,曹操智囊团完整视频,曹操的成功能力有哪些

    曹操在决策上所用的方法原则是众议制,让众参谋(甚至有时武将也有)各抒己见,再由他自己从中选取好的建议、方针来实行。看起来平平无奇,大家都是这样做,但曹操能够特别成功,主要在于几个部分。深知各种意见的重要性:这点一样可以拿郭嘉建议轻兵攻乌桓一事来说。说实在的,这个策略风险的确不低,曹操自己带兵攻打的过

  • 三顾茅庐之时关羽与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险使刘备失去诸葛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顾茅庐刘备张飞诸葛亮的关系,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三顾茅庐中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

    在刘备第三次要去隆中找诸葛亮的时候,关羽认为,诸葛亮只是空有名声,却无实学的草包.而张飞是怎么看待诸葛亮呢?关羽觉得诸葛亮起码有些虚名,张飞则认为诸葛亮只不过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乡野匹夫罢了.更何况,在孔明出茅庐,甚至是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之前,他的名气实质上只存在于荆州一带的学术界里,因为与他来往的都是

  • 历史上的曹操跟刘邦都是一代开创者,那么他们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与曹操是同一个年代的吗,曹操和刘邦军事能力谁厉害,曹操与刘邦哪个年代早

    曹操自幼因背负宦家之名身受其励.故奋发图强.自省审人.标准的后功利主义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早期因创业艰困故重名声轻小利.崛起之时于官渡之战败袁世家族.官渡之战因袁世内部分裂且娇战而胜.虽演义定为天时.实其一生.虽用人唯才.但未曾信人.刘邦与曹操成功的因素很多,基本上可以归类出几个原因:2.意志坚强

  • 诸葛亮应该派谁守街亭?如果重用此人,张郃会提早3年退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和张郃谁更厉害,诸葛亮张郃,诸葛亮如何评价张郃

    自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为了完成诸葛亮的刘备的遗愿,他平定南中地区,并处理好与东吴的关系,挥军北上,展开第一次北伐,没想到诸葛亮却让马谡守街亭,导致蜀军大败而归,如果当时诸葛亮重用这名大将,张郃可能就提前3年退休了,这人就是魏延。公元228年,诸葛亮带了20万精兵突袭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