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奇人王士宁:每天只吃2种食物却活到120岁,现在仍有人效仿

明朝奇人王士宁:每天只吃2种食物却活到120岁,现在仍有人效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19 更新时间:2024/3/5 5:40:45

唐太宗年迈时,疾病缠身,便逐渐开始迷信方士丹药,试图求得长寿秘诀。甚至,他还盲目相信从天竺被俘虏来的僧徒罗弥婆娑寐的妄语,服用他制出的丹药,最终引起中毒反应,反而加重了病情。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

曹操也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这并非几颗没有科学依据的“丹药”能够改变。但历史上就没有长寿之人了吗?并非不如此。

古代有彭祖活了八百多岁,近代有李青云在世二百五十六年。而到了如今,一百三十五岁的阿丽米罕老人仍然健在。或许人们会好奇这些人是为何能健康长寿?

明朝时期,有位奇人士宁曾活过120个春夏秋冬,传闻他每天只吃两种食物,后世有很多人效仿他的做法,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一样,掌握长生的诀窍。

奇遇:得长生之道

明宪宗时期,皇帝宠信道士,追求养生长寿。有个叫王士能的山东人,“初居海州,人称海上老人”,原本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到成化年间,已经年过百岁,成化帝便立即命令当地的官员将王士能带入京城。

但是皇帝错将王士能的名字写成“王士宁”,也算是阴差阳错地给王士能赐了字。皇帝大老远地找来王士能,是希望能够学习他的长生之术,

而关于他为何能长寿,书中曾记载了他的早年奇遇。

王士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崇尚养生之术,经常四处游历,希望能向会养生术的老师求学,但均未遇到。一次,他来到了蜀地,当地人说在某座雪山上中可能会有奇人。

他听后便立即前往雪山,果然在山洞中见到一位身披毡子、正静静地躺在石床上的老人。老人身长只有三尺多,看上去“其颜婴儿”。王士能知道这就是长寿奇人。

他立即上前拜会,老人却并不言语。从此,王士能便在山洞中住了下来。老人每天“啖乾麪,或掬涧水一二升”,王士能就替老人提水,做吃食。

他也模仿老人的饮食习惯,但“味大苦涩”。

就这样生活了三年,老人被王士能的不懈精神打动,将长生秘术传授给他。学成之后,王士能辞别老人,回到海州,自行修炼。他平日里从不生火煮食,每天只吃三枚红枣,喝少量的水,偶尔吃一些菜芹。

山东济宁的卫指挥使王宣,同王士能是老乡,他问已经六十多岁,但却鹤发童颜的王士能说:

“我的祖先曾跟我说过,先世有族人放弃世俗到山中修炼,不知道最终怎么样了,这个族人是你吗?”

在得知王士能的来历之后,王宣断定那位族人就是王士能。于是,王指挥使上书朝廷,“王士宁”便被召往京城,皇帝寻求长生之道无果后,王士能又回到济南旧居生活。

何为长生之道

世人皆向往长生,认为长寿秘诀必然高深莫测,其实不然。当时有位礼部主事杨循吉长年体弱多病,四处探求能强身健体的法子。成化年间,他路过济宁时,听闻人们说当地有位长寿的奇人。

于是,他动身前去拜见。只见老人身穿白禅衣,坐卧在木塌上,偏僻的住所中除了卧榻外并无他物。杨循吉询问老人健康长寿的方法,

王士能说:“静坐,寡欲,不识数,不动气。”(参考《明书 王士能》)

说罢,老人又说:“这些天与人接触,真是干扰了我修炼。”原来,蜀地雪山中的老道士曾教导他不与人言语,而是用笔进行沟通,这就是“静坐”,在南昌西山僻静处修炼十几年。

济宁当地的病人也会前往求教,王士能便会为他们进行医治,若是救活了一个人,他也不会收钱,只收取几尺布缝补衣裳,缝完之后就不会收取任何东西,这便是无欲无求。

曾有一位颈部患病的老人,长时间求医未果,因此,只能到王士能这里询问解决办法。王士能说:“这是鬼祟在作怪。你曾经想要娶某家的女儿,但是因为其丑陋而毁约,那女子因羞愧自缢而死,这就是那个鬼祟。”老人听后惊得连忙叩首。

一日,王士宁将众弟子叫到跟前,告诉众弟子:“我要归去了。”这天晚上,王士能便去世了。

由此可知,没有什么人能够长生不死,但健康长寿,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达成的。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常规律作息是维持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王道人也说这是“起子之学也”。

后世效仿

所谓“修炼”,实际上主要修养的是一个人的心境:平和心态,不轻易动气,不汲汲营营,被欲望蒙蔽双眼。成化帝之所以未能学习到王士能的长生之道,是因为他已经身陷欲望的泥潭,心浮气躁,如何能够平和心境。

凡是能够静坐、寡欲之人,如果想要追随王士能修行,便会被他收为徒弟。成化年间有位同僚也想拜入其门下,不料,

王道人说:“你耽于淫欲,身边都是妓子之辈,又每日为非作歹,实在不是做我徒弟的料。”

此人听后恼火万分,认为自己受到了羞辱。但王士能的话不无道理,心性不纯之人,并不能静下心来修身养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是如此,随着科学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中国的养生化自古就有,虽然时常与道教、修仙、丹药等词语相关联,但并非全是迷信。

