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非洲出土明朝古墓,挖掘后专家感叹:600年前中国真强大

非洲出土明朝古墓,挖掘后专家感叹:600年前中国真强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4/1/26 17:05:33

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丝绸之路的存在,这是一条极为遥远的年代,开发出的商业贸易路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一条东起长安,西至欧洲的贸易路线也随之出现,当时这条路以如今的西安为起点,穿过我国境内的甘肃和新疆两省,西延伸至中西地区,这条商路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古代各国的经济贸易。

与之对应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了,早在商周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已经显现,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探索,到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繁盛时期。而且在非洲出土明朝古墓,就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很大的关系,挖掘后专家感叹:600年前中国真强大

非洲惊现明朝古墓

2018年,距离我国疆域数千公里外的非洲大陆上,一座明朝古墓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上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这座古墓位于肯迪尼管辖内的内拉穆群岛其中的一个岛屿,叫做帕泰岛。当地居民偶然间发现了这座墓葬的存在,随后消息由媒体报道后,迅速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人们都非好奇,数百年前的明朝人,怎么会在非洲留下墓葬。

帕泰岛是肯尼亚的一个重要岛屿,因为这里拥有肯尼亚的最大港口之一。虽然地处非洲,但是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与中国有关的古老传说。根据传说来看,在数百年前的明朝时期,曾经有一直来自中国的大船在帕泰岛附近搁浅,因为船体损坏严重,于是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水手,决定就此扎营生活,等船修好了之后再继续出发。可是大船损毁的实在太严重,再加上帕泰岛上并没有趁手的工具,只好在这里度过生。这个传说也有些证据去印证,因为当地的很多生活习惯,都和中国一样,岛上还有一部分人长相酷似中国人。

古墓来源的探究

根据史书记载,郑和曾经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当时的中国造船技术经过数个朝代的积累,已经拥有了密度高、结构紧实的船体,这种船稍加改造就可以应对长途航行。当时的船上已经可以配置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洗漱空间,甚至可以在船上进行娱乐活动,以及一些小范围内的动物饲养和蔬菜种植,这一切也给郑和带队前往海外,提供了必备条件。而且根据当时的典籍记载,科学家们也还原出郑和曾经的航海路线,其舰队最远到达过东非、红海地区。

而且在岛上一些古老家族的传言中,也能听到一些之前郑和舰队来访过得痕迹。但仅仅凭借这些,也不能断定帕泰岛上生存着中国人的后裔。因此有中国专家曾经到访肯尼亚,专门去调查,希望找到一些踪迹。但当地因为没有字记录历史的典籍,而且因为多次战争的影响,很难找到有用的线索。最后国家派出一支专业的科考队,经过队员们仔细研究和探索,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在这个岛上,很久以前有一种职业,这些人负责去海里捞取沉入海底的瓷器,而且科考队还发现了一些这些人存放瓷器的遗址,这几乎可以确定,曾经有中国商船来过这里。

另一个惊人发现

2017年时,中国和美国,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一起在帕泰岛上进行调查。结果在考察中,挖掘出一个中国人的遗骸,经过对骨头的专业鉴定,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的主人,是六百年前的明朝人,大约是与郑和同一个时代生活的人。之后科学家们又在岛上的一个偏僻村庄有了新的发现,这里有一个墓葬群,下葬的风格却与当地极为不符。除此之外,坟墓中还有大量的陶瓷制品。这些证据叠加在一起,都在昭示着这个岛上的居民,有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人的后裔。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仅将中国人带到非洲大陆,还有着其他诸多重要意义。他在那个时期,让东南亚的诸多小国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在贸易中,带回了大量我国所没有的香料以及一些特殊物品,并且创下纪录,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行活动。

参考资料:《明史稿》

更多文章

  • 锦衣卫发明出的“弹琵琶”酷刑到底有多残忍?每当用一次就百骨尽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锦衣卫的酷刑有哪几种,锦衣卫最厉害的刑罚,古代锦衣卫酷刑

    很多人都喜欢研究历史,有不少人喜欢历史都是源自于某个人物及某个时代,甚至某个事件。也许正是由于这些故事的存在,让人们眼中的历史不再是位形容枯槁的老人,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孩童,他古灵精怪,头脑聪明,让人想一直探索下去,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神秘。我们在不少影视节目里,都会看到一种官方的组织——锦衣卫,这样的

  • 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父子俩的后世评价为何一高一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宗朱瞻基,朱瞻基和朱祁镇谁厉害,如何评价明英宗朱祁镇

