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只肯租99年,最后才明白他有多聪明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只肯租99年,最后才明白他有多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4/2/6 9:34:10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一个朝代,它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在清朝的历史中,出现了文字狱、闭关锁国等一系列被人诟病的事实。但是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达到顶峰,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文化也比较繁荣,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成为“康乾盛世”。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整个国家的状况江河日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列强随即涌入。而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手段,就是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而李鸿章就是经常被清廷派出去签订条约的那个人。英国要租香港100年,而李鸿章只肯租99年,最初人们不理解,现在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后,为了进行资本输出,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殖民地。终于,在1840年的某一天,英国的军队到达了中国的边境。因为鸦片的原因,中英开始了一场战斗,无疑,中国输了,并且输的彻彻底底。于是清政府希望通过割地赔款来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

于是,《南京条约》落成了。这个曾经自命不凡的天朝上国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了,殊不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英法联军、美国俄国、日本等国家进一步侵略中国,清政府不得不继续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这时候,身为外交官员的李鸿章自然而然的被清政府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李鸿章的人生可以说是开了挂的,他在二十出头便考取了进士。要知道,在中国传统科举制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五十岁能考中进士,都算是年轻有为了。可见李鸿章的才华和学问。在二十七岁时,便拜入朝廷大员曾国藩的门下,开了顺风顺水的事业。

李鸿章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一手创建了北洋水师,并且还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军事工业。还派遣一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为国家培养了一些人才。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中的一员。

但是李鸿章也有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最先提出与西方国家议和的主张,率先提议以割地赔款的方式来求得西方列强的原谅。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作为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因此,很多人对李鸿章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毕竟他的功与过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但是有一件事,却让人对他恨不起来,那就是关于香港的租借期限的问题。

《南京条约》签订后,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的欲望总是难以被满足的。于是英国进一步提出补充条约,要求租借香港100年。这时清政府已经畏缩到了极点,就在清廷准备答应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这个条约绝对不能签。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而清政府对于为什么不能签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兴奋,为终于找到一个替罪羊而感到沾沾自喜。于是李鸿章便成了谈判官。于是在1898年,李鸿章作为谈判官出席了这场注定被钉在耻辱柱上反复展览的谈判。

谈判过程中,英国人可以说毫不客气,逐条逐句地念着自己开出的条件。李鸿章几乎答应了英方提出的全部条件,除了租借香港一百年这一条。并且他的反对是坚定的,不容置喙的。而随他同去的官员们几乎吓傻了,他们偷偷提醒李鸿章不要太过分,但李鸿章不予理会。

于是在他的强烈反对之下,这场谈判暂时中止了。再次谈判开始后,李鸿章依旧表示,金银财宝都可以给,但是租借香港的期限,最多99年,不然他至死都不会在合约上签字。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也决定见好就收,租借香港及其周围岛屿99年。双方达成了1989年的《香港条约》。在当时,大家都对李鸿章的行为感到迷惑不解,就一念之差,能有什么差别呢?

原来西方列强制定的国际法早有规定,一旦租借一片土地满100年,就可将这片土地视为租借方所有。这就是李鸿章的高明之处,在1997年邓公主张收回香港的时候,遭到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反对已经英国的多方阻挠。就在这关键时刻,外交部拿出了香港条约,最终成功地收复了香港。

就在1997年7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的时候,在举国欢腾的时候,不知道众人的心中,是否还记得李鸿章在谈判桌上拼死力争的身影。英国人在签订《香港条约》的时候,可能也不曾想到,99年之后的中国,真的有实力和魄力去接住这个百年以前的火炬。

虽然说,历史上李鸿章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但是我们通过种种细节发现,好像并不是那么简单。尽管他代表中国签订了一些列使我们受到屈辱的条约,但他在背后做出的种种努力,并不应该就此被忽视。而香港能够顺利回归,也不单单是李鸿章的努力,还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

作为读史观史的历史学习者,我们绝对忌讳用单一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加忌讳人云亦云。我们在看待一位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定要还原最真实的人。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简单的历史符号,去对号入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回忆民国卖唱女:只唱戏吃饭都困难,“卖艺又卖身”才能穿金戴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卖唱艺人,民国时的街头卖唱,民国街头卖艺穷苦孩子

    新凤霞新凤霞是天津人,家里兄弟姐妹多,实在吃不上饭。父亲留在家里,带着几个年龄小的找活干,母亲就带着几个女儿出来讨生活。她们辗转来到了青岛,新凤霞从小就学戏,于是赚钱养活着母女几个,再省吃俭用留出一些钱,寄回家给父亲。新凤霞的母亲十分要强,虽然赚钱不多又很辛苦,但她坚持让女儿“卖艺不卖身”,要靠真本

  • 民国“盲女”回忆:从小被抛弃,被迫出卖身体,赚了钱经常被抢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女人的悲惨故事,民国悲惨女性,盲女杨希照片

