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王朝,我们应该理智的去看待,任何一份封建王朝都经历过辉煌期,也经历过衰败期。由盛转衰这是一种历史必然。清王朝在刚建立那会儿也是挺凶猛的,八旗子弟兵在多尔衮的带领之下横冲直撞,把盛极一时的明王朝给推翻了。清兵在刚入关时压力也是很大的,虽然明王朝气数已尽了,但依旧有很多的武装势力想要和清军掰掰手腕。如闯王李自成的残部,明朝的残军,还有我们熟知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们每个势力都对清军十分不满,这些队伍加起来数量众多,绝不是凭着多尔衮的十几万八旗子弟兵就可以剿灭的。
这时候以吴三桂为首的一大批前朝藩王们想着表现自己了,他们和清军的老大商量,这些各地的不服势力他们可以带兵平定下去。但是事成之后得给他们分封藩王。清朝上层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计策可行。毕竟当务之急是把战乱赶紧平息了。
吴三桂在和几个藩王商量了之后就开始带兵镇压了,很快清朝的境内就安定了下来。如果还要有人威胁清朝统治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这些藩王们了。他们每个人都手握重兵,这就让皇帝很不安心了。当时的清朝皇帝整日都在惦记着怎么能把这几个藩王给搞下去。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后来三藩之乱爆发了,吴三桂带着兵马反了清朝。当时的康熙皇帝还是个热血青年呢,毫无军事经验,吴三桂当时已经是花甲之年了,打了一辈子的仗。康熙面对吴三桂还是比较怂的。稍有不慎祖宗基业就败在自己手里了。吴三桂用了一条诸葛亮发明的毒计,差点就让清王朝易主。
诸葛亮在投靠刘备时献出了隆中对作为战略方针,兵分两路以荆州汉中为基点,继而虎视中原。吴三桂也是兵分两路,一路夺取汉中准备以汉中为跳板攻下中原,另一路则是从荆州地区发兵。吴三桂在前期气势凶残,打的清朝人心惶惶,可在后来吴三桂不知怎么想的,想要和清政府划江而治。吴三桂的攻势就这样停下来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康熙大帝抓住机会平定了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