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禁止各地向皇室进贡人参,却因后世子孙破例而毁掉百年基业

朱元璋禁止各地向皇室进贡人参,却因后世子孙破例而毁掉百年基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7 更新时间:2024/1/26 9:09:31

在我国历代的开国君主之中,朱元璋恐怕算是出身最为低微的,刘邦那好歹人家还是个庭长,当年刘邦可是做过游侠的,至少衣食无忧。

朱元璋那妥妥的贫农,家里从父母到兄弟那都是饿死的,所以出身极为低微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特别的体察民间艰苦,制定了非常非常多考虑到民间实际情况的法律。

咱们就不说了,其中有一件事,我们就很能感觉到,朱元璋对民间疾苦的了解,什么事呢?人参,人参自古以来那都是大补品,卖的价格很高,都得是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到。

朱元璋自然也知道这个事,明代建立以后,朱元璋成了皇帝,普天之下莫非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然各种各样的好东西,都要进贡给皇帝。

有一天朱元璋就看到,某地进贡上来的人参,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知道这个东西宝贵,多少钱才能换来一根,朱元璋也知道,恐怕为了采这一根人参,不知道要劳费多少人的心血。

所以朱元璋下令,说人参这个东西太宝贵了,为了采人参要花掉很多钱,很多人力物力,所以干脆从我这开始,不许再给皇室进贡人参了。

我做皇帝我要体察民间疾苦,而且不光我,我现在立下一个命令,以后历代朱家的皇帝,都不许再从民间进贡人参了,朱元璋这个出发点确实是好的。

咱们说实话,古代为了让皇帝一家享用珍奇异宝,珍馐美馔,那真是劳民伤财,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能吃上荔枝,八百里加急,人马都快累死了,就为了把这个鲜荔枝送到长安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所以朱元璋能体察到民间这种疾苦,要求停掉人参的进贡,朱元璋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可是老朱恐怕也想不到,他后世的子孙,恐怕很难做到和他一样这么体察民间疾苦。

你想,后世的子孙,那都是生在皇宫之中,含着金汤匙出生,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一辈子,怎么能知道做个老百姓有多苦呢?

所以朱元璋死后没隔几任皇帝,人参的进贡又重新开始了,而且人参的贸易,慢慢向大明帝国的边疆发展,尤其是东北。

咱们知道,东北有三宝,人参 貂皮 乌拉草,这个人参是排第一的,东北深山老林里的野生人参,那都是有灵气的。

所以有很多女真人,他会拿着这个人参,到边境卖给大明朝的百姓,慢慢地通过人参的贸易,女真人积累了很多资金和实力。

另一方面,有很多大明百姓,在这边过的日子挺苦的,听说人参值钱,纷纷得越过边界,跑到东北深山老林里去采人参,有些人干脆就留在东北了,这样也让女真人的势力慢慢做大,有了更多的人和钱财。

而且随着大明百姓,不断地越界去偷人参,让女真人也非常不爽,你看这个人参本来是我的,你这个大明派了这么多人过来偷人参,我怀疑你是不是有组织性的来抢我们的财宝,所以双方这个摩擦不断。

大家知道吗?当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时候,就靠了13副铠甲,为了给自己壮行,为了给自己的族人打气,努尔哈赤开列了大明对女真的七大恨,其中有一条就是越境盗采人参。

也就是说建州的崛起,竟然也跟人参有关,说实话,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的话,他会不会痛骂自己这些子孙,告诉你们不要进贡人参,你们看,这个人参把女真人都招来了,最后让咱们老朱家基业,彻底败亡掉了。

更多文章

  • 进窑子找灵感,他是北宋最强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第一大才子,北宋才子的民间故事,北宋才子最经典的一段

    北宋初年的时候,什么是高雅,什么叫低俗?看春宫图高雅,听芜词俚曲低俗;士大夫写的篇幅简练的诗词高雅,乐工妓女唱的慢词长调低俗;读欧阳修、晏殊高雅,观柳永、张先低俗。万一你竟然还逛青楼,那更是俗之又俗,俗不可耐。上流社会的人就从来不逛青楼,他们自己养着歌妓。▲图片来源于网络有宋之一朝,歌妓共分为三类,

  • 明朝的戚家军,战斗力为什么这么“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杀掉戚家军后悔吗,明朝戚家军战力,明朝戚家军的政治逻辑