    民国时期双目失明的未婚女子,一般被称为“盲妹”。回到那个时代的话,女性是备受歧视的,如果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绝大多数都会被父母抛弃或者扼死。少数留下来继续养活,如不是家庭条件很好,养不了几年父母就会被迫放弃,送给一些无子女的家庭抚养,或者直接卖给别人。当时有一些人,意识到能从这些盲妹身上捞钱,于是开始

  • 清朝最后一次荣光,出动海军获3亿赔偿,军舰返回途中大清已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使中国的国土面积遭到了破坏,就连国家主权也受到了威胁,在我国境内充斥着各种租界,各国的驻军。也是因为这些西方国家的侵略,我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仅从世界强盛的国家坠落到殖民国家,还背负上了巨额的国债。那么清朝就真的这么无能吗?其实也不全然如此,清朝时期还是有一段光荣史的,那就是在与墨西哥

  • 雍正最小的儿子弘曕,被过继给果亲王,考古学家都为他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六阿哥弘曕是雍正的亲儿子吗,弘曕墓,雍正儿子弘曕活了多大

    在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皇帝后宫更是佳丽三千。要是被皇帝宠幸,那么就可以一飞冲天。如果再为皇帝生下皇子,便可以母凭子贵。这样一来古代皇帝的子嗣就有很多,当然由于皇宫中勾心斗角,在权利斗争死去的孩子也不少。历史上康熙帝就曾有55个子女,其中儿子就有35个。皇子太多也会产生问题,谁来继承皇位?虽然有钦定

  • 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为何让皇子王爷谈之色变,宁死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听到这个结局,曾经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皇亲国戚们瞬间就蔫了!那么,“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又为什么让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子、王爷如此害怕呢?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两个问题,给各位读者大大们分析:一、“宗人府”是个什么机构?宗人府,初设在明朝,它是一个专门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不过明朝的宗人府不怎么管

  • 106年前的今天,袁世凯因病去世,他家的男人都不满60岁,啥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后世研究发现,袁世凯家的男人,都不满60岁。祖父40多岁而亡,三爷57岁病死,生父51岁终,嗣父49岁殁……有人说,这是基因,族命不好。袁世凯也知宿命难逃,所以曾求一道士破解。道士说,唯有龙袍加身,方可躲过此劫。所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当了皇帝。但正是当皇帝,加速了他的死亡,死时仍然不满60岁

  • 乾隆皇帝问刘墉:大清一年死多少人?刘墉怎么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和刘墉谁先死,刘墉追案里刘墉的夫人怀孕了吗,乾隆问刘墉去哪了

    就像是唐代的卫正一样。官员与皇上表面上相安无事,就连阿谀奉承,也让皇上很是受用。于是,他们一边极力巴结皇上,一边勾结朝中的同僚,给人一种与皇上相抗衡的感觉。清代有这么一位大臣,他是有名的大贤,在剧中也是和皇上针锋相对的人物,此人便是刘墉。刘墉传刘墉生于康熙,其父为刘统勋,他在当朝时素以正直著称,或许

  • 雍正王朝: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大臣,老八到底是如何收拢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与隆科多是什么关系,隆科多为何帮老八逼宫,雍正王朝隆科多为什么帮八爷

    《雍正王朝》是根据二月河《雍正皇帝》改编而成的,是戏说,不是真实的历史,隆科多实际上在雍正五年左右就被雍正打击而死,他根本没有参与什么逼宫乱政,也没有拥立过弘时上位。那么,隆科多在康熙年间,和康熙的两大夺嫡皇子(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之间以及他和康熙皇帝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他又是如何成为雍正

  • 她是雍正贵人之首,身边有五个宫女伺候,死后禁止葬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的妃子葬在皇陵上,雍正的妃子殉葬,历史上雍正最宠爱的妃子是哪一个

    老贵人,单从这个名号就让人觉得奇怪,这个“老”究竟是她的姓氏,还是她的封号呢?雍正元年有一份尊封康熙嫔妃的上谕:“朕奉皇太后懿旨,朕兄弟之母,当加意相待。朕念十二阿哥(允祹)之母(定妃万琉哈氏),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允禄)之母嫔(顺懿密妃王氏),

  • 诸葛亮千年之前留下的计谋威力巨大,吴三桂用了一次差点灭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三桂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打的经典战役,吴三桂不死的话能打败清朝吗

    对于清王朝,我们应该理智的去看待,任何一份封建王朝都经历过辉煌期,也经历过衰败期。由盛转衰这是一种历史必然。清王朝在刚建立那会儿也是挺凶猛的,八旗子弟兵在多尔衮的带领之下横冲直撞,把盛极一时的明王朝给推翻了。清兵在刚入关时压力也是很大的,虽然明王朝气数已尽了,但依旧有很多的武装势力想要和清军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