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丝绸之路的存在,这是一条极为遥远的年代,开发出的商业贸易路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一条东起长安,西至欧洲的贸易路线也随之出现,当时这条路以如今的西安为起点,穿过我国境内的甘肃和新疆两省,向西延伸至中西地区,这条商路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古代各国的经济贸易。
与之对应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了,早在商周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已经显现,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探索,到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繁盛时期。而且在非洲出土明朝古墓,就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很大的关系,挖掘后专家感叹:600年前中国真强大
非洲惊现明朝古墓
2018年,距离我国疆域数千公里外的非洲大陆上,一座明朝古墓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上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这座古墓位于肯迪尼管辖内的内拉穆群岛其中的一个岛屿,叫做帕泰岛。当地居民偶然间发现了这座墓葬的存在,随后消息由媒体报道后,迅速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人们都非常好奇,数百年前的明朝人,怎么会在非洲留下墓葬。
帕泰岛是肯尼亚的一个重要岛屿,因为这里拥有肯尼亚的最大港口之一。虽然地处非洲,但是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与中国有关的古老传说。根据传说来看,在数百年前的明朝时期,曾经有一直来自中国的大船在帕泰岛附近搁浅,因为船体损坏严重,于是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水手,决定就此扎营生活,等船修好了之后再继续出发。可是大船损毁的实在太严重,再加上帕泰岛上并没有趁手的工具,只好在这里度过余生。这个传说也有些证据去印证,因为当地的很多生活习惯,都和中国一样,岛上还有一部分人长相酷似中国人。
古墓来源的探究
根据史书记载,郑和曾经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当时的中国造船技术经过数个朝代的积累,已经拥有了密度高、结构紧实的船体,这种船稍加改造就可以应对长途航行。当时的船上已经可以配置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洗漱空间,甚至可以在船上进行娱乐活动,以及一些小范围内的动物饲养和蔬菜种植,这一切也给郑和带队前往海外,提供了必备条件。而且根据当时的典籍记载,科学家们也还原出郑和曾经的航海路线,其舰队最远到达过东非、红海地区。
而且在岛上一些古老家族的传言中,也能听到一些之前郑和舰队来访过得痕迹。但仅仅凭借这些,也不能断定帕泰岛上生存着中国人的后裔。因此有中国专家曾经到访肯尼亚,专门去调查,希望找到一些踪迹。但当地因为没有文字记录历史的典籍,而且因为多次战争的影响,很难找到有用的线索。最后国家派出一支专业的科考队,经过队员们仔细研究和探索,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在这个岛上,很久以前有一种职业,这些人负责去海里捞取沉入海底的瓷器,而且科考队还发现了一些这些人存放瓷器的遗址,这几乎可以确定,曾经有中国商船来过这里。
另一个惊人发现
2017年时,中国和美国,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一起在帕泰岛上进行调查。结果在考察中,挖掘出一个中国人的遗骸,经过对骨头的专业鉴定,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的主人,是六百年前的明朝人,大约是与郑和同一个时代生活的人。之后科学家们又在岛上的一个偏僻村庄有了新的发现,这里有一个墓葬群,下葬的风格却与当地极为不符。除此之外,坟墓中还有大量的陶瓷制品。这些证据叠加在一起,都在昭示着这个岛上的居民,有很大的可能是明朝人的后裔。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仅将中国人带到非洲大陆,还有着其他诸多重要意义。他在那个时期,让东南亚的诸多小国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在贸易中,带回了大量我国所没有的香料以及一些特殊物品,并且创下纪录,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行活动。
参考资料:《明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