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狄青要造反!宋仁宗:有何证据?大臣:他家狗头上长了龙角

大臣:狄青要造反!宋仁宗:有何证据?大臣:他家狗头上长了龙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90 更新时间:2024/2/5 23:01:58

要说狄青,就必须得说他的时代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从混乱中以武力夺权,建立宋朝后深感武人军阀统治下社会秩序的崩坏,因此心有戚戚然,为了自己的朝代能够稳定发展,他决心破除武人集团乱政的历史惯性,于是制定了“以文制武”的国策,这个国策的基本表现就是:重文教,轻武事。

重文教具体表现在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那时候想要入朝为官没有门槛,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可以,于是官学私学层出不穷,大家根深蒂固的理念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轻武事”则具体在于军事权力分一为三,而调兵权只掌握在皇帝手里,同时削弱将领在军队中的个人影响,军人无地位也无财富。

可狄青不巧就是个武官,他出生于公元1008年,典型的寒门子弟,不过参军并不是他主动的,而是命运的捉弄,那时候他才十几岁,因为冲动之下和人发生争执,最终被投入狱,发配充军,不过他非常厉害,骑马射箭样样不在话下,公元1038年李元昊动乱,他成为了前往平叛的不二之选,并永远身先士卒。

此后7年间他参与作战至少25次,攻金汤、夺宥州,收缴数万石粮食,俘虏7000多人,还亲自督建城堡,阻挡敌人前进势态,即便差点被乱箭射成筛子,但听到西夏过来了,他依然不管不顾挺身作战,由于和以往胆小怯弱的宋兵非常不一样,导致西夏军看到他的旗帜就逃跑。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也是第10年才显贵起来。

1952年侬智高反叛,宋军还是蔫哒哒没有什么用,于是狄青自请前往平叛,后在1953年平叛成功,而走之前他对宋仁宗说过一番话,即:“臣当兵出身,除了上阵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国家的,就只能去将叛贼头砍下来献上了。”这句虽然听起来好像很豪言壮语,但也莫名卑微,好像杀敌上不得台面一样。

昆仑山之战后狄青名声大噪,宋仁宗说他“乃朕之关张”,士兵们见到他也是连连称赞,因而就得到了宋朝文人的“口诛笔伐”,文人们自诩高贵,觉得狄青一介匹夫,不是书香门第,不懂书画文墨,不应该得到皇帝的宠幸,也没有资格得到这份殊荣,于是整天以口舌侮辱他,喊赤枢,意思就是“赤佬枢密使”,当时文人对于武人的贬称。

如果只是口头上说说也就算了,之后甚至开始上奏折弹劾狄青,内容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那种奇怪,都是一些污蔑和诋毁,一开始宋仁宗不为所动,可是时间久了也不免怀疑自己,更何况后来这些污蔑还发展成为了“狄青要造反”,理由是他家的狗头上长着龙角,说明是天有异象,他有异心!

除此之外两个地位举足轻重的文人,也对狄青的仕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个就是文彦博,这位反对过王安石变法,又崇尚精兵简政,后世有“贤相”之名的人,在面对宋仁宗感慨狄青是忠臣时,说了一句:“太祖难道不是世宗的忠臣吗?”太祖就是赵匡胤,世宗就是柴荣,赵匡胤就是从柴荣手里抢来的江山,因此宋仁宗哑口无言。

与此同时欧阳修上书:“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意思就是狄青掌握军事大权不是什么好事情,还是罢免他的职务,让他随便管辖一个州吧!宋仁宗在这些人的狂轰乱炸之下,不得不接受了欧阳修这个折中的办法,将狄青贬去了陈州,公元1057年狄青因为忧心而生毒疮,最终病逝,年仅49岁。

更多文章

  • 宁武关在哪里,为何李自成在宁武关打得那么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何时打宁武,谁和李自成在宁武打仗,李自成为什么要打宁武关

    周遇吉这个人并非虚构,是明末名将。大家都知道清军曾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侵犯山东,在撤退时就被周遇吉狠狠阻击,死伤惨重,而当时阻击清军的就是准备去山西镇当总兵的周遇吉。周遇吉史有其人,其扬名的宁武关也不是虚构的。山西省北部有个忻州市,忻州市主城区西北有个宁武县,宁武关就在宁武县。有些人可能对宁武

  • 朱元璋禁止各地向皇室进贡人参,却因后世子孙破例而毁掉百年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的权谋手段,朱元璋的大事记录,朱元璋为什么下令禁止食用人参