道教中有一种有关呼吸的修炼之法,俗称炼“气”,道士静坐之时,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 ,达到调养身心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感到十分紧张,便会深呼吸来使自己冷静,这就体现了呼吸吐纳的作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工作与娱乐之余,也要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防止身体出现问题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身处灯红酒绿的社会,难免显得浮躁,但请记得多运动,健康饮食,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便掌握了长寿秘诀。

更多文章

  • 南宋手工业的发展条件和原始工业化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宋工业化,宋代新兴的手工业,中国手工业发展

    从产业结构来看,原始工业化进程是指传统社会中工业,如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建筑、造船、食品加工以及各种金属工具和器皿生产等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步接近、甚至赶上农业比重这样一种历史进程。在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中,这种上升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但到中世后期,各种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明

  • 沈万三犒赏百万大军,朱元璋感到威胁将他抄家?其实两人并不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要沈万三赏赐40万大军,沈万三死于朱元璋之手视频,朱元璋打了胜仗沈万三却上了刑场

    记载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朱元璋问“朕有百万军,汝能遍济之乎?”沈万三说:“每一军犒金一两。”朱元璋怒曰:“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此为不靖,推出去午门。”这样看来,似乎沈万三真的是在朱元璋的打击下才被流放至死,但事实上两人并不相识。早在明朝还未建立时,沈万三便病死了,一个早已死去的人是不可能出资修建京城

  •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知道他们的结局你就懂干爹是干嘛的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义子朱勇下场,朱元璋为什么收20多个义子,郭大帅认朱元璋为义子

    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有养子20多人: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平安、朱文刚、朱文逊、朱文进、王附马、真童、金刚奴、也先、买驴、泼儿、老儿等。收养义子、义女,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当时全国兵祸连年,死人特别多,留下了不少孤儿,急待有条件的人抚养,碰上有怜悯心的文

  • 三兄弟都是明朝开国武将,全都躲过朱元璋毒手,老三的办法最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最聪明的三兄弟,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明朝朱元璋所杀的将领都有哪些

    真正具有大智慧和大胸怀的皇帝,如刘备、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都会妥善处理好君臣关系,以诚相待,开诚布公,以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和强大无比的自信心,善待功臣名将,君臣做到善始善终。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皇帝实在寥寥无几。更多的皇帝,选择了灭绝人性的屠戮手段,把这些劳苦功高的开国功臣们杀戮殆尽,宁留下万世骂名

  • 南宋92:杨皇后视韩侂胄为眼中钉,组成反韩集团,欲除之后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杨家军归宋抗辽的故事,宋朝灭亡后杨家虎将都去哪了,北宋南宋著名历史事件

    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引得各派不满。与韩侂胄水火不容的杨皇后决定趁此机会除掉韩侂胄。首先,他让皇子赵曮出面,向宋宁宗奏告,说韩侂胄轻启战端,重开边衅,危迫社稷,罪不容诛。宋宁宗还算明白,他听了儿子的话,不仅不怪罪韩侂胄,反而批评赵曮不识大体,吓得赵曮唯唯告退,不敢再进谗言。杨皇后一看赵曮的话没有奏效,

  • 宋太宗的一笔“败家投资”,让大宋赚足了全世界的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宗如何让大宋赚世界的钱,宋太宗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历史上对宋太宗的评价

    在印象里,宋朝基本上就没穷过,仿佛建朝开始就是“暴发户”。但其实宋朝初建时并不是这样,国库亏空得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宋太宗进行了一笔“败家”的投资,可能宋朝也不会有后来的“暴富”。国库空虚战争不断宋太祖赵匡胤神勇无比,结束了中原的混乱局面,还完成了大一统,让华夏民族的发展重新回到了正轨之上。可惜他虽然

  • 宋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及家庭伦理关系的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代文教政策,宋朝的教育制度框架图,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过程

    由于宋代统治阶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其方法也是非常具有多样性。宋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榜样示范、自我修养、认知说理三种方法。一、宋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1.官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教育制度自唐代后,已经逐渐完备。宋代的制度多半模仿唐代,官学制度总体分为

  • 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人生最伤感的诗句,短短4句感人至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写给表妹的诗,王安石对女儿的感人诗,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最伤感的诗

    无论是兄弟情还是作为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他均极为看重。更是因为弟弟和女儿的离开而作下著名的伤感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四句,却将他的思念之情全部展现出来,可见女儿出嫁令他怎样的心生不舍。所谓父爱如山,应该就是王安石这般,儿女离开内心会充满不舍,仅可用诗词表达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重事业重感情的王安石在许多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包拯为何也敢穿?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包拯为什么穿龙袍图片,包拯为何也能穿龙袍,为什么历代皇帝不敢穿黑龙袍

    其他人如果胆敢越权使用皇帝的“专宠”,那就是大逆不道,誓要开刀问斩的。但是,我们在影视剧、戏曲等文艺作品中发现,包拯的官服也是龙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包拯就不怕被开刀问斩吗?龙袍与皇权龙的形象很早以前就出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新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龙的形象,如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龙

  • 南宋宰相四夫人进宫拜见皇后,皇后赐座给她,不久宰相被乱棍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最后三个宰相,南宋宰相王安中,宋朝哪个公主被驸马打死

    但是最终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而令自己的下场极为不堪,韩侂胄应该也没有想到,只因为带自己的四夫人进宫拜见皇后,就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一朝宰相就这样被乱棍打死。也因此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杨贵妃成为皇后以后,给南宋造成了怎样的不良影响,而韩侂胄会被杨贵妃如此针对,只因在立后事件上面,韩侂胄支持的是曹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