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当中,韩国最为弱小,那韩国为何能名列战国七雄之一呢?

战国七雄当中,韩国最为弱小,那韩国为何能名列战国七雄之一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15 更新时间:2024/1/18 21:11:39

[var1]

真实的韩国,在战国末期的时候,确实是最弱的一个。但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韩国其实非常强大。当时的韩国,至少要比燕国和秦国更强。再加上三晋联盟的存在,绝对是没谁敢惹的存在。

而且,韩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不太方便向外扩张。因为这种地缘因素,导致后来的韩国,和今天某个奉行离岸平衡政策的岛国很相似,特别喜欢到处埋雷,以此来拖延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

想要理解韩国的这种强大,我们还得简单来回顾一下,韩国的特殊历史。

[var1]

话说在春秋时代末期,中原地区崛起了一个超强的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叫做晋国。相比齐国和楚国之类的国家,晋国的国境更接近中原腹地,所以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都远超其他诸侯国。

如果晋国能够一直保持内部团结,可以一致对外的话,那周朝的下一个朝代,应该就是晋朝了,而不是什么秦朝。但问题是,正是因为晋国强大得太早,再加上当时还没有郡县制的意识,导致晋国强大起来之后,依然没能逃脱分封制的削弱。

在分封制的作用下,晋国强大起来之后,不得不将国内的一些领土,分封给国内有功的卿大夫。经过上百年的分封之后,晋国室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小,而那些卿大夫家族获得的土地越来越多。如此一来,晋国王室自然也就被逐渐架空了。

[var1]

再之后,晋国内部的几个卿大夫家族,就开始相互倾轧混战。经过漫长的混战之后,最终剩下了智、魏、韩、赵这四个家族。在这四家当中,智家的势力最强,所以便率先出手,联合魏韩两家,打算联手灭了赵家。

但结果,经过长时间的围困之后,魏家和韩家被赵家说服,认为一旦赵家覆灭,日后智家一定会反过来灭了魏家和韩家。所以最后,魏家和韩家决定倒戈一击,与赵家联手,一起反过去灭了智家。

而智家被灭之后,韩赵魏三家势力相差不多,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三家的家主经过商议之后,便决定先瓜分了晋国,然后各自立国。如此一来,三家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障。

[var1]

在三家联手之下,本来就已经被架空的晋国王室,自然无法阻止这场瓜分盛宴。所以最终,三家瓜分了整个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志。这次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原本春秋时代的旧有制度,彻底崩塌。卿大夫只要势力够强,无需周天子点头,便可以直接做诸侯。而且事后周天子为了拉拢他们,还得装作自己很同意的样子。到了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存在意义,已经和庙里的泥菩萨没什么区别了。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对三家的家主进行册封,韩国也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接受周天子册封的韩家家主,名叫韩虔,这也是韩国的第一代国君。

[var1]

随着韩赵魏三国同时出现,整个天下的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韩赵魏三国刚刚开国的时候,三国之间还是非常团结的,基本上可以保证一致对外。这主要是因为三国都脱胎于晋国,彼此之间的联系很多,所以想要做到同进同退,还是比较容易的。

正是因为三晋开国之初,可以直接联手,一致对外。所以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国家敢惹三晋。因为惹任何一个,都等于是惹了其他两个,会引来韩赵魏三国的围攻。就算不去惹三国,也有可能被三国联手针对。

比如在韩赵魏三国还未得到册封之前,为了得到册封,三国干脆联手以周天子的名义,去教训了一下不听话的齐国,还直接把齐国的国君给抓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把握,同时面对三个国家的围攻,自然不会轻易出手。而且,连齐国这样的大国,都扛不住三国的围攻。那其他国家,自然就更扛不住了。所以,战国初期这段岁月,应该是韩国最为春风得意的一段时间了。有着三国同盟做依靠,放眼整个天下,基本是只有三晋欺负别人的份,而没有其他国家欺负韩国的份。

与此同时,韩国内部其实也没闲着。从当年韩家战败智家,准备开始瓜分整个晋国的时候,三晋之间其实就一直在忙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交换土地。

有关交换土地这件事,我们得简单解释一下。因为韩赵魏这三国,和其他诸侯国不同,他们的领土主要来源于瓜分晋国。在整个春秋时代,往往都是某一家立下了什么功劳之后,晋国王氏会赐下一部分土地。但这些土地之间,往往是相对分散的。

