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两员大将遭冤杀后,唐朝无可挽回走向灭亡,不然唐朝有机会翻盘

这两员大将遭冤杀后,唐朝无可挽回走向灭亡,不然唐朝有机会翻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10 更新时间:2024/1/16 13:48:05

自从唐朝建立后,天下可以说是无比太平,国力也是非常强盛,并且还创下两次盛世之景。只不过任何繁华落尽,紧接着就是低谷,在唐玄宗统治下的唐朝,前期相安无事,可是到后期,他就错信奸臣,并且对于朝政也非常怠慢,已经在荣华享乐中失掉初心,忘记当初的雄心壮志。

被终日享乐而蒙蔽双眼,看不到整个国家隐藏的危机,反而频繁发动战争,使整个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开元盛世下的唐朝,可以说是风调雨顺,群众安居乐业,可风调雨顺就代表着没有战争,而那些别有用心妄想通过战争一举成名的人就没有了机会。为能够痴心妄想成真,他们就想到蛊惑皇帝。

只要能够说动皇帝发动战争,那他们只要在战争中取得一点功绩,回来之后就可以加官进爵。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许多的节度使和藩镇大将手里有着实权,就开始在边界上恶意挑衅敌人的原因。而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好大喜功,边境频繁暴动,安史之乱由此爆发。导致百姓没有安居乐业的生活,被战争毁掉家园。

唐朝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走上下坡路,慢慢从繁华跌落,陷入谷底。而唐朝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名将,很著名的就有唐中期的高仙芝,他甚至被当做唐朝最后的守护神。高仙芝本来是高句丽人,由于从小武功非凡,他父亲就带着他去到安西戍守。他的表现非常出色,很快就因立功被封为诸卫将军,此时才二十多岁。

其实虽说高仙芝一开始是跟着父亲的,但父亲并没有给他多少帮助。他也和其他人一样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直到遇到生命中的伯乐——节度使夫蒙灵察,只有他觉得看起来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的高仙芝一定能有一番作为。他看出高仙芝的能力,并且多次给朝廷上奏折,希望高仙芝能够得到重用。

而也正是因为有他的帮助,高仙芝才一步一步成为一代世人皆知的名将。高仙芝在成为都知兵马使时,身边可以重用的人还没有几个。有一个名叫封常清的人对他非常的仰慕,觉得他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大将军,于是多次毛遂自荐。也正是因封常清的协助,高仙芝才得以度过多次难关。

在开元年间,唐朝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而军事力量也是在不停的变强。并且在和吐蕃的战争中,获胜多次。尔后,安西成为唐朝的战略重心,并且让安西等地的节度使趁机扩大朝廷控制地区。这样一来就威胁到吐蕃等国的利益,吐蕃和东突厥等国便联合起来反抗。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唐朝军力空前强大,岂是他们能够抵抗的?

后来唐朝的军队因常年征战,导致军队战力受损。而这个时候小勃律国竟然趁机叛乱,他们选择加入吐蕃,而有了他们的加入,吐蕃控制住西北很多小国家。这些小国家没有吐蕃的国力强大,只能在他们的威胁之下,停止向唐朝朝贡。而唐朝虽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但由于这些小国过于遥远,每次出兵都没有成功。

尔后,唐玄宗把高仙芝派去攻打小勃律,小勃律的举动对唐朝的影响算是比较大,因此高仙芝不允许自己失败,在出征前期他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因路途遥远,经过一番跋山涉水,唐朝军队才终于抵达终点,此处不仅有小勃律的军队,还有吐蕃的军队。

高仙芝知道此番攻打小勃律只能一鼓作气,便在吐蕃和小勃律出其不意之下就立刻开始进攻,等吐蕃反应过来,高仙芝带领的军队已经杀进来,而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准备,只能节节败退。这次战役胜利之后,高仙芝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立刻乘胜追击,顺利攻下一城。

而正是因为高仙芝此次的胜利,让吐蕃放弃小勃律,小勃律被劝降,重新回到唐朝的管辖。也正是因这次战役,把唐朝军队的名声打出去,那些还处于观望状态的小国家纷纷臣服于唐朝。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很多地区纷纷投降,根本就没有兵力对抗,这让唐玄宗非常的害怕,连忙召集五万多精兵,派高仙芝率领着去迎击安禄山的军队。高仙芝和封常清用尽全力抵抗敌军,边令诚却多次向唐玄宗诬告两人,唐玄宗信以为真,把两人斩首。

参考资料:

《离骚》

《旧唐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藏史上第一战将,击败薛仁贵,全歼十万唐军,让唐朝畏惧30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非常注重对于士兵的训练,帝王也会对那些有极强统领能力的将军关爱有加。国家能够非常有秩序地运行下去,离不开那些为国奋斗的将军们,他们有能力也有胆识,懂得作战的技巧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敌人的弱点,一个国家也只有拥有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经济和文化,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好。 除了中原

