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阴谋论,即便是雍正害怕邬思道跑出去像他的原型戴铎一样口无遮拦,炫耀己功,也要形成事实了才可以开斩啊,况且雍正并不是什么君君暴君。
很多人都认为,雍正要鸟尽弓藏的害死这位谋臣,其实是阴谋剧看多了,雍正根本就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
咱还是回到《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雍正即位后的当晚,和雍正有过一席谈话,表达了自己“半隐”的思想。
实际上,邬思道是摸准了雍正即位时的时局脉搏,所以他才有这番想法的。
一是雍正以孤王身份即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很辣其他皇子的眼睛,尤其是遍布朝野的八爷党。雍正几乎都不敢呆在乾清宫为康熙皇帝守灵而回到府邸,可以说当时的情况是很复杂晦暗的。
二是康熙皇帝晚年给雍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吏治腐败,国库空虚,边疆不宁,朝野党派丛生。这些还需要雍正皇帝花大力气,花精神去一个个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人才的。
邬思道在说“半隐”的时候有意提醒雍正:
要是皇上想念臣,臣也想念皇上,所以.........
雍正为什么要想念邬思道?因为他需要人才解决国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恐怕邬思道能帮上大忙,就和他帮助雍正夺嫡期间一样。
但是邬思道还摸准了雍正的脾气,从高福被杀这件事开始,邬思道就知道雍正多疑和狠毒的性格,他知道雍正不放心自己,所以他还要亲自为雍正提供一项“担保”,担保他邬思道不会出什么事危及到雍正的统治。
其实这项“担保”任务和当初年羹尧任四川提督时候一样,江夏镇的故事让年羹尧出了名,但是也惹了祸,邬思道建议让李卫去将年羹尧盯起来,以免年羹尧闯出更大的祸端。
此刻,邬思道实际上重演了这一招,亲自跑到李卫那里,实际上是主动让李卫把自己看起来,以让雍正放心。
李卫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忠诚有加,能干非凡,机灵程度自然不必说,邬思道跑到他那里,雍正自然放一百个心。
如果没有李卫这样的人,那邬思道还真要在费一番脑筋。
年羹尧那里是去不得的。为什么?
从江夏镇事件开始,邬思道就知道年羹尧他日必有祸端,后来升任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后,没人看着了,就开始飞扬跋扈,无视朝廷了,还在西北搞拥兵自重的把戏。
邬思道深知雍正用年羹尧内心是挣扎的,但是无人可用也没有办法。
可以说,自江夏镇后,年羹尧实际上在雍正的心里就不稳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用关系,你看纳娶年秋月为侧福晋拴住年羹尧就知道,当一种关系需要通过政治婚姻来解决的时候,这种关系恰恰是最不稳定的关系。
况且,为了拴住年羹尧,邬思道舍弃了自己的爱情年秋月。
如果连旁人都看出来年羹尧这个危险的系数,那像邬思道这样的人更加能够看出来,除非他脑子进水了,怎么样他也不会选择跑到年羹尧那里去找麻烦的。
雍正即位后,邬思道其实是功成身退,为了让电视剧更为精彩,所以才有这种设计。
邬思道为了躲开雍正,实际上也对自己如何功成身退做了布局,设计了最终归隐的路线图。
第一站,当然就是李卫处。在李卫处其实他并没有闲着,为雍正推行新政也算是出力不少。待到清查番库的时候,便有了他的第二站,也是关键一站,田文镜处。
帮助田文镜查清诺敏番库造假案,更大的功劳在于,在西北最关键的年羹尧处,邬思道刺激了年羹尧出战,为雍正稳定局势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些其实都是他在帮助雍正,兑现“半隐”的承诺。
有了这些,雍正皇帝对他的信任当然也是进一步增强,所以最后消失在黄河之边,也是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