所以,即便到了三晋正式开国的时候,三国之间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领土犬牙交错,彼此之间都存在飞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需要不断交换领土,以此来保证自己的领土更加集中。

在这场长达数十年的交换扯皮过程当中,韩国逐渐将自己的领土范围,集中到了山西西南部,以及河南中部等地区。从地图上来看,韩国的领土面积,确实不算太大。但韩国占据的这块地盘,在当时却是真正的天下中心,人口密度最大,经济也最发达。

除此之外,韩国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巨大的铁矿。韩国境内拥有的宜阳铁山,是当时整个中原内部最大的铁矿原产地。正是因为拥有这座宜阳铁山,导致韩国在整个战国时代,冶金技术都是七国当中首屈一指了。

[var1]

冶金技术强大,就意味着武器装备会更好。再加上人口众多,足以让韩国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了,真正开始逐鹿天下了。

那么,这样的韩国,为什么后来又成为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一个国家了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地缘问题。

韩国的先祖当初瓜分地盘的时候,虽然给韩国的后辈子孙,留下了很多好处。但同时,身处整个天下最中央的位置,也让韩国很难对外进行扩张。

[var1]

相比之下,位于南方的楚国,可以轻易在向南方的蛮荒地区进行扩张,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只要人口足够,南方所谓的蛮夷之地,全都可以变成国土纵深。至于西边的秦国,以及北方的燕国,同样也有扩张的方向。至于东边的齐国,则是因为背靠大海,完全不用顾忌来自海上的进攻,可以集结所有力量向中原方向扩张。

即便是同为三晋国家的魏国和赵国,领土边缘同样也有扩张的方向,可以向北方草原扩张。唯有韩国,放眼四周,根本没有扩张的余地。

在韩国周围,唯一能够被韩国轻松消灭的,只有两股势力。一个是郑国,对于这个曾经在春秋初期一度非常强大的国家,韩国一点都没惯着,很快就把郑国给灭了。另一个则是周王室,但问题是,周王室太过特殊,虽然自身实力不强,但也不是韩国能够直接灭掉的。

[var1]

所以,灭了郑国之后,韩国就已经没有扩张的余地了。

既然没有扩张的余地,接下来韩国又能通过什么方式,来强大自身呢?对于这个问题,韩国也进行过探索,最有效的一次探索,就是变法维新。

战国初期到中期,因为冶铁技术逐渐成熟,导致井田制彻底崩溃,继而导致各国不得不先后进行变法维新,改革自身的体制。在所有国家当中,首先进行变法的,是三晋之中的魏国。魏国首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国力大幅增强。见到魏国强大起来以后,韩国也不甘落后,直接任命申不害为相国,全权主持韩国的变法工作。

[var1]

在申不害的主持下,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韩国对内整饬众多家族,避免了重蹈当年晋国的覆辙。同时积极发展手工业和武器锻造工艺,加强君主集权,强化军队的力量。

总之,经过申不害的变法之后,韩国的国力逐渐达到了巅峰时期。此时的韩国,单凭自身的力量,也足以称雄于中原,位列战国七雄之一了。而且,在几大强国的变法运动当中,韩国应该是进行变法最早的一个。相比韩国,直到申不害完成变法很久之后,秦国才进行了商鞅变法,可以说被韩国落下了一大截。

但可惜的是,虽然有着变法维新的优势,但这样的韩国,还是无法克服地缘问题带来的阻碍。虽然成功变法,但韩国的国力,还不足以让韩国向外进行大幅扩张。所以,此时的韩国,不得不琢磨新的手段。

[var1]

既然无法让自身强大起来,那让其他诸侯国衰落,给其他诸侯国拖后腿,似乎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只要其他诸侯国发展不起来,韩国单凭现在的状态,还是可以保证足够强大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在战国中后期,韩国逐渐成了一个类似‘搅屎棍’一样的角色。不管是哪个国家出了事,韩国都会想办法去掺和一脚。不求获得多大的利益,只求搅乱对方。而且,韩国的这种策略,不光用在其他敌国身上,甚至也用在了三晋盟国内部。

比如,魏国强大起来之后,韩国利用盟友的身份,不断给魏国拖后腿。对于这样的韩国,魏国也忍不了了,所以后来直接出兵,打算直接灭了韩国。但是当魏国大举进攻的时候,韩国却马上联络之前同样被魏国打压的齐国,一起出兵联合对抗魏国。