  • 杜甫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官,为何晚年会穷困潦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甫祖上是谁,杜甫以前是哪里人,杜甫一生穷困漂泊

    杜甫的父亲杜闲,三叔杜专,四叔杜登,祖父杜审言,曾祖杜依艺,高祖杜鱼石,天祖杜叔毗,都有出仕做官的履历。并且,杜甫的二叔杜并还是个大孝子。杜审言在吉州担任司户参军期间,遭到吉州司马周季童的诬陷而下大狱。杜并对此愤恨不已。为了替父雪耻,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顶着卫兵的砍杀,硬是单枪匹马刺死了周季童。事后,

  •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没曾想其书法竟然如此豪迈,气吞万里如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台湾郑成功庙对联,郑成功二次收复台湾的故事

    众所周知,郑成功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提到民族英雄,郑成功绝对当属第一位,尤其是收复台湾,功勋卓著,而他的书法,也足以看出其细腻之长,是一种雄强中蕴含的细腻,我们所见到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是行草书作品,这些行草书作品,整体上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还非常强烈,笔墨饱满浓重,而且还有一种

  • 明将蓝玉为何敢“霸占”蒙古皇妃,是有恃无恐,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玉对元朝皇妃的评价,蓝玉为什么杀元朝皇妃,蓝玉打蒙古王妃视频

    “饶勇略,有大将才。”明史对蓝玉此人的评价足以看出他的将才之能,蓝玉是明朝十分著名的一位将领,他骁勇善战,甚至可以说当时绝大多数的战役只要有蓝玉在,就一定会胜利。蓝玉一开始任职于名将常遇春手下,十分得常遇春赏识,常遇春也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赞蓝玉,后来蓝玉有了战功,被封为永昌侯。朱元璋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

  • 宋仁宗有没有毒死包拯?考古专家挖开其坟墓见到尸骨后,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歌曲《包青天》中这样唱到“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每每提起包拯这个人物,我们的眼前总是会浮现出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正气凛然的形象。因为民间相传其黑面形象,因此被称为“包青天”。黝黑的皮肤,眉间的月牙印记成为了后世人们对他的印象。但就是这样一位正义,

  • 北宋号称有80万禁军,那金兵南下之时,这八十万大军咋都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泊秦淮》中有一讽刺宋朝统治者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评价一个朝代,我们往往会从文治、武功两个方面来看。从文学方面来看,宋代是词作发展的高峰,诗人、词人层出不穷,名垂千古的文人比盛唐也毫不逊色,连宋代皇帝都大多醉心书画,例如以一手瘦金体备受称赞的宋徽宗。但一谈到武功,宋代总是给

  • 文人司马光,倾其一生来削弱宋朝,并亲手将其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六大奸臣司马光,司马光对宋朝的贡献,司马光谈宋朝衰败的原因

    宋王朝的羸弱在历史上十分有名,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的政权,他上位之后自然稀释了手下武将的兵权,开始重用文人。这一举措让宋代的文学氛围十分浓厚,而部队实力却大打折扣,而且有着文臣误国的说法。著名的文人司马光就用自己的一生

  • 李自成犯了项羽类似的毛病,对于军纪问题比较松懈,为何不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真人照片,李自成怎么评价项羽,李自成最怕谁

    别人抵挡住各式敌人的围攻,自己躲在幕后在没有强大之前,送死的事情别人去,硬仗别人打。朱元璋更是绝,把厚黑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用成战略学经典,还能被后人夸,也许人性就是如此吧。李自成其实更像是半个楚霸王,这不是说他能耐多高,而是说他犯了项羽类似的毛病,对于军纪问题比较松懈。因为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农

  • 为何崇祯把魏忠贤一杀,明朝就垮了?王承恩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崇祯皇帝后悔杀魏忠贤吗,王承恩和魏忠贤对比,明朝十三太保王承恩

    在历史上有很多因为个人的死而埋下一国或一个朝代消亡的种子,有些是忠君爱国的贤能之臣,有些则是结党营私专擅弄权的宦官奸佞,还有些则是富有争议的人物。而在这众多人中有一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的,这个人就是明朝时期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但这样一位奸臣被皇帝处死后,明朝就垮了,

  • 明朝奇葩皇帝朱厚照,精通五种语言,除了不会做皇帝其他样样精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基本都是在开始的时候奋发向上,努力建设好一个国家,但是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越往后越衰落。明朝亦是如此,明朝一直都是一个褒贬不一的朝代,明朝既有过经济大繁荣时期,也走过下坡路。明朝众多的皇帝之中,他们有的心怀雄才大略,而有的却是玩物丧志。这大概就是历史社会现象的变化。明朝有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