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乃中国历史上少有之明君,历史书上也用“生性英明果断”和“多才多艺”来评价过他。唐玄宗在位期间,拨乱反正,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唐朝盛世——开元盛世由此得以开创。此外他还重视边疆地区,通过一系列任用措施,巩固了唐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然而李隆基人生割裂,他早年有多英明,那他晚年就有多昏庸。李隆基晚年,在朝堂上任用奸臣,私生活上宠爱杨贵妃,政策上重用塞外民族将领安禄山,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爆发安史之乱。李隆基晚年生活十分凄惨,不仅爱妃身死,皇位被夺,就连自由都成奢侈之物,但他最后却选择用绝食维护帝王尊严。
两次政变创开元盛世
第一场政变乃唐隆政变。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驾崩,民间传闻系韦后和安乐公主下毒所致。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人们害怕大唐再次由平静进入动乱。韦后与安乐公主之所以要这么做,据传是因为韦后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为避免唐朝落入他人之手,唐隆政变由此诞生。
李隆基之所以能策划并参加这场政变,与他弱冠之年目睹过一场宫廷政变有关。公元七零一年,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被杀,武则天之位被迫让于唐中宗李显。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昏庸无能,大权逐渐落到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之手,才有后来李隆基的唐隆政变。
第二场政变乃先天政变。唐隆政变成功之后,韦后与安乐公主被杀,韦氏集团全部参与人员皆被处置,皇位传给李隆基父亲李旦,李隆基顺理成章成为太子。
就在这雨过天晴本该风平浪静之时,新的矛盾随之产生。由于唐隆政变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完成,因此太平公主自恃拥立唐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嫌弃李隆基妨碍自己参政,矛盾由此产生。
太平公主或明或暗想除掉李隆基,李隆基也未曾不想除掉太平公主,矛盾愈演愈烈,唐睿宗感到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即将发生战乱,为求自保,他便直接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李隆基,改元号先天。
唐睿宗李旦让位,李隆基获得王权,为后来李隆基先天政变取得胜利奠定基础。公元七一三年,李隆基率领武装兵马三百余人,先逐个除掉太平公主党羽,断其念想,最终太平公主大势已去,被赐死家中。
两次政变,让李隆基一步步掌权。除掉太平公主之后,皇权彻底巩固。李隆基深知,两次政变劳民伤财,且国家治理被忽视,于是掌权后立刻任用贤才,拨乱反正,很快便使唐朝走向正轨。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要求依法治国,虽然他贵为皇帝,但从不徇私枉法,对皇亲国戚要求得比普通人更加严格。在一系列操作之下,唐朝形成开元盛世。
物极必反
开元盛世之所以被后世之人推崇,是因为它代表着唐朝极盛时期之繁荣,然而,极盛也意味着衰落很快到来。李隆基权倾朝野,朝堂上下再无对手,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此时唐朝对李隆基而言,已再无追求目标,于是李隆基逐渐沉溺于享乐之中。
李隆基后宫佳丽“三千”,但他独宠武惠妃一人,还听信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由皇子贬为庶人,并残忍杀害。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不仅未及时醒悟,反而变本加厉,招杨玉环进宫,从此不问国事。
从那之后,唐玄宗仿佛灵魂被替换,他不在历经图志,不再有改革节俭之风,不再“亲贤臣,远小人”。正直清廉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因奸人谗言,被李隆基罢官。
而善于利用李隆基心理之奸臣,则扶摇之上,一路高歌。例如户部郎中鉷,杨国忠,宰相李林甫等等,皆口有蜜腹有剑,他们在其位却不谋其职,只做迎合唐玄宗需要之事。
上昏庸,下谄媚,很快开元盛世便走到头,由盛转衰,整个唐朝逐渐混乱起来,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祸患显然近在咫尺。然而长期骄奢淫逸已经使得李隆基失去判断头脑,对于唐朝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火上浇油,对外发动一系列战争,边境稳定再次被破坏,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唐朝进入末路。
用绝食维护帝王尊严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很快被外族占领,为躲避祸害,李隆基被迫逃往蜀地。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在这之前,唐朝虽混乱,可仍处于制度之下,称得上混乱中有稳定,然而如今唐朝名存实亡,罪魁祸首便是唐玄宗李隆基。
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满之人,乃太子李亨,在太子李亨等人策反下,护卫士兵哗变,不仅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杨国忠也因长期为非作歹被杀。后太子李亨留下一部分人马继续保护李隆基入蜀地庇护,自己则带领剩余人马,杀回长安,誓要与外族不死不休,并在朔方称帝,是为唐肃宗。
公元七五七年,由于唐肃宗领军有方,且成功建立起一套新军事系统,形势很快被扭转,外族军队方面又恰逢叛军内乱,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军队战斗力随之削弱,李隆基也因此得以重返长安。
见到儿子称帝,李隆基自知大势已去,从此不问政事,可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皆看不起他。例如有一次,宦官李辅国率五百铁骑,剑拔弩张拦住唐玄宗去路。
幸亏高力士前来救场,唐玄宗才逃过一劫,而唐肃宗得知此事过后,不仅没责怪李辅国,反而安慰他,由此可见,唐玄宗晚年时期,几乎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进入西内太极宫之后,就仿佛受到冷落的宫女,已经被人遗忘。做过皇帝的他,岂能不知这是儿子唐肃宗对付自己的手段,唐肃宗害怕自己有篡位之心,哪怕自己没有,唐肃宗也害怕自己被人怂恿,心生谋反。因此,表面上让自己进入太极宫养老,实际上是被软禁起来。
一代皇帝,如此结局,换谁能甘心呢。李隆基想反抗,可他身边除了被唐肃宗安排过来,陪伴自己的宫女之外,别无他人。既然反抗不成,他只有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最终于公元七六二年饿死,享年七十八岁。他用绝食,维护了一代帝王最后的尊严。
结语
民间关于唐玄宗李隆基之死还有其他说法,但饿死也说得过去。他虽贵为曾经皇帝,但国家因为他差点灭亡,全国百姓差点流离失所。
因此,他对于后世之人不仅没有皇帝威严,反而是应当被定在耻辱柱上的罪人,不仅宦官看不起他,或许就连奉命伺候他的宫女也对他颇有微词,由此可见,李隆基被饿死确实说得过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