    实际上,宣宗朱瞻基跟英宗朱祁镇父子无论是在性格、人品还是在位时做出的成绩都相差无几,可以说半斤八两,不分伯仲。两人的人品还行,都比较重感情,还很敬业,虽然没能像祖上朱元璋那样开疆扩土、大展宏图,但也能基本守住家业,没有败家亡国,算是守成之君。先说说朱瞻基的优点。朱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仁宗在位时间太短

  • 西夏全民皆兵,有三支核心部队,面对成吉思汗为何没有抵抗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吉思汗灭西夏用了多少兵,成吉思汗在西夏的耻辱,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是现在哪里

    西夏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王朝,在和宋朝的战争中,曾多次占据绝对优势,从而独树一帜,成为一个能与宋、辽、金并立的王朝。西夏之所以能异军突起,主要原因是全民皆兵,并拥有三支核心部队。可是,西夏面对成吉思汗时,为何突然就没有抵抗力了呢?原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又引人深思。西夏的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这就决

  • 西夏:最神秘的王朝,不仅文化消失于历史,更神奇的还有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最神秘的王朝西夏,西夏王朝对历史贡献,老梁讲西夏王朝

    而剧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这一角色颠覆了很多电视剧给网友所形成的惯有形象,像是《庆余年》里的庆帝,说句话就让大臣吓的汗流浃背。然而这里的仁宗皇帝,处处受制,一点都没有皇帝的威风。亲政之前被太后压着,好不容易等到自己亲政,娶的皇后是众位大臣极力推荐的“貌丑不至惑君”的曹丹姝。无论是前朝政事、还是后宫私情,

  • 《大明风华》热播,我们推测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如何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杀建文了吗,大明风华朱棣征讨成功了吗,大明风华朱棣见建文视频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役”爆发背景:大明王朝皇帝执掌朝政,作为亲人的藩王替皇帝分镇藩篱的格局是明太祖朱元璋老人家留下的规矩。在这位洪武万岁看来什么心腹大臣都不如自己家人靠谱,所以才逆潮流而动分封藩王分镇天下。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为了力保根据祖训选择的皇孙朱允炆登基明太祖掀起三大案。在无数功臣宿将纷纷被杀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一尊武将塑像,勃然大怒,给我把他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两位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究竟又有怎样的瓜葛,让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白起时会勃然大怒,觉得白起不配被祭祀,将其撤下?有人说这是因为发生在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白起带领秦军坑杀了赵国40万降军,赵匡胤是为了报仇(毕竟也姓赵)。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而且对于赵匡胤来说

  • 明宣宗宅心仁厚,却为何把亲叔叔朱高煦放在缸里,做了炭火烧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朱高煦,明宣宗和朱高煦的关系,明宣宗为什么要活活烤死朱高煦

    皇帝这个位置太诱人,拥有无上的荣光和权威,谁都想当穿上龙袍坐上龙椅。可皇帝只有一个,想当皇帝别无选择,只能靠抢。因此,围绕着皇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可谓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上世纪15世纪20年代,因为皇位继承,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开展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这场较量是怎样进行的,结局如何呢

  • 明宪宗一登基,就宣布给于谦平反,明英宗:正合我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别的能耐有没有,手腕一定得有。自己退休的时候,让大臣蒙冤和把大臣贬职,然后让继任的皇帝给他们平反,或者提拔重要被贬职的官员,让新皇帝轻松收买人心,就是其中一个高明手腕。所以历朝历代的新天子登基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和平反冤假错案,这样可以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弥合社会裂痕,树立新皇帝英明

  • 古代著名离婚案件——王太祝生前嫁妇,王安石思想为何如此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太祝和王安石的关系,王安石休妻的故事,王安石生前照片

    而王安石为了儿媳后半生的幸福,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儿媳想办法改嫁出去了。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等等,这里一堆头衔就不多说了,而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自然也是人中龙凤,王雱作为王安石的儿子,仅仅二十三岁就进士及第,被世人称为“小圣人”,家世显赫,又有功名在身,自然是不少大家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和石亨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祁镇和石亨,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做皇帝好吗,明英宗如何除掉石亨和徐有贞的

    当皇帝必须要具备执行力、决断力和过人的度量。等于说一个皇帝要够"狠"、够"毒"、够"虚伪"。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概莫如此。但朱祁钰不仅不够狠、不够毒、不够虚伪,也不是那种憨厚仁义的君子;严格说来,他倒是那种很小人、气量和狭窄的人。从以下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朱祁钰的人品。一、不够仁义。土木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