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江为什么同意招安,不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更好吗

宋江为什么同意招安,不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更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49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0:38

江为什么同意招安,不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更好吗?

说起梁山好汉,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想到宋江。宋江曾经是宋朝的一位押司,由于各种原因,他被朝廷上的奸佞之臣陷害,最后为了活命不得不上梁山投奔自己的好兄弟。最后,由于宋江的英雄义气和注重兄弟情谊的性格,成为梁山好汉的领导人。

一、宋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世人看来,能成为梁山好汉的头目,一定是非常讲兄弟义气的一个人。其实,真正了解宋江的人就会知道,宋江其实是一个情商非常高、心机非常重的一个人。他做事常常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不会当面直接说出自己对某个人的不满,而是旁敲侧击或者是借他人之手

此外,他还是一个非常效忠朝廷的一个人。即使是被逼无奈上的梁山,但是他一直心系朝廷。答应成为梁山好汉的领导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想让梁山好汉的势力扩大,让朝廷注意到他们这个组织。让皇上注意到他,重新招安回朝廷,为宋朝效力。

作为一个领导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是深思熟虑的,要充分考虑集体的利益。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足够理性,不能参杂一点私人感情。刚开始的确实是这样做的,但是到了后期,宋江就开始不顾集体利益,只想自己的利益了。

在宋朝注意到宋江领导的群体之后,就想要将他们回来,重新给他们一官半职。但是,上梁山的大多数好汉,都是在朝廷待不下去了才上来的。朝廷态度的突然转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想一直在梁山上待着。

但是对于一心想回朝廷的宋江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的带着梁山好汉回到朝廷,重新为朝廷效力。但是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没有想过他们需要承担的后果。宋朝将他们招安回来之后,就一直命令他们四处征战,帮助朝廷除掉各路叛兵

在平反叛兵的过程中,梁山好汉的队伍也越来越小,很多人在战争中丧失生命。本以为取得最终的胜利之后,朝廷会善待、嘉奖他们,把他们的后半生安排的妥妥当当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等待他们的居然是死亡。朝廷的领导者很害怕,梁山好汉的队伍会像其他的叛军一样谋反。他们的队伍虽然变小了,但是当时的宋朝已经经历了很多叛军的攻击,不想宋江这些对朝廷有贡献的人和朝廷反目成仇。为了以防万一,宋徽宗最后决定下令处死宋江。

宋江接受朝廷的审判之后,还要拉着逵和他一起喝毒酒。他给的理由居然是怕自己死了之后,李逵说自己的缺点,毁掉自己的名声。他的理由可以说是非常的离谱了,一个人名声如果好,会因为旁人的言论而改变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

二、如果宋江没有招安,会是什么结局呢?

如果宋江能听取众人的意见,没有一意孤行,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宋江被招安的时候,正处于宋朝末期,宋徽宗那个时候一心只想玩,无心处理朝政,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虽然全朝上下一片混乱,但是宋朝的根基非常的深厚,当时宋朝的军队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宋徽宗当时已经集结十万人的军队,准备征讨方腊了。说明宋朝当时完全有足够的兵力自己解决叛军,在宋朝统治者的眼中,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并不会对宋朝造成威胁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如果当时不同意招安,最后他们面对的仍然是死亡。宋江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他可能察觉到当时的形势,也可能是为了面子,毕竟好汉比叛匪要好听的多,最后选择招安或许对于梁山好汉这个群体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宋江最后带领梁山好汉,综合分析来看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招安之后,他们中的某些人在朝廷中还有一官半职,名声也比在梁山上好。如果没有招安,他们的结局可能会更惨,还会背上叛匪的骂名。宋江虽然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心思缜密、有长远目光的人。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特殊“爱好”,古代女人们痛苦万分,如今却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有个特殊的爱好,成吉思汗奇特的经历,成吉思汗的绝技

    成吉思汗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面度过的,他带领着很多的将士打下了最为广阔疆土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甚至横跨亚欧大洲,不得不说,成吉思汗真的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人。所以在之前的时候,只要有人提到成吉思汗这一个名字,几乎就没有人不认识成吉思汗的,因为他的名字已经到达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位战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谁都可以,就他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标死了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朱标死后朱元璋给朱棣什么礼物,朱元璋朱棣和朱标的关系

