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唐代的卫正一样。官员与皇上表面上相安无事,就连阿谀奉承,也让皇上很是受用。
于是,他们一边极力巴结皇上,一边勾结朝中的同僚,给人一种与皇上相抗衡的感觉。清代有这么一位大臣,他是有名的大贤,在剧中也是和皇上针锋相对的人物,此人便是刘墉。
刘墉传
刘墉生于康熙,其父为刘统勋,他在当朝时素以正直著称,或许是善有善果,刘墉这辈子已经85了,直到乾隆皇帝死于乾隆。刘墉因其一生的廉洁,在很多小说中都是以其为人正直著称。
这本书中,有一篇关于和珅、刘墉、乾隆的争斗,完全是胡编乱造,所以皇帝陛下才会这么不小心。不过,这也是后人向刘墉表示敬意的原因。
或许会有人说,当初跟和珅作对的,不是他自己么?
《铁齿铜牙》中,男主角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人物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斗。
而且,就算皇帝陛下出了皇宫,身边也会有大批的侍卫,他可不会像普通百姓一样在街上闲逛,更何况,纪晓岚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和珅。
和绅执掌兵部,才是真正的大人物,可纪晓岚却不一样。就算是最鼎盛的时候,他也只是负责四库,毕竟只是一个藏书阁,就算是一个文官,也不可能是一位武将的对手。
而纪晓岚的感情比较迟钝,乾隆也看不上,当初被送去新疆,也是刘统勋帮了他一把,这才让他逃到了京城。
在乾隆的有生之年,他也是效仿了皇帝陛下,六下江南,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粮食,连国家的财政都被掏空了。
在这样的大事上,他肯定会带来自己心仪的人和大人物,纪晓岚在乾隆陛下的身边,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唯一的人选,就是刘墉。
一降一升
刘墉在清朝的时候,可以说是整个清朝中,能够与和珅争锋的,最鼎盛的时期,他一人就是两位大臣。
在清代,没有大臣,刘墉拥有着真正的权力,可以说,他就是真正的丞相。这其中,有他自己的清正廉洁,也有他极高的情商。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可以避免皇帝和大臣的下场,运气好的人,都会被革职或者被遣散,但是刘罗锅,他已经是三代的元勋了,而且还被提拔为皇帝,可见他的心智之高。
他不是和珅那种阿谀奉承的人,他也会讨好别人,而且还能讨好别人,这在以前还不算什么,但在王朝更替的那一天,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
和珅对乾隆太过讨好,让嘉庆的皇上很是不爽,觉得他只是一个搅局的小人,而刘墉刘罗锅就不同了,他们虽然与皇上关系不错,却也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朝廷的大官。
在与皇上交谈的过程中,既没有违反自己的原则,也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好处,还能让皇上高兴,那就不得不说自己的能力了。
乾隆的十全十美老人,听起来像是王婆,不过他毕竟是一代帝王,心思缜密,刘墉能准确地把握住他的脉象。就像现在这样。
君臣斗趣
乾隆是个文盲,但又爱装逼,总爱出一些难题,刘墉是他的得力助手,他肯定会受到皇上的打压,所以他在皇上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这一日,皇帝闲着也是闲着,就问刘洋,京城九个城池,每日进出的人数是多少?
这话一出,众人都有种破口大骂的冲动,今天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幸好不是冲着他来的,所以周围的人都围了上来。
刘罗锅大概也在琢磨,你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回家多生几个儿子吧?不过,这件事,他还是要做的。
“吾王陛下,有两位!”刘墉说道。四周一片死寂。刘墉此时缓缓开口,一个是男子,一个是女子。这话说得好,乾隆一看自己的目标没有达成,翻了翻白眼,心里暗道:“这次可别让你逃了。”
“我大清国每年都要有几个人死去?”众人都知道,这是皇上有意给刘墉一个下马威,但刘洋的答案却让他更加愤怒。吾大清生十二人,一人身陨。
乾隆心中暗道,上次老子不把你放在眼里,现在你还敢来,真把老子当成软柿子了。刘罗锅一看要生气了,连忙道:“我只是根据我的属下来的。”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如果不能说出来,那就是一个官吏的废物,如果说出来了,皇上会觉得他是在装腔作势,甚至会觉得他是个叛徒,要不然,他为什么要调查我大清的百姓?
刘墉的这句话,让他在危急关头,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光是这一点,他就足以让他在三个王朝中,安然无恙地活到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