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人司马光,倾其一生来削弱宋朝,并亲手将其埋葬

文人司马光,倾其一生来削弱宋朝,并亲手将其埋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09 更新时间:2024/2/29 3:44:29

宋王朝的羸弱在历史上十分有名,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的政权,他上位之后自然稀释了手下武将的兵权,开始重用文人。这一举措让宋代的文学氛围十分浓厚,而部队实力却大打折扣,而且有着文臣误国的说法。著名的文人司马光就用自己的一生来削弱宋王朝,最后甚至亲手将其埋葬。

司马光是一位真正的天才人物,从小便饱读诗书,年幼时期便展现出惊人的才华,能够背诵很多文学著作。这样的表现也让他的父亲司马池十分欣慰,他本身就是朝廷的高官,工作能力极为出色。看到儿子这么优秀,便希望将其培养为自己的接班人,经常将其带在身边,从小就开始积累工作经验。

司马池不仅在工作上十分尽职,而且为人也极为清廉,他从来不参与各种贪污腐败,甚至每天都骑驴上下班,是朝廷里有名的清官。然而官场十分复杂,司马池无意间也得罪了不少小人。后来他遭到别人的陷害,被贬到郫县当官。谁料司马池刚刚到这里就发生意外,县里出现了许多传言,有人说戍边战士中有人叛乱,这里很快就会陷落。

这个消息在郫县四处传播,许多有钱人都选择逃亡,就连县令都放弃了工作。不过司马池并未慌乱,他将县里所有工作一手抓,不仅将郫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安抚当地的居民,让局势得以稳定。很快这个消息便传到京城,上级对司马池更是刮目相看,没过多久便将其调到郑州工作,而后又前往光州担任知县。光州在司马池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荣,在各项任务指标上都是率先完成,这也让司马池名声大噪,成为朝廷里赫赫有名的人物。

同时司马池从未落下对儿子的教育,这一点在朝堂里人尽皆知,大家也会因为司马池的缘故对司马光进行栽培。司马池去世后,朝中的重臣庞籍就格外关注司马光,有一次他负责镇压贝州的起义,司马光还专门给他献了计策,不过这支起义军内部本身就存在严重矛盾,没过多久便溃散。

这次事件后庞籍对司马光更加关照,更是举荐其成为馆阁校勘,虽说一开始遭到拒绝,不过他两年之后再次举荐,这一次终于成功,司马光也得以阅览一些历史书籍。而后庞籍的官职经历了多次调动,每次变动他都会将司马光带在身边,可以说司马光的仕途与庞籍的举荐密不可分。

不过从中也能看出司马光的能力不足,毕竟他在朝中为官多年,却依然没能得到皇帝的赏识,更没有继承父亲优秀的工作能力,一直都是依靠庞籍的关系来任职,这也为宋朝实力的削弱埋下伏笔。

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冲突摩擦十分频繁,这也让朝廷十分苦恼,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为此司马光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觉得应该在周边地区修建堡垒,同时杜绝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这样便能彻底保护边界地区的安全。然而这种想法太过天真,一旦杜绝了市场,这些游牧民族本身天性野蛮,他们只会采用强抢的方式,在大规模会战面前堡垒毫无用处。

司马光将这个想法告诉庞籍,庞籍也觉得方案可行,于是果断开始实行。然而西夏方面得知后民情激愤,最终与宋朝展开大战,最后宋朝大败而归。追责的时候却是庞籍一人承担,司马光没有受到任何责罚。除此之外司马光在政界也有一些问题,王安石主动提出变革,但司马光一直坚定反对,始终遵守着封建的礼制,大大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为此他还觉得自己是一位真正的忠臣。

而后历史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是正确的,而文臣误国在司马光身上则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能力不足,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参考资料:

《满江红·怒发冲冠》

更多文章

  • 李自成犯了项羽类似的毛病,对于军纪问题比较松懈,为何不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真人照片,李自成怎么评价项羽,李自成最怕谁

    别人抵挡住各式敌人的围攻,自己躲在幕后在没有强大之前,送死的事情别人去,硬仗别人打。朱元璋更是绝,把厚黑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用成战略学经典,还能被后人夸,也许人性就是如此吧。李自成其实更像是半个楚霸王,这不是说他能耐多高,而是说他犯了项羽类似的毛病,对于军纪问题比较松懈。因为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农

  • 为何崇祯把魏忠贤一杀,明朝就垮了?王承恩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崇祯皇帝后悔杀魏忠贤吗,王承恩和魏忠贤对比,明朝十三太保王承恩