    在我国历代的开国君主之中,朱元璋恐怕算是出身最为低微的,刘邦那好歹人家还是个庭长,当年刘邦可是做过游侠的,至少衣食无忧。朱元璋那妥妥的贫农,家里从父母到兄弟那都是饿死的,所以出身极为低微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特别的体察民间艰苦,制定了非常非常多考虑到民间实际情况的法律。咱们就不说了,其中有一件事,

  • 进窑子找灵感,他是北宋最强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第一大才子,北宋才子的民间故事,北宋才子最经典的一段

    北宋初年的时候,什么是高雅,什么叫低俗?看春宫图高雅,听芜词俚曲低俗;士大夫写的篇幅简练的诗词高雅,乐工妓女唱的慢词长调低俗;读欧阳修、晏殊高雅,观柳永、张先低俗。万一你竟然还逛青楼,那更是俗之又俗,俗不可耐。上流社会的人就从来不逛青楼,他们自己养着歌妓。▲图片来源于网络有宋之一朝,歌妓共分为三类,

  • 明朝的戚家军,战斗力为什么这么“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杀掉戚家军后悔吗,明朝戚家军战力,明朝戚家军的政治逻辑

    打完倭寇又在朝鲜打日本正规军,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为何成为明朝后期的抗日专业户呢?第一,戚家军兵员的征集地——义乌的民风彪悍,成为戚家军打败倭寇和日本正规军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支部队能否打硬仗恶仗,原因很多。但这支部队的兵员素质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之一。戚家军的兵员来自于浙江义乌,今天的义乌市是国内著名

  • 同为总督、巡抚,为什么明朝与清朝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总督和巡抚谁最大,总督巡抚是什么职位明朝,明朝巡抚总督官制

    这个区别就是:在明王朝总督与巡抚隶属于京官,也就是中央官员,而在清王朝,这两个官职可是名正言顺的地方大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这就要从明清两朝,巡抚与总督两个官职,在明王朝的起源说起了。上图_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乾隆御制本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之后,对于如何统治这个国家也是费尽脑汁。起初,他建立明王朝

  • 瘟疫爆发时,宋朝是如何应对的?“防”和“控”两手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对瘟疫的预防措施,宋朝抗击瘟疫的方法,宋朝瘟疫爆发时间

    历代王朝均有瘟疫发生,而宋朝上承五代,下启元朝,享国319年,共发生各类瘟疫49次, 平均6.51年一次, 年均发生概率为15.03%,那么两宋是怎么应对瘟疫的呢?切实有效的防瘟措施应对瘟疫,需要“防”和“控”两手准备。两宋时期,立足于“防”,多管齐下。朝廷设立了虞部,“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职

  • 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末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的真实情况,李自成能攻破北京吗,李自成与锦衣卫

    史料记载“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为了防止女眷受辱,崇祯杀掉了数名妃嫔,并催促皇后自尽,接着崇祯带着几十名太监想要冲出去,可是起义军已经入了城,崇祯根本冲不出去,随即崇祯在殿内召集百官,却是无人前来。万念俱灰之下

  • 《辽史》中仅出现过两次的“五押”,到底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押和四押是什么,五押,二押可以做两次吗

    不过,时至今日,关于“五押”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虽说仍有数处疑点,但也可以拿出来和各位读者聊聊。一、 关于“五押”的原始资料在《辽史》中有两处出现了“五押”,一次是《辽史·百官志》中,“北面边防官”下属有“西南面五押招讨使”还有“五押招讨大将军”两个官职。其次是《辽史·兵卫志》中“大首领部族军”下

  • 古代像苏轼、潘安等等的大才子,为何不是“倒霉”就是“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潘安,历史上真实的苏轼,古代美男子潘安照片

    这些早早就走上人生巅峰的少年英才们,本来都应该拥有非常顺利的人生,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人天之骄子往往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这又是为何呢?少年得志,屡遭悲痛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少年得志的才子,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要数汉代的贾谊,西晋的潘岳、陆机,唐初的王勃,盛唐的李白,北宋的苏轼兄弟,清初的纳兰容若等等

  • 朱元璋赏给道士丘玄清两个宫女,其得知后为什么挥刀自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斩了宫女,朱元璋宫女吻戏,邱玄清和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曾经送给常遇春两位美女,常遇春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送两个美女这算不得什么,可是常遇春的老婆不干了。一次,一个美女给常遇春倒水,常遇春说了句手好白,他老婆就直接将女人的手给砍了下来。常遇春郁闷至极,就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要给常遇春做主,于是就杀掉了常遇春的夫人,还炖成了汤,给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