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大臣,老八到底是如何收拢他的?

雍正王朝: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大臣,老八到底是如何收拢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1/16 17:08:24

雍正王朝》是根据二月河《雍正皇帝》改编而成的,是戏说,不是真实的历史,隆科多实际上在雍正五年左右就被雍正打击而死,他根本没有参与什么逼宫乱政,也没有拥立过弘时上位。

那么,隆科多在康熙年间,和康熙的两大夺嫡皇子(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之间以及他和康熙皇帝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他又是如何成为雍正即位的关键性人物的呢?我参阅了诸多历史史料,来捋捋呈现给大家。

剧情版

和《雍正王朝》差不多,因为受电视剧《雍正王朝》影响过大,很多观众一直为《雍正王朝》的剧情所吸引和接受。隆科多,佟氏家族的接班人之一(电视剧里佟国维成了隆科多的六叔,是叔侄关系,历史上其实他们是父子关系。)。佟氏家族就不用说了,出了两位皇后,多位妃嫔,是康熙中期最显赫的后戚家族。隆科多出身上三旗,一等侍卫加身,一直受到康熙皇帝的压制,直到一废太子期间,因为揭发佟国维串联推举老八胤禩为新太子,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当然,这里面也存在康熙皇帝为了打击八爷党和佟氏家族的利益交换。

后康熙皇帝以两道圣旨,让隆科多为雍正即位保驾护航。在这里面,八爷党于康熙驾崩前夕拉拢过隆科多,但是在佟国维的指点下,隆科多没有支持八爷党。第二次拉拢则是在雍正即位后若干年,在八爷党撺掇下,以拥立弘时为条件向八爷党靠拢,但是因为八爷党逼宫失败,隆科多下狱,差点被弘时害死。这些都是电视剧的情节,与历史不符,不能看做为历史史实。

史实版

关于佟佳氏家族与“佟半朝”就不在此赘述,这是隆科多的家族背景,很多人都知道。隆科多与康熙皇帝关系不一般,康熙年长隆科多十六岁,隆科多周岁的时候被康熙皇帝养育,少年时代就跟随康熙。旗人子弟尤其是上三旗子弟因为政治地位很高的原因,他们出仕的道路比其他人简单,要么从文,要么从武,隆科多则比较特别,他是给康熙皇帝牵狗。明清时代皇宫附近设有“犬房”,位置在东华门内长街,共有“犬房”19间,“犬房”养的是猎狗,就是警犬,在皇帝出巡的时候充当探路、警戒的。

尽管牵狗不算什么高大尚的事儿,但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家族背景又过硬,隆科多20岁就任一等侍卫,后还升为副都统,官居正三品以上(或从二品)。可能是年少轻狂,隆科多不太定性,康熙四十四年,他带领属下人恣意妄为,不实心办差,他副都统、銮仪使、犬房头领的职务被康熙皇帝统统革去,仅留一等侍卫行走。所谓行走,就是“见习“预备”的意思,还不是正式“员工”。

康熙四十七年,发生了著名的一废太子事件。当时的佟氏家族领头雁乃属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氏家族一直是扳倒太子的主要力量,而他们扳倒太子的目的是支持大阿哥胤褆上位。因为胤褆诛魔太子的行径惹怒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将大阿哥胤褆永远圈禁,大爷党就此覆灭。而胤褆和老八胤禩一直是惠妃抚养长大的,胤褆与胤禩的关系一直很要好,故,佟氏家族在胤褆失势后转而支持老八胤禩。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在一废太子之后,没有采纳他亲自提出的公推结果,转而复立太子胤礽,支持八阿哥胤禩的佟国维马齐等遭受康熙皇帝的斥责或囚禁。佟国维因为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兼岳父,所以只受到康熙的斥责。《清圣祖实录》里有一段话是康熙在一废太子后对佟国维的训斥:“鄂伦岱、隆科多、舜安颜,与大阿哥相善,人尽皆知。尔等又欲立八阿哥为皇太子、诸阿哥于何地耶?”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身为佟佳氏家族的一员,隆科多素来与大阿哥胤褆关系要好,至于他参没参与举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尚不可定论(一等侍卫应该没有参与投票权),但至少证明,他的政治立场基本上是和佟国维一致的。

但是,康熙五十年十月,太子死党,九门提督托合齐事发,被康熙皇帝清肃,而此时,康熙皇帝却任命一直和大阿哥胤褆交好的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这就有疑问了,明明隆科多是康熙点名批评的支撑老八胤禩的人,为什么却对他委以要职呢?如何解释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呢?

