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晚年生活凄惨,什么都没了,他用绝食维护了帝王最后的尊严

唐玄宗晚年生活凄惨,什么都没了,他用绝食维护了帝王最后的尊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2/18 9:31:57

唐玄宗李隆基,乃中国历史上少有之明君,历史书上也用“生性英明果断”和“多才多艺”来评价过他。唐玄宗在位期间,拨乱反正,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唐朝盛世——开元盛世由此得以开创。此外他还重视边疆地区,通过一系列任用措施,巩固了唐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然而李隆基人生割裂,他早年有多英明,那他晚年就有多昏庸。李隆基晚年,在朝堂上任用奸臣,私生活上宠爱杨贵妃,政策上重用塞外民族将领安禄山,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爆发安史之乱。李隆基晚年生活十分凄惨,不仅爱妃身死,皇位被夺,就连自由都成奢侈之物,但他最后却选择用绝食维护帝王尊严。

两次政变创开元盛世

第一场政变乃唐隆政变。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驾崩,民间传闻系韦后和安乐公主下毒所致。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人们害怕大唐再次由平静进入动乱。韦后与安乐公主之所以要这么做,据传是因为韦后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为避免唐朝落入他人之手,唐隆政变由此诞生。

李隆基之所以能策划并参加这场政变,与他弱冠之年目睹过一场宫廷政变有关。公元七零一年,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被杀,武则天之位被迫让于唐中宗李显。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昏庸无能,大权逐渐落到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之手,才有后来李隆基的唐隆政变。

第二场政变乃先天政变。唐隆政变成功之后,韦后与安乐公主被杀,韦氏集团全部参与人员皆被处置,皇位传给李隆基父亲李旦,李隆基顺理成章成为太子。

就在这雨过天晴本该风平浪静之时,新的矛盾随之产生。由于唐隆政变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完成,因此太平公主自恃拥立唐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嫌弃李隆基妨碍自己参政,矛盾由此产生。

太平公主或明或暗想除掉李隆基,李隆基也未曾不想除掉太平公主,矛盾愈演愈烈,唐睿宗感到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即将发生战乱,为求自保,他便直接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李隆基,改元号先天。

唐睿宗李旦让位,李隆基获得王权,为后来李隆基先天政变取得胜利奠定基础。公元七一三年,李隆基率领武装兵马三百余人,先逐个除掉太平公主党羽,断其念想,最终太平公主大势已去,被赐死家中。

两次政变,让李隆基一步步掌权。除掉太平公主之后,皇权彻底巩固。李隆基深知,两次政变劳民伤财,且国家治理被忽视,于是掌权后立刻任用贤才,拨乱反正,很快便使唐朝走向正轨。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要求依法治国,虽然他贵为皇帝,但从不徇私枉法,对皇亲国戚要求得比普通人更加严格。在一系列操作之下,唐朝形成开元盛世。

物极必反

开元盛世之所以被后世之人推崇,是因为它代表着唐朝极盛时期之繁荣,然而,极盛也意味着衰落很快到来。李隆基权倾朝野,朝堂上下再无对手,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此时唐朝对李隆基而言,已再无追求目标,于是李隆基逐渐沉溺于享乐之中。

李隆基后宫佳丽“三千”,但他独宠武惠妃一人,还听信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由皇子贬为庶人,并残忍杀害。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不仅未及时醒悟,反而变本加厉,招杨玉环进宫,从此不问国事。

从那之后,唐玄宗仿佛灵魂被替换,他不在历经图志,不再有改革节俭之风,不再“亲贤臣,远小人”。正直清廉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因奸人谗言,被李隆基罢官。

而善于利用李隆基心理之奸臣,则扶摇之上,一路高歌。例如户部郎中鉷,杨国忠,宰相李林甫等等,皆口有蜜腹有剑,他们在其位却不谋其职,只做迎合唐玄宗需要之事。

上昏庸,下谄媚,很快开元盛世便走到头,由盛转衰,整个唐朝逐渐混乱起来,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祸患显然近在咫尺。然而长期骄奢淫逸已经使得李隆基失去判断头脑,对于唐朝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火上浇油,对外发动一系列战争,边境稳定再次被破坏,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唐朝进入末路。