    在历史上有很多因为个人的死而埋下一国或一个朝代消亡的种子,有些是忠君爱国的贤能之臣,有些则是结党营私专擅弄权的宦官奸佞,还有些则是富有争议的人物。而在这众多人中有一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的,这个人就是明朝时期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但这样一位奸臣被皇帝处死后,明朝就垮了,

  • 明朝奇葩皇帝朱厚照,精通五种语言,除了不会做皇帝其他样样精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基本都是在开始的时候奋发向上,努力建设好一个国家,但是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越往后越衰落。明朝亦是如此,明朝一直都是一个褒贬不一的朝代,明朝既有过经济大繁荣时期,也走过下坡路。明朝众多的皇帝之中,他们有的心怀雄才大略,而有的却是玩物丧志。这大概就是历史社会现象的变化。明朝有这样一个

  • 做皇帝真的好吗?后宫要皇帝“雨露均沾”,朱元璋就说:恐有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惩罚后宫浪费粮食,朱元璋当皇帝合适吗,朱元璋后宫等级排名

    汉朝贾谊在《新书·容经》之中有这样一段话:“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一个度量,如果事情做过了头,那就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超过了这个分寸,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错误。01提到中国古代皇帝的生活,相信不少人都会想到至高无上的权力。

  • 朱元璋治下大旱,刘伯温趁机献上一计:杀了这个人就会下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临死最后一计骗过了朱元璋,刘伯温向朱元璋说义军弊病,刘伯温怎么知道朱元璋要杀他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此乃朱元璋的《赠四仙》。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这位明太祖从平民到皇帝,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充满坎坷与曲折,不乏有刘伯温等贵人相助。朱元璋于1328年出生于濠州孤庄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朱世珍,母亲为陈

  • 明朝大臣死后在墓上刻了20个字,明朝皇帝见了要参拜,大臣要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时大臣要向皇帝下跪吗,明朝大臣死后都去哪了,明朝十八位大臣之死

    在太平盛世下依然有大臣枉死,一个昏聩的皇帝手下仍然有令人敬仰的臣子。在混乱的明朝中晚期,大臣何塘的墓碑皇帝见了都要参拜,大臣见了是要下跪的,那么何塘有何过人之处呢? 音乐家何塘 提到何塘,恐怕人们并不熟悉,因此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名字,朱载堉。朱载堉被后人称为不能遗忘的布衣王子,也被称为古代十大音乐家

  • 文天祥被劝降后妥协,他只提出一个条件,忽必烈为何仍下令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忽必烈为什么要亲自劝降文天祥,忽必烈怎么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和忽必烈的关系

    南宋灭亡之后许多人仍旧在各地坚持抗争,给北元的统治造成许多麻烦,而文天祥就是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位。忽必烈多次对其招降,但文天祥全然不顾,继续自己的反抗行动。不过从相关的历史资料中就能看出,文天祥被劝降后其实有妥协的意思,且只提出一个条件,但忽必烈听完后为何仍旧杀了他呢?时值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军驻

  • 12岁郑和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为何现在多地都有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和是太监怎么有后代,郑和是太监出身吗,郑和是太监还是宦官

    郑和下西洋,这大家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这不光是中国航海史的一次壮举,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绝后的重大事件。而且也让郑和这个人扬名中外,受到世界各地的人敬仰。但是这郑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能够有着如此重要的成就,乃至后来还有后人对郑和下西洋都有研究呢?正文郑和,明朝的太监,航海家

  • 明朝古墓惊现“啤酒瓶盖”,却并非盗墓贼留下,难道有人穿越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啤酒瓶盖古墓,盗墓穿越成五岁小奶娃的小说,明朝古墓出土照片

    考古的时候总能够发现一些比较稀奇的东西,很多新闻上面曾经都报道过,在进行考古的时候发现的一些东西让现在的人都十分惊讶。在2019年,上海的嘉定区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文物展示,展出还没有举办几天,就有一个文物让很多人都来围观,甚至是火遍了全球,很多人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物呢?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吗

  •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宋朝青铜器,损毁较重,但有一点极为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出土青铜器图片,宋朝青铜器造型特点,宋朝青铜器值钱嘛

    很多商朝国宝,并未出土在商朝的中心、黄河中游一带,而是远在长江中段以南如今宁乡地界。比如,四羊方尊,就是黄材农民姜家三兄弟,1938年在山坡上种红薯时发现的。很快,文物贩子就找上了门,他们将之卖了四百块大洋。但经过层层盘剥,到手时,只有两百多块了。不过,对于农民而言,已是极大一笔收入。(四羊方尊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