隆科多在一废太子的时候,被康熙皇帝点名批评后,迅速与家族划清界限,一方面远离原来大阿哥皇八子集团,而且揭发了家族与皇八子之间的关系,做得非常坚决彻底,所以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当然,这也是康熙重用他的关键。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共计11年,直到康熙皇帝驾崩,还被任命为宣读遗诏的大臣,这绝不是单方面转变立场所能得到的,隆科多的忠诚一定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首肯。有一件隆科多刚刚上任九门提督的时候奏请皇帝训示的奏折,康熙对他的朱批写道:“九门提督责任重大。第一,所有看管地方,务须防守严固;第二,厚待士兵,廉洁自律,不生二心,舍身报效。”

在康熙的朱批奏折中,很多关于隆科多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办理了康熙委派的机密事务,比如是他着手囚禁大阿哥胤褆的,也是他着手囚禁废太子胤礽的。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还兼职理藩院尚书,官居一品。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若非隆科多彻底划清界限,转变立场,并忠心办差,获得康熙皇帝的肯定,他这个九门提督也当不成,当不长,更不会升官。所以,隆科多在当时的政治立场,并非八阿哥、四阿哥,而是康熙皇帝。这与《雍正王朝》里隆科多受命保驾时候的情形有些相似。

康熙五十三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毙鹰事件”,这个是皇八子胤禩集团在康熙年间遭受到重创的事件,也意味着胤禩与帝位最终无缘。所以,说这个时候或者后来,胤禩还在拉拢九门提督隆科多争夺皇位,是讲不通的。

作为雍正即位的关键性人物,隆科多是如何和四爷胤禛搭上关系,并力促胤禛即位的呢?历史上没有过多史料,但是有三点看法可供参考:

第一点:说是隆科多性格耿直,虽然佟国维一直支持皇八子胤禩,但是隆科多对胤禩却不待见,因为他不喜欢胤禩的圆滑世故,所以二人尿不到一个壶里。相反,隆科多与胤禛脾性相合,能说到一块儿去。这也是在一废太子后,佟国维遭受打击,而隆科多则受到康熙重视的原因。但是这种说法欠证据,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点:康熙六十一年十月,皇四子胤禛与隆科多同时被委派到京郊盘查京仓。在盘查京仓的那些日子里,隆科多和胤禛是有工作交集的,那次查仓是由雍亲王胤禛牵头,共分了三个组,胤禛亲自驻一个组,在这个组,还有就是隆科多,两人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很多,可以推测,胤禛当时和隆科多是否有君子之约为未可知,但是胤禛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拉拢隆科多一定是真的。

第三点:隆科多是康熙皇帝身边的安全护卫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朝野大臣还是皇子皇孙,要想随时随地觐见康熙皇帝,没有康熙皇帝的明旨和隆科多的允许,是根本没法接近康熙皇帝的。康熙皇帝病重期间,唯有老四胤禛每日三番五次进入畅春园慰问病情,尤其是康熙驾崩当日,胤禛五次进入寝宫,无疑是隆科多“开闸放水”。

当然,以上三点,不足以说明隆科多就搭上了老四胤禛,是拥立老四为帝的主要依据,在皇权至上的帝国王朝,这也侧面说明,隆科多之行事仍然是以康熙为指令,至于他和老四胤禛的交集,甚至与老四是否达成交易,这个前提没变。

悬疑版

这个版本主要与老十四胤禵有关,是以老十四可能是康熙默定的继承人为基础的。康熙五十七年,发生了准葛尔入侵西藏的叛乱,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出征平叛。按照皇室规矩,皇子不可结交外臣,但是,康熙皇帝在胤禵出征前,特意指示胤禵与隆科多接触,这是极为罕见的指示。

而且,胤禵也确实与隆科多进行了接触,并把接触的情况奏报了康熙:“臣先前未与伊议,不晓其能。皇父指派臣后,与伊议,方叹皇父之谕旨。”胤禵六十年平叛回来之后,受到隆科多迎接,但是康熙皇帝并没有明确立胤禵为太子。

这可能让隆科多产生观望的情绪,而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让隆科多立侧难顾。康熙五十八年二月,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去世,宗人府奏请其子承袭公爵,折子被康熙皇帝留中,康熙直到驾崩都没有答复指定谁继承佟国维的爵位。隆科多未能继承佟国维爵位,心生不满。

在重大的利益取舍面前,隆科多若拥戴老十四胤禵为帝,由于和胤禩胤禟等人积怨在先,隆科多必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若拥立老四胤禛,则会是一片花好月圆的结果。因此,清史专家孟森说:“隆科多独出此道,以博非常之富贵”是有道理的。

以上三个版本是关于隆科多在康熙晚年的不同版本说法,希望能对喜欢清史的读者有用。

更多文章

  • 她是雍正贵人之首,身边有五个宫女伺候,死后禁止葬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的妃子葬在皇陵上,雍正的妃子殉葬,历史上雍正最宠爱的妃子是哪一个

    老贵人,单从这个名号就让人觉得奇怪,这个“老”究竟是她的姓氏,还是她的封号呢?雍正元年有一份尊封康熙嫔妃的上谕:“朕奉皇太后懿旨,朕兄弟之母,当加意相待。朕念十二阿哥(允祹)之母(定妃万琉哈氏),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允禄)之母嫔(顺懿密妃王氏),