用绝食维护帝王尊严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很快被外族占领,为躲避祸害,李隆基被迫逃往蜀地。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在这之前,唐朝虽混乱,可仍处于制度之下,称得上混乱中有稳定,然而如今唐朝名存实亡,罪魁祸首便是唐玄宗李隆基。

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满之人,乃太子李亨,在太子李亨等人策反下,护卫士兵哗变,不仅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杨国忠也因长期为非作歹被杀。后太子李亨留下一部分人马继续保护李隆基入蜀地庇护,自己则带领剩余人马,杀回长安,誓要与外族不死不休,并在朔方称帝,是为唐肃宗。

公元七五七年,由于唐肃宗领军有方,且成功建立起一套新军事系统,形势很快被扭转,外族军队方面又恰逢叛军内乱,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军队战斗力随之削弱,李隆基也因此得以重返长安。

见到儿子称帝,李隆基自知大势已去,从此不问政事,可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皆看不起他。例如有一次,宦官李辅国率五百铁骑,剑拔弩张拦住唐玄宗去路。

幸亏高力士前来救场,唐玄宗才逃过一劫,而唐肃宗得知此事过后,不仅没责怪李辅国,反而安慰他,由此可见,唐玄宗晚年时期,几乎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进入西内太极宫之后,就仿佛受到冷落的宫女,已经被人遗忘。做过皇帝的他,岂能不知这是儿子唐肃宗对付自己的手段,唐肃宗害怕自己有篡位之心,哪怕自己没有,唐肃宗也害怕自己被人怂恿,心生谋反。因此,表面上让自己进入太极宫养老,实际上是被软禁起来。

一代皇帝,如此结局,换谁能甘心呢。李隆基想反抗,可他身边除了被唐肃宗安排过来,陪伴自己的宫女之外,别无他人。既然反抗不成,他只有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最终于公元七六二年饿死,享年七十八岁。他用绝食,维护了一代帝王最后的尊严。

结语

民间关于唐玄宗李隆基之死还有其他说法,但饿死也说得过去。他虽贵为曾经皇帝,但国家因为他差点灭亡,全国百姓差点流离失所。

因此,他对于后世之人不仅没有皇帝威严,反而是应当被定在耻辱柱上的罪人,不仅宦官看不起他,或许就连奉命伺候他的宫女也对他颇有微词,由此可见,李隆基被饿死确实说得过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末代皇帝不是隋炀帝, 是隋恭帝, 且有两位, 禅让给了不同的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炀帝后面一位皇帝,隋炀帝后还有几个皇帝,隋炀帝是唯一到过西域的皇帝

    隋炀帝即位之后,前期政治还算清明,但是后期好大喜功,对外征伐不断,对内大兴土木,耗费了极大的民力,最终导致隋末各地的农民起义,喜欢南巡的隋炀帝则被困在江都(今扬州),618年3月被大臣宇文化及所害。 ?隋炀帝 洛阳的大臣们听到隋炀帝遇害的消息之后,决定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侗为皇帝,杨侗是元德太子杨昭的

  • 这两员大将遭冤杀后,唐朝无可挽回走向灭亡,不然唐朝有机会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唐朝建立后,天下可以说是无比太平,国力也是非常强盛,并且还创下两次盛世之景。只不过任何繁华落尽,紧接着就是低谷,在唐玄宗统治下的唐朝,前期相安无事,可是到后期,他就错信奸臣,并且对于朝政也非常怠慢,已经在荣华享乐中失掉初心,忘记当初的雄心壮志。 被终日享乐而蒙蔽双眼,看不到整个国家隐藏的危机,

