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纣王敢对自己的王叔动手,但让人奇怪的是,纣王却对闻太师的骄横跋扈多有退让。纣王在朝堂上每每有损害大商利益的举动时,臣子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只有闻太师才能劝得住纣王,而且纣王疑心如此之重,闻太师还能常年带领大军在外征战,足见纣王对闻太师的信任与重用。最为关键的是,当姬昌被纣王释放,从朝歌城中逃出时,闻太师正好返回朝歌,当他听闻纣王竟然将姬昌放走后,他甚至连纣王都没有见,只留下“昏聩”二字,就带兵追赶姬昌了。而纣王在听到这两个字后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惊慌失措,足见纣王对闻太师的畏惧。要知道比干是纣王的王叔,纣王都敢诛杀比干,为何纣王却不敢动闻太师?
纣王之所以对两人有不同的态度,主要是因为立场不同,闻太师和纣王站在同一战线,但比干却不是。在纣王从自己父亲手中接过大商时,大商已经没有建国之初的强盛了,当时北部流寇为患,东部处于半独立状态,西部边境有犬戎敦煌鬼方等游牧民族对边境多番骚扰。在这样的情况下,纣王需要闻太师为他镇守边疆,并借助大军开疆拓土,而闻太师也需要纣王给予支持,好让他成就千秋大业,正因如此,闻太师与纣王是坚定的盟友。
但比干不同,比干是彻底的保守派,他贵为当朝王叔,也曾是王位继承的有力竞争者,在本朝自然成为了宗室领袖,他有着自己的关系网络,与纣王并非同路人,正因如此,比干与各地的实权派交好,尤其是与西岐的姬昌关系友好。
笔者认为,比干与纣王不同路,自然会被纣王制裁,而闻太师与纣王同一战线,纣王要依附于他,自然不会动闻太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