  • 诸葛亮千年之前留下的计谋威力巨大,吴三桂用了一次差点灭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三桂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打的经典战役,吴三桂不死的话能打败清朝吗

    对于清王朝,我们应该理智的去看待,任何一份封建王朝都经历过辉煌期,也经历过衰败期。由盛转衰这是一种历史必然。清王朝在刚建立那会儿也是挺凶猛的,八旗子弟兵在多尔衮的带领之下横冲直撞,把盛极一时的明王朝给推翻了。清兵在刚入关时压力也是很大的,虽然明王朝气数已尽了,但依旧有很多的武装势力想要和清军掰掰手腕

  • 秦国的一位猛将,论战功超过了白起,秦灭六国他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十个人,秦国第一名将谁最厉害,秦国赵国三大名将

    秦灭六国,没有能征善战的猛将是不可能的。说起秦国的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杀神”白起。白起的确是战功赫赫,长平之战中歼灭赵国四十万主力,让赵国元气大损。但是秦国还有一位猛将,论战功超过了白起,秦灭六国,他的功劳最大。[var1]猛将王翦相信很多熟悉春秋战国的读者已经猜到这位猛将是谁了,他就是“战

  • 三家分晋历时27年完成,如果晋国没有分裂,能否与秦国抗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国崛起与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后晋国还没灭亡,三家不分晋晋国能统一吗

    《资治通鉴·周纪一》亦有言:“王崩,子烈王喜立。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这里的“王”指的是周威烈王。这就是发生在春秋末年重大历史事件——三家分晋。时间是公元前376年。[var1]晋国本来也是一方霸主,为什么会被三家肢解,分崩离析?其实这都是晋文公埋下的祸根。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

  • 春秋战国最早称霸的郑国,为何只能昙花一“霸”,地缘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郑国历史,郑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春秋战国郑国被谁灭了

    [var1]东迁中的地缘博弈公元前771年,游牧部落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幽王。次年,幽王之子宜臼为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其实,即使没有犬戎之祸,周王室也要谋划迁都。原因在于当时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的游牧部落频频南下袭扰,给华夏子民造成巨大威胁。此外,西周腹地渭河平原连年发生

  • 战国时期名将辈出,战国七雄各选一位最具代表的名将,谁能当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七雄各国名将,战国七雄最厉害的战将,战国七雄的著名历史人物

    秦国:白起主要战绩: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白起,芈姓,白氏,战国时期秦国郿邑人,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因人称胜为“公孙胜”,故也称白起为“公孙起”。白起一生为秦国效命30余年,歼敌多达百万以上,因功受封武安君。在名将辈出的秦国,白起可以说是最具代表的一个。[var1]白起一生历经大小

  • 战国七雄当中,韩国最为弱小,那韩国为何能名列战国七雄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的韩国和现在的韩国,战国七雄韩国的崛起,战国七雄韩国跟谁关系最好

    [var1]真实的韩国,在战国末期的时候,确实是最弱的一个。但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韩国其实非常强大。当时的韩国,至少要比燕国和秦国更强。再加上三晋联盟的存在,绝对是没谁敢惹的存在。而且,韩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不太方便向外扩张。因为这种地缘因素,导致后来的韩国,和今天某个奉行离岸平衡政策的岛国很相似,

  • 屈原——我和端午节的关系你真的清楚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忆屈原手抄报,端午节和屈原真的有关系吗

    [var1]屈原从小刻苦读书,并且博览群书。虽然贵为宗室子弟,但他很接地气,打小便生活在普通人群里,所以就很了解老百姓的苦难和不易。没当官的时候也帮了很多老百姓。扶老爷爷过马路,帮老奶奶挑水这些,对他来说是很平常的事。老百姓也很喜欢这个贵公子。可却因此跟上层官僚尿不到一壶。后来屈原当了大官,楚王也很

  • 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效忠魏国和吴国,他们为何不扶持一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对魏国有什么影响,诸葛亮在魏国什么地位,诸葛亮三个儿子都是谁

    [var1]我们先来看下诸葛瑾,那年曹操正在和袁绍开展官渡之战,当时在中原游学的诸葛瑾为了躲避战乱就跟随同窗到了江东,因为博学多识而且为人谦逊,很快就被朋友推荐给孙权,入仕后得到孙权的重用。刘备得到荆州后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荆州,宴席上诸葛瑾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的道出自己的意图,哪怕受到荆州将士的刁难还有

  • 诸葛亮恐蜀国被吞并,提前准备征战,最终还是不敌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从东边进攻魏国,诸葛亮为何能进攻魏国,诸葛亮打败魏国了吗

    [var1]他知道身在高位就必须为百姓谋福利,但那时蜀国的国力并不算好。总得来说当时天下被划分成了好几股势力,这些势力一直在相互争斗着,不过由于这几股势力的实力都差不多,所以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结果出现。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散趋势,三国时期之前人们大多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这种枯燥的生活会让一些人产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