    其实后人能看出朱棣的优点,朱元璋作为他的父亲,一样看得出。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朱棣很出色,为什么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他呢?问题的答案绝非一句“立嫡立长,立长不立贤”这么简单,背后的原因让朱元璋传位给谁都行,唯独不能传给朱棣。 性格相似 古代皇帝选择接班人,并非都遵循“立嫡立长,立长不立贤”

  • 明朝奇人王士宁:每天只吃2种食物却活到120岁,现在仍有人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代长寿老人王世宁,明朝十大奇人,明朝王世宁只吃两种食物

    唐太宗年迈时,疾病缠身,便逐渐开始迷信方士丹药,试图求得长寿秘诀。甚至,他还盲目相信从天竺被俘虏来的僧徒罗弥婆娑寐的妄语,服用他制出的丹药,最终引起中毒反应,反而加重了病情。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曹操也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并非几颗没有科学依据的“丹药”能够改变。但历史上就没有长寿之人了吗?

  • 南宋手工业的发展条件和原始工业化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宋工业化,宋代新兴的手工业,中国手工业发展

    从产业结构来看,原始工业化进程是指传统社会中工业,如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建筑、造船、食品加工以及各种金属工具和器皿生产等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步接近、甚至赶上农业比重这样一种历史进程。在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中,这种上升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但到中世后期,各种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明

  • 沈万三犒赏百万大军,朱元璋感到威胁将他抄家?其实两人并不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要沈万三赏赐40万大军,沈万三死于朱元璋之手视频,朱元璋打了胜仗沈万三却上了刑场

    记载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朱元璋问“朕有百万军,汝能遍济之乎?”沈万三说:“每一军犒金一两。”朱元璋怒曰:“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此为不靖,推出去午门。”这样看来,似乎沈万三真的是在朱元璋的打击下才被流放至死,但事实上两人并不相识。早在明朝还未建立时,沈万三便病死了,一个早已死去的人是不可能出资修建京城

  •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知道他们的结局你就懂干爹是干嘛的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义子朱勇下场,朱元璋为什么收20多个义子,郭大帅认朱元璋为义子

    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有养子20多人: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平安、朱文刚、朱文逊、朱文进、王附马、真童、金刚奴、也先、买驴、泼儿、老儿等。收养义子、义女,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当时全国兵祸连年,死人特别多,留下了不少孤儿,急待有条件的人抚养,碰上有怜悯心的文

  • 三兄弟都是明朝开国武将,全都躲过朱元璋毒手,老三的办法最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最聪明的三兄弟,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明朝朱元璋所杀的将领都有哪些

    真正具有大智慧和大胸怀的皇帝,如刘备、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都会妥善处理好君臣关系,以诚相待,开诚布公,以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和强大无比的自信心,善待功臣名将,君臣做到善始善终。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皇帝实在寥寥无几。更多的皇帝,选择了灭绝人性的屠戮手段,把这些劳苦功高的开国功臣们杀戮殆尽,宁留下万世骂名

  • 南宋92:杨皇后视韩侂胄为眼中钉,组成反韩集团,欲除之后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杨家军归宋抗辽的故事,宋朝灭亡后杨家虎将都去哪了,北宋南宋著名历史事件

    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引得各派不满。与韩侂胄水火不容的杨皇后决定趁此机会除掉韩侂胄。首先,他让皇子赵曮出面,向宋宁宗奏告,说韩侂胄轻启战端,重开边衅,危迫社稷,罪不容诛。宋宁宗还算明白,他听了儿子的话,不仅不怪罪韩侂胄,反而批评赵曮不识大体,吓得赵曮唯唯告退,不敢再进谗言。杨皇后一看赵曮的话没有奏效,

  • 宋太宗的一笔“败家投资”,让大宋赚足了全世界的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宗如何让大宋赚世界的钱,宋太宗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历史上对宋太宗的评价

    在印象里,宋朝基本上就没穷过,仿佛建朝开始就是“暴发户”。但其实宋朝初建时并不是这样,国库亏空得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宋太宗进行了一笔“败家”的投资,可能宋朝也不会有后来的“暴富”。国库空虚战争不断宋太祖赵匡胤神勇无比,结束了中原的混乱局面,还完成了大一统,让华夏民族的发展重新回到了正轨之上。可惜他虽然

  • 宋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及家庭伦理关系的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代文教政策,宋朝的教育制度框架图,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过程

    由于宋代统治阶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其方法也是非常具有多样性。宋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榜样示范、自我修养、认知说理三种方法。一、宋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1.官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教育制度自唐代后,已经逐渐完备。宋代的制度多半模仿唐代,官学制度总体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