[var1]

最后,这场联合的最终结果,就是魏国在马陵之战当中,彻底败给了齐国。此战之后,魏国彻底衰落了下去,齐国逐渐强大了起来。但同时,同样作为战胜国的韩国,基本上一点好处都没捞着。

再比如,魏国衰落之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了对抗秦国,韩国又和其他几个国家,一起去进攻秦国,结果虽然暂时压制了秦国的扩张,但韩国同样还是没能得到什么好处。而齐国借助马陵之战强大起来以后,韩国又跟着其他五国,联手攻齐,由名将乐毅指挥,差点就把齐国给灭了。

还有,后期秦国进攻韩国,韩国的上党地区和本土的联系,被秦军切断。此后,上党地区的韩国旧部,干脆直接投靠了赵国,将战火引向了赵国那边。也正是因为这场投降,导致赵国不得不和秦国正面交锋,最后导致历史上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爆发。

[var1]

类似这种事情,在整个战国中后期,实在是太多了。韩国的整体策略,就是利用自己的作为一个砝码,努力去让战国诸国尽量平衡。不管哪一个强大起来,韩国都会联合其他诸侯国,努力去把这个先行者打压下去,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样的韩国,很难通过这样的政策,来使自身强大起来。虽然可以短暂拖住其他国家发展的脚步,但拖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消耗自身的国力。所以,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此时的韩国,国土在秦国的不断进攻下,已经非常小了,所以就成了后世眼里的战国七雄之耻。

但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韩国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打压政策,依然努力扮演一个埋雷者的角色。这其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要数郑国渠的修造。

[var1]

战国后期的时候,韩国已经无法阻挡秦国的崛起,自身被灭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干脆将自己国内内部,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利人才,送去了秦国,帮秦国修造水利工程。

韩国当然知道,一旦水利工程建造完成,秦国的国力会再次大增,此后就有了独自面对六国的能力。但即便如此,韩国还是心甘情愿地执行了这项计划。因为秦国修造水利工程以后,短期内就没时间灭了韩国。而等到水利工程完成之后,秦国又已经变得特别强大,逼得其他六国不得不联手对敌,这就给了韩国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

而秦国这边,明知韩国是在使坏水,但为了自身的发展,还是心甘情愿地上套,修造了那条著名的郑国渠。而郑国渠完成之后,秦国也确实国力大增,这才拥有了彻底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能力。

[var1]

所以,在郑国渠完工之后不久,秦国就大军压境,直接灭了韩国,让韩国成了战国七雄当在,第一个倒下的国家。

这就是韩国的历史。

纵观韩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弱。至少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韩国国力其实非常强大。但因为韩国特殊的地缘问题,导致韩国强大起来以后,根本没有扩张的余地。所以,等到战国中后期,其他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以后,地盘远胜韩国。到了这个时候,在其他诸侯国的衬托之下,韩国自然也就显得非常弱小了。

[var1]

至于韩国为什么能一直延续到战国末期,这恐怕真要归功于韩国特殊的埋雷策略了。在这种策略下,韩国虽然无法强大起来,但却可以一直拖其他国家的后腿。这种策略,也不失为延续国家的一种手段。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屈原——我和端午节的关系你真的清楚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端午节和屈原真的有关系吗

    [var1]屈原从小刻苦读书,并且博览群书。虽然贵为宗室子弟,但他很接地气,打小便生活在普通人群里,所以就很了解老百姓的苦难和不易。没当官的时候也帮了很多老百姓。扶老爷爷过马路,帮老奶奶挑水这些,对他来说是很平常的事。老百姓也很喜欢这个贵公子。可却因此跟上层官僚尿不到一壶。后来屈原当了大官,楚王也很

  • 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效忠魏国和吴国,他们为何不扶持一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对魏国有什么影响,诸葛亮在魏国什么地位,诸葛亮三个儿子都是谁

    [var1]我们先来看下诸葛瑾,那年曹操正在和袁绍开展官渡之战,当时在中原游学的诸葛瑾为了躲避战乱就跟随同窗到了江东,因为博学多识而且为人谦逊,很快就被朋友推荐给孙权,入仕后得到孙权的重用。刘备得到荆州后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荆州,宴席上诸葛瑾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的道出自己的意图,哪怕受到荆州将士的刁难还有

