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年羹尧一样,他原本是一位很受宠的将领,但是最后却和皇帝之间出现了间隙,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结局。年羹尧本来不必死,但他偷着做了这件残暴的事,让雍正起了杀心。所以年羹尧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导致自己一直追随的雍正最后下定决心要将其处死呢?
年羹尧与雍正
年羹尧有一个称呼叫做“家臣”这个家臣听起来就比一般的大臣要更加的受皇帝喜爱以及亲密,其中除了年羹尧自身能力受到皇帝赏识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年羹尧有一个妹妹,后来这个妹妹入了宫成为了贵妃。
相信看过《甄嬛传》的人都想到了《甄嬛传》里面那个嚣张跋扈我行我素的华妃,她的原型就是年羹尧的妹妹。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雍正太过爱惜年羹尧这位大将所以才给了年贵妃如此的宠爱,也许是因为雍正真的喜欢上了年贵妃所以对年羹尧也更加的亲上加亲,总之这个“家臣”使得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更加的亲密,两人的关系在历史上一度也是绝无仅有。
其实年羹尧和雍正的缘分是在雍正还未继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在位的还是康熙皇帝,而年羹尧当时也不是征战沙场的将军,相反的他是一名正儿八经的文官。可能也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年羹尧自幼就喜欢读书,后来也顺其自然地步入了仕途。
在年羹尧20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监考官了,官职是内阁学士,但是后来年羹尧的仕途方向发生了改变,成为了一名武将,而这个契机就是年羹尧一生的威望所在,征战西北地区。
在年羹尧30岁的时候就被康熙帝看重并且破格提升年羹尧为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这个时候的年羹尧也是觉得皇恩浩荡,感觉自己受到了赏识对康熙帝非常的感激,并且立志一定誓死效忠朝廷,用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
之后的人生年羹尧就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守护着新疆以及周边的疆域,要说起来年羹尧的作战能力那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他的军事才能非常的高超,而且带兵打战基本是属于战无不胜的状态。
所以在皇帝看来年羹尧就是一位自己的常胜将军,有了年羹尧的存在自己的疆土就不会受到入侵,自己就能保护自己的国家不受战争的侵害,这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是非常劳苦功高的事情,于是对于年羹尧的赏识和嘉奖就更加的毫不保留。
要说起来年羹尧在打仗的时候到底有多么的神,就要提到两个关于他收复西北时的小故事了,第一个是有一次年羹尧在西藏打仗途中正在安营扎寨,可是突然听到了一阵疾风而过的声响,所有人都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毕竟西北地区这种小型的阵风是非常常见的。
可是年羹尧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其中必然有蹊跷,于是就带着几百精兵前往风起之地,结果真的发现了敌人并将敌人一举歼灭,后来部下问起年羹尧才说,当时那阵声响根本不是风,而是有人经过时惊起的飞鸟振翅的声音,由此可见年羹尧的思维是何等的缜密。
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那就是在青海打仗的时候年羹尧让士兵在行军途中一人带一块木板还要带一捆草,将士们都非常不解,直到在行至一处淤泥地的时候年羹尧要将士们将草和木板置于淤泥之上才得以安全度过。
后来部下再次问其如何得知时年羹尧才说,在行军之前自己仔细的分析过地图,发现了这一处蹊跷之地,想必是敌人故意而为于是才定下了这个计划。
从这两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年羹尧的军事才能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储备丰富,对于实战中会面临的具体问题更是临危不惧而且足智多谋,所以年羹尧能够的到赏识是必然的。
至于雍正对年羹尧的看法,在雍正还未继位的时候就已经见识到了年羹尧的厉害之处,所以在雍正继位之后对于年羹尧也是非常喜爱,再加上年羹尧也是一心辅佐雍正上位。所以两人的感情自然十分亲密。
关系破裂
雍正刚刚继位的时候对年羹尧的提拔更是大幅度的,因此年羹尧的地位也是如日中天,从雍正经常和年羹尧商讨国事之中就不难看出。
当时雍正给了年羹尧非常大的权力,有很多的事情雍正都直接放权给了年羹尧,也就是说在很多官员的任免事情之上年羹尧可以直接决定,不用经过雍正的批准,这应该是一位君王对臣子最大的信任了。
这个时候的年羹尧还是非常忠心耿耿的,一直扮演着一位合格的左膀右臂角色,帮助雍正解决了很多的麻烦事情,尤其是西藏、新疆等地区的问题。可是年羹尧最终没能守护住自己的初心,在权力日渐高涨的时候迷失了自己。
后来每次年羹尧上朝的时候都是派头极大,甚至要求除了王孙公子之外的官员都要跪地迎接才行,而且为人也变得越来越趾高气昂,颇有一种职场霸凌的感觉,当然只有这些是不足以让雍正心生杀意的。
除此之外的年羹尧还贪恋财富,贪赃枉法,这方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江夏镇惨案。这场惨案表面上看是年羹尧所为,但是真正的幕后人物却是雍正,说是当年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曾在江夏镇受过屈辱,所以现在雍正命年羹尧前来一雪前耻。
可是没想到年羹尧因为一时贪婪竟然血洗江夏镇,还将江夏镇附近的军队也一并杀灭了,原因竟然是年羹尧觉得江夏镇非常富有想要据为己有。
其实年羹尧的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毕竟年羹尧当时的呼声太高,有一种功高盖主的感觉,这是所有皇帝都不可能允许的事情,也是所有皇帝都惧怕的事情,雍正自然也是。
所以不管之前有多么的宠爱年羹尧,一旦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都会选择自保,宁愿痛失大将也不愿意养虎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