    打完倭寇又在朝鲜打日本正规军,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为何成为明朝后期的抗日专业户呢?第一,戚家军兵员的征集地——义乌的民风彪悍,成为戚家军打败倭寇和日本正规军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支部队能否打硬仗恶仗,原因很多。但这支部队的兵员素质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之一。戚家军的兵员来自于浙江义乌,今天的义乌市是国内著名

  • 同为总督、巡抚,为什么明朝与清朝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总督和巡抚谁最大,总督巡抚是什么职位明朝,明朝巡抚总督官制

    这个区别就是:在明王朝总督与巡抚隶属于京官,也就是中央官员,而在清王朝,这两个官职可是名正言顺的地方大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这就要从明清两朝,巡抚与总督两个官职,在明王朝的起源说起了。上图_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乾隆御制本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之后,对于如何统治这个国家也是费尽脑汁。起初,他建立明王朝

  • 瘟疫爆发时,宋朝是如何应对的?“防”和“控”两手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对瘟疫的预防措施,宋朝抗击瘟疫的方法,宋朝瘟疫爆发时间

    历代王朝均有瘟疫发生,而宋朝上承五代,下启元朝,享国319年,共发生各类瘟疫49次, 平均6.51年一次, 年均发生概率为15.03%,那么两宋是怎么应对瘟疫的呢?切实有效的防瘟措施应对瘟疫,需要“防”和“控”两手准备。两宋时期,立足于“防”,多管齐下。朝廷设立了虞部,“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职

  • 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末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的真实情况,李自成能攻破北京吗,李自成与锦衣卫

    史料记载“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为了防止女眷受辱,崇祯杀掉了数名妃嫔,并催促皇后自尽,接着崇祯带着几十名太监想要冲出去,可是起义军已经入了城,崇祯根本冲不出去,随即崇祯在殿内召集百官,却是无人前来。万念俱灰之下

  • 《辽史》中仅出现过两次的“五押”,到底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押和四押是什么,五押,二押可以做两次吗

    不过,时至今日,关于“五押”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虽说仍有数处疑点,但也可以拿出来和各位读者聊聊。一、 关于“五押”的原始资料在《辽史》中有两处出现了“五押”,一次是《辽史·百官志》中,“北面边防官”下属有“西南面五押招讨使”还有“五押招讨大将军”两个官职。其次是《辽史·兵卫志》中“大首领部族军”下

  • 古代像苏轼、潘安等等的大才子,为何不是“倒霉”就是“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潘安,历史上真实的苏轼,古代美男子潘安照片

    这些早早就走上人生巅峰的少年英才们,本来都应该拥有非常顺利的人生,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人天之骄子往往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这又是为何呢?少年得志,屡遭悲痛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少年得志的才子,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要数汉代的贾谊,西晋的潘岳、陆机,唐初的王勃,盛唐的李白,北宋的苏轼兄弟,清初的纳兰容若等等

  • 朱元璋赏给道士丘玄清两个宫女,其得知后为什么挥刀自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斩了宫女,朱元璋宫女吻戏,邱玄清和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曾经送给常遇春两位美女,常遇春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送两个美女这算不得什么,可是常遇春的老婆不干了。一次,一个美女给常遇春倒水,常遇春说了句手好白,他老婆就直接将女人的手给砍了下来。常遇春郁闷至极,就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要给常遇春做主,于是就杀掉了常遇春的夫人,还炖成了汤,给常遇

  • 荆襄流民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为何直到明朝灭亡都没能将它彻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荆襄之乱指哪里,荆襄流民,明朝流民问题

    那么,明朝为何会在粮食产量高的湖北出现荆襄流民问题呢?上图_ 明朝版图第一,荆襄地区的地理环境为荆襄地区和明朝对荆襄地区政策的变化为荆襄流民问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湖北的荆州、襄阳地区位于西到终南山东部,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其地理位置介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的交界之处,森林密布,土地肥

  • 同为南方政权,为何东晋北伐屡屡得手,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灭亡的时候,反而是它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收复了西晋的旧都洛阳,虽然被刘宋取代,但是却可以称得上“以强而亡”,但是南宋则是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甚至出现越北伐越弱的情况,这是为何呢?上图_ 东晋行政区划为什么东晋北伐屡屡得手,南宋却次次无功呢?东晋:生于弱小,死于强大东晋这个国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葩