  • 诸葛亮恐蜀国被吞并,提前准备征战,最终还是不敌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从东边进攻魏国,诸葛亮为何能进攻魏国,诸葛亮打败魏国了吗

    [var1]他知道身在高位就必须为百姓谋福利,但那时蜀国的国力并不算好。总得来说当时天下被划分成了好几股势力,这些势力一直在相互争斗着,不过由于这几股势力的实力都差不多,所以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结果出现。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散趋势,三国时期之前人们大多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这种枯燥的生活会让一些人产生不

  • 封神:姬发的命运在兰盈的掌控中?看看她大婚干了啥,姬昌乐开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姬发与兰盈,姬发最后封神了吗,姬昌暴打姬发

    目前《封神演义》的剧情的重心是在兰盈身上的,自从姜子牙和兰盈相认之后就能看出来,这个女孩子绝对是有背景的人,但是若是你只是认为她的父亲是元始天尊的徒弟那就错了,因为她的母亲也同样的不同寻常,不然姜子牙也不会看上她了,这马氏可就是扫把星的转世,虽然听起来不好听,但是这也是个神仙级别的人物了。而有着这样

  • 纣王敢诛杀比干,但却为何不敢动闻太师?因为比干与姬昌交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纣王为啥怕闻太师,商纣王诛杀比干的原因,比干和纣王什么关系

    虽然纣王敢对自己的王叔动手,但让人奇怪的是,纣王却对闻太师的骄横跋扈多有退让。纣王在朝堂上每每有损害大商利益的举动时,臣子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只有闻太师才能劝得住纣王,而且纣王疑心如此之重,闻太师还能常年带领大军在外征战,足见纣王对闻太师的信任与重用。最为关键的是,当姬昌被纣王释放,从朝歌城中逃出时,闻

  • 陕西出土国宝“浴缸”,给持宝者带来极大麻烦,专家:西周绝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陕西十大出土文物,出土自陕西的顶级文物,陕西出土文物图片欣赏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内收藏着一件形似“浴缸”的文物,它口大底小,呈圆角长方形,底部为四曲尺形足,整体由青铜铸造。这件文物虽然看起来像浴缸,但却绝不是盛水的工具,而是一件从西周时流传下来的礼器,它就是西周虢季子白盘。西周虢季子白盘是西周中期周宣王为表彰虢国国君虢季子大破洛河北岸的猃狁部落而特意为

  • 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出自明朝中期许仲琳那本长篇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和小说改编的神话电视剧《封神榜》。这部小说涵盖了周武王兴周灭商的真实历史,也添加了众多的神话传说,读起来脍炙人口,趣味横生。但是据史书记载真实的情况远没有小说中写得那么精彩,商纣王仅仅在位于我们今天新乡地区的牧野打了一仗。这一仗失败

  • 妲己被女娲擒拿后,指责女娲“出尔反尔”,她说得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纣王35年,周武王、姜子牙的伐纣大军攻入朝歌,殷商覆灭在即。那么此时,奉女娲娘娘敕令来乱纣王的妲己三妖,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于是决定回轩辕坟等待女娲的封赏,不料途中偶遇女娲。周武王娘娘非但没有赏,反而用伏妖索把她们绑了个结实。对这个结果,妲己感到了满满的不可置信。“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潜入

  • 夏朝国都位置终于发现:有史料、有文化、有遗址、有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朝国都遗址在哪里,夏朝历史遗迹大全,夏朝都城真实图片

    四千多年前尧、舜、禹三代以天下为己任,以其崇高的个人品德,建立、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在夏朝时期终于形成了以高度夏文化为影响力,得到四方各氏族部落广泛文化认同的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的国家形态。以此为基础,中华大地原始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了统一文化认同的华夏民族,华夏民族也以仁、义、礼、智、信,成为各历史阶段

  • 唐朝最懒诗人,一生只写2首诗,却都是经典,其中一首更冠绝全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最笨的10首诗,唐朝一生只留下5首诗,唐朝最著名的十首诗人

    张若虚是江苏扬州人,曾经任职过兖州兵曹,一个很小的官职。但是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也是个谜一样的人,他生卒年不详。而且除了张若虚这个名字,没有其他任何称呼,因此我们并不能确定张若虚就是这个人的真实名字。在《旧唐书》上,关于张若虚这个人的记载还非常的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