  • 西藏史上第一战将,击败薛仁贵,全歼十万唐军,让唐朝畏惧30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非常注重对于士兵的训练,帝王也会对那些有极强统领能力的将军关爱有加。国家能够非常有秩序地运行下去,离不开那些为国奋斗的将军们,他们有能力也有胆识,懂得作战的技巧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敌人的弱点,一个国家也只有拥有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经济和文化,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好。 除了中原

  • 杜甫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官,为何晚年会穷困潦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甫祖上是谁,杜甫以前是哪里人,杜甫一生穷困漂泊

    杜甫的父亲杜闲,三叔杜专,四叔杜登,祖父杜审言,曾祖杜依艺,高祖杜鱼石,天祖杜叔毗,都有出仕做官的履历。并且,杜甫的二叔杜并还是个大孝子。杜审言在吉州担任司户参军期间,遭到吉州司马周季童的诬陷而下大狱。杜并对此愤恨不已。为了替父雪耻,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顶着卫兵的砍杀,硬是单枪匹马刺死了周季童。事后,

  •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没曾想其书法竟然如此豪迈,气吞万里如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台湾郑成功庙对联,郑成功二次收复台湾的故事

    众所周知,郑成功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提到民族英雄,郑成功绝对当属第一位,尤其是收复台湾,功勋卓著,而他的书法,也足以看出其细腻之长,是一种雄强中蕴含的细腻,我们所见到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是行草书作品,这些行草书作品,整体上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还非常强烈,笔墨饱满浓重,而且还有一种

  • 明将蓝玉为何敢“霸占”蒙古皇妃,是有恃无恐,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玉对元朝皇妃的评价,蓝玉为什么杀元朝皇妃,蓝玉打蒙古王妃视频

    “饶勇略,有大将才。”明史对蓝玉此人的评价足以看出他的将才之能,蓝玉是明朝十分著名的一位将领,他骁勇善战,甚至可以说当时绝大多数的战役只要有蓝玉在,就一定会胜利。蓝玉一开始任职于名将常遇春手下,十分得常遇春赏识,常遇春也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赞蓝玉,后来蓝玉有了战功,被封为永昌侯。朱元璋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

  • 宋仁宗有没有毒死包拯?考古专家挖开其坟墓见到尸骨后,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歌曲《包青天》中这样唱到“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每每提起包拯这个人物,我们的眼前总是会浮现出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正气凛然的形象。因为民间相传其黑面形象,因此被称为“包青天”。黝黑的皮肤,眉间的月牙印记成为了后世人们对他的印象。但就是这样一位正义,

  • 北宋号称有80万禁军,那金兵南下之时,这八十万大军咋都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泊秦淮》中有一讽刺宋朝统治者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评价一个朝代,我们往往会从文治、武功两个方面来看。从文学方面来看,宋代是词作发展的高峰,诗人、词人层出不穷,名垂千古的文人比盛唐也毫不逊色,连宋代皇帝都大多醉心书画,例如以一手瘦金体备受称赞的宋徽宗。但一谈到武功,宋代总是给

  • 文人司马光,倾其一生来削弱宋朝,并亲手将其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六大奸臣司马光,司马光对宋朝的贡献,司马光谈宋朝衰败的原因

    宋王朝的羸弱在历史上十分有名,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的政权,他上位之后自然稀释了手下武将的兵权,开始重用文人。这一举措让宋代的文学氛围十分浓厚,而部队实力却大打折扣,而且有着文臣误国的说法。著名的文人司马光就用自己的一生

  • 李自成犯了项羽类似的毛病,对于军纪问题比较松懈,为何不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真人照片,李自成怎么评价项羽,李自成最怕谁

    别人抵挡住各式敌人的围攻,自己躲在幕后在没有强大之前,送死的事情别人去,硬仗别人打。朱元璋更是绝,把厚黑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用成战略学经典,还能被后人夸,也许人性就是如此吧。李自成其实更像是半个楚霸王,这不是说他能耐多高,而是说他犯了项羽类似的毛病,对于军纪问题比较松懈。因为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