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忆民国卖唱女:只唱戏吃饭都困难,“卖艺又卖身”才能穿金戴银

回忆民国卖唱女:只唱戏吃饭都困难,“卖艺又卖身”才能穿金戴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4/2/6 9:28:22

新凤霞

新凤霞是天津人,家里兄弟姐妹多,实在吃不上饭。父亲留在家里,带着几个年龄小的找活干,母亲就带着几个女儿出来讨生活。她们辗转来到了青岛,新凤霞从小就学戏,于是赚钱养活着母女几个,再省吃俭用留出一些钱,寄回家给父亲。

新凤霞的母亲十分要强,虽然赚钱不多又很辛苦,但她坚持让女儿“卖艺不卖身”,要靠真本事赚钱。正因为这样,三个卖唱女之中,新凤霞一家最艰难。

花玉霞是青岛本地人,母亲相依为命。花玉霞的母亲妓女出身,见惯了世间暖,练就了一身为人处世的本领。她知道想要过上好日子,没那么容易,所以就安排着女儿花玉霞,台上唱戏,台下给大地主和日本人当玩物。

花玉霞母女俩都长得白白净净,细皮嫩肉,水汪的大眼睛,十分好看。她们是本地人,免不了有点小小的“架子”,在三个卖唱女之中经耍耍威风。但是,花玉霞母女本质上并不坏,并不会真的欺负人。因为花玉霞是“卖艺又卖身”的卖唱女,所以穿金银,日子很不错。

另一名卖唱女名叫花金荣,很小就跟着母亲从唐山来到了青岛。后来,她母亲嫁给了评剧戏班拉大弦的男子。花金荣的这个继父很现实,他是看着这个继女眉清目秀,嗓子也好,才愿意照顾这娘俩的。后来,继父就把一身本事教给了花金荣,让她小小年纪就登台卖艺,成了摇钱树。

三个小姑娘同台唱戏,成了关系很好的姐妹。

民国青岛街头

戏班子还没散的时候,新凤霞、花玉霞和花金荣一起唱戏,她们的母亲就坐在后台聊天。三个母亲各有各的脾气,但也同病相怜,互相劝解,互相关心,高兴了一起大笑,难过了一起痛哭。

戏班没散的时候,三家人都住在戏院后面的小院里,门挨着门。虽说有事儿互相照应着,但生活水平并不相同。花玉霞常有贵客登门,整天有酒有肉,花金荣和继父两人都挣钱,虽说不能吃香喝辣,但总能存些钱的。

唯有新凤霞一家,十分困难。新凤霞登台唱戏,母亲给人家做针线活,几个妹妹也学着干些活,勉强支撑。新凤霞回忆,虽然日子穷,但母亲性格倔强,一直教育孩子们“卖嘴不卖身”,不能让人家看不起。所以,几个妹妹从不进隔壁家的门,人家吃饭了,她们就跑回家说:“姐姐,我没看人家吃饭,我在门口等着你哪!”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长时间,戏班子就散了,三家人只能搬出去住。她们住进了同一家客栈,最有钱的花玉霞,租了带客厅的阳房间,花金荣一家租了两个普通房间,只有新凤霞一家最穷,租了角落里的小房间。不过,她们都是住在二楼,也能互相照应着。

这家客栈里住的都是底层人,除了卖唱的,还有江湖艺人、算命先生、妓女、拉黄包车的、卖苦力的……不仅妓女会带男人进屋,那些跑江湖的穷苦女艺人,也会这样。新凤霞经常见到,有些女艺人带着男人进屋,她的丈夫就要出去躲一躲。

在客人面前,她们不能说那是丈夫,就说是哥哥,或者说是伺候自己的。丈夫眼看着自己的妻子出卖身子,还要端茶倒水伺候客人,为了挣钱吃一口饭,真是什么尊严都不要了。但是,住在客栈里的都是苦命人,谁也不会看不起谁,不都是为了活着嘛。

住进客栈之后,花玉霞依然过得很潇洒,屋里整天热热闹闹,不是打麻将,就是吃饭喝酒。来来往往各色客人,客栈的伙计端着水果进进出出,西瓜皮都是一筐一筐往楼下抬。花玉霞一天能换三套衣服,生意越来越好,很快就换了更大的房间住。

谁不想过上好日子?花金荣的母亲很快就动心了。

民国娼妓

戏班散了,花金荣挣得钱也越来越少,她母亲看着花玉霞穿金戴银,心里很羡慕。有一天,花金荣母亲来找新凤霞母亲聊天,就念叨着为啥都是卖艺的,有人吃香喝辣,有人揭不开锅?

花金荣母亲其实是想说服自己,于是念叨着:“谁跟钱有仇呢,咱们都是卖艺的,不是高门贵楼的小姐,没有人给咱的孩子立贞节牌坊……我也愿意让金荣风流几年,别这么死心眼了。”后来,花金荣的继父拿了主意,她就开始接客了。

花玉霞帮着介绍一些客人,花金荣的生活很快就有了变化,戴上了金晃晃的首饰,穿上了漂亮衣服。花金荣母亲不知哪一天也戴上了手表,但是她不会看,经常伸出手腕对别人说:“替我看看几点了。”花金荣的继父叼着烟卷,在院子里说:“管他俊不俊,丑不丑,穿的是绸,吃的是油,口袋有钱不用愁!”你说这是炫耀吧,其实更像是给自己找台阶下……

再往后,花玉霞给花金荣介绍了一个有钱人。这人是个老板,坐轮船来青岛谈生意,要住上很长一段时间,就找个女人临时陪着自己。这在当时很常见,算是“临时夫妻”,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的。

花金荣找的这个老板,又黑又壮,满脸络腮胡子。很快,花金荣就搬进了更好的房间,过上了阔太太的生活,出门坐着带响铃的人力车。花金荣的继父每天拎着大酒壶,兜里装满了花生米,到处溜达。

花金荣挣的钱,大多数都给了继父,她不敢不给。一开始这个老板还不错,对花金荣百依百顺,给了不少钱。但过一阵子就不行了,露水夫妻哪有情义?花金荣挨骂又挨打,却不敢离开这个临时丈夫。

只有新凤霞还坚持着,到茶楼、剧院跑一跑,找点登台唱戏的机会。赚的钱少了,新凤霞一家就搬到了一楼,租了个堆煤的房间,屋里一半是煤,另一半住人。有一次,妹妹把过道里的煤渣子扫进簸箕里,想留着生炉子。新凤霞知道了,当即打了妹妹一巴掌,骂道:“咱们可以在废煤渣子中捡煤核,但不能扫过道上的煤渣,人家会说是咱们偷的。”

再有骨气,也要想办法挣钱吃饭。

民国客栈

有一段时间,困在客栈里的曲艺演员凑在一起,决定去码头上露天演出。有没有戏台无所谓,反正码头来往客人多,总能挣几个钱。这事儿一说,新凤霞当然愿意,但是花玉霞和花金荣的母亲都过来劝,说不能去“撂地”(即艺人露天表演),那样就把地位弄低了,以后人家知道你是“地戏子”,就上不了大戏院,也攀不上有钱的财主老板了。

新凤霞这脾气倔,都混到吃不上饭了,谁还管什么地位,凭本事挣钱就不丢人。于是,她就跟着一群人去“撂地”唱戏,一开始确实热闹,也赚了些钱,总算缓过来了。但是,没过多久就有人来收“地皮钱”,也就唱不下去了。

后来,花玉霞的母亲上门来闲聊,就说了:“大轮船上的人,下来就是花钱的,他们专找唱戏的,说是戏子台上站,花钱买票看,戏子台下看,就是花大钱哪!”花金荣的母亲也过来劝说,想让新凤霞也找个轮船上下来的大老板,结成“临时夫妻”。

新凤霞的母亲从来都是有骨气的,当然不会答应。但是,她也知道别人说这话是好意,就没有说话,找理由起身离开,端着盆去打水了。没想到,心里有事儿没注意,脚下一打滑,小腿摔骨折了。

家里本来就没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花玉霞的母亲又上门了,说轮船上来了个天津大直沽的老板,是新凤霞的老乡呢。然后就劝新凤霞去看看,现在缺钱治病,就不要这么倔了,先把钱弄到手再说。

新凤霞一问,原来这人已经来到了客栈,就在花玉霞的客厅里等着呢。新凤霞思来想去,现在母亲治病要钱,妹妹等着吃饭,还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她就跟着花玉霞的母亲上了楼。

一进门,就见这个老板五六十岁,紫黑脸,瘦高个,穿着长袍,双鬓已经斑白。花玉霞的母亲把人一介绍,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新凤霞心里害怕,就站在那里,不愿意坐下来。因为她知道“一看、二坐、三留住”的说法,自己不坐下,这事儿成不了。那人一看新凤霞不坐下,一边说自己也是天津人,一边说上岸就是为了花钱,慢慢向前走了一步。

新凤霞一看,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嘴里说着:“我看你像我父亲,你是好心人,我是向你求助的……”这人也有些手足无措,赶紧解释说,自己听说有个唱戏的老乡被困在了这里,就是想帮个忙,没别的想法,因为自己以前也在戏班子里当伙计,受尽了欺负,幸好老板的女儿金香偷偷拿来一些钱,自己才跑了出来,这么多年就想着报恩呢!

新凤霞一听,自己认识这个人啊!

民国舞女

这人名叫卢顺德,当年在新凤霞二伯母的戏班子干杂活,整天劈柴背煤,很辛苦。新凤霞小时候称呼他卢二叔,还常常拿些馒头鸡蛋给他吃呢。

卢顺德也认出了新凤霞,说这些年在外面跑船,现在也算赚了些钱。新凤霞忽然想到,自己在这屋待久了不合适,于是转身就要先走,结果却打不开门,原来花玉霞的母亲把门反锁了。新凤霞当即明白了什么意思,也是十分尴尬,拼命喊着:“开门,开门!“

花玉霞的母亲开门进来,问道:“卢二爷,您老满意吗?”卢顺德和新凤霞赶紧解释,两人早就认识,新凤霞算是卢顺德的侄女呢,这事儿闹得太尴尬了。解释清楚之后,卢顺德就要给新凤霞一些钱,帮她渡过难关。

新凤霞愿意拿这个钱,但是她说:“我不能接你的钱,二叔能明白吗?”卢顺德当然明白,于是转身把钱递给了花玉霞的母亲,借她的手给了新凤霞。后来,卢顺德又来过几次,看望新凤霞一家人。据说,花玉霞的母亲给卢顺德又找了个女孩,过了一段时间,卢顺德就跟着船走了……

再往后,花金荣的临时丈夫脾气越来越坏。花金荣挨打挨骂,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但继父依然让她想办法挣钱,后来临时丈夫走了,花金荣身体不好,跟着父母回唐山了。

至于花玉霞,一直过着好日子,日本投降后,戏院子改成了舞厅,花玉霞又成了舞女,还是很受欢迎。

新凤霞跟着母亲回到了天津,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凤鸣剧社并担任主演。新中国成立后,新凤霞继续进行舞台创作和表演,获得了巨大成就。

新凤霞回忆的民国时期,底层百姓太苦了,为了吃饱饭,哪还有尊严?所以,珍惜现在的太平盛世吧。

更多文章

  • 民国“盲女”回忆:从小被抛弃,被迫出卖身体,赚了钱经常被抢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女人的悲惨故事,民国悲惨女性,盲女杨希照片

    民国时期双目失明的未婚女子,一般被称为“盲妹”。回到那个时代的话,女性是备受歧视的,如果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绝大多数都会被父母抛弃或者扼死。少数留下来继续养活,如不是家庭条件很好,养不了几年父母就会被迫放弃,送给一些无子女的家庭抚养,或者直接卖给别人。当时有一些人,意识到能从这些盲妹身上捞钱,于是开始

  • 清朝最后一次荣光,出动海军获3亿赔偿,军舰返回途中大清已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使中国的国土面积遭到了破坏,就连国家主权也受到了威胁,在我国境内充斥着各种租界,各国的驻军。也是因为这些西方国家的侵略,我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仅从世界强盛的国家坠落到殖民国家,还背负上了巨额的国债。那么清朝就真的这么无能吗?其实也不全然如此,清朝时期还是有一段光荣史的,那就是在与墨西哥

  • 雍正最小的儿子弘曕,被过继给果亲王,考古学家都为他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六阿哥弘曕是雍正的亲儿子吗,弘曕墓,雍正儿子弘曕活了多大

    在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皇帝后宫更是佳丽三千。要是被皇帝宠幸,那么就可以一飞冲天。如果再为皇帝生下皇子,便可以母凭子贵。这样一来古代皇帝的子嗣就有很多,当然由于皇宫中勾心斗角,在权利斗争死去的孩子也不少。历史上康熙帝就曾有55个子女,其中儿子就有35个。皇子太多也会产生问题,谁来继承皇位?虽然有钦定

  • 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为何让皇子王爷谈之色变,宁死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听到这个结局,曾经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皇亲国戚们瞬间就蔫了!那么,“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又为什么让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子、王爷如此害怕呢?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两个问题,给各位读者大大们分析:一、“宗人府”是个什么机构?宗人府,初设在明朝,它是一个专门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不过明朝的宗人府不怎么管

  • 106年前的今天,袁世凯因病去世,他家的男人都不满60岁,啥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后世研究发现,袁世凯家的男人,都不满60岁。祖父40多岁而亡,三爷57岁病死,生父51岁终,嗣父49岁殁……有人说,这是基因,族命不好。袁世凯也知宿命难逃,所以曾求一道士破解。道士说,唯有龙袍加身,方可躲过此劫。所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当了皇帝。但正是当皇帝,加速了他的死亡,死时仍然不满60岁

  • 乾隆皇帝问刘墉:大清一年死多少人?刘墉怎么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和刘墉谁先死,刘墉追案里刘墉的夫人怀孕了吗,乾隆问刘墉去哪了

    就像是唐代的卫正一样。官员与皇上表面上相安无事,就连阿谀奉承,也让皇上很是受用。于是,他们一边极力巴结皇上,一边勾结朝中的同僚,给人一种与皇上相抗衡的感觉。清代有这么一位大臣,他是有名的大贤,在剧中也是和皇上针锋相对的人物,此人便是刘墉。刘墉传刘墉生于康熙,其父为刘统勋,他在当朝时素以正直著称,或许

  • 雍正王朝: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大臣,老八到底是如何收拢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与隆科多是什么关系,隆科多为何帮老八逼宫,雍正王朝隆科多为什么帮八爷

    《雍正王朝》是根据二月河《雍正皇帝》改编而成的,是戏说,不是真实的历史,隆科多实际上在雍正五年左右就被雍正打击而死,他根本没有参与什么逼宫乱政,也没有拥立过弘时上位。那么,隆科多在康熙年间,和康熙的两大夺嫡皇子(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之间以及他和康熙皇帝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他又是如何成为雍正

  • 她是雍正贵人之首,身边有五个宫女伺候,死后禁止葬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的妃子葬在皇陵上,雍正的妃子殉葬,历史上雍正最宠爱的妃子是哪一个

    老贵人,单从这个名号就让人觉得奇怪,这个“老”究竟是她的姓氏,还是她的封号呢?雍正元年有一份尊封康熙嫔妃的上谕:“朕奉皇太后懿旨,朕兄弟之母,当加意相待。朕念十二阿哥(允祹)之母(定妃万琉哈氏),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允禄)之母嫔(顺懿密妃王氏),

  • 诸葛亮千年之前留下的计谋威力巨大,吴三桂用了一次差点灭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三桂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打的经典战役,吴三桂不死的话能打败清朝吗

    对于清王朝,我们应该理智的去看待,任何一份封建王朝都经历过辉煌期,也经历过衰败期。由盛转衰这是一种历史必然。清王朝在刚建立那会儿也是挺凶猛的,八旗子弟兵在多尔衮的带领之下横冲直撞,把盛极一时的明王朝给推翻了。清兵在刚入关时压力也是很大的,虽然明王朝气数已尽了,但依旧有很多的武装势力想要和清军掰掰手腕

  • 秦国的一位猛将,论战功超过了白起,秦灭六国他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十个人,秦国第一名将谁最厉害,秦国赵国三大名将

    秦灭六国,没有能征善战的猛将是不可能的。说起秦国的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杀神”白起。白起的确是战功赫赫,长平之战中歼灭赵国四十万主力,让赵国元气大损。但是秦国还有一位猛将,论战功超过了白起,秦灭六国,他的功劳最大。[var1]猛将王翦相信很多熟悉春秋战国的读者已经猜到这位猛